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存放处 :)
---
是夜。
“滴!”,在古代各朝各代的所有人头上响着,使他们不由地抬上头看望似乎司空见惯的清澈蓝色的天空,却发现一种充满神秘气息的黑色宽矩形,犹如黑石方碑静静地悬停在空中,不理地上的各人各态。
良久,人们或跪拜念诵,或茫然注视等。
一阵bGm响起,天幕里的开始出现内容。
“大家好,我是天幕讲解系统,为不知不觉的幕后玩家的游玩画面提供讲解,以便开启你们的智慧~”
“第一张游戏加载图,便是一幅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海战场景油画。
画面以棕褐色调为主,展现了几艘不同类型的船只在海上的场景:
中央是一艘较大的蒸汽帆船,可以看到船上冒出的蒸汽。
这艘船装备有多根桅杆和帆,应该是一艘军舰。
左侧有一艘传统的帆船,扬着旗帜。
右侧远处也可以看到另一艘帆船的轮廓。
前景中有两艘小型船只:一艘是倾斜的单桅帆船,另一艘是一条小划艇。
整个场景的天空布满了厚重的云层,给画面增添了戏剧性的氛围。
海面上波涛起伏,体现了当时的海况。
画面被装在一个精美的镀金框架中,背景则是深褐色的维多利亚风格墙纸图案。
这幅画很好地展现了19世纪海战时期的场景,体现了那个时代帆船与蒸汽动力船只共存的特征。
画作的构图平衡,光影效果突出,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
唐代吴道子抚须困惑道:“这……何等奇怪的画风,莫非是西域传来的吗?”
北宋画家张择端专注地观看该幅画的各处:“不可思议,比我大宋的水军战舰更大?”
明代画家徐渭静心感悟该幅画带来的画技:“这些船虽然相拥,但右下小船很好对比出其他船的比例……等等,这处,黑色船型帽?”
各朝各代的画家们更多选择而是就地描摹,尽力画下该幅画的所有细节,恨不得把眼球扣下扔到空中,试图看得清楚。
---
在那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各朝各代的君王与其麾下的臣子们,于宫殿之内、营帐之间或是硝烟弥漫的战场之上,无不殚精竭虑地思索着那天幕究竟从何而来,它所蕴含的心志又有何种差异。众人皆忧心忡忡,揣测这神秘的天幕是否会给本朝带来难以预料的危害,亦或是隐藏着某种至关重要的启示。
与此同时,身处各个时空的史官们,则一边仰头凝视着天空中的奇景,一边奋笔疾书地记录下这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画面。他们时而停下手中的笔,仔细观察周围人群的反应,并将这些生动的场景一并载入史册。
而在各地,那些身份显赫的贵族、坐拥大片土地的地主以及与之相似的社会群体,也都被这天幕吸引住了目光。有的怀中搂着娇艳欲滴的美妾,与人谈笑风生之际,仍不忘对天上的天幕评头论足一番;有的则半躺于青楼的软榻之上,与身旁那楚楚可怜的女子如胶似漆,却也时不时抬眼望向天幕;还有的正在忙着向佃户收取租金,然而此刻也不禁停下动作,对着天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原本只想蒙头大睡的农民们,如今惊觉天幕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于是乎,竟有半数之人毅然放弃了睡眠,兴奋异常地欢呼雀跃起来。而不论出身贵贱的孩子们,更是毫不犹豫地搬来了各式各样的座椅板凳,呼朋引伴地聚集在空旷之地,热烈地探讨着天幕所呈现的奇妙内容。即便他们的父母有心阻拦,最终也只能无奈地一同陪在旁边,饶有兴致地观看起来。
---
秦始皇嬴政端坐在宝座之上,面色沉静如水,但那微微颤动的手指却显露出他内心的急切与期待。他就这样静静地等待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仿佛整个世界都凝固在了这一刻。
终于,天幕开始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原本湛蓝如宝石般的天空渐渐泛起了奇异的色彩,五彩斑斓的光芒交织在一起,如梦似幻。嬴政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紧绷的面容也稍稍放松下来。
一旁的众大臣们自然不会错过这讨好皇帝的绝佳机会,他们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皇帝的神色,见其面露悦色,立刻齐声高呼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万年之期,大秦有福啊!”声音响彻宫殿,久久回荡不息。
站在皇帝身旁的赵高更是笑得合不拢嘴,那张本就略显谄媚的脸此刻活像一朵绽放的菊花。只见他躬身向前,满脸堆笑道:“陛下,此等奇观乃是上天赐予我大秦的祥瑞之兆啊!”其余大臣见状,纷纷随声附和起来,表示赞同赵高所言。
嬴政平日里听多了赵高的奉承之语,但今日这番话倒是让他心中颇为受用。心情大好之下,他不禁心生好奇,一连串的问题脱口而出:“朕想知晓,何为维多利亚时期?何为蒸汽帆船?还有那 19 世纪又是何意?以及这所谓的蒸汽动力究竟为何物?谁能给朕详细解说一番,重重有赏!”
话音刚落,大殿内顿时陷入一片寂静。李斯眉头微皱,心里暗自思忖这些问题并非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于是赶紧低下头去,眼观鼻、鼻观心,摆出一副低调谦逊的模样。而赵高则眼珠一转,心想这可是个难得的表现机会,于是赶忙上前一步,胡乱猜测道:“启奏陛下,依微臣之见,这维多利亚想必应是一处地名;至于蒸汽嘛,或许是做饭炒菜时锅里冒出的热气;而 19 世纪大概指的就是一段特定的岁月时光吧;至于这蒸汽动力嘛,应当是以蒸汽作为驱动力量的某种东西……”
嬴政听完赵高的回答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似乎觉得有些道理。赵高见皇帝认可了自己的说法,心中大喜过望,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起来,暗自庆幸这次又赌对了。
徐福身着一袭洁白如雪的长袍,袍袖之上闪烁着点点繁星,仿佛将整个夜空披在了身上;而那衣袂之间,则宛如飘逸的云朵般轻盈灵动。他步伐坚定地从群臣之中挺身而出,向着高高在上的嬴政拱手施礼,朗声道:“陛下,其他诸事微臣或许不敢妄言,但于造船一道,微臣还是略知一二的。此次所造之船坚固无比,定能乘风破浪、横渡茫茫东海,抵达传说中的仙岛。待微臣登上仙岛之后,必当竭力为陛下寻得长生不老之丹药,助陛下延年益寿、福寿绵长。微臣在此先行祝祷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大臣们交头接耳,纷纷对徐福所言表示赞同。
徐福见状,趁热打铁再次躬身行礼说道:“陛下,此次探访仙岛乃是关系到陛下龙体安康的大事,万不可有丝毫懈怠啊。还望陛下能够慷慨赐予一些资源,以确保此行顺利。切不可因资源不足而轻慢了仙人,招致不必要的麻烦。”说罢,徐福双手抱拳举过头顶,态度极为恭敬。
嬴政微微眯起双眸,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陷入了短暂的沉思。片刻之后,他终于开口说道:“准奏!传朕旨意,即日起任命徐福为船督,全权负责探访仙岛之事。所需资源调配事宜,可先与李斯大人协商解决,务必保证一切事务有条不紊地进行。”
听到嬴政的决定,群臣齐声高呼:“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一时间,朝堂之上气氛热烈非凡,众人皆对此次访仙之旅充满了期待。
嬴政附近的官宦打一下钟,“肃静!”。
嬴政原本还算平和的面色骤然一沉,眼神之中寒光闪烁,语气也瞬间变得冰冷无比:“寡人今日把话撂在此处,倘若那徐福办事不力,无法造出能够横渡东海的巨大船只,朕定当将其全族诛灭!”此言一出,犹如一道惊雷在大殿之上炸响,震得众人皆是心头一颤。
徐福听后更是如遭雷击,心中不由得打起了退堂鼓。他暗自思忖着:这皇帝老儿可真是狠辣无情啊!万一自己真没造出那大船来,岂不是小命难保?不行,道爷我一旦把船造成,立马脚底抹油开溜,管他什么陛下不陛下的,统统都让他们见鬼去吧!
想到此处,徐福惊恐万分,浑身颤抖不已,扑通一声便跪倒在地,连连叩头求饶道:“上天借给本道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辜负陛下您的期望啊!请陛下一定要相信微臣呐!”徐福一边说着,额头上已然磕出了鲜血,但此刻的他已顾不得许多,只求能保住性命和家族周全。
然而,嬴政却被徐福这般哭号吵闹搅得心烦意乱,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示意侍卫将徐福带下去。徐福见状,如蒙大赦一般,连滚带爬地退出了大殿,生怕稍有迟缓又会惹恼这位喜怒无常的帝王。
---
在乌江的项羽忙着大开无双中……
---
汉高祖刘邦正与众人商议要事。突然,他脸上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转头看向身边的吕雉,开口问道:“那有色色吗?”此言一出,原本端庄大方的吕雉瞬间满脸通红,仿佛熟透的苹果一般,娇艳欲滴。她狠狠地瞪了一眼刘邦,心中暗自嗔怪这个夫君怎么如此口无遮拦。
与此同时,一旁的光武帝刘秀则显得格外淡定。只见他不动声色地悄悄摩擦着左手上那枚神秘的魔法戒指,嘴里还念念有词:“我才没有开挂……”然而,尽管他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但眼神中的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还是出卖了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枚神奇的魔法戒指究竟蕴含着怎样强大的力量和秘密。
---
大唐贞观年间,长安城内一片祥和。某日,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道奇异的景象,引得全城上下瞩目。李世民皇帝与文臣武将们一同站在皇宫的高台上,仰望着那变幻莫测的天象。与此同时,长安城的市民也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抬头仰望,议论纷纷。
天空中,一道绚烂的光芒划破云层,如同一条巨大的彩虹,又似一幅流动的画卷。光芒中似乎有各种奇形怪状的图案,时而像飞鸟,时而像猛兽,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市民们有的惊叹不已,有的窃窃私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李世民皇帝看着这奇异的天象,心中不禁生出几分好奇。他转头看向身边的文臣武将,问道:“众爱卿,你们可知道这究竟是何物?”
丞相房玄龄拱手道:“陛下,此等异象,臣亦未曾见过。或许,这是天降祥瑞,预示着大唐国运昌盛。”
兵部尚书李靖沉思片刻,说道:“陛下,依臣之见,这光芒虽奇异,但并不似凶兆。或许,这是西域传来的某种奇技。”
大理寺卿魏徵则谨慎地说道:“陛下,臣听闻西域多奇技淫巧,此光芒或许与西域的某种法术有关。但具体为何物,还需进一步查证。”
李世民听了众臣的意见,心中仍有疑惑。他微微一笑,说道:“朕猜,它在演西方戏吗?”
众臣面面相觑,一时之间无人敢贸然回答。李世民见状,微微摇头,道:“看来,诸位爱卿也无确切答案。罢了,这天象虽奇,但朕更关心的是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福祉。既然无法确定其来历,便暂且放下这无谓的猜测吧。但若真有西域物件,也应派人前去探查,以免有意外之患。”
众臣齐声应道:“遵旨!”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转头对身边的近臣道:“传朕旨意,命御史台和鸿胪寺联合调查此事,务必查明真相。”
近臣领命而去,李世民再次望向天空,心中暗自思量:这究竟是天降祥瑞,还是西域奇技?无论如何,大唐的安宁不容有失。
长安城的市民们也在议论纷纷,有人猜测这是上天的警示,有人认为这是祥瑞之兆,还有人猜测这是西域的奇技。但无论如何,这一天的奇观,无疑成为了长安城中的一段佳话。
---
大元时期,正在西征途中的旭烈兀、拔都以及速不台等一众声名赫赫的大将们,此刻正聚在一起商议要事。他们传召来了那些投降的白种人将领,想要从这些人口中获取一些关于遥远的 19 世纪的信息。
只见那赛约河战役中的基米亚克将军,还有匈牙利王贝利四世手下的得力战将等人,面面相觑后站出来说道:“回大帅,末将似乎对此略有耳闻。这所谓的‘世纪’,乃是根据我们所信奉的基督教中基督耶稣离世的时间来计算的一种纪年方式。而按照这种算法,19 世纪大概就是指从公元 1800 年一直延续到 1999 年这段漫长的岁月。”
这番解释瞬间勾起了蒙古大将们浓厚的兴趣,于是他们纷纷围绕着宗教这个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试图彻底弄明白其中的奥秘。然而就在众人讨论得热火朝天之时,脾气暴躁的速不台却突然大发雷霆。他怒目圆睁,大声吼道:“可恶!这天幕之下,为何偏要用那什么长生天之外的纪年法?难不成西方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我堂堂大元怎会有败绩!你们这群家伙定然是满口胡言乱语,蛊惑人心!来人啊!速速将他们拖出去斩了!”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那些白种人降将惊恐万分,但同时也激起了他们心中强烈的愤怒和反抗之意。只听得他们破口大骂起来:“该死的大元!唯有基督才会最终获胜!”说罢,他们竟不顾自身安危,赤手空拳地扑向那些蒙古士兵,妄图拼死一搏。可惜,这些英勇但又鲁莽的举动并未能改变他们悲惨的命运。蒙古士兵们见状毫不犹豫地拔出腰间锋利的长刀,瞬间便将这些白种人降将斩杀于刀下,鲜血四溅,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
大明王朝的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异常。自开国皇帝朱元璋起,历经各个年号的皇帝们纷纷抛出与嬴政相同的那几个问题,然而满朝文武大臣却皆沉默不语,这一幕让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脸色愈发阴沉,心中的不满如火山般即将喷发。
只见朱元璋猛地一拍龙案,怒喝道:“难道就没有人能回答朕的问题吗?你们这些废物,平日里白吃朝廷俸禄,关键时候竟然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朕早就告诫过你们要多读些书,增长见识,可如今呢?”
他的怒吼声如同惊雷一般在朝堂上空回荡,震得在场的众臣个个胆战心惊,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尤其是那些平日里养尊处优、不学无术的官员们,此时更是面如土色,生怕自己会成为皇帝怒火下的牺牲品。
就在这时,礼部侍郎宋讷感受到来自上司的暗示目光,心知此刻若再无人站出来回话,恐怕整个朝堂都会陷入一场血雨腥风之中。无奈之下,他只得硬着头皮走出队列,躬身施礼道:“陛下息怒,微臣斗胆进言。微臣所在的礼部下辖主客司存有一些外交方面的资料,或许可以从中找到答案。恳请陛下准许微臣将相关人员召至殿前应对。”
朱元璋闻言,眉头紧皱,但还是不耐烦地点了点头,喝道:“那就赶快去办!莫要再拖延时间!”
得到皇帝应允后,宋讷连忙派人前往主客司传唤相关官员。不多时,一名主客司的官员便急匆匆地来到朝堂之上。由于心中惶恐不安,这名官员刚一进入大殿,便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浑身瑟瑟发抖,头也不敢抬一下,只是颤声道:“参......参见陛下!小臣魏文拜见陛下!”
朱元璋瞪着眼前这个哆哆嗦嗦的官员,没好气地问道:“你就是那个知晓情况之人?快快说来!”
魏文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开口说道:“启奏陛下,小臣确实略知一二。据下官所知,有一人名叫王大渊,乃是江西临川人士。此人曾跟随一艘商船出海远航......”
话未说完,朱元璋便粗暴地打断了他:“什么!出海?我大明王朝何时变得如此混乱不堪,居然有人胆敢私自出海?简直是无法无天!”
说罢,他转头对着殿外高声喊道:“来人呐!速速将那王大渊逮捕归案!不得有误!”
随着他的命令下达,几名御前侍卫立即领命而去。朱元璋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的怒火依然难以平息。紧接着,他又开始绞尽脑汁地思考该如何处置王大渊及其九族,各种狠辣的招数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
---
郑和微微躬身,一脸神秘地对朱棣说道:“陛下,小的知晓一些事情,且听小的慢慢道来。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他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不时还用手比划几下,引得朱棣哈哈大笑起来。
朱棣笑罢,抚须说道:“1900 年?朕记得朕登基之时尚在 1402 年呢……这天幕怎就不用我华夏之轩辕纪年法,亦或是用洪武几年也好呀!莫不成这西方已然胜过我中原大地了么?此间定有蹊跷之处……”
郑和见机趁热打铁,赶忙拱手进言道:“陛下,如今西方尚未兴起,不如再准许小的率船队南下西洋,一探究竟如何?说不定能寻到更多有利于我大明朝发展的契机呢。”
朱棣心中自然明白,近年来数次远航已耗费大量库银,当下实在难以支撑再次大规模出海,不禁长叹一声:“哎,朕又何尝不知晓呢,只是这国库空虚,实在是拿不出银子来了啊……”
郑和稍稍迟疑,接着又说:“陛下,倘若那天幕再有新奇之物出现,或许能够启发我大明再度兴盛繁荣也未可知啊。”
朱棣眼睛一亮,一拍大腿,高声赞道:“好极了!爱卿所言甚是有理!那就先静待天幕变化,若真有良机,朕定会慎重考虑此事。”
---
崇祯年间,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和汤若望四人并肩而出,齐声奏道:“陛下啊!如今已是 19 世纪了,这所谓的 19 世纪,乃是以那基督教中耶稣基督逝世之事作为纪年法中的一个词汇呢。此外,还有那神奇的蒸汽之力正在西方世界蓬勃兴起……恳请陛下能够多多去了解西方诸国的种种奇妙之处,如此方能壮大我大明王朝,驱赶那些如建州女真这般的外患强敌啊!”他们言辞恳切,目光坚定地望着龙椅上的崇祯皇帝。
话音未落,朝堂之下众多大臣们也纷纷附和,表示赞同四位大人所言。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之声四起,众人皆对西方的新奇事物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与此同时,远在辽东之地的建州,努尔哈赤身穿着厚重坚固的铁甲,手持一把锋利无比的长刀,刚刚经历过一场激烈的战斗。他面色冷峻,手中拿着一块洁白如雪的手帕,轻轻擦拭着刀刃上残留的鲜血。忽然间,他抬头望向天空,喃喃自语道:“这天幕莫非知晓我建州即将建立后金政权,所以特地降下这些祥瑞之兆前来相助于我吗?”说罢,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笑容。
---
大清,天气真好,今日无事。(因为天幕不在清朝及后近代播放,以保护该时空的时间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