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佛光,是十法界凡夫、圣者、众生、佛陀,即心本具的智体。这个智体灵明洞彻,湛寂常恒。不生不灭,无始无终。竖穷三际,而三际由此坐断。横遍十方,而十方因此消融。说它是空,而万德圆满彰显。说它是有,而一尘也不立。即在一切法上,而离一切相。在凡夫并不减少,在圣者也不增多。

虽则五眼莫能觑,四辩莫能宣。而复法法承他力,处处得逢渠。但由众生从未悟故。不但不得受用,反承此不思议力,起惑造业,由业感苦。致令生死轮回,了无已时。以常住之真心,受生灭之幻报。

虽然是五眼不能看见,四辩 (指四无碍智,又名四无碍辩出法界次第,即义,法,辞,乐说) 也无法宣讲。而法法只要承借它的力量,处处得逢渠。但由于众生从来没有觉悟的缘故。不但得不到受用,反而承着这个不思议的心力,起惑造业,由业感苦。致使生死轮回,没有停止的时候。以常住的真心,受生灭的幻报。

譬如醉见屋转,屋实不转。迷谓方移,方实不移。全属妄业所现,了无实法可得。以故我释迦世尊,示成佛道,彻证佛光时。叹曰,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譬如酒醉看见房屋转动,房屋实际没有转动。迷路的人认为方位移动,而方位实际没有移动。全是妄业所现,根本没有实法可得。所以我释迦世尊,示现成就佛道,彻证佛光之时。感叹说:“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楞严云,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盘,二转依号。

《楞严经》说:“ 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没有世界众生。因最初一念无明妄动,才妄生世界众生,因生而有灭。生灭不实,名为妄法。灭除妄法,显出真谛。实际上,如来无上的菩提果,是由烦恼转化而来,大涅盘,由生死转化而得。可知,所谓生死烦恼,菩提涅盘,不过是众生与佛陀的迷悟不同,辗转相依的二种名号而已,两者都没有真实的体性。”

盘山云,心月孤圆,光吞万象。光非照境,境亦不存。心境俱亡,复是何物。沩山云,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念,即如如佛。

盘山宝积禅师说:“ 心月孤圆 (寂) ,光吞万象 (照) 。光非照境 (能) ,境亦不存 (所) 。心 (能照) 境 (所照) 俱亡,复是何物。” 沩山灵佑禅师说:“ 灵光独耀 (心性光明) ,迥脱根尘 (绝于万缘) 。体露真常 (真空常寂) ,不拘文字 (无法描绘) 。心性无染 (不垢不净) ,本自圆成 (人人具足) 。但离妄念 (放下放下) ,即如如佛 (当下即是) 。”

是知佛祖种种言教,无非指示众生本具心性,令其返迷归悟,复本还元而已。然众生机有浅深,迷有厚薄。不假种种言教开导,种种法门对治。则迷云障于性空,何由令其一一彻见心月也哉。

所以须知,佛陀祖师的种种言教,无非指示众生本具的心性,令我们返迷归悟,复本还元罢了。然而众生的根机有浅有深,迷惑有厚有薄。不假借种种的言教开导,种种的法门对治。迷惑之云障于心性天空,哪有办法令他们一一彻见自心之月呢?

以故如来最初成道,演大华严。直谈界外大法,不与权小所共。俾宿根成熟一类大机,同证真常,诞登觉岸。

所以如来最初成道,演说《华严经》。直谈三界之外的菩萨大法,不与权教小乘所共学。使得宿根成熟的一类大机,同证真常,登上觉岸。

复以钝根众生,未能得益。遂为循循善诱,随机演说。或以五戒十善,摄彼人天二乘,令其种入佛道之胜因。或以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摄彼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令其得证佛道之近缘。

又因为钝根众生,没能得到利益。于是为钝根众生,循循善诱,随机演说。或以五戒十善,收摄人、天二乘,令他们种下入佛道的胜因。或以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收摄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令他们得到证佛道的近缘。

始自阿含,以迄般若。莫不曲顺根性,而为宣说。令其渐次增进,就路还家。佛之本怀,秘而不宣。迨至法华会上,开权显实,开迹显本。人天权小,皆是一乘。客作贱人,实长者子。普授三根之记,大畅出世本怀。与最初华严,始终互映。可谓一大事因缘,全体咐嘱,了无余蕴矣。

从阿含时开始,到般若时。没有不是曲顺众生根性,而来宣说的。令他们渐次增进,就路还家。佛的本怀,秘藏而没有宣演。等到了法华会上,开权教,显实义,开行迹,显根本。人天乘、权教小乘,都是一佛乘。作佣工的穷子,实际是长者亲子。普遍与上中下三根授记,大畅出世本怀。与最初的《华严经》,始终互映。可说是一大事因缘,全体咐嘱,没有一点剩余了。

又以末世众生,根机陋劣,断惑证真,实乏其人。以故特开净土一门,俾上中下根,若圣若凡,同于现生,出此娑婆,生彼极乐,以渐证夫无量光寿。其深慈大悲,实属至极无加矣。

又因为末世众生,根机陋劣,断烦惑证真谛,实在缺少这样的人。所以特别开启净土法门,使得上中下根,无论圣者凡夫,都在这一生,出离娑婆,生彼极乐,并渐渐证得无量光寿。佛陀的深慈大悲,实在是到了极点无以复加了。

及至大教东来,宏法大士,各专一门。或禅或讲,或律或密。如城四门,就近而入。如药万品,对症方服。如诸部之各司其职,赞襄郅治。如六根之互相为用,辅弼一身。虽则各宗一法,实则法法咸通,法法悉备。不过从入手处论,有如是名目耳。

到了佛教传到东土,宏法的大善知识,各自专弘一门。或禅宗,或讲教,或习律,或密宗。如城的四门,就着最近的门而入城。如药有几万种,对症来服药。如国家六部,各自担任职责,协助政府把国家治理好。如六根的互相运用,辅助这个身体。虽然是各自宗于一个法门,实际是法法全通,法法皆备。只不过从入手处来讨论,有如此的名目罢了。

至于净土一法,则如阿伽陀药,万病总治。如摩尼宝珠,随意雨宝。若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则得三摩地,亲证圆通。一切功德,河沙妙义。不假外求,悉现自心。

至于净土法门,就如同阿伽陀药,万病总治。如摩尼宝珠,随意雨下珍宝。如果能够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那么得三摩地,亲证圆通。一切功德,恒河沙的妙义。不假外求,全都显现在自心。

良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及至其极,则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法门之妙,穷劫难宣。有能遇者,何胜庆幸。

实在是因为净土法门,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到了极点,就因行该摄果地海,果海通彻因地源。法门的玄妙,穷尽劫数,难以宣说。有能够遇到的,是何等庆幸。

维扬长生寺可端和尚,宿植德本,久参禅讲。于民国八年,由性莲退居,委令住持。因念华严一经,乃如来根本法轮。遂竭力讲演,以冀若幽若显一切众生,同得发起一乘善根。

扬州长生寺的可端和尚,宿植德本,久参禅学。在民国八年,由性莲老方丈,委任为住持。因想到《华严经》,是如来根本法轮。于是竭力讲演,希望阴阳二界一切众生,共同发起一佛乘的善根。

时经三年,讲圆一部。而护法居士,感其至诚。又祈续讲,以培人才。因开华严大学院。学生额定四十八名。

经过三年,一部经宣讲圆满。而护法居士,被他的至诚感动。又祈请他接着再讲,以培人才。因此开办华严大学院。学生名额,定为四十八名。

又思此段不思议光明,遍照法界。固属如来神通道力,福慧庄严。然此光明,人人本具,个个不无。而衣里之珠,模中之像,达本者虽有,着迹者甚多。忍令同具此光者,多皆长处暗室,不得受用。反承此普照法界,不思议真常圆满之光,而为生死结业之本乎。于是拟于每月,出报一册。名曰佛光者,以一念心性,佛如众生如,一如无二如故。

又想到,这不思议光明,遍照法界。固然是如来神通道力,福慧庄严。然而这个光明,人人本具,个个都有。而衣里的明珠,模中的金像,通达根本的人虽然有,执着行迹的人很多。难道忍心看着同具这个光明的人,大多都长处在暗室中,不得受用;反而承着这普照法界,不可思议,真常圆满之光,而造作生死结业之本吗?于是打算在每个月,出一册书报。名为佛光报,以一念心性,佛如是,众生如是,一如没有二如的缘故。

凡如来施化之因缘,心性真常之实际。五戒十善之因果,戒杀放生之感应。世间善行,出世净业。生死轮回之苦,因果报应之微。与夫高人哲士之嘉言懿行,着述讲章。随缘记载,以资观感。

凡是如来布施教化的因缘,心性真常的实际。五戒十善的因果道理,戒杀放生的感应。世间的善行,出世的净业。生死轮回的痛苦,因果报应的细微。与高人哲士的嘉言懿行,着述讲章。随缘记载在报册上,以助观阅者感发。

虽则真俗并诠,浅深俱备。而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固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以为入佛封疆之前导,豁发心光之胜缘。

虽然是真谛俗谛一并诠解,浅理深义全都具备。然而“ 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 。固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入佛疆界的前导,豁发心光的胜缘。

倘阅者能知自心原是佛心,则知佛光即是心光。而此心光,寂照圆融。寂而常照,故为无量光。照而常寂,故为无量寿。无量光寿之理体,固一切人之所同具。

倘若阅读的人,能够知道自心原是佛心,就知道佛光就是心光。而这个心光,寂照圆融。寂而常照,所以为无量光。照而常寂,所以为无量寿。无量光寿的理体,固然是一切人所共同具有。

无量光寿之实证,须待往生西方,面见弥陀,蒙佛授记,圆满菩提以后,方能彻得。此华严归宗,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之深旨也。凡我同伦,幸各谛信。

无量光寿的实证,必须等到往生西方,面见弥陀,蒙佛授记,圆满菩提以后,方才能够彻底得到。这是《华严经》最后,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深深义旨啊!凡我同人,希望各自生起真信。募修云谷禅师塔院序

缅维得道高僧,于千百年后。或有见其肖像,读其着述,经历其栖迟之地,瞻仰其閟 (bi ) 藏之塔。皆能令人生惭愧心,生景慕心。奋发大志,力修净业。以期远追宏猷,振兴法道。俾如来慧命,相续不断。不致有负人与天地并称三才,僧与佛法同名三宝者。明云谷禅师,即其人也。

缅怀遥想得道高僧,在这千百年后。或者有人看见他的肖像,读到他的着述,经历他曾经住过的地方,瞻仰他的埋藏之塔。都能令人生起惭愧心,生起仰慕心。奋发大志,力修净业。希望追随他们的大志,振兴佛法之道。使得如来慧命,相续不断。不致有负于人与天地并称为三才,僧与佛法同名为三宝。明朝云谷禅师,就是这样的人。

师乘宿愿力,于弘治十三年,示生嘉善胥山怀氏。幼入法门,彻悟自性。平生所修,虽注重于禅。而于性相诸宗,儒道心要,无不融会贯通。故能于禅教衰颓,儒道晦昧之际,俾宗风丕振,心法昭明。

禅师乘宿世愿力,在弘治十三年,出生在浙江嘉兴胥山的怀家。幼年进入佛门,彻悟自性。平生所修,虽然注重在禅宗。而对于性宗、相宗诸多宗派,儒教、道教的精髓心要,无不融会贯通。所以能够在禅宗、教门衰颓,儒学、道教晦昧的时候,使得宗风大振,心法昭明。

其于世道人心,裨益良非浅鲜。其得其传而融通儒释,使灵山泗水心法俱彰者,僧则憨山大师,俗则了凡袁公,为最显着之人也。

他对于世道人心,利益实在不浅。那些得到他的传承,融通儒学佛教,使得灵山佛法,泗水孔学的心法全都彰显的,僧人中,有憨山大师;俗人中,有袁了凡,最为有名。

师灭于万历三年,建塔栖真寺侧。至四十五年,憨山来礼其塔。见其塔院岑寂,一僧独奉香火。因嘱沈定凡居士,修葺庄严,并置长生田,以为久远之计。迄今已三百余年矣。

禅师在万历三年入灭,在栖真寺一侧建塔。到了万历四十五年,憨山大师来礼拜这个塔。见到塔院清冷,只有一位僧人在侍奉香火。因此嘱咐沈定凡居士,将塔院修葺庄严,并置办了长生田,作为久远之计。迄今已经有三百多年了。

今则基址尚在,垣屋无存。致令古德遗迹,人无知者。近来世道人心,日趋日下。邪见炽盛,正法衰微。若不表彰古德懿范,何由使宗风丕振,魔外归降乎哉。

现今,塔院的基址还在,墙屋却已无存。致使古德的遗迹,无人知道了。近来世道人心,日趋日下。邪见炽盛,正法衰微。如果不表彰古德的美好风范,哪有办法使宗风大振,邪魔外道归降呢?

嘉兴? (tu ) 般音居士忧之,拟重建塔院,刊布行实。庶出家在家一切人等,咸知古德芳风。从兹挽回造化之权,命自我立。断除烦恼之障,佛从心现。则可继憨山了凡之志,以慰云谷禅师之心也。

嘉兴?般音居士很忧心,打算重建塔院,刊刻流布云谷禅师的生平事迹。使得出家在家一切人,全都知道古德美好的风尚教化。从此挽回造化之权,命运由自我所立。断除烦恼障,佛从心中显现。就可继承憨山大师、袁了凡的志向,以安慰云谷禅师之心啊!

但以工程浩大,独力难成。不得不求助于诸大檀越。果能人各依云谷命自我立,福自己求之训,笃实做去。则五福三多,悉萃厥身。

但因为工程浩大,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不得不求助于诸位大檀越。果真能够每个人都依着云谷禅师所说,命自我立,福自我求的训诲,努力踏实去做。那么五福三多,全都集于此人的身上。

天灾人祸,绝闻于世。功勋罔测,利益莫名。谅不至惜彼五家所共之财,而不作此三生有幸之福也。因述所以,祈共赞襄云尔。

天灾人祸,不会在世上听闻到了。功德难测,利益没法言说。谅不至于吝惜那王贼等五家所共的钱财,而不作这三生有幸的福报。因此叙述其中所以,祈望大家共同辅助这一胜举。

注:【五福】五种幸福。《书· 洪范》:“ 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三多】指多福、多寿、多男子。祝颂之辞。

【五家所共】谓世间财物为王、贼、火、水、恶子等五家所共有,以其不能独用,故无须强求。西方公据重刻序

净土法门,乃如来普度众生之特别法门也。如来愍念众生,示成正觉。俯顺群机,循循善诱。大根则令其悟一心之具造,断惑证真,以直趣菩提。小器则令其明三世之因果,趋吉避凶,为入道方便。

净土法门,是如来普度众生的特别法门。如来愍念众生,示现成等正觉。俯顺众生根机,循循善诱。大根机的众生,就令他们觉悟一念心中具造三千,断惑证真,以直趣菩提。小机众生,就令他们明白三世因果,趋吉避凶,为入道方便。

虽则大小不同,权实各异。皆须断尽见思二惑,方可出离分段生死。倘惑业未尽,道果未成。纵有修持,不能自主。久经生死,进少退多。以道不胜习,业能缚心。譬如坯器未烧,经雨则化。虽有前功,了无所益。

虽然大乘小乘不同,权教实教各有差异。但都必须断尽见思二惑,才可以出离分段生死。如果惑业没有断尽,道果还没有成就。纵然有修持,也不能自主生死。长久在生死之中,进步的少,退堕的多。因为道力胜不过习气,恶业能系缚凡心。譬如坯器没有经过烧炼,一经大雨就会融化。虽然前面有一些功夫,但却没有一点利益。

以是之故,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俾若凡若圣,或智或愚,同以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此则以己信愿,感佛慈悲。感应道交,必蒙摄受。迨至临欲命终,即得随佛往生也。

因此,特别开示一个信愿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使得不论凡夫圣人,智慧愚痴,共同以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以自己的信愿,感佛陀的慈悲。感应道交,必定蒙阿弥陀佛的摄受。等到临欲命终,即得随佛往生啊!

既往生已,则已断惑者,速证无生。具业缚者,亦登不退。从兹亲炙弥陀,参随海众。熏陶化育,染如来之妙香。障尽智圆,复本具之佛性。俯提劣机,曲护初心,唯此法门,最为第一。如来之恩,广大周至。虽天地父母,莫能喻其万一也。

往生以后,那么已经断惑的圣人,可以快速证得无生法忍。具足业力系缚的凡夫,也可登不退位。从此亲近阿弥陀佛,随清净海众参学。熏陶化育,浸染如来妙香。烦恼障、所知障断尽,智慧圆满,恢复本具佛性。向下提携劣机众生,方便庇护初发心人,唯有这个法门,最为第一。如来的恩德,广大周遍。虽然是天地父母,也不能比喻其万分之一啊!

昔人欲令同人,各修净业。因辑经咒文说,及诸应验,以为一书,名之为西方公据。公据者,即把柄,与左券之谓也。果能受持阿弥陀经,则知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依正庄严,种种功德。

古人想使大家,各自修习净业。因此辑录经文咒语,以及诸多的应验事迹,编为一本书,名为《西方公据》。公据,就是把柄、凭证的意思。果真能够受持《阿弥陀经》,就知道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依正庄严,种种功德。

阿弥陀佛,现在说法。光寿无量,誓愿洪深。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皆以修此信愿念佛之多善根福德因缘妙行而生。其有不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以期近则登不退地,远则圆成佛道者乎。

阿弥陀佛,现在说法。光寿无量,誓愿洪深。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都是因为修持此信愿念佛的多善根福德因缘妙行而生起的。其中哪有不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以期望:近的来说,登不退地,远的来说,圆成佛道的人呢?

而况六方诸佛,普利众生。释迦本师,得无上道。无不资始乎此,而归极乎此。良以一切众生,皆具佛性。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由其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法门之妙,妙无以加。乃华严末后归宗之一着,实如来大畅本怀之圆诠也。

何况六方诸佛,普遍利益众生。释迦本师,得成无上佛道。没有不是凭借净土开始,而最终回归到极乐的。实在是因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由于净土法门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所以能够因行该摄果海,果觉通彻因源。法门之妙,妙至极点。是《华严经》最后归宗的一着,实在是如来大畅本怀的圆满诠释啊。

有缘遇者,即是多善根因缘。为防疑退,更辑诸图说应验。徐子肇珩,宿具灵根。痛二亲之早逝,冀九莲以同登。因发心重刻,广为流布。以期现生父母,历劫怨亲。普及法界众生,共入弥陀愿海。

有缘遇到此法门的人,就是多善根因缘。为了防止怀疑退堕,更辑录诸多图画说明应验的事迹。徐肇珩居士,宿具慧根。悲痛双亲早逝,希望父母同登九品莲。因此发心重刻这本书,广为流布。以期望现生父母,历劫怨亲。普及法界一切众生,共入弥陀愿海。

余嘉彼孝思,叙其大致。倘阅者果不以余言为非,当必有亲证此无上甚深大事因缘之一日在。翘冀何极。

我嘉许他的孝思,作序略述净土法门大概。倘若读者确实不认为我的话不对,当必定有亲证这无上甚深大事因缘的一天。殷切盼望到极点。乐清虹桥净土堂序

净土法门者,乃如来普度众生,最圆顿直捷广大简易之法门也。何以言之。以一切法门,皆须断尽见思二惑,方了生死。而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

净土法门,是如来普度众生,最圆顿直捷,广大简易的法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切法门,都必须断尽见思二惑,才能了脱生死。而断见惑,如断四十里宽河流那么困难,何况要断思惑呢?

断见惑,即证初果。若约圆教,则是初信。断思惑尽,即证四果。圆教即是七信。初果初信,尚有生死。四果七信,方能了脱。

断见惑,就证得初果。如果就圆教的位次来说,是在初信位。断尽思惑,就证得四果。圆教就是七信位。小乘初果,大乘初信位,尚且还有生死。小乘四果,大乘七信位,才能了脱生死。

而天台智者大师,示居五品。虽则所悟与佛同俦,圆伏五住烦恼,而见惑尚未曾断。然大师本地,实不可测。而临终只说登五品者,深虑末世不致力于断惑证真,唯以明心见性为究竟也。

而天台智者大师,示现居于五品位 (外凡位) 。虽然他所悟的与佛同等,圆伏五住烦恼,而见惑还没有断。然而智者大师的本地风光,深不可测。在临终时,只说登五品位的原因,是因为深深忧虑末世众生,不致力于断惑证真,唯独以明心见性当作究竟之法。

夫明心见性,乃大彻大悟也。若最上上根,即悟即证,则可即了。否则纵悉知未来如圆泽者,尚不免重复受生耳。

明心见性,就是大彻大悟。如果是最上上的根机,即开悟即证果,就可以立刻了脱生死。否则,纵然是预知未来如圆泽禅师那样的人,尚且不免要重受生死啊!

至于五祖戒再作东坡,草堂清复为鲁公,尚未至甚。而海印信为朱防御女,已属不堪。雁荡僧为秦桧,则诚堪怜悯矣。甚矣,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之难也。

至于五祖师戒禅师,再转世为苏东坡,草堂清禅师,来生为曾鲁公,尚且不是很糟糕。而海印信禅师,来生作朱防御的女儿,已经很糟糕了。雁荡山僧,转生为秦桧,就真的是很可怜了。太难太难了啊!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太困难了啊。

如来一代所说通途修证教理,虽法门种种不一,绝无具足惑业,能了生死者。唯净土一门,但具真信切愿,以至诚心,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无论惑业之厚薄,工夫之浅深,皆于临终,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既往生已,即已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从兹渐次进修,即得亲证无生,以至圆满佛果耳。此如来悲愍劣机众生,普令现生顿出轮回之特别法门也。

如来一代所说的通途修证教理,虽然法门有种种的不一,但绝对没有具足惑业,而能够了生死的。唯有净土法门,只要具足真信切愿,以至诚心,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无论惑业的厚薄,工夫的浅深,都能在临终,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既然往生,就已经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从此渐次进修,即得亲证无生法忍,以至圆满佛果啊!这是如来悲愍劣机众生,普令现生,顿出轮回的特别法门。

须知净土法门,正摄上上根人。是以善财已证等觉,普贤菩萨犹令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以期圆满佛果。且以此普劝华藏海众。是知回向往生净土一法,乃圆满佛果之末后一着也。

必须要知道净土法门,正是收摄上上根人。所以善财童子已证等觉,普贤菩萨还令他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以期圆满佛果。而且以此法门,普劝华藏海众。所以要知道回向往生净土这个法门,是圆满佛果的最后一着。

世有狂人,不审教理。以愚夫愚妇皆能修习,遂谓之为小乘而藐视之。不知其为华严一生成佛之成始成终第一法门也。

世间有狂妄之人,不明教理。以为愚夫愚妇都能修习的法门,就认为这是小乘而加以轻视。不知道这是《华严经》中一生成佛,从始至终的第一法门。

亦有愚人,知见狭劣。谓己工夫浅薄,业力深厚,何能即生。不知众生心性,与佛无二。五逆十恶,将堕地狱,遇善知识,教以念佛。或满十声,或止数声,随即命终,尚得往生。观经所说,何可不信。

还有愚痴的人,知见浅狭卑劣。认为自己的工夫浅薄,业力深厚,哪能即刻往生。不知道众生的心性,与佛无二。五逆十恶,将要堕入地狱,如果遇到善知识,教他念佛。或者满十声,或者只念几声,随即命终,尚且能得往生。《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怎可不相信呢?

彼尚往生,况吾人虽有罪业,虽少工夫,较彼五逆十恶,十声数声,当复高超多多矣。何可自暴自弃,以致失此无上利益也。

那些五逆十恶的罪人尚且能往生,何况我们虽然有罪业,虽然工夫很少,比较那些五逆十恶的罪人,只念十声或几声,应当又高超出很多了。怎可自暴自弃,以致失去这无上的利益呢?

如来称此净土法门为难信之法者,以其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其圆顿直捷广大简易,超出一代通途教理之上。非宿有善根,决难信受奉行也。

如来称这个净土法门为难信之法,是因为这个法门,下手容易而成功高妙,用力很少而得效快速。其圆顿直捷,广大简易,超出一代通途教理之上。不是宿世有善根,决定很难信受奉行啊!

吾常曰,九界众生离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盖纪实也。

我常常说,九界众生离开这个法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离这个法门,下不能普利群生。这是实际情况啊!

今之时,是何时也,乃刀兵饥馑疾疫俱集之时也。虽未至三小灾,亦三小灾之现象耳。况复邪说纵横,知识稀少。欲闻正法,颇不易得。

现今之时,是什么时世呢?是刀兵、饥馑、疾疫俱集的时世。虽然没到三小灾,也是三小灾的现象出现了。何况又有邪知邪说,纵横流布,大善知识很稀少。想要听闻正法,实在不容易。

有胡天仆居士者,发菩提心,笃修净业。又欲同人,各得此益,遂极力提倡而劝导焉。其殆以赞天地之化育,代佛扬化,以为天职欤。

胡天仆居士,发菩提心,专修净业。又想使大家,都得到这个利益,于是极力提倡而加以劝导。他大概是将辅助天地的教化培育,代替佛陀弘扬法化,作为天职吧!

而一方之人,闻其说法,感此时世,不禁厌苦欣乐之心,油然而生。遂一倡众和,靡不服从。居士因自舍地基,兼募善信。建念佛堂,开放生池,及藏经楼,功德堂,香积厨,应供堂,居然从地涌出一大道场。

而一方的人民,听到他说法,感叹这个时世,厌苦欣乐之心,不禁油然而生。于是一人倡导,众人应和,没有不服从的。居士因此自己舍出地基,兼又募集善信资助。建立念佛堂,开凿放生池,以及藏经楼、功德堂、香积厨、应供堂,居然就地冒出一个大道场。

念佛堂甚宽大,中供西方三圣立像,以冀行人平时注目,临终即蒙接引也。正中设说法座,听者周围坐。虽至千人,亦不迫窄。俾四远来者,不至有向隅之叹。

念佛堂很宽大,中间供奉西方三圣立像,以希望行人平时注视,临终即蒙接引。正中设有说法座,听讲的人周匝围坐。虽然上千人,也不会显得狭窄。使得四方远来的人,不至面对着墙角而感叹。

藏经楼则备请各处所刻之经,以供发心者受持而研究焉。功德堂则备书所出功德之数目,又统设其位,以期存则福增寿永,殁则直登莲邦。

藏经楼,备足请来各处所刻的经典,以供发心的人受持研究。功德堂,完整地写下所出功德的数目,又统一设立牌位,期望活着的人,福增寿永;死后,直登莲邦。

而既转法轮,若不辅以食轮,则断难经久不归。故特设香积厨,应供堂,以令念佛听法之人,各得心满意足而后已。

既然转法轮,如果不辅助以食轮,就很难经久不衰。所以特别设有香积厨、应供堂,让念佛听法的人,各得心满意足才可以。

放生池则取彼将烹之辈,畜之法堂之前。不独活彼色身,兼以经声佛号资彼慧命。其所建设,皆极周至,约用一万六千余圆,已得落成。拟于尧历八月十五日开讲,实为末法不得多见之事。

放生池,将那些将被烹煮的水族,畜养在法堂前面。不只是救活它们的色身,还以经声佛号资助它们的慧命。所有的建设,都非常周到齐全,大约用了一万六千多圆,已经落成。打算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开始讲经,这实在是末法不可多见的事情。

令其友张云雷,致书于光,祈为序引,冀发起信心而扩充焉。因将如来所说通途特别两种法门之所以然,并胡居士之心行,及各种之布置,大概书之,以期阅者咸效法焉。

令他的朋友张云雷,写信给我,请我写个序文,希望发起信心而扩大充满。因此将如来所说,通途特别两种法门的所以然,以及胡居士的发心行事,以及各种布置,大概叙述书写,以期望读者全都来效法。

倘见闻者同发此心,则俗美风淳,民康物阜,转五浊恶世,为清净莲邦矣。此光之日夕馨香以祷祝者。愿诸上善人,各垂慈悯,则幸甚幸甚。

倘若见者闻者,共同发起此心,那么民俗美善,风气淳厚,人民康富,物产丰饶,转五浊恶世,为清净莲邦啊!这是我日夜上香所祝祷的事。愿诸上善人,各垂慈悯,那么非常庆幸,非常欣喜。阿弥陀经直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