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三字经奇缘 > 第八十一回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八十一回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赵中令勤学《鲁论》 仕途不忘读书声

话说大宋年间,有一位名臣赵普,官至中书令,世人尊称赵中令。此人自幼聪明好学,及至成年,更是以博学多才着称。然而,赵中令并未因官位高升而荒废学问,反而更加勤奋,尤其钟爱《论语》一书,常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一日,朝堂之上,赵中令与同僚争论国事,引用《论语》中的道理,说得头头是道,令人心悦诚服。退朝后,同僚私下议论:“赵中令虽居高位,却不忘读书,真乃吾辈楷模也。”

赵中令有一子,名唤赵嘉,年方十七,生性顽劣,不喜读书。赵中令见状,心生忧虑,遂于一日晚餐后,召集家人,手持《论语》,对赵嘉说道:“汝见我今日朝堂之上,何以能说服众人?皆因《论语》之教也。人不学,不知义,不读书,何以立身处世?”

赵嘉听后,略有所思,却仍不以为然。赵中令见状,又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汝若不学,他日何以继吾业?”言罢,赵中令命赵嘉每日随自己一同读书,不得有误。

自此,赵嘉在父亲督促下,开始用心读书。起初,他只是为了应付父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体会到了学问的乐趣,对《论语》中的道理也有了新的认识。他开始主动向父亲请教,赵中令见儿子有所转变,心中甚是欣慰。

岁月如梭,赵嘉在父亲的教导下,学问日益精进,终于在科举考试中一举成名,成为朝中的新贵。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更将《论语》中的道理运用于治国理政之中,成为一代名臣。

后人有诗赞曰:“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三字经中传佳话,世代子孙当自勖。”赵中令的事迹,成为了《三字经》中的一段佳话,激励着后世的学子们,无论身处何地,都应勤于学习,不忘读书之本。

赵嘉初涉朝堂事 论语智慧解纷争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赵嘉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终于不负众望,金榜题名,成为了大宋朝廷中的一名新晋官员。他年轻有为,才华横溢,但毕竟初出茅庐,对于朝堂上的尔虞我诈还显得有些生疏。

这一日,朝堂之上,群臣云集,议论纷纷。赵嘉站在群臣之中,心中不免有些紧张。他的目光不时地瞥向父亲赵中令,只见父亲气定神闲,目光如炬,仿佛能洞察一切。

“诸位爱卿,今日朕有一难题,需众卿家共同商议。”皇帝的声音在大殿中回响,群臣立刻安静下来,等待着皇帝的下文。

“近来边关告急,敌国屡次犯我边境,我军虽有小胜,但难以长久。诸位有何高见?”皇帝眉头紧锁,语气中透露出一丝焦虑。

朝堂之上,立刻响起了一片议论声。有的主张增兵边境,有的主张和谈,有的则主张加强内政,以稳固国本。赵嘉听着众人的议论,心中也是波澜起伏,他知道这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但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赵中令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儿子,他知道这是考验赵嘉的时候。他微微点头,示意赵嘉不必紧张,要有信心。

赵嘉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迈步出列,向皇帝行了一礼,然后缓缓开口:“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帝抬眼望向赵嘉,眼中闪过一丝好奇:“赵爱卿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赵嘉心中一喜,他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他清了清嗓子,开始说道:“陛下,臣以为,增兵边境固然可以一时震慑敌国,但非长久之计。和谈虽能暂时缓解紧张局势,但若无强大的国力支撑,和谈也难以为继。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内政,提升国力。”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论语》有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臣以为,这个‘本’就是国力。只有国力强盛,才能在外交上有更多的话语权,才能在战争中有更多的胜算。”

赵嘉的话音刚落,朝堂上立刻响起了一片赞同之声。皇帝也微微点头,显然对赵嘉的话颇为赞赏。

赵嘉见状,心中更加有了底气,他继续说道:“臣以为,要加强内政,首先要做的是减轻百姓的负担,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其次,要选拔贤能,让有才能的人得以施展。最后,要加强教育,让《论语》中的智慧得以传承。”

赵嘉的话,如同一股清流,让朝堂上的争论暂时平息。赵中令看着儿子的表现,心中也是无比欣慰。他知道,儿子已经真正理解了《论语》中的智慧,并且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去。

朝会结束后,赵嘉跟随父亲回到了家中。赵中令看着儿子,眼中满是赞许:“嘉儿,你今日在朝堂上的表现,为父甚是欣慰。你已经真正理解了《论语》中的智慧,并且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去。”

赵嘉谦虚地笑了笑:“父亲过奖了,孩儿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父亲多多指教。”

赵中令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嘉儿,你要记住,《论语》中的智慧是无穷的,你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才能将其运用得更加纯熟。”

赵嘉点了点头,他知道父亲的话是金玉良言,他一定会铭记在心。

从那以后,赵嘉在朝堂上的表现越来越出色,他不仅在内政上有所建树,更是在外交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他的名字,也逐渐在大宋朝廷中传开了。

而赵中令,看着儿子的成长,心中也是无比欣慰。他知道,自己一生的学问,终于有了传承。

第八十三回 赵嘉推行新政遇阻 论语智慧化解难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赵嘉在朝堂上的表现日益出色,他的名字也随着他的政绩在民间传颂。然而,权力的游戏中,总有暗流涌动,赵嘉的新政推行,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这一日,赵嘉在书房中翻阅着各地的奏章,眉头紧锁。新政推行已有月余,但成效并不如预期。地方官员的抵触,百姓的不理解,甚至朝中同僚的冷嘲热讽,都让赵嘉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父亲,新政推行如此艰难,我是否做错了什么?”赵嘉在晚餐时,忍不住向赵中令倾诉自己的困惑。

赵中令放下筷子,目光温和地看着儿子:“嘉儿,新政推行,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遭遇阻力是难免的。《论语》中说:‘君子和而不同。’你要做的,是寻找一个平衡点,让所有人都能接受。”

赵嘉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知道父亲的话中蕴含着深意。他决定亲自下到地方,了解新政推行的实际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数日后,赵嘉轻车简从,来到了新政推行的试点地区。他没有惊动地方官员,而是换上了普通百姓的服饰,亲自走访了市井小巷,田间地头。

在田间,赵嘉遇到了一位老农,他正弯腰在田里劳作。赵嘉走上前去,与老农攀谈起来。

“老人家,您对新政怎么看?”赵嘉问道。

老农抬起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叹了口气:“新政是好,能减轻我们的税赋,但地方官员却总是找借口拖延,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赵嘉心中一沉,他知道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他决定去找地方官员谈谈,看看能否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晚,赵嘉来到了地方官员的府邸。他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而是以一个普通书生的身份,与官员进行了一番长谈。

地方官员对赵嘉的到来显得有些意外,但他还是热情地接待了赵嘉。在谈话中,赵嘉巧妙地引导官员谈论新政,逐渐触及了问题的核心。

“大人,新政推行,对百姓是好事,为何地方上却迟迟不见行动?”赵嘉试探性地问道。

地方官员苦笑一声:“赵公子有所不知,新政虽好,但推行起来却有许多困难。我们也需要时间来适应和调整。”

赵嘉点了点头,他知道官员的话中也有几分道理。他决定用《论语》中的智慧,来化解这个问题。

“大人,您可曾听过《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我们推行新政,不是为了与谁比较,而是为了百姓的福祉。如果因为一些困难就停滞不前,那岂不是背离了我们的初衷?”赵嘉的声音温和而坚定。

地方官员被赵嘉的话所打动,他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赵公子说得对,是我们过于谨慎了。我明日就着手推行新政,绝不拖延。”

赵嘉心中一喜,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告别了地方官员,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第二天,地方官员果然开始积极推行新政,百姓们也渐渐感受到了新政带来的好处。赵嘉的名声,也因此在民间更加响亮。

赵嘉回到朝堂,将地方推行新政的情况向皇帝做了汇报。皇帝对赵嘉的表现非常满意,他赞赏地看着赵嘉:“赵爱卿,你果然没有辜负朕的期望。”

赵嘉谦虚地行了一礼:“陛下过奖了,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从那以后,赵嘉在朝堂上的地位更加稳固,他的新政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推行。他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论语》中的智慧,离不开父亲的教诲。

后人有诗赞曰:“赵嘉新政遇难题,论语智慧解纷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赵嘉的事迹,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激励着无数的学子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学习,坚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