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又是一个早朝开始。
未央宫内,皇帝刘辩端坐于龙椅之上。
太后何莲身着华贵的凤袍,坐在刘辩身侧。
刘备则立于龙座之前,腰间佩剑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他面朝文武百官,神情肃穆,开口说道:“今日,本王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此言一出,大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刘备身上。
刘备顿了顿,继续说道:“本王决定,建立‘大汉学府’!”
“大汉学府?”
“这是何物?”
群臣窃窃私语,脸上写满了疑惑。
刘备微微一笑,继续解释道:“大汉学府,乃是一所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学府。它将向世人开放,不设任何条件,没有门第之分,更无男女之别!”
此言一出,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
“什么?不设条件?那岂不是阿猫阿狗都能入学?”
“没有门第之见?寒门子弟也能与世家子弟同堂学习?”
“男女皆可入学?这…这成何体统!”
群臣震惊,议论纷纷,大殿内顿时乱作一团。
刘备面对众人的质疑,却显得异常平静。
他冷哼一声,“本王意已决,谁敢反对?”
瞬间,原本喧闹的场面,顿时安静了下来。
而还没沉默几秒,一道声音突兀的响起。
“摄政王,此举万万不可!”
尚书令杨彪急忙出列,躬身向刘备行礼。
“自古以来,文学知识皆为世家门阀子弟所垄断。若使白衣黔首皆可学之,恐于朝廷治理天下有大患啊!”
“摄政王请想,百姓若尽得学识,便会有自己的私心杂念和主见,届时将轻慢朝廷,罔顾天子之威。此风若长,政令难行,天下易乱啊!”
“世族久承家学,明礼仪、知进退,乃是朝廷的股肱之臣。而庶民无知,则顺服于上,此乃治世之基。若启民智,使其各抒己见,朝堂之尊、天子之圣,或将受到质疑。故为朝廷计,为天下安,万不可使知识滥传于白衣平民也!”
杨彪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他本就老实本分,愚忠耿直,此刻更是将一颗对刘辩的忠心,赤裸裸地展现出来。
话音刚落,保皇派的王烈和管宁也纷纷出列,躬身附和:“臣附议!摄政王三思!”
皇帝刘辩见状,也坐不住了。
他脸上带着一丝焦急,开口说道:“杨卿所言甚是,摄政王,要不……”
“诸位不必多言!”刘备不等刘辩说完,直接打断了他的话,“设立‘大汉学府’势在必行!”
刘备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不容置疑:“当平民接受教育后,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就会得到显着提高。而且教育能够使平民掌握更多的生产技能。平民接受教育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朝廷的法律和政策。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今天下纷乱,百姓流离失所。当他们接受教育后,就能培养出更多、更广泛的人才,为朝廷效力,为陛下分忧,早日结束此乱世之象!”
门下令沮授作为刘备的下属,起初也和杨彪有着相似的看法。
他认为此举会动摇世家根基,使得刘备遭到世家的群体反对。
但当他听到刘备的解释后,顿时茅塞顿开,明白了刘备建立学府的深远用意。
“臣,支持摄政王之策!”沮授出列,躬身说道,语气铿锵有力,“此乃善天下之计,慧万民之策!”
而随着沮授的表态,犹如一块巨石投入湖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原本还在犹豫不决的大臣们,见沮授都支持了,也纷纷出列,齐声说道:“臣,支持摄政王!”
一时间,大殿内支持之声此起彼伏,声势浩大。
杨彪听完刘备的发言,又见群臣纷纷支持,心中不禁一阵苦涩。
他默默地退回了队列之内,心中五味杂陈。
何莲见大势已定,便开口说道:“既然诸位爱卿都支持摄政王的政策,那就依摄政王所言执行。”
刘辩也无可奈何,只得说道:“那就以摄政王所言,朕命你全权负责大汉学府一事。”
刘备转身,向刘辩和何莲一拜,说道:“臣,领旨。”
与此同时,一旁的太监见刘备不再发言。
他也不看刘辩,便直接扯着公鸭嗓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刘备直接开口:“臣,恭送陛下,恭送太后。”
众臣亦是齐声说道:“臣,恭送陛下,恭送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