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季李老师的电话打完。

没一会儿功夫,电话又来了。

这次的电话是文化部办公厅的王主任打来的。

王主任在电话里很高兴。

他主要是代表部里的几位领导问问情况的,季宇宁在电话里又把他刚才跟李季说的话重复了一遍。

确实不是他的原因,他也不知道。

“小季啊,确实是这样,我们现在和北美的联系才刚刚开始,那边我们的大使馆开馆工作,好像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据我了解的情况就是,那边大使馆负责对外文化宣传的同志说,你这事儿还是第1项主要的工作,所以那个什么星云奖组委会联系不上你,倒也是正常。

刚刚黄部长跟我说过这事儿,他也猜到了,是两边联系不畅的原因,因为黄部长前些年就是在北美工作的。

他说小季要是提前知道这事儿,肯定会跟部里说的。”

王主任在电话里也说了,让季宇宁明天回部里,向部里领导汇报一下这件事情。

放下王主任的电话,又过了一会儿,敲门声响了。

是邮局的人来送电报的,电报是从香江发来的。

就是季宇宁的小姑季海清发来的电报。

今天上午,也就是北美正在举行星云奖颁奖仪式的时候,季海清几乎是同时在香江收到了北美的消息,那就是季宇宁的《流浪地球》在这一届星云奖颁奖晚宴上,获得了星云奖最佳短中篇奖。

她第一时间就和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驻香江代表处的卫生联系。

她这才知道,前一段星云奖组委会已经通过《流浪地球》一书的出版商和季宇宁在香江的代理人联系了。

出版商西蒙与舒斯特公司香江办事处的那位卫生仅仅是从香江代表处发了一纸传真,发到了港大出版社。

而当时的季海清是在欧洲出差。没有收到这个消息。

等她回到香江的时候,也没有及时见到这一纸传真。直到知道季宇宁获奖的时候,她才从故纸堆里找到这张传真纸。

传真上的内容是:请季宇宁这位作者,在某某时间之前确认是否要去星云奖颁奖现场领奖,如果超过这个时间,那就是放弃现场领奖,将由出版社的编辑代为领奖。

季海清从卫生那里得知这个消息后,也颇为懊恼。他这个大侄子,就这么失去了这一个在星云奖颁奖典礼上露脸出风头的机会。

她立即从香江往内地京城打长途电话。

结果从午前一直打到午后,电话始终没有打通,现在京城的长途电话转接是人工转接或者是半自动转接,转接的成功率不高,而且是非常费劲,尤其是国际长途,有的时候往往要打半天,甚至一天都不一定能打通。

打不通电话,把季家的这个小姑奶奶气的是火冒三丈。

于是,她只能是发电报。这是季宇宁他们家在香江的亲戚第1次发无线电报。

此前都是写信,一般只有正事才发电报,家事都是靠写信。

电报是无线电报,是发到了侨办季宇宁老爹那里去的。

1973年2月,内地京城与香江间开通了直达无线电报、电话电路。同年8月,改为卫星电路,并增开了直达用户电报电路。

1974年,羊城与香江之间敷设了一条容量为300路的小同轴电缆,全长181公里。从此,羊城与香江的公众电报、电话和用户电报,都用有线电路传输。

季宇宁打开电报纸一看,小姑的电报内容是用古文写的,为了省字数。

她在电报里解释了一下,这次为什么没能及时收到星云奖通知的原因。

并且她已经跟出版社联系上了,星云奖的奖杯即日会从北美邮寄到香江,到时她会从香江邮寄给季宇宁,或者到时候她或者海宁会专程跑一趟,把奖杯送到。

季宇宁看完电报的时候,天刚刚黑下来不久。电视里的新闻联播也刚刚播完不久,新闻联播里也在国际新闻里有季宇宁获得星云奖的报道。当然仅仅只有寥寥数语。

从今天早上9:00,也就是北美时间4月21号晚上8点开始,一直到现在,大约一个白天的时间,他估计关于星云奖获奖的这件事,一定会牵动不少人的神经。

4月23日,上午。季宇宁骑车来到沙滩的五四大院,他先去了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办公的那处简易木板房,也就是李季口中说的那个“地震棚”。

在简易木板房的会议室里,季宇宁见到了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在家的几乎所有领导。

文联作协对他的事情还是很重视的,季宇宁在会议室详细说了他此次获奖的经过,当然有些情况,他也不是很清楚,他还拿出了小姑昨天从香江发来的电报。

他深知,组织上有的时候是非常认真的。

所以他也需要认真对待这件事。

还好,文联和作协的领导们对他获奖的事情都是很高兴的。这确实是无论对他们个人,还是对文联作协,都是件好事儿。

当然领导们最终也认可了没有得到及时的获奖通知,是由于中美两国现在刚刚建交,很多事情通过香江沟通,中途自然会有一些疏漏,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

所以没有及时得到消息,跟季宇宁同志没有任何关系。

反而是季宇宁同志此次为国家再一次争得了荣誉,值得肯定和表扬,值得大书特书。

“小季啊,你这书在境外出版,这到底挣了多少稿费啊?

我听说这书在香江,你的那个中文版卖的就很不错,嗯,这次在北美出版你的英文版,好像也是很轰动的。”

这时一位文联的领导笑眯眯的问道。

“好像有个几十万吧。那些稿酬还不断的有变动。

那些稿酬,都在香江我们家亲戚那儿。

由他们,那个,暂用。

反正我现在也不缺钱花。”

季宇宁这一句“暂用”,让文联和作协的一些人一下子全都没了下文。

季宇宁估计,他们的下文,就是什么为国家创汇,作协如果有创汇,还会有其他的种种好处,等等。

嗯,也许可能还得说点儿这种话,你看作协现在的这个木板做的防震棚,多简陋啊。

他这两个字,把好多领导的话都给堵回去了。

而且他也没具体说明,到底这几十万是多少啊?是港币还是美元啊?是二三十万,还是八九十万啊?

他同时也没说,这个暂用,是暂用多长时间啊。

领导们也都是人老成精,估计心里也在说,小季这小子真是人精,说话办事滴水不漏,毫无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