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清末,从船政开始打造最强海军 > 第233章 是不是太激进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一鸣十分听话,而且对不了解的东西不会过多插手,毕竟他也是技术人员出身。

徐希颜就更不会插手这件事了。

所以,全面驱逐阿美丽卡的命令就这么“略显草率”的发下去了。

对阿美丽卡正式发出行政命令的第三天,也就是48小时以后,提出异议的人才赶来。

“大都督,两位总督到了。”

汤潇逸一愣,

“行,我这就去见他们。”

两位总督就是汤父和郑景溪,这是汤潇逸手里唯二的总督,也是唯二的正儿八经的高级政务人员。

刘一鸣都不算,在许多事情上他还缺乏经验,他长期干的都是工业集团总经理的活。

“爹,岳父,你们这么着急干什么?”

汤潇逸一进门笑嘻嘻的,汤父和郑景溪正站在会客室内,面色都有些焦急。

“我们能不着急吗?那么大的事怎么不和我们通个气……”

汤父上来就像大部分家长一样,不过郑景溪制止了他继续说下去。

“汤兄,我们还是先听一听他的想法,外洋这块儿,我们没他们熟悉。”

郑景溪安抚了汤父,转头严肃的看着汤潇逸,

“贤婿,现在大敌当前,人心浮动,想必你也清楚,沙俄帝国就不说了,阿美丽卡是怎么回事?”

郑景溪和汤父着急也是能理解的。

纸面上,大汉军与清俄联军力量对比不相上下。

顶多是得益于先发优势,以及永春—船政、江南厂、汉阳厂,大汉军在火力和后勤上有一定优势。

但清军也有沙俄帝国、德意志帝国的直接帮助,不了解内情的人还是会恐惧。

加上在此时,还没有出现过正经的长期消耗战,战争一般都会在一两年内结束,且烈度不高,后勤优势没那么明显。

随着东瀛人的入局,大汉军的统治范围内也是人心浮动的。

所以,突然和阿美丽卡决裂,才会让他们二人结伴赶来淞沪找汤潇逸。

并不是为了兴师问罪,而是想知道汤潇逸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么做的底气。

才好配合汤潇逸行动。

“东瀛人并没有能力大规模干涉战斗,从几个月来我们相安无事就能看出来。”

汤潇逸早有准备,拿出各类情报,包括东瀛和阿美丽卡的勾结、东瀛的战争准备等等,

“这次东瀛突然发疯,是拿到了阿美丽卡的承诺和贷款,在阿美丽卡的支持下准备发动战争。”

“他们的行动很隐秘,事前我们并不清楚。”

“如果不是侦察兵发现东瀛出现大规模异常调动,并且歪打正着的发现了东瀛的重炮队伍。”

“等东瀛做好进攻准备,而我军深陷与清军的纠缠,后果不堪设想。”

郑景溪看完后沉默不语。

汤父看完后怒发冲冠:

“欺人太甚!”

“我华夏从未怠慢于他,这阿美丽卡却如此待我,实在是欺人太甚。”

郑景溪点点头,表示同意:

“我不明白,阿美丽卡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阶段,他们还不明白帝国主义的玩法。

“为了利益,东瀛发动战争,不管是战斗物资还是贷款,甚至于战后对殖民地的建设,都是银子。”

汤潇逸知道阿美丽卡在想什么,

“同时也是为了遏制我们,这也是英吉利想要的。”

“太平洋太狭窄了,容不下两个大国,阿美丽卡想把我们扼杀在摇篮中。”

一直以来,后人都有偏见,实际上在此时,甚至在之后几十年中,华夏虽然丧失了强国地位,但依旧是大国。

毕竟兵力在此时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华夏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

甚至比大英帝国全部殖民地加起来的可统计人数多。

只是说,由于常年的战乱,这个大国地位越来越低,但并没有到可以忽视的地步。

“但是就这样和阿美丽卡断绝往来,会不会让阿美丽卡更加专注的支持东瀛?”

汤父得知阿美丽卡的目的后,就知道这事儿不是这么容易解决的了,

“要不要再谈一谈?拖延一下也是好的。”

郑景溪拍了拍汤父的肩膀:

“汤兄,没有必要再谈下去了,阿美丽卡有错在先,我们不能一味让步。”

“另外,这未必没有杀鸡儆猴的意思,是吧?”

后面一句,郑景溪是向着汤潇逸说的。

“岳父大人说的没错,想遏制我们的不仅有阿美丽卡,还有英吉利,甚至东瀛内乱后,英吉利来的更快。”

“我们不能和英吉利撕破脸,至少现在不能,所以得强硬一些,吓唬吓唬它们。”

汤潇逸点点头。

搞阿美丽卡,除了阿美丽卡搞事情外,因素还有很多。

例如阿美丽卡够虚,军事干涉能力根本够不着远东,敢过来,汤潇逸定叫他有来无回。

同时阿美丽卡还在和英吉利对峙,是不可能分出精力过多针对华夏的。

顶多只能无能狂怒一下。

这样既能向英吉利人示好,又能敲打英吉利人,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好吧,我们老了,不服不行呀!”

郑景溪感慨的叹了一声,

“若不是你跟我说的这么清楚,我都不明白其中还有这些弯弯绕绕。”

“那行,既然你深思熟虑过,我们就放心了,就不打扰你了。”

郑景溪拉着汤父想走,汤父却还有想问的:

“儿子,仗打到现在,陆陆续续的各路牛鬼蛇神都冒出来了,接下来你准备怎么打,还用不用征兵?”

“我在两江招募了一批衙役……警察,接受过简单训练,大概有两万人,可以作为预备役。”

汤潇逸想了想,摸着下巴:

“预备役就不用了,目前我军兵力充足,不过有了警察,倒是能替换两个驻防师下来。”

“下一步我想先解决东瀛人,同时清军目前还有几十万人没动,放任不管的话指不定出什么问题。”

“我准备在西部和辽东同时展开攻势,在滨州呈守势,先歼灭东瀛人和清军后备机动兵团。”

“之后再两面夹击,将清帝送去瞎子岛。”

郑景溪有些疑惑瞎子岛是哪儿,汤潇逸在地图上龙江的某一位置指了出来。

“为何不杀了,反而留作隐患。另外从东西两面同时发动进攻,对后勤和兵力的要求不低,是不是太激进了?”

郑景溪疑惑的问道。

“西面的压力并不大,西面的清军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像样的重武器。”

“东面,东瀛内乱,他们在辽东的兵马一下子成了无根之水,断了后勤和指挥。”

“机会难得,正因为如此,我才决定从两个方向同时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