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震惊,奸相他是将军的白月光 > 第222章 番外:万国衣冠拜冕旒(十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2章 番外:万国衣冠拜冕旒(十七)

“朕还以为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季袅笑了一声,抬眼看文畅:“行啊,兄长随意。只是如此一来,兄长想一辈子留在淮南?”

“在淮南挺好的。”

文畅不假思索地回答:“陛下了解微臣,微臣不擅长那些勾心斗角,在地方有陛下当靠山,狐假虎威也能混成个地头蛇,去了京中,我这心眼不够用啊。”

他摊手,一副“臣妾做不到”的为难模样,倒让季袅忍不住笑出声来。

“得了啊 ,当年折桂楼里有名的文狐狸,和朕说自己心眼不够用?”季袅眯着眼睛,也不知道在想什么,闻言翻了白眼,显然不想听文畅这些理由。

“兄长去京中,朕一样是你的靠山。”

季袅看着茶杯里翠绿的茶叶,唇角勾起一抹冷笑:“倒是留在地方,朕怕兄长心怀不轨呢。”

“毕竟地头蛇当久了,就想化蛇腾龙了吧。”

他抬眼看文畅,脸上的笑容怎么看怎么有些瘆人。

好在文畅对季袅也算了解,看他这模样,就知道这人又是起了玩心,于是也配合着往地上一跪:“所以陛下有何安排,微臣莫不从命。”

“也没什么安排。”

季袅让文畅起来,撑着腮看着门外,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本来是想礼部尚书到了该退下来的年纪了,想让你进京接任,顺便把惠民书院、太学府和破军书院一起统领起来。”

“可你在淮南的事情还没干完,倒让朕一时没了人选。”

“罢了,你想留在淮南造福一方,京中朕再考虑吧。”

文畅刚坐下,听到这话,立刻又跪下了:“陛下此言当真?”

“你说哪句?”

季袅好奇地问,笑的慵懒:“去京中还是留下?”

“去京中。”

文畅的眼睛都在闪闪发光,就像是夜晚丛林里发现了猎物的狼:“陛下当真准备将微臣掌管各处学府?”

“当然。”

季袅瞄他一眼,看文畅有些激动,眼眶都泛红了,一时无语:“不是,咱不至于啊,好歹朕喊你一声兄长,别好像朕欺负你了一样。”

“没有没有,陛下对臣之恩天高地厚,微臣感激不尽,微臣什么时候能入京?”

文畅激动地问,看起来随时都准备哭了。

“今年殿试之后,乐慎就该退了。”季袅仍是懒洋洋地,“兄长愿意了?”

“微臣当年就说过,愿为天下庶民开进学之路,此志至死不渝。如今陛下大兴书院,广开学路,其中可做之事何止千万,微臣愿以身许国,助陛下将此路筑成康庄大道。”

文畅跪在地上,郑重地磕了个头,认真地说。

季袅笑了一声,让他起来:“兄长请起,兄长若是愿意,等着旨意就是。”

文畅重新坐下,想了想,又腆着脸笑了:“微臣还有一事,陛下让臣入京,准备让谁来淮南?”

他在淮南经营了近十年,淮南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章法,倘若换了人,蓦地改了他定下的那些政令,他怕功亏一篑。

如果季袅淮南太守的人选不靠谱,他宁可留在淮南。

“你若入京,淮南朕准备从机要司调人过来。”

季袅给他保证:“放心,你定的那些有利于民生的政令,朕会帮你延续下去。”

“如此,微臣多谢陛下,再没有不放心得了。”

文畅起身行礼:“时间紧迫,臣先回去安排书楼的事宜,其余政事也要加紧安排,就不陪陛下闲话家常了,臣告退。”

说完,他也不管季袅说什么,转身就走,几乎是一路小跑就出去了。

季袅愣了愣,接着笑了。

这人好有意思,早回去这一会儿,难道就把书抄完了?

……

……

等到从淮南回京,已经是一年之后了。

对于忽然多出来的两个小主子,季袅和九霖只宣称是从安国王府带回来的,倒也没有人多问什么。

毕竟淮南安王府已经是陛下与殿下能找到的最亲的人了。

从安王府带回来的小主子,也没什么不可。

重明五年的科举也很顺利,上榜的庶民与寒门学子也更多了。

季袅还单独开了女科,当然,录取的女官还是很少的,职位也都集中在翰林编修、太学府官和内务府司这些边缘角落。

毕竟世俗的观点在那里,季袅的步子没办法一步迈得太大。

一下子把整座房子拆掉,季袅怕自己也没了遮风避雨之处。

他已经是庶民与女子唯一的出路了,倘若保不住自己的尊位,更没办法帮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了。

重明五年冬月,大夏设象胥司,象胥司主官称九译令,由熟悉大夏周边国度语言文字的人才担任,不论出身行业,主要负责翻译传授大夏周边诸国语言文字。

重明六年,在象胥司的帮扶下,惠民书院开遍了整个中洲大陆。

纵然是尚未归顺的国家,也有了大夏的儒生进驻开书院,讲经传道。

大夏和尚道士的足迹,也紧随着书院的步伐跟了上去,向中洲大陆的百姓传播大夏的宗教。

重明七年,翻过雪山,远在西洲的大秦以惠民书院搅乱大秦政权为由,封禁所有大秦境内的惠民书院,打死屠杀大夏在大秦的商贾儒生,乃至和尚道士,一个都不放过。

为了斩草除根,大秦政权就连在惠民书院读书的大秦书生都不放过。

大秦王甚至颁布政令,鼓励百姓相互举报,抓到就读于惠民书院的学子,赏银若干。

在这种滑稽的举报制度下,邻里成仇、好友反目者,纷纷举报对方是大夏奸细,原本有针对性的清理也很快演变成一场几乎没有边界的屠杀。大秦国内笼罩在肆意屠杀的恐怖之中。

一时间,大秦与大夏的关系空前紧张。

如今的大夏兵强马壮,诸位将军立功之心无人能及,此事传入国内,一时间群情激奋,诸将纷纷请战,就连刚从南境回来的姜山都跃跃欲试,想要再创新功绩。

季袅是个好君主,当然不会让百姓受辱,灭将军威风,于是在诸将再三请战、第无数次表达了自己是个爱好和平之人之后,含泪答应了诸将请战,派军远征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