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宋侠士 > 第4章 文天祥上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临安城的皇宫,金顶红墙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威严而庄重,此时的皇宫内却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

雕梁画栋之下,宫女太监们皆小心翼翼地行走着,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触怒了正为蒙古之事焦头烂额的皇帝。

文天祥一袭青衫,身姿挺拔却难掩满脸的凝重,他脚步匆匆地穿过长长的回廊,向皇宫大殿走去。

一路上,他心中思绪万千,深知此次上书的重要性与艰难性。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千钧之重,因为他明白,这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进言,更可能是关系到南宋生死存亡的关键契机。

进入大殿,只见皇帝赵显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疲惫且忧虑。贾似道则站在一旁,依旧摆出那副不可一世的姿态,但眼神中却也隐隐有一丝不安。其他大臣们分列两旁,整个大殿安静得只剩下众人轻微的呼吸声。

文天祥上前,恭敬地行了三跪九叩之礼,朗声道:“陛下,臣文天祥有本上奏。”

皇帝微微坐直身子,抬手示意:“文爱卿平身,且说来听听。”

文天祥直起身,目光坚定地开始陈述:“陛下,如今蒙古大军压境,其势汹汹。臣观我南宋之现状,实乃危机四伏。朝堂之上,奸佞当道,贪污腐败之风盛行,致使民生凋敝,百姓怨声载道。”

说到此处,他有意无意地瞥了一眼贾似道。

只见贾似道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但文天祥并未退缩,继续说道,“而我大宋之军队,训练松弛,装备陈旧。许多士兵甚至不知战阵为何物,如此军队,何以抵挡蒙古铁骑?”

贾似道冷哼一声,上前一步说道:“文大人,你这是在诋毁我大宋,污蔑朝廷。我大宋军队英勇善战,岂是你口中那般不堪?且我等早已在边境布置防御,你莫要在此危言耸听,扰乱圣听。”

文天祥毫不畏惧地直视贾似道:“贾相,你所谓的防御真的能抵挡蒙古吗?你可曾亲赴边境查看?你可知道边境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你只知在这朝堂之上粉饰太平,却不顾国家之安危。”

贾似道被气得满脸通红:“你……你一个小小文臣,懂什么军事?老夫在朝多年,所做决策皆是为了大宋江山,岂容你在此指手画脚。”

皇帝赵显皱了皱眉头,打断了两人的争吵:“好了,莫要再吵。文爱卿,你且说有何应对之策。”

文天祥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绪,继续说道: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乃是革新朝政。首先,需严惩贪官污吏,将那些中饱私囊、祸国殃民之辈绳之以法,以正朝纲,赢回民心。可设立专门的督查机构,对各级官员进行严格监督,一旦发现贪污腐败行为,绝不姑息。”

皇帝微微点头,似乎有所触动。

文天祥接着说道:“其二,要大力整军经武。招募有能之士为将领,对军队进行严格训练,更新武器装备。可效仿古时名将练兵之法,注重实战演练,提高士兵的战斗素养。同时,设立军功奖励制度,对英勇作战、战功卓着者给予丰厚赏赐,激励士兵奋勇杀敌。”

这时,一位老将站出来说道:“文大人,练兵非一朝一夕之事,且如今蒙古已兵临城下,恐时间来不及啊。”

文天祥拱手道:

“将军所言甚是。故而臣还有一策,即招募义军。我大宋百姓众多,不乏忠义爱国之士。若朝廷能发布招募令,许以重利,必能吸引众多百姓参军。这些义军熟悉本地地形,且为保卫家园而战,其战斗意志不可小觑。可将他们与正规军配合,发挥各自优势。”

陆秀夫在一旁也出声道:

“陛下,文大人此策甚好。臣也以为民间力量不可忽视。如今百姓虽对朝廷有所不满,但在国家大义面前,定会挺身而出。”

文天祥感激地看了陆秀夫一眼,又说道:

“再者,陛下当联合民间力量抗蒙。鼓励各地乡绅富豪出资出物,支援抗蒙大业。可对他们给予一定的政治优待,如封官赐爵等,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发动百姓坚壁清野,将粮食、物资等藏匿起来,使蒙古军队在入侵时难以获取补给,从而削弱其战斗力。”

皇帝赵显陷入沉思,片刻后说道:“文爱卿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且如今局势紧迫,是否还有其他应急之法?”

文天祥沉思片刻,说道:“陛下,可先派遣使者前往蒙古,佯装求和,以拖延时间。在此期间,我们抓紧时间备战。但此求和绝不可是真降,只是缓兵之计。”

贾似道立刻反对道:“不可。此举若是被蒙古识破,定会提前发动进攻,到时我大宋将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文天祥反驳道:“贾相,如今我们已无太多选择。若不争取时间,等蒙古大军长驱直入,悔之晚矣。且我们在求和的同时,可秘密加强边境防御,做好战斗准备。一旦求和失败,也能有一战之力。”

皇帝赵显犹豫不决,在大殿上来回踱步。此时,大殿内一片寂静,众人皆注视着皇帝,等待他的决定。

文天祥见状,再次跪下,恳切地说道:“陛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大宋的江山社稷,万千百姓的生死存亡,皆系于陛下一念之间。请陛下早做决断。”

皇帝赵显停下脚步,长叹了一口气:“文爱卿,你先退下吧。此事朕需与诸位大臣再仔细商议。”

文天祥心中一凉,但仍无奈地说道:“遵旨。陛下,臣只望陛下能以国家为重,莫要错失良机。”

说罢,他缓缓起身,退出大殿。

在殿外,他望着天空,心中满是忧虑。他知道,南宋的命运就如同这飘摇的天空中的一朵浮云,随时可能被蒙古的狂风吹散。

而他自己,虽已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结果却依然难以预料。他只能默默祈祷,皇帝能做出正确的抉择,大宋能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找到一线生机。

回到家中,文天祥的妻子迎了上来,看到他满脸的忧愁,轻声问道:“相公,上书之事如何?”

文天祥摇了摇头:“尚未有结果。陛下犹豫不决,贾似道又从中作梗,形势不容乐观。”

妻子安慰道:“相公,你已尽力。无论结果如何,你无愧于心。”

文天祥苦笑道:“我虽无愧于心,但若是大宋因此而亡,我又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面对天下百姓。”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文天祥每日都在焦急地等待着皇宫的消息。

他四处奔走,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僚商讨对策,试图寻找更多的支持,以推动自己的抗蒙策略得以实施。

然而,朝廷内部的斗争却愈发激烈,贾似道一派极力打压文天祥等人,使得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和艰难。

文天祥离开皇宫后,贾似道也匆匆告退,直奔宰相府。

他脸色阴沉得可怕,一进府门,便将手中的拂尘狠狠摔在地上,怒吼道:“文天祥那厮,简直是狂妄至极!竟敢在朝堂之上公然与我作对,若不除之,日后必成大患!”

贾似道的心腹们纷纷围拢过来,个个脸上都带着谄媚与讨好。

其中一人小心翼翼地说道:“相爷莫气,那文天祥不过是一介书生,空有一腔热血,却不懂官场之道。相爷在朝多年,根基深厚,要收拾他还不是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