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的摆放似乎有些不太合理,她略一沉吟,便叫来工匠,准备重新调整一下。
这时,一个身穿青衫的书生走了进来。
他身材瘦削,面容清俊,手里拿着一本书,正看得津津有味。
书生抬起头,看到姜茯谣,微微一愣,随即开口道:“这位夫人,这书架的摆放,似乎有些不妥啊。”
姜茯谣有些诧异,疑惑地问道:“哦?有何不妥之处?”
书生放下手中的书,走到书架前,指着其中一个书架说道:“比如这个书架,摆放的都是史书,按照惯例,应该按照朝代顺序排列,由上至下,由左至右,这样方便查找。可是,这里却将不同朝代的史书混在一起,岂不是乱了套?”
姜茯谣恍然大悟,她对书籍的分类并不熟悉。
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摆放,却没想到还有这样的讲究。
她虚心接受了书生的建议,并立刻吩咐工匠按照书生的说法重新摆放。
书生看着姜茯谣认真聆听的样子,眼中难道有些赞赏,继续说道:“还有,这书楼的光线虽然不错,但是有些地方过于明亮,容易晃眼,不利于阅读。不如在窗边摆放一些绿植,既可以遮挡强光,又能增添几分雅致。”
姜茯谣连连点头,觉得书生的建议十分中肯,便一一采纳。
她原本还有些担心书生会因为自己的外行举动而心生不满,却没想到对方如此和善,不仅指出了不足之处,还提出了改进的方案。
待工匠们调整完毕,姜茯谣再次向书生表达了谢意,转身准备离开。
“夫人留步。”书生叫住了她。
“在下观夫人如此用心布置书楼,想来也是爱书之人。在下不才,写了几首诗词,不知夫人可否赏脸一观?”
姜茯谣接过他递来的诗稿,粗略翻阅了一下,发现文辞优美,意境深远,虽然她对诗词的理解并不深刻,但也觉得写得不错。
“公子大才,这些诗词意境高远,令人回味无穷。”
书生闻言,眼中闪过一抹喜色:“夫人谬赞了。在下听闻这书楼是免费供百姓阅读,如此善举,实乃功德无量。在下不才,愿将这些诗词赠予夫人,或许可以装裱起来,悬挂于书楼之中,也算为书楼增添几分雅趣。”
姜茯谣欣然接受,并再次向他表示感谢。
分别后,她细细品读着这些诗词,越发觉得书生才华横溢。
心中也对这位陌生的书生多了几分敬意。
回到王府,姜茯谣将诗稿随意放在书桌上,便去逗弄容正卿。
小家伙正蹒跚学步,嘴里咿咿呀呀地叫着。
肉嘟嘟的小手不停地挥舞,惹得姜茯谣笑个不停。
容珩处理完政务,走进书房,一眼便看到了桌上的诗稿。
他拿起翻阅了几页,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中闪过一抹惊叹。
这诗词,文采斐然,意境深远,实属难得佳作。
“谣谣,这诗稿从何而来?”容珩问道,语气中带着一抹好奇。
姜茯谣闻言,便将昨日在书楼偶遇书生的经过细细说了一遍。
容珩听后,对这位才华横溢的书生也起了兴趣。
“如此大才,若能为我所用,岂不妙哉?”
他摸着下巴,沉思片刻,“明日你再去书楼,我与你同去,想见见这位奇人。”
翌日,姜茯谣带着容珩再次来到书楼。
然而,书楼里并没有书生的身影。
姜茯谣心中略感失望,正准备离开,却听到街边传来一阵喧闹声。
循声望去,只见一群人围在一个小摊前,指指点点。
人群中央,一个身着青衫的男子正与小贩争执着什么。
那男子,正是昨日在书楼遇到的书生。
“这首诗,价值千金,抵你一碗面绰绰有余!”书生指着桌上的一张纸,语气傲然。
小贩一脸茫然地拿着那张写满字的纸,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最终无奈地摇摇头:“这位客官,我不识字,你这诗再好,我也看不懂啊。你还是付钱吧,一碗面才几个铜板。”
“哼,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书生冷哼一声。
“我乃当世大才,岂能为区区几文钱折腰?今日便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诗债肉偿’!”说罢,他拿起筷子,又夹起一块牛肉,大快朵颐起来。
周围的人见状,纷纷议论起来。
“这人怕不是个疯子吧?吃霸王餐还这么理直气壮。”
“就是,没钱还装什么大尾巴狼!”
小贩见书生还要吃,急了:“客官,你若再不付钱,我可就要报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