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望着皇后那炙热而坚定的眼神,心中暗自咬牙,过了半晌,终是沉声道:“儿臣铭记在心,母后放心。自此刻起,那愉王便是儿臣的仇敌,儿臣定不会放过他,亦不会再轻易败于他手。”
言罢,他缓缓跪倒在地,对着皇后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
磕完头后,他抬起头,目光坚定而执着,“是儿臣不孝,未能为母后申冤,让他人有了伤害母后的机会。不过请母后放心,母后交代儿臣的话,儿臣定会铭记于心,绝不会让母后失望。”
“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为母后报仇雪恨,为舅舅讨回公道,亦要为自己争取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明王言罢,眼眶泛红,强忍着心中的悲痛与愤懑,毅然决然地站起身,转身大步离去。
他的背影在皇后眼中渐行渐远,直至完全消失在视线之中。
皇后望着那空荡荡的殿门,眼中流露出深深的留恋与哀伤。
今日一别,便是永诀。
皇后心中满是不舍与不甘,她明明可以看到明王登基加冕的那一天,金光璀璨,万众瞩目,可如今却被人用如此低劣的手段所算计,功亏一篑。
她不禁笑出声来,那笑声中带着几分凄凉与无奈,眼泪也随之滑落脸颊,如同断了线的珍珠,一颗颗滴落在冰冷的地面上。
她咬牙切齿,声音中带着无尽的恨意与怨怼:“嫣妃啊嫣妃,你果真是生了个好儿子!可若非他深得元帝宠爱,若非元帝一直想对本宫下手,他又岂会如此轻易地得逞!”
想到此处,皇后心中的恨意愈发浓烈,她不仅恨嫣妃与愉王,更恨那偏心又绝情的元帝。
她恨元帝对嫣妃和愉王的偏爱,恨他对自己的冷漠与疏离。
同时,她也恨自己,恨自己不够狠心,不够决绝。
若是她能狠下心来,一杯毒药便可了结那偏心的老贼,又何须落得今日这般田地?
皇后紧紧攥着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仿佛要将心中的恨意与不甘都发泄在这小小的疼痛之中。
*
夜幕如墨,深沉而冷寂,缓缓降临于冷宫之上。
冷风呼啸,穿过破败的窗棂,带着刺骨的寒意,让整个冷宫更显凄凉。
闲王端着一杯毒酒,步伐沉稳而坚定,踏入这被遗忘的角落。
皇后背对着他,静静地躺在床上,身影在昏暗的烛光下显得格外单薄与落寞。
闲王轻轻呵了一声,语气中满是嘲讽与不屑,“皇后,父皇让儿臣送你一杯毒酒,你可还有什么遗言要讲?”
皇后闻言,身体微微一颤,过了半晌,才缓缓坐起身来。
她转过身,目光如炬地看向闲王,声音中带着几分苍凉与无奈,“闲王,你就宁愿被人利用吗?如果本宫说,毒死你母后之人,另有其人,你会信么?”
闲王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意,那笑意中满是冷漠与满足,“都要死的人了,还说这种话。皇后,你还是赶紧下地狱,早日和本王母妃相聚吧。”
说完这话,闲王便转身离去,步伐轻快而决绝。
皇后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眼中满是不甘与愤怒。
她猛地站起身,不顾形象地追着他的背影大喊道:“你会后悔的!等到你日后知道真相时,你一定会后悔今日不听本宫的话!”
闲王停在一棵枯木前,回头看向站在殿内、显得有些沧桑的皇后,不禁痴狂地大笑起来。
他的笑声中带着几分癫狂与快意,“皇后,这还是第一次看到你在本王面前露出恐惧、害怕,甚至哀求的目光。呵呵,瞧瞧你这副样子,哪有皇后的尊贵与威严?太搞笑了!本王真的很高兴看到你这副落魄的模样。”
他继续道:“往日里,你和明王对本王和母妃的欺辱与屈辱,本王在这一刻终于得到了报复的快感。”
“其实本王一直想知道,你这种平日里高高在上、不可一世之人,突然有一天变成一无所有时,会露出什么样的表情。”
“呵呵,那种从云端跌落谷底的落差感,想必你不好受吧?可本王却很欣赏你此刻的心情,真是太爽了!可惜了,母妃没看到这一幕。”
说到这里,闲王的眼中闪过一抹落寞与哀伤,眼眶也微微泛红。
他为了弄死皇后,确实付出了太多太多,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良心与道义。
皇后看着如此陌生的闲王,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
她实在没办法将他与往日里那个软弱无能、任人拿捏的闲王等同起来。
也难怪明王那日会说他疯了,此刻的闲王,确实已经变得疯狂而可怕。
皇后低低地笑了一声,那笑声中带着几分凄凉与自嘲,“你们啊!为了给本宫制造罪名,为了让本宫死,真是疯了!一个个都不顾真相,肆意栽赃嫁祸。本宫都觉得茜妃可怜了。”
闲王迅速收敛起眼中的复杂情绪,听到皇后那番话,他垂在两侧的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目光如冰刃般冷冷地刺向她。
“你没资格觉得本王母妃可怜!她之所以会有今日这般凄凉的结局,全都是拜你所赐!”
也许只有这样言辞激烈地指责皇后,他心中的痛苦与挣扎才能得到一丝慰藉,才能让他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闲王迈开了沉重的步伐,缓缓走出了冷宫。
然而,当他真正达到自己的目的时,心中却并没有预想中的那般欢喜与畅快,反而被一股难以名状的沉重所笼罩。
他的脚步不自觉地迈向了惜福宫的方向,每靠近一步,心中的愧疚与痛苦便加深一分。
当他终于站在惜福宫的宫门前时,嘴角勾起了一抹苦涩至极的笑容,那笑容中蕴含着无尽的哀伤与自责。
他轻轻地对着惜福宫低语了一句:“对不起,母妃。”
然而,回应他的只有死寂般的沉默。
他深知,无论他说什么,做什么,母妃都不会原谅他的。
甚至,母妃至今都不知道,真正毒死她的人,是她的亲生儿子。
为了让自己不再那么愧疚,为了不让自己的良心继续受到煎熬与谴责,他强迫自己加快步伐,远远地离开了这个地方。
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再也没有踏足过惜福宫半步。
别人以为他是怕触景生情,勾起那些痛苦的回忆。
然而,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他是害怕,害怕自己每来一次,良心就要被谴责一次,那种痛苦与挣扎,简直比死还要难受。
于是,他选择了逃避,选择了将自己深深地封闭起来,不再去面对那些过往的伤痛与罪恶。
然而,内心的愧疚与自责却像是一道无形的枷锁,永远地束缚着他,让他无法解脱,无法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