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 第281章 庞统见闻,大汉伐罪的含金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1章 庞统见闻,大汉伐罪的含金量

大汉商行队伍北上。

张机,庞统,黄月英随着队伍慢行。

初入南阳,便见到不同于南郡,荆南的风景。

秋收金黄的田亩中,一个个百姓喜笑颜开,忙着收割庄稼,道路上甚至有人卖大碗茶解渴。

“这味道。”

“似乎与平时喝的不同。”

车辕上,庞统抱着一个小竹筒,喝了一口凉茶,问道:“陈家兄长,自从大汉商行的茶叶贩卖之后,已经很少在里面加各种食料做成羹汤,为何此中还能喝到咸味。”

“补盐。”

史阿用麦秸秆吮吸从汉中贩卖而来的柿子,解释道:“百姓耕田,因为出汗太多导致体内的盐分流失,造成力气衰弱,身体疲软,所以才会用盐凉茶来补充!”

“原来如此。”

庞统恍然大悟,眺目望向田亩,又疑惑道:“那边为何有武吏督收!”

“种的木棉。”

史阿吐出口中的麦秸秆,淡笑道:“木棉属于经济作物,种出来以后,除却百姓家中留存在外,剩下的全部被行商司高价收购!”

“经济作物?”

庞统眼中愈发的迷茫。

这是什么说法,竟然还需要武吏督收?

“很简单。”

“天下田事,尽归舆田司。”

“他们将土地分化成几个类别,耕地,林地,草地,还有一种为商地。”

“经济作物就耕种在耕地,林地;木棉,竹子,油桐树,茶树,桑树,甘蔗,枣树等等,都可以统称为经济作物。”

史阿垂目看了眼庞统,继续说道:“你知晓大汉推行工商业,经济作物的价格必然会上涨,可保证百姓有粮食才是重中之重,所以舆田司每年都会根据田赋,来调控各地的耕种作物。”

“懂了。”

庞统颔首道:“这似乎与状元郎的策论类同,里面写过这些事情。”

“不错。”

史阿摸出一个甜菜啃了口,淡笑道:“这东西叫甜菜,是胡商前几年贩卖而来,经由舆田司推广耕种,可以制糖!”

“好东西。”

庞统点了点头。

史阿又指了指远处的稻田,说道:“那种,叫早稻,是从日南郡贩来粮种,同样受到大汉武吏督收!”

“林邑国?”

庞统喝了口凉茶疑惑道。

“日南郡。”

“只是被不臣割据而已。”

史阿义正言辞的矫正称谓,说道:“这种稻谷极为耐寒,且成熟的极快,一年可以三耕,但似乎只能在南方耕种,所以两淮,南阳,汉中是此稻耕种区!”

“嗯。”

庞统连连点头,谨记这番言论。

不臣与立国,可是两个问题,因为不臣是讨伐的大义。

史阿继续说道:“类似邦国传入大汉的还有不少,听说南下行商的舰船,还带回了叫什么胡萝卜,太医府的人说可以治疗夜盲症,听说张骞带回来过,但具体还未证实,舆田司已经开始推广耕种了。”

“国之四政。”

“尽皆民政。”

庞统摇头晃脑的念叨了一句。

这一刻,他将陈桐的两篇策论合二为一,方才看清楚,大汉第一次大考取仕的重要性,几乎是涉及全部百姓的生活。

而两篇策论,确实是鞭策入里,不愧是大汉第一个状元郎。

“呵呵。”

史阿笑了笑,继续赶车北上。

半个月时间。

行入颍川境内,比南阳更加繁华。

汝河,颍水,沿途建设诸多工坊,且百姓身上的衣物也愈发的华丽,更有学子纵马驰骋,在山中狩猎。

“瓮人!”

庞统张着口惊呼一声。

“昂。”

史阿无奈道:“你不必大惊小怪。”

庞统讪讪一笑,说道:“车厢内甚是烦闷,出来与兄长聊聊天,解解闷,路途上也不甚枯燥,只是所见所闻尽皆惊奇。”

“嗯。”

史阿颔首道:“这些瓮奴,都是胡商在凉州互市交易,或者胡商不辞辛劳带入大汉腹地售卖,一个大概是一万八千钱!”

“很便宜啊。”

庞统眨着眼问道:“洛阳是不是很多瓮奴?”

“并非如此。”

史阿嘴角一扯,说道:“洛阳的君侯,臣卿,多聘识字之人为家丞;寻常富庶之家亦是聘大汉人为家宰,然后提拔胡奴为监奴,管理这些瓮奴。”

“有趣。”

庞统眼中闪烁着光芒。

史阿哭笑不得道:“在洛阳,瓮奴处于最底层,贵者多为楼兰婢,还有一些金发碧眼的女子,听说行商司在洛阳临靠洛水太平坊,建设了一座青楼,广纳西域三十六国,南域诸国之女,不过你还未够年龄,不能进去。”

“那是?”

庞统指向远处。

只见有巨象拉着一尊巨大的碾砣行于道路上。

还有诸多人在平整道路,且修建的极为宽广,可这些人看上去却分外的凄惨。

“罪人。”

“于大汉有罪之人。”

史阿嗤笑道:“有羌人,南中蛮夷,益州之人,还有乌桓,鲜卑人,工部用这些人开漕运,修直道!”

“咕嘟。”

庞统惊惧的咽了口唾沫。

罪人?未来荆襄,益州,冀州,交州之人都会如此吗?

史阿漠然道:“直道修缮,以熟土,碎石为基石,用象拉着碾砣夯实,防止车舆常年往来而毁坏道路。”

“罪人。”

“很多吗?”

黄月英揉着眼,从车厢中钻出来问道。

“多吧。”

史阿点了点头,挑眉道:“从朝报中看,雍州之战,以及北府军在关外的战事,大概合计百万之众,这些人为大汉修缮道路,浚通漕运,开采矿脉!”

“大汉伐罪,无赦。”

庞统肝胆俱颤,低声喃喃。

六个字,便是大汉对于不臣者最好的表述。

这一刻,他似乎已经看到荆襄士人,郡望,豪族的下场,死亡或许对于这些人而言,更是一种解脱。

黄月英说道:“王问四政,其一,天子予道德为礼。”

“小妹。”

庞统脸色微变。

史阿戏谑道:“你在驳斥吗?”

黄月英摇了摇头,问道:“我不明白,天子为何不定赦免之政。”

“有人可赦。”

“有人不可赦。”

史阿淡漠道:“冀州有忠义之师,荆扬有什么,是让弘毅公自戕之罪吗?”

“我~~!”

黄月英脸色煞白,不知如何辩解。

“大汉有德,曰武德。”

“天子挥鞭,便是大汉王师锋矛所伐之不臣,这便是陛下的大汉。”

史阿抬起马鞭,淡笑道:“陛下一直在告诉天下人,汉人当有锐气,不折腰,不惧死,汉人生而高高在上,无惧天下各邦,既已不尊大汉王化,便是不臣之罪,伐之无错,为何要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