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清末,从船政开始打造最强海军 > 第116章 大阅人选 总督离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人,总督正给我们施加压力,让我们释放那些东瀛人。”

“哼!死要钱的,给他拒了。”

汤潇逸不满的挥了挥手,说的是东瀛人死要钱。

抓了东瀛人后,索要罚金,却没一个来交钱的,而是东找西找到处找关系。

最后甚至用公使的关系,找上了裕禄。

但就是不给汤潇逸交罚款。

不是,东瀛人怎么不尝试收买一下呢?汤潇逸还挺遗憾的。

“这段时间,我们缴获的现金及货物总价七千四百余两,徐大人那边收获更好,有十四万两左右。”

“我们抓了二百余人还好,闵地东瀛人不多,台澎那边,抓了三千余人,大多为东瀛游女,现在没人出钱赎人,只能养着。”

“徐大人请教该如何处理。”

王福生眼皮子跳了又跳,他们抓的人都是男性,因为罚款延期未交付,已经去了矿上自己挣罚款了。

矿上工资高,他们这种性质的矿工,每天能拿五钱银子。

而且吃饭仅仅只要十二钱,住宿只需八钱,每天倒贴一两五钱罢了。

这种矿工很受欢迎,但游女,你让她去开矿,那不浪费时间吗?

做生意又是被严令禁止的。

“现在没工夫管她们,先找个地方圈起来,给她们点农具让她们自己种地,只管三个月饭。”

“对了,先甄别是否带着病,带病的别和没病的放一起。”

汤潇逸现在没工夫管这些小事,时间进入到四月,海军大阅在即,汤潇逸正在发愁。

王福生退下后,郑景溪也带着这个问题来了。

“小逸,派谁带队、派哪些船去这些问题,决定了吗?”郑景溪看起来有点忙,急匆匆的。

汤潇逸转身拿出花名册:

“闵海军重整之后,那些无用的冗员都裁撤了,现在闵海军除岳父大人您和我之外,最高官职只有参将。”

“这参将还是从北洋调来的李和,整个闵海军总兵都拿不出一个。”

这事儿是汤潇逸真没在意,第一是高级军官少就少了,反正需求不大能正常运行就行,第二是以前也没有搞这种活动。

前些日子,徐希颜挂上了提督衔,当时还顶着水师泉州镇总兵的头衔,但前些日子闵军成军,徐希颜去了闵军,程序上双方分离了。

搞的现在,闵海军最高官职是李和——刚刚提拔的参将衔。

“倒不是不能派去,那北洋大臣总不会如此小气吧?不过参将确实有些拿不出手。”

“前两次大阅我们都没参加,这次参加就派一个参将领队,让人知道了还以为是我不重视呢。”

平时还好,这事儿也没啥,但对郑景溪来说这一次不一样。

不仅是他上任以来第一件全国性规模的大事,还有卞宝第在任时建福靖福清,说过这是为太后贺的世界第一快船。

人家最低都是总兵记名提督,你派去的是个参将,等会儿说不定好事变坏事。

“给他一个记名总兵,挂副将衔,差不多也不会被说闲话了,但没名没分的,直接给他升?”

一功不升两次,李和练兵的功劳,汤潇逸已经给他升过一次了。

军队最看能力,最看不惯空降的关系户。

汤潇逸是想给李和一个机会慢慢来,让他当舰队司令。

要是莫名其妙的提升,手下说不定会不服。

“李和练兵有方,挂个副将衔也没啥,真要顶着副将衔去,庆王爷那儿怕也帮不了咱们。”

郑景溪这么一说,汤潇逸来了精神。

“庆王那儿有消息了?”

郑景溪不会莫名其妙的提到庆郡王……

…………

往回退半天,小朝会。

自从日前半岛叛乱开始扩散后,朝会内容中就增加了一个固定项目,即半岛局势问题。

毕竟是清国最后一个藩属国,也是最亲近的藩属国,不仅历史悠久,是清国第一个藩属国,还靠着清国的龙兴之地。

地位自然是不同的。

“太后,陛下,奴才有本。”

今日是庆郡王开头,因为他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管外交这一块儿。

“闵妃称局势还在掌控之中,已经调派多路火枪兵进剿,不过目前来看,其军队不堪一击,并不能有效控制地方。”

“若是一败再败,恐怕半岛有失。”

庆郡王站了出来。

“庆王的意思是,派兵征讨之?那让谁去合适呢?”

太后话音刚落,一旁的皇帝就忍不住展现存在感:

“派北洋去吧,火轮船走海路更快,另外津门有淮军驻扎,能直接抽调。”

庆郡王脸皮子抽动了一下,赶紧趴在地上:

“太后,陛下,还没到出兵的时候,半岛官军虽有小挫折,但尚未出现大败之势。”

“另外,近几日,东瀛公使三番两次前来总理衙门,询问我们对半岛的看法。”

“言语之中,多有撺掇我们出兵之意,对我军也多有称赞。”

“这让奴才想到了闵乱……”

庆郡王的话一出口,朝堂瞬间成了蜂窝,嗡嗡嗡的。

皇帝怒气冲冲的想说话,被太后一个眼神制止了,等了好一会儿后,朝臣议论的差不多了,太后才对李莲英使了个眼神。

李莲英拿着皮鞭上前,甩了三鞭子。

每甩一鞭子,还唱喝一声:

“啪!”“肃静!”“啪!”“肃静!”“啪!”“肃静!”

一套流程后,停了下来。

“各位卿家有什么看法,有什么办法,都拿出来议一议。”

皇太后不紧不慢的说道。

“东瀛狼子野心,不可不防,闵乱是他们,这次怕又是他们做的,不给他们点教训,朝廷颜面何在?”

“先是闵乱背后有东瀛人的身影,后是朝乱东瀛极为上心,说背后不是他们,怕也没人信。如此种种,东瀛怕是所图甚大,不可不防。”

“区区东瀛,太后可下旨申饬,让其立刻上书认罪……”

“认罪?一个认罪就过去了,那朝廷才是颜面尽失。皇上,太后,臣陈冠希请战!”

“对!兵发半岛,还有北洋,兵法东瀛,朝廷养兵千日,也是到用他的时候了。”

“太后,皇上,微臣以为,此事不可冲动行事,兵者,国之大事……”

一番议论后,主战派主和派就分出来了。

皇太后眉头皱了皱,眼皮子抬了抬,看向庆郡王:

“庆王,你怎么看?”

庆郡王刚爬起来,看点名到他头上,立马又趴了下去:

“回太后话,奴才以为,是否申饬东瀛,还需从长计议,太后万寿在即,万不可冲动行事、妄动刀兵。”

庆郡王话音刚落,就感到背后发凉,没说的,要是就这样结束,下了朝怕是瞬间就身败名裂了,赶紧圆了回来:

“但半岛之事也不能任其发展,东瀛狼子野心在闵乱体现的淋漓尽致,不可不防。”

太后眉头舒展开来。

今年是她60大寿,她可不想打仗。

她40岁生日那年东瀛侵略台湾打了一仗,赢了也赔钱。50岁生日那年和法兰西人打了一仗,虽胜犹败。

这60岁生日要是再打,那坊间传闻得变成什么样?

还是庆王懂她。

“庆王爷是个老持成重的,但朝廷也不能什么动作都没有,让东瀛以为咱怕他个撮尔小国了,此等小国,最是夜郎自大。”

“庆王爷觉得,咱们该怎么办啊?”

太后还在开心,但他不知道,等她70大寿,沙俄和东瀛就在他们的龙兴之地上大打出手。

等她80,一战就爆发了。

这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哈?(可能是巧合)。

庆郡王趴在地上,眼睛一转,想到了汤潇逸慷慨解囊的模样:

“回太后话,闵乱之时,绿营皆不可用,非是团练用命,怕是战乱还没平呢。”

“奴才以为,可以此为制,调一员大将,团练关外,还得节制各军兵马,练几万强军。”

“如此一来,即便半岛出事,进可进军平叛或拒倭,退可保关外不失。”

太后点点头,做准备是可以的,关外是旗人的退路,不能丢:

“好!就该如此。那庆王爷觉得,这事儿交给谁去办合适?”

本来不应该直接问庆郡王的,但这些日子庆郡王一边张罗着给她过生日,一边给她修园子,一边还让大女儿给她送钱陪她乐呵。

今天说话还这么合她心意。

庆郡王趴在地上:

“闵浙总督裕禄,知兵事,且熟悉关外军务,又观看了闵军建立,最是合适不过。”

太后点了点头,这个人选不错,她还以为庆郡王是要随便选一个人呢。

“那就着裕禄为钦差大臣,兼任盛京将军,节制关外诸将,总揽关外军事,总办团练。”

“裕禄调走,闽浙总督的缺就出来了,庆王爷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太后想了想,觉得还是得补偿一下庆郡王。

庆郡王趴在地上,眉头一挑,露出喜色,好在别人看不见:

“太后,台澎巡抚汤牧之,公忠体国,精通洋务。闵军就是其子一手督办。”

“当前倭寇屡屡挑衅,台澎距离倭寇也不远,让其署理闽浙总督事,也能震慑宵小。”

太后点了点头:

“那就着其署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