三个女人笑了一阵继续往前走,只留下大皇子风中凌乱。
看着自己母妃也走了,大皇子身边的内侍提醒他,“大殿下,娘娘们已经走了,您可还要和娘娘们一起逛?”
大皇子越过他追上去兰惜三人,对着江嫔和兰惜鼓着脸,兰惜坏心地伸手去戳他的脸:
“怎么了,大殿下?”
大皇子一本正经纠正,“兰母妃,武儿不是傻瓜,教导武儿的老师们都说武儿很聪明。”
兰惜敷衍点头,“对对对,我们大殿下最聪明了。”
大皇子再次严肃道:“武儿说的是真的。”
兰惜依旧敷衍:“嗯嗯嗯。”
大皇子:“......”
贤妃摸摸大皇子的头,“妹妹勿怪,这小子呆呆的一根筋。”
大皇子不满抬头,“母妃,我不呆,外祖说了,君子当一言一行皆符合规范,武儿不仅是君子,还是皇子,更不能出一丝差错丢了皇家的面子。”
贤妃摸了摸他的脑袋,“我看就是你外祖把你教得太老实了。”
兰惜笑着去捏大皇子的脸,“咱们大皇子是最可爱的小君子。”
大皇子这人就是,你说他不好还会跟你辩解两句,你要是夸他好,他只会羞涩。
此刻就躲在贤妃身后。
那张呆萌的小脸,兰惜真是挺稀罕的。
贤妃笑道:“你尽会夸他。”
兰惜摇摇头,“那是咱们大皇子确实是小君子,年后大皇子是不是也要抽空去朝堂旁听了?要加油哟小君子!”
大皇子年后要去朝堂旁听这个所有人都知道了,其实很正常,在皇家,但凡不是本身不学无术之辈,到了十岁都会让皇子去朝堂旁听。
就只是听听而已,除非陛下点名,不然不能擅自说话插话的,有意见也只能憋着,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政治能力。
“什么是加油呀!”被兰惜带得大皇子都开始用尾音了。
江嫔解释道:“就是努力的意思呀。”
大皇子害羞地点头,“知道了兰母妃、江娘娘,武儿会努力的。”
贤妃看着三人,无奈的摇头,倒是像在看三个小孩。
正说着,已经到了中间,中间就是设置了座椅,皇帝和皇后此刻正坐在中间,皇后笑道:
“你们这是逛得入迷了?就差你们三人了。”
三人给皇帝皇后请安,大皇子也乖巧道:“给父皇、母后请安!”
“武儿真乖!”皇后夸了一句笑着叫起来。
兰惜便笑着道:“刚巧碰上了就一起逛了逛,陛下和娘娘以及其他姐妹这就逛完了?”
赵政和走下来亲自牵着兰惜的手将她牵到自己的右手边,那里的专门给兰惜留的位置。
“朕去你宫里,谁知你早就来了,好看吗?”
兰惜坐下,笑道:“谁知道陛下还去了我那里?自然是好看的,不然也不会逛这么久。”
见两人说完话皇后才道:“这逛倒是没有细逛,就粗略逛了一下,姐妹们都在这里等着做裁判呢。”
兰惜这才看到皇后良妃她们面前都摆着各色的灯笼,形态也是各异的。
淑妃看着眼前的灯笼,眼睛花花的,看太多了有点审美疲劳。
见兰惜悠哉的样子她让人将自己面前摆着的十几个灯笼都放到兰惜面前。
如今就是皇帝皇后兰惜坐在上面,下面两边分别坐了贤妃她们。
淑妃的位置就在贤妃下首,这次她就算换位置也不是挨着兰惜的,便没换了。
兰惜挑挑眉。
淑妃揉揉眼睛,“你提出的想法要选出好的奖赏东西,这么多灯笼,看得我眼睛都花了,你自己选吧。”
她一副不干了爱谁谁的样子,像是兰惜从前扮演的搬砖牛马一样。
兰惜笑笑,给自己倒了一杯茶,一边喝一边看。
皇后道:“这已经是筛选过两百遍的了,一开始总共有五千多个灯笼,殿中省的筛选了一轮,垂碧带着人又筛选了一轮,如今选出五百个灯笼。”
这次总共设置是特等奖一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十个,还有一百个优秀奖。
要选出好的,再排序吗,这也不是一个小工程。
主要是从五千多个里选出的这五百个已经是特别精致的了。
兰惜感慨,“这和殿中省那些专门做灯笼的工匠比起来也不差什么了,没想到平时宫里藏着这么多人才。”
良妃笑道:“可不是吗,都说高手在民间,果然不假。”
王婕妤苦着脸,“良妃娘娘可别不假了,这一晚上能选出来吗?莫不是要通宵?”
如今她是新人里面算是位份比较高的了,也会和兰惜她们搭搭话。
孙充媛道:“这要是能有什么简便的法子就好了。”
兰惜期待地看着赵政和,“陛下这么聪明,一定有办法的,对不对?”
默默喝茶的赵政和:?
但是他的妻妾们个个都看着他,他哪里好意思说不知道?
故作高深地抿一口茶,然后......沉默、死一般的沉默。
眼角余光瞟到旁边的笑颜,他无奈地瞪了她一眼。
兰惜挑挑眉,颇有些挑衅的意味在里面。
赵政和道:“不必一个个看了,直接将这五百个灯笼专门找一处地方挂上去,让众人去投票,票数多的便是第一。”
皇后一愣,随即笑着道:“这倒是一个好法子。”
至于作弊?
一个禁军守着一个灯笼,作弊的是想死吗?
上头主子吩咐一声自然有人去安排,不过半个时辰就已经好了,可以开始投票了。
满皇宫的宫人今晚都是自由的,相应的禁军也多了很多,还有负责值守的。
投票的规则就是一人只能投一个灯笼,若是觉得灯笼好便将自己的腰牌投进去,轻点后再将腰牌还给投票的人,一炷香轻点一次,三炷香后投票结束开始统计。
这个法子果然很快,三炷香过后就开始统计结果,兰惜她们坐着等结果就是了。
最后的结果出来,第一名的是一个阖家欢聚的灯笼,宫人们没有什么好的东西,都是就地取材。
做这个灯笼的人就是如此,全部用木头雕刻的,整个是一家人团聚吃团圆饭的木雕的底座,上面用白纱罩着,烛火恰好在上面,就像是照亮在黑夜中吃团圆饭的一家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