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乔踏入书院讲堂,一股浓厚的墨香扑面而来。
他环视四周,学子们正襟危坐,目光炯炯。
然而,这看似平静的氛围下,却暗流涌动。
他刚站定,一个尖锐的声音便刺破了宁静。
“久闻陈先生大名,今日一见,不过如此!”说话之人正是宋书生,他一袭青衫,手持折扇,脸上带着几分倨傲,几分不屑。
“一个无名小卒,有何资格在此讲学?”他身旁几个学生也跟着附和,质疑声如同涟漪般在讲堂中扩散开来。
陈乔神色不变,嘴角噙着一抹淡笑。
面对这些质疑,他并未急于辩解,而是从容地走到讲台中央,目光扫过众人。
“资格?诸位认为何为资格?”他的声音清朗有力,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是出身名门?还是熟读经书?”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宋书生身上,“宋书生,你熟读圣贤书,可知治国之道在于何?”
宋书生昂首挺胸,正欲作答,却被陈乔打断。
“治国之道,不在于空谈,而在于实干!不在于死记硬背,而在于灵活变通!”陈乔的声音掷地有声,震慑全场。
他开始讲解治国理政之道,从现代的教育理念到历史上的成功案例,旁征博引,深入浅出。
他谈到经济发展,谈到民生福祉,谈到国家战略,他的讲解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让一些原本持怀疑态度的学生开始陷入沉思。
一些学生原本对陈乔的身份抱有偏见,此刻也不禁被他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见解所折服。
他们开始认真聆听,思考陈乔提出的观点。
讲堂中的气氛逐渐发生了变化,质疑声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专注的寂静。
宋书生看着周围的变化,心中暗自焦急。
他没想到陈乔竟然如此能言善辩,几句话便扭转了局势。
他紧握折扇,指甲深深地嵌入了扇骨。
“陈先生巧舌如簧,在下佩服,”宋书生语气中带着一丝阴阳怪气,“只是……”他拖长了尾音,目光闪烁,“在下还有一事不明……”
“只是,先生所言,皆是纸上谈兵!脱离实际,不切合我大汉朝的现状!”宋书生猛地打开折扇,语气凌厉,“先生可曾带兵打仗?可曾治理过一方百姓?空谈误国,先生难道不明白吗?”他环视四周,试图寻找支持者,却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沉默不语,目光闪烁,似乎在思考陈乔和他的话。
陈乔轻笑一声,这笑声中带着一丝嘲讽,也带着一丝自信。
“宋书生,你口口声声说我纸上谈兵,却不知我所言,皆是基于事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你墨守成规。”他故意用了几个宋书生听不懂的词,然后才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你抱着过时的教条不放,岂非是刻舟求剑?” 他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地图,“你看看这大汉疆土,如今战火纷飞,民不聊生。难道还要固守成规,不知变通吗?” 他步步紧逼,言语如刀,句句直击宋书生的软肋。
宋书生面红耳赤,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竟然无从开口。
陈乔的每一个观点都逻辑严密,有理有据,让他难以招架。
他张了张嘴,却只发出几个含糊不清的音节。
陈乔没有给他喘息的机会,继续说道:“你说我未曾带兵打仗,未曾治理过一方百姓,这没错。但我懂得如何用人,如何激励人心,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他的声音越来越洪亮,充满了力量,“而这些,恰恰是一个领袖最需要的品质!”
宋书生脸色惨白,手中的折扇也无力地垂了下来。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剥光了衣服的囚犯,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从人群外传来:“好一个‘领袖最需要的品质’!敢问先生,这领袖之才,又该如何体现?”陈乔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素衣,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子缓步走入讲堂。
他身后跟着几位同样气宇不凡的人物,显然都是书院中德高望重的名士。
陈乔心中一喜
“这位先生问得好!”陈乔朗声说道,目光炯炯地扫过众人,“领袖之才,并非纸上谈兵,而是要能够洞察时势,把握机遇,带领众人走向胜利!”他指着地图上赤壁的位置,“如今曹操大军压境,江东危在旦夕,这便是考验领袖之才的最佳时机!”
他侃侃而谈,从战略布局到战术运用,从兵力部署到后勤保障,将赤壁之战的形势分析得鞭辟入里。
他甚至提出了一些在当时看来匪夷所思,却又极具可行性的策略,听得那些名士们频频点头,眼中满是赞赏。
庄贤站在一旁,看着陈乔在人群中侃侃而谈,挥斥方遒,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敬佩。
他紧紧地握着拳头,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之上,与陈乔并肩作战。
宋书生脸色更加苍白,他原本想借名士之口压制陈乔,却没想到反而成了陈乔展现才华的舞台。
他看着那些原本对他恭敬有加的名士如今却对陈乔赞赏不已,心中充满了嫉妒和不甘。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先生捋着胡须,眼中闪烁着精光,他上前一步,对着陈乔拱手说道:“先生高见,老夫佩服!只是……”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先生可有良策,破曹操百万雄兵?”
陈乔微微一笑 他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却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喧哗声。
“报!曹操大军已至柴桑!” 一个士兵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跪倒在地,高声禀报道。
讲堂内顿时一片哗然……
秦画师一直默默站在人群边缘,饶有兴致地观察着这一切。
他手中的画笔不停地在画卷上勾勒,将陈乔的形象,以及众人的神态,一一记录下来。
他看着陈乔,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喃喃自语道:“有趣,真是有趣……”
曹操大军逼近柴桑的消息如同惊雷炸响,原本还沉浸在学术讨论中的众人瞬间乱作一团。
宋书生脸色煞白,嘴唇颤抖,再也说不出话来。
其他学子更是面面相觑,眼中充满了恐惧。
陈乔却依旧保持着镇定,他深吸一口气,朗声道:“诸位不必惊慌!曹操虽有百万雄兵,却并非不可战胜!”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带着一股强大的自信,仿佛一剂强心针,注入了众人心中。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柴桑的位置,开始分析曹操的兵力部署、行军路线以及可能的弱点。
他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将复杂的战局剖析得淋漓尽致。
他甚至大胆地预测了曹操接下来的行动,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他的分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即使是没有军事经验的学子也能听得明白。
原本慌乱的众人渐渐安静下来,目光聚焦在陈乔身上,眼中充满了希望。
陈乔侃侃而谈,将赤壁之战的战略意义、关键节点以及胜负因素一一阐述。
他旁征博引,从历史上的经典战例到现代的军事理论,信手拈来,仿佛一位运筹帷幄的将军,指挥着千军万马。
他甚至提出了一些在当时看来匪夷所思,却又极具可行性的策略,例如火攻、诈降等等。
这些策略听得那些名士们频频点头,眼中满是赞赏。
“先生大才!老夫今日真是大开眼界!”那位须发皆白的老先生激动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先生之才,足以安邦定国!”另一位名士也附和道。
就连原本对陈乔充满敌意的宋书生,此刻也不得不承认他的才华。
他低着头,脸上满是羞愧和懊悔。
陈乔的精彩表现彻底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包括那些原本对他抱有怀疑态度的名士。
他成功地将一场学术讨论变成了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也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支持和认可。
在众人热烈的讨论声中,陈乔注意到两位从未见过的名士正饶有兴致地观察着他。
一位身着青衫,风度翩翩,另一位则是一身儒袍,气宇轩昂。
陈乔主动上前与他们攀谈,很快便得知他们的身份和来意。
原来,他们都是久闻陈乔大名,特意前来一睹风采。
经过一番交谈,两位名士对陈乔的才华和见识大为赞赏,表示愿意与他结交,共同为江东的未来贡献力量。
陈乔心中一喜 他与两位名士相谈甚欢,从学术到时局,从人生理想到家国情怀,无所不谈。
他感觉自己仿佛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心中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然而 更大的挑战还在等着他。
就在这时,庄贤走到陈乔身边,低声说道:“先生,有人请您赴宴。” 陈乔微微一愣,随即明白了过来。
他看着庄贤递过来的请柬,上面写着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 “江东名士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