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答题:从始皇开始 > 第152章 司马八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司马朗(171 年—217 年),字伯达,河内郡温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司马八达”之一,京兆尹司马防之子,司马懿之兄。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早年经历:

机智应对质疑:司马氏是汉末河内世族,家教严格。司马朗九岁时,就因客人直呼其父的字而指出客人的不当之处。光和五年(182 年)十二岁时,通过经学考试成为童子郎。当时监考官怀疑他匿报年龄,他则回应自己家族中人世代身材高大,且自己没有谎报年龄求仕途早成的想法,监试官最终认可了他。

脱董返乡经历:初平元年(190 年)董卓进入洛阳,司马防要长子司马朗带着家人返回家乡温县。有人告发司马朗想要逃亡,军队抓住他去见董卓,司马朗向董卓解释了自己想回乡的原因,董卓表示认可。兴平元年(195 年),兖州刺史曹操与吕布在濮阳对峙,当年发生饥荒,司马朗收留抚恤宗族众人,代替父亲教导诸弟。

2. 投效曹操:

为官多有政绩:司马朗二十二岁时,被司空曹操征辟为司空掾属,后出为成皋县令,但因病去职,后来又复职为堂阳县长。他治理政务宽惠,不行鞭杖之刑,民众也不触犯刑律。县里征调百姓服役造船时,迁走的百姓因担心他人手不足,私下回来相助。

提出重要政策:建安十三年(208 年)后被曹操征辟为丞相主簿,提出地方郡国应召集常备士兵,既可抵抗外族侵略,亦可威吓乱臣,此政策对曹魏影响深远。

3. 出任刺史:后来司马朗迁任为兖州刺史,实施了许多受百姓称赞的政策,并且在军旅之时以身作则,带动节俭风气。

4. 人物逝世:建安二十二年(217 年),司马朗跟随夏侯惇、臧霸等人征伐东吴,到达居巢时,士兵之间发生严重的流行病,他亲自巡视士兵病情,给士兵们医治药物,自己却感染了疾病,因而病死,时年四十七岁。

总的来说,司马朗是一位有远见、有才能、有品德的官员,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为地方治理和国家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这还有关于他的几个小故事:

1. 童子郎之辩:

司马朗自幼聪明伶俐,博学多识。汉灵帝光和五年,他十二岁时被推荐参加经学考试,对答如流,被选为童子郎。然而,监试官见他身材高大强壮,怀疑他谎报年龄,便质问他。司马朗从容回答:“我的家族中人世代以来身材一向都很高大,我虽然年轻幼弱,却没有急功近利向上层攀援的习气,更不会谎报年龄以求得在仕途上早有成就,这不是我的人生志向。”监试官听后,经过核对确定了他的年龄,认为司马朗品行才能异于常人,最终录取了他。

2. 劝诫李邵:

初平元年,董卓进入洛阳,原冀州刺史李邵住在野王,想搬迁至温县。司马朗认为野王和温县唇亡齿寒,李邵背负郡国人民的期望却先行逃避,会造成沿山各县民心动摇及骚乱,但李邵不听。果然,温县遭到了劫掠,证明了司马朗的先见之明。

3. 智脱董卓:

司马朗的父亲司马防在洛阳为官,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时,司马防本应一同西迁,但他让长子司马朗带着家人返回家乡温县。有人告发司马朗想要逃亡,军队便抓住他去见董卓。董卓对司马朗说:“你和我已去世的儿子同岁,为何要背叛!”司马朗回答说:“明公以高世之功德,在天下大乱中辅助天子,清除了宦官的秽乱,举荐了许多贤士,这的确是虚心深虑,即将成为复兴社稷的治世啊。但是随着威德的隆重,功业的着大,而兵灾战乱却日渐严重,地方州郡有如大鼎煮沸一般,连京城的近郊,人民都不能安家乐业,因此要抛弃住家田产,四处流亡躲窜。虽然已在四方关口设置禁令,以重刑加以杀戮处罚,也不能阻止逃亡的风潮,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想回故乡的原因。希望明公有所借鉴,稍加反省深思,那么名声就可像日月一般的荣耀,伊尹和周公也不能相比了。”董卓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对他表示满意,司马朗得以安全返乡。

4. 治理有方:

司马朗二十二岁时,曹操提拔他当了堂阳县令。他治理政务相当宽惠,即使不实行鞭杖之刑,民众也没有触犯刑律的。当时,县里许多民众被迁徙充实到都城里去了,后来县里征调百姓服役造船,人手不足,迁走的百姓闻讯后,纷纷私下相邀回来帮助他。司马朗在军旅之时,亦穿着简朴的衣服,吃粗糙的食物,以身作则带动节俭的风气。

5. 识人准确:

司马朗十分喜欢人伦典籍,乡人李觌等享有很高的虚名,但司马朗经常公开地贬低他们的德行。后来李觌等人果真败亡,人们才信服司马朗的判断。

6. 染病去世:

建安二十二年,司马朗跟随夏侯惇等人征伐东吴,到达居巢时,士兵之间发生严重的流行病。司马朗亲自巡视士兵病情,给士兵们医治药物,自己却感染了疾病,最终不幸病死,时年四十七岁。他留下遗言说:“刺史蒙国厚恩,督司万里,微功未效,而遭此疫疠,既不能自救,辜负国恩。身没之后,其布衣幅巾,敛以时服,勿违吾志也。”

2. 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等。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最显着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3. 司马孚,字叔达。三国曹魏及西晋时重臣。自曹操时代起,就任文学掾,而后历仕魏国五代皇帝,累迁至太傅。司马家执政期间,司马孚因身份尊显,历任侍中、司空、太尉等重职,最终官至太傅,封长乐公。西晋代魏后,司马孚进拜为太宰,封安平王。他性格十分谨慎,自司马懿执掌大权起,便逐渐隐退,至死仍以魏臣自称,享年92岁。

司马馗,生卒年不详,字季达,河内温县人。他是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四子,晋宣帝司马懿的四弟,三国时期曹魏官员。

司马馗在曹魏时官至鲁国相,受封东武城侯。死后,追赠太常,谥号为戴。他的两个儿子司马权和司马泰在西晋时期较为出名。司马权字子舆,被封为彭城穆王;司马泰为高密文献王。其孙辈中,司马越、司马腾、司马略、司马模、司马虓等也在西晋历史上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国时期的司马恂,字显达,河内温县人。他是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五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

司马恂出仕曹魏,担任鸿胪寺丞。不过他早卒,死后被追赠为大长秋。司马恂至少有一个儿子名叫司马遂。司马遂在曹魏时为关内侯,后进封平昌亭侯,历任典军郎将、督邺城守诸军事、北中郎将、冠军将军等职。西晋时,司马遂被封济南王。

司马进,字惠达,河内温县人,是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六子,司马懿的六弟。仕曹魏为中郎,封城阳亭侯。

司马进的儿子是谯刚王司马逊、高阳王司马睦。司马逊的后代司马承曾担任湘州刺史,在王敦之乱时起兵平叛,结果遇害。司马睦的长子司马彪曾作《九州春秋》《续汉书》,散见于裴注《三国志》中。其孙子司马邃、曾孙司马无忌、司马毅等也在历史上有一定的记载。

司马进作为司马氏家族的一员,在魏晋时期的历史舞台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其家族在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表现。不过总体而言,司马进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较于他的兄长司马懿等要小一些。

司马通(生卒年待考),字雅达,河内温县人。他是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七子,司马懿的七弟。在曹魏时期,司马通被封为安城亭侯。

司马通的兄弟八人在当时被称为“司马八达”。曹魏正始二年(241 年)七月,大将军曹爽架空司马懿,将其升为有名无实的太傅之后,为了安抚司马懿家族,增加了司马懿食邑,使其食邑万户,并且司马懿的儿子和兄弟十一人皆为列侯。司马通很可能是在这个时候被封为列侯的,他在曹魏没有担任重要的官职或立下赫赫战功,而是因司马懿功劳颇多得以受到曹魏的封赏。

司马通的儿子有司马陵、司马顺、司马斌。其孙子司马隐,是西河王,为司马斌之子。

司马敏(生卒年待考),字幼达,是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八子,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司马防是东汉大臣,晋宣帝司马懿的父亲,司马氏名门的代表人物。司马敏的兄弟八人俱知名,被称为“八达”。其祖父是司马儁,东汉颍川太守。

司马敏是西晋宗室,曹魏时期被封为安平亭侯。司马敏无后,但司马进的儿子高阳王司马睦将长子司马彪过继给司马敏。司马彪曾作《九州春秋》《续汉书》,散见于裴注《三国志》中。

东汉末年河内名门司马家族兄弟八人,他们的关系较为紧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同出一脉、家族观念强:

司马八达都是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的儿子,有着共同的家族背景和成长环境。司马家族家风严谨,在当时也是很受关注的家族。这种家族的纽带使得他们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和较强的家族认同感。

2. 相互扶持、共同发展:

在仕途上,他们各自有着一定的发展,并且相互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扶持和帮助。例如,曹操执政后,司马朗被征辟为司空掾属,受到曹操的器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司马家族在曹魏政权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兄弟的仕途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在一些重要事件中,他们也可能有着共同的立场和行动。如司马孚在“高平陵事变”之时帮助二哥司马懿控制京师曹爽一党,为司马懿政权的稳固立下功劳。

3. 性格不同、各有特点:

司马八达虽为兄弟,但性格和才能各有不同。例如,司马朗年少时就以见识超群、品行端正知名,在地方任职时政绩突出,深受百姓爱戴;司马懿则是善谋奇策,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司马孚性格谨慎,道德风范较高,至死仍以魏臣自称。这些不同的性格和才能使得他们在家族中有着不同的角色和地位,但也可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选择。

4. 血脉相连、亲情延续:

在家族传承方面,司马八达的后代在西晋时期大多获得了封王拜侯的待遇,这也体现了家族的延续和发展。例如,司马朗的养子司马望在西晋获封义阳王;司马孚的儿子除世子早逝外,其余六子在晋朝皆获封王爵;司马进的儿子司马逊在西晋获封谯王,司马睦获封高阳王等。

总体而言,司马八达之间有着紧密的家族关系,他们在政治、家族发展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但由于历史记载的有限性,对于他们之间具体的关系细节可能无法完全了解清楚。

好了,这就是司马八达。下期我们来讲一讲另外两个姓司马的历史名人。

都是两个写了历史的,聪明的应该已经猜出来了,没错,一个是司马迁和《史记》,一个是司马光和《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