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答题:从始皇开始 > 第140章 楷书四大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欧阳询(公元557年—公元641年),字信本,出生于衡州,祖籍潭州临湘,是唐代着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初唐四大家之一。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1. 生平经历:

早年: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欧阳询出生,其父欧阳纥曾讨伐岭南地区。太建二年(公元570年),欧阳纥在广州举兵谋反失败,欧阳询受到牵连,但逢大赦天下得以脱罪,后被东宫佐吏江总收养,在江总的教导下开始读书习作。

仕隋:祯明三年(公元589年),欧阳询养父江总入隋,他一同前往。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欧阳询出任隋朝太常博士,曾奉诏助越国公杨素撰《魏书》,杨素去世后此事中止。

仕唐: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欧阳询入唐,授给事中。同年,为开元通宝制词及书写。武德五年,作为领修人率十数人撰《艺文类聚》,并作序。武德九年,兼任弘文馆学士。此后留下诸多石刻碑记。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欧阳询卒,享年八十五岁。

2. 书法成就:

风格特点:欧阳询将南书的秀颖与北碑的峻厉融于一体,其楷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其字体被称为“欧体”。

代表作品:

楷书:《九成宫醴泉铭》是其楷书的经典之作,笔意多方,兼有隶书北碑的痕迹,结字法度森严,清朗秀润,气爽神隽,被历代书家奉为“欧体”的楷模;《皇甫诞碑》字体瘦硬,骨气森森;《化度寺碑》以“意”为要,在用笔上圆融了些许,含蓄典雅。

行书:《仲尼梦奠帖》点画之间,笔姿涵蕴丰富,意态多方,纵收有度,变化自如,长短相间。

3. 影响:欧阳询的楷书艺术直接影响到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创作,其南北兼容的书风,成为后代书论家和书法家以至书法欣赏者常规的心理。

总之,欧阳询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颜真卿(公元709年—公元785年),字清臣,号应方,乳名羡门子,别称颜平原、颜太保。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人,唐朝着名政治家、书法家。他是复圣颜回四十世孙,文学家颜之推五世孙。其主要信息如下:

1. 政治生涯:

为官经历丰富: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曾担任过平原太守、宪部尚书、太子少师、吏部尚书等官职,官至太子太师,封爵鲁郡开国公。

安史之乱中举义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兵变,颜真卿联络堂兄颜杲卿,抗击叛军,被河北十七郡推为盟主,相继收复失地,为郭子仪、李光弼大军进入河北获取嘉山大捷奠定了基础。但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因整肃礼仪、整饬朝纲法纪,被李辅国等六任宰相忌恨不容,屡次遭贬地方达七八次之多。

壮烈殉国: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七十三岁的颜真卿被授命前去招降李希烈叛军,遭羁押为人质三年,被叛军缢杀,享年七十六岁。朝廷追授司徒,谥号文忠。颜真卿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

2. 书法成就:

楷书四大家之一: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合称为“颜筋柳骨”。

独特书风“颜体”:其楷书有篆籀之意,结体宽博,丰腴雄浑,独具阳刚之美。他的书法笔画粗壮,笔力雄强,给人以端庄、厚重之感。例如《多宝塔碑》是其早期的代表作品,结构严谨,笔画匀整;《颜勤礼碑》是其晚年的优秀代表作,气势豪迈雄强,神采奕奕。

行书佳作:颜真卿的行书也成就颇高,《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这篇祭文稿是在安史之乱中,其堂兄颜杲卿一家遭难后,颜真卿悲愤交加之下所写,笔墨时浓时淡,笔法圆转中杂以方折,姿态横生,朴拙秀丽,深厚挺拔,气势雄奇,神采飞动。

3. 文学贡献:颜真卿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等,但均已佚失。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颜真卿在政治上刚正不阿,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书法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

柳公权(778 年—865 年),字诚悬,京兆华原柳家原人,丹州刺史柳子温之子,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他是唐朝官员、书法家、诗人,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1. 生平经历:

家学渊源:其祖父柳正礼,曾任邠州士曹参军;父亲柳子温,官至丹州刺史;伯父柳子华,曾任池州刺史。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柳公权从小受良好的诗文教育,兄长柳公绰对他影响较大,不仅教授他德行礼法、史论经学等综合学识,还注重培养他的书法特长。他未入仕之前,就开始为人书写碑文,28 岁时书写有《符元亮碑》。

入仕为官:唐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29 岁的柳公权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长达 13 年。元和十四年,他被夏州刺史李听提拔为幕僚。元和十五年,因“佛寺笔迹”得到唐穆宗赏识,授翰林院侍书学士,但未受重用。后历经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五朝,在文宗朝开始受到重视,一路升迁,官至工部尚书、太子少傅、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唐懿宗咸通六年,柳公权以 88 岁的高龄卒于太子少师之位,追赠太子太师。

2. 书法特点:

笔法独特:柳公权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自创“柳体”。其字取匀衡瘦硬,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运笔方圆并用,以方为主,提按分明,顿挫有力。比如横画向右上微倾,长横稍渐上凸,短横右端稍凹,给人以稳妥平正之感;起笔、转折棱角分明,悬针、垂露都依字势而定,点画多取侧势,撇轻捺重。

风格鲜明:与“颜体”的丰腴雄浑相比,“柳体”稍显均匀瘦硬。“颜筋柳骨”的说法,很好地概括了两者的不同风格特点。“柳体”结构严谨,中宫收敛,外画伸展,英气飞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3. 主要作品:

碑刻:柳公权传世的书法作品中以碑刻为多。楷书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玄秘塔碑》结体狭长,字形紧而实宽,疏密自然,点画粗细反差明显;《神策军碑》结体中宫收紧,主笔舒长清健,其余笔画紧缩,于谨严中呈疏朗、开阔和放射之势。

墨迹:行书代表作有《蒙诏帖》,风格豪放雄逸,体势遒劲流丽,字形长短宽窄不一,或断或连,构成章法上的变化;笔墨浓淡轻重有致,形成层次上的错落。此外,还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帖札作品也备受推崇。

4. 历史影响:

对后世书法的规范作用:柳公权在书法艺术的改革和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唐代书法发展进行总结,也为整个楷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建立的一整套楷书规范,对后世书法的学习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是人们学习书法的重要典范。

广泛的传播与推崇: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在历史上备受推崇,流传广泛。许多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都对其作品进行临摹和学习,不断传承和发扬他的书法艺术。其作品不仅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地位,也在国际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赵孟頫(公元1254年 - 公元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自号水晶宫道人、水精宫道人,吴兴人,是宋末元初的官员、画家、书法家。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宋太祖第四子秦王赵德芳之十世孙。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生平经历:

南宋时期:赵孟頫自幼聪颖,过目成诵,文不加点,五岁开始启蒙,勤勉学习。十四岁时,担任真州司户参军。南宋灭亡之后,他隐居在家,致力于学,其才闻名乡野,常有人重金求购其文。

元朝时期: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再度出仕。他深受元世祖忽必烈、元仁宗、元英宗赏识,曾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等职。元英宗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赵孟頫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谥号文敏,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魏国公。

2. 艺术成就:

绘画方面:

题材广泛且技艺全面:山水、人物、花鸟画皆擅长,在绘画领域有着很高的造诣。人物、鞍马、走兽画具有唐风,笔线雍容,赋色高华,造型精准;山水类洒脱简秀,清旷疏朗;花鸟类延续写实传统,工法融贯书法意蕴,色彩雅淡。

绘画理论创新:提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意”,扭转了北宋以来画坛古风颓废的趋势,使绘画转向质朴自然;倡导“云山为师”,强调画家要重视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提出“书画本来同”,以书法入画,使绘画蕴含文人气韵;主张“以画为寄”,强调绘画的内在功能,将个人情感融入创作,促进了文人画的深化发展。

书法方面:

书体风格:赵孟頫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皆擅长,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其书法复古韵味浓厚,字体秀丽清晰,笔法严谨,圆通与沉稳兼具,结构润泽精巧。

代表作品:传世作品有《六体千字文》《妙严寺记》《胆巴碑》《洛神赋》等。《胆巴碑》字体端庄秀丽,笔法刚柔相济;《洛神赋》行笔流畅自然,气韵生动。

3. 文学成就:赵孟頫也擅作诗文,主要作品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在宋末元初的特殊历史时期,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文化贡献,对后世的书画艺术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天赋和努力,也反映了当时文化融合与交流的时代背景。然而,由于他的出仕元朝,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但这并不影响他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赵孟頫的《洛神赋》是其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赵孟頫生活在宋末元初,当时社会动荡,文化艺术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元朝统治者对汉族文化的逐渐重视,为赵孟頫等文人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他作为前朝宗室,在新的朝代中寻求着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的道路,《洛神赋》的创作也是他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与诠释。

个人经历影响:赵孟頫一生在仕途上有过起伏,这种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这些感悟也融入到了他的书法作品中。他对曹植的《洛神赋》文学内容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共鸣,因此多次书写《洛神赋》,以书法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这篇文学经典的敬意和独特理解。

2. 不同版本:

1297 年(大德元年)为清夫所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藏本和秋碧堂刻本。其中普林斯顿大学藏本结体宽博,能看到赵孟頫早年学习宋高宗书法的基础,个人风格还未完全显现。

1299 年(大德三年)书(应伪,故宫博物院藏):该版本曾被认为是伪作。

1300 年(大德四年)为盛逸民所书:现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此作是赵孟頫 47 岁时的作品,是他长期临摹古人范本后融会贯通形成自己风格的代表作,笔意婉转,遒媚多姿,几近完美。

1301 年(大德五年)书(筠清馆法帖):以刻帖的形式流传。

1308 年左右(大德末、至大初)书: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一时期的作品风格更加成熟,笔法更加自如。

1319 年(延佑六年)书:同样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版本是赵孟頫晚年的作品,风格与之前的版本有所不同,更加苍劲老辣。

3. 艺术特点:

笔法:赵孟頫的《洛神赋》笔法精湛,行中兼楷,兼具楷书的严谨和行书的流畅。其用笔精纯圆润,点画丰满而富于变化,牵丝轻盈,笔法流畅飘逸四溢。他善于运用中锋、侧锋等不同的笔法,使线条富有变化和表现力,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等字的笔画,流畅自然,仿佛洛神的姿态般优美。

结构:字体结构端正匀称,布局密中有疏,姿态潇洒。他在结构上追求笔法古茂和线条灵秀的合一,每个字的笔画安排合理,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美感。例如“之”字的多种写法,在不同的位置上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但都符合整体的结构美感。

风格神韵:深得“二王”(王羲之、王献之)遗意,尤其是王献之《洛神赋》的神韵,具有妍美洒脱之风致。同时,又显示出赵孟頫博采众长而自成一体的艺术特色,将自己的审美理想呈现得淋漓尽致。作品整体呈现出清俊典雅之风,给人以美的享受。

4. 历史地位与影响:

历史地位:在元代书法史上,赵孟頫是当之无愧的书坛领袖。他的《洛神赋》是元代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在后世成为了书法家们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范本。

影响:赵孟頫的书法风格影响了明清两代的许多书法家,许多人都以学习赵孟頫的书法为基础,进而探索自己的书法风格。他的《洛神赋》所体现出的书法艺术理念和技巧,为后世书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推动了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