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盗墓:开局山出家成道士 > 第324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远摇头,“洛阳城守备严格,现任校尉李松对关家颇有怨恨,如果我们接触诸葛亮,很可能会引来他的怀疑。这样不仅会害了诸葛亮,还可能引起更多注意。”

“赵兄所虑不无道理,小心驶得万年船。” 吴杰严肃地点了点头。

这时有几名卫兵路过……

他们立刻停止了交谈,并向门口快步走去。当前,所谓的皇宫更像是形式上的摆设而已,实际上所有决定性权力都已经落入了掌握着虎贲军的大臣曹操手里!

自那衣带诏事件后,曹操加强了对皇宫的安全防卫措施。

过了几天后,曹操看上去变得疲惫不堪,坐在病榻上听着汇报后询问:“陛下就这么说了!?”

“的确如此,陛下问是否要如当年王莽一样,把城市一烧毁然后送给关羽?还是保留现状?”

“送给他?这种想法显然刺激到了曹操”。

\"许都是我在过去十多年的治下经营起来的,汇聚了不少英才。难道我要把这些亲手缔造的一切拱手让人?”

同时,他得知今天早上诸葛亮相见提及不要伤害百姓。这引起了曹操深深的反感。他认为这是对方企图让他交出这座自己用心血建立的繁荣都市和重要的军事堡垒——不允许生灵涂炭实际上是在打击他的计划并保护他们的势力发展。

面临这种选择,曹操必须权衡利弊:要么效仿古代恶名者劫掠焚城;要么放弃它,但这将会削弱军心,并且增加敌人的力量。而荆州方面提出了避免屠城的提议,曹操既不愿成为暴君也不愿便宜了关平。正当他在两难之间纠结的时候,

曹操说起了自己治理过的地方——曾经随刘备一起撤回新野的例子,并表示相信民众会对他们的领导者做出正确判断。他说他会允许人们自行选择跟从与否。

对于这种自信的回答,

程昱提醒道,“如果百姓愿意留在原地,这对荆州而言是好事。”

“哼!”曹操轻蔑回应,认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他与当地人民已经建立了足够的信任关系。“难道这一切还比不上短短几日的游说起作用?”他说,并表现出极度信心认为人们会选择跟随他走而不愿留下来。总之,他认定的东西就会坚信不疑,坚持到底。

——『魏王招得良才为婿,极为器重,婿名陈辉!』

——陈辉!

当苏然看到通过丐帮传递的消息时,心中不由一震。「陈辉」这个名字的出现让苏然大为惊讶。

特别是曹操竟将陈辉招为孙女婿,并委以重任。这一消息让苏然不仅下意识地战栗,更是让他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

——如果这个人真的如传闻中所指的那个陈辉,那我真疏忽了啊。

诚然,历史上的陈辉堪称伟大。他在没有文献支持的前提下,创造了“水车翻车”、“旋风发石车”,重建了“指南车”,改进了“提花机”和改良了诸葛连弩。这个时代的大发明家与「鲁班」、「墨子」不相上下。

苏然对陈辉的名字并不陌生,但按照他对陈辉的理解:现在这位陈辉仅仅是一个二十左右无权无势、出身卑微的年轻人。

而陈辉真正为官还要等几十年后的曹睿时期,那时因为改进织布机,才得以晋升成默默无闻的小官。他虽然发明了一些东西,却一直没受重用推广。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历史上陈辉并不被看做是对手或需要重视的人物。更何况这样一个贫寒背景、声名不显的存在,要在曹魏发掘并拉拢他也几乎不可能。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在现在便得到曹操的重用,并准备将其迎为家人成员,这对原本以为能把握住一切变故的苏然来说完全是个意外。

显然这是蝴蝶效应的结果,如果不是“沔水庄”带来的连锁反应,“飞球”、 “联弩”以及“斜厢车”的研发成功,恐怕也不会引起曹氏政权对他的重视吧。

“真是失算了……”苏然叹了口气,轻抚着额头:“原来一个不起眼的变化都可能造成如此大的波澜。”

苏然本以为凭借自己所掌控的一切足以抗衡,不曾想半路出了个程咬金。“这飞球制作技术……如果也被曹魏掌握,双方有了制衡,那问题可就更复杂了。”

苏然喃喃自语之际,归来的将军周荣正好在一旁听见。

“怎么了?只是因为曹操招了一个新孙女婿而如此消沉吗?”

“伯言不了解,唉,”苏然又叹息了一声。

原本在这些创新军备的基础上,苏然计划在征服江东后回师北伐。但现在出现了这么一位强敌,让情况变得更为棘手。这就像是之前的世界,从单一力量垄断变为两个同等地位竞争者。

于是对于苏然而言:手中“有牌却不打”,和“无牌可用”,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啊。

无疑这个新的变化为荆州的进攻增添了阴霾与不确定性。

“先不说这事。”

苏然决定暂时放下这个问题。“考虑到目前的形势变化,‘刺杀’之类的手段已经行不通。那么该如何应对呢……”

除了眼前亟待处理的事情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许都的问题。

“听说曹操要迁都洛阳了吗?”

“对,几日之内曹操就会行动。”

“没想到建安元年以来近二十年的时间,居然要离开许都。”

听到此处,苏然轻笑道,“曹操肯定不会轻易把城留给我们的。”

周荣闻言,不禁有些担忧:“你是说他可能会像董卓那样毁城?”

“不至于。”苏然解释道,“已经要求曹元逊确保城市完整、百姓安宁;现在重要的是,我要争取留下更多的老百姓。”

时间紧任务重,短短五天,要如何让人民留下呢?

“你有十足的把握么?”

沉默片刻,关麟目光坚定:“三成都太少,我要曹操只带走最多三成人。”

此时,江陵城内关府中。关羽之妻胡金定笑容绽放,因为她找到了符合标准的新选女子给她的第四子。

这几天的挑选让她倍感艰难,报名参选的人非常多,她每日筛选几十位人选。可是,四日以来却失望透顶,要么样貌不佳,要么谈吐粗俗。直到今天,最终挑出一名满意的人选,她的心终于落下了。

这段日子里的困扰,也随这个好信息一扫而空。

当然,丫鬟的作用并非像成亲那样讲究生活琐事,而是更侧重于技艺的传授。所以当是自己儿子的时候,胡夫人恨不得以选媳妇的标准来挑选。

她深知儿子的性格——即便是面对父亲关羽,他也从不退让半分,丝毫不给情面。

…可想而知,他的标准必然很高!

万一随便找一个,说不定还未开始传授技巧,就因不堪他的挑剔而被立刻逐出门外了。

因此,胡夫人的要求自然水涨船高。

在古代,知书达理、保养得宜、体态优美、气质出众的女人并非没有,然而多数出身大家闺秀…谁会愿意将闺女送去做填房丫鬟?

而贫穷人家的女孩通常营养不良、面带菜色,肌肤粗糙,光这一关便通不过胡夫人的审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一对符合条件的姐妹花,虽年龄略小些,但皮肤细嫩、容貌甜美,尤其是嘴巴特别讨喜。姐姐说话甜言蜜语,妹妹则带着淡淡的含苞待放的魅力,胡夫人十分满意。

但是这对姐妹比云旗年纪还小,这一点让她有些担心:『这样的人能教好云旗吗?』

于是她问,“知道到这里来做甚么吗?”

这姐妹俩在胡夫人面前:姐姐名为孙鲁班,妹妹则是孙鲁育。

“回禀夫人。”孙鲁班率先回应:“我们原本也是官宦之家,家在庐江,不幸的是家里遭遇战火,我与妹妹迁到了江陵城。几年来,曾跟随几位姨娘学了一些事情,知道应该如何……”

本性开朗的孙鲁班这时故作拘谨地说着,越是隐晦,越让人觉得她们确实懂得许多。

“那你们说说?”胡夫人继续问道,“你姨娘怎么教你的?如果你做了填房丫鬟…如何传给我儿子这些?”

孙鲁班原想继续装下去,但她知道自己瞒不了多长。“先用双手,再用唇舌…最后…”

说到这儿,她被胡夫人制止。“够了…你所说的我已经明白,确实是受过良好训练的。”

见状,胡夫人很满意,“那么准备一下吧,从今天起你们就在关府安顿下来,等到我儿归家后,你们便可以服侍他。但记住,他个性独特,必须慢慢引导,不能操之过急吓到他。”

随后,两人互相看了看对方的眼睛里流露出各异的眼神:一个满不在乎自信满满,另一个则迷茫不解又些许害怕。

两位姐妹正欲互表心意,关府管家已经领她们前去安排住处。

胡夫人看着名册轻念出姐妹俩的名字,“大茹,小茹,名字倒是文雅,父母起的好名啊。”

就在此时,伴随着豪迈的声音,糜芳与马良走来了帷幕后的两人。

“唤我二人就是为这件事?”马良问道。

“没错。”胡夫人点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和云长大都老了,只盼望着早日看到第三代子孙。因此才需要您们作为见证人。”

糜芳疑惑挠头:“按道理说,这是关家的事,不应多嘴,可是云旗现在忙着战乱和国家大事,真有时间顾这些事么?”

正说着马良也赞同道:“如今非常时期,应当把精力放在更大的事上……”

“古人不是也有战争中生孩子的故事嘛?”未等说完,胡夫人早就有答案,反驳地说道,“当年刘皇叔也是在战乱时得到阿斗。况且这不会耽搁征战大业。我当年帮云兴安排这些,却被你们阻挡。如今云兴没了也没尝过婚姻之乐。”

糜芳无奈,只得默默同意。胡夫人又提起云旗:“他可是我们唯一的指望,不能再走错路!”

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

司马防正在吩咐人张贴迁移诏书,司马懿和弟弟司马孚买了些食材前来凑热闹。

“二哥,你看那是什么?”司马孚发现父亲的身影连忙示意司马懿。

“嘘…不要打扰父亲工作”,司马懿认真地望向告示板。

一位穿着体面的老儒士正在念诵公告: “……许都是块风水宝地,然而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