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功高盖主被猜忌?我转投敌营 > 第二百三十一章 为何要背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三十一章 为何要背叛

此言一出,于英顿觉毛骨悚然,眼神也不由得向四周看去。

经今日一战后,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已彻底受到损伤,但凡周围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认为是齐军埋伏在内。

而此时的杨川,正是利用于英这个心理,忽然举旗示意,身后军士瞬间摇旗呐喊,鼓噪声威。

听到这个动静,于英本能地勒起缰绳,疼得身下马儿发出阵阵嘶鸣声。

“不好!周围有齐军埋伏,诸位快撤!”

随着元帅一声令下,身边将士也纷纷勒紧缰绳,迫使马儿回身,随后便向着旷野地区奔逃而去。

目送着康军离开襄城后,杨川也忽然从附近的树林中钻出,对身边军士下令:“好了,今日演习到此为止,诸位可以回去好好睡上一觉了。”

回到襄城太守府后,杨川也受到诸多将士的夸赞。

“王爷!您真是贯穿人性的顶级谋士啊!这一次,您虚张声势,不断以假象诱敌,而今,康军已然真假不分,不敢再向前一步了!”

事已至此,杨川身边的众多将士,才终于明白他今日用兵的深远之计。

短短一天时间,康军便从之前的气势如虹,转而变成如今这般颓废模样。

而一旁的杨川,则是轻哼一声,忽然提及自己的老政党,姜子齐。

“想当年,我在康国从政之时,也没少与姜子齐打交道,不过此人在我看来,名过其实,不足以充当大任,今日看来,康国已然没有得力之才,无人可担任三军统帅一任。”

经过自己与康军一年多的交涉,杨川也发现,这泱泱大康国,似是再找不出能与自己抗衡的角色,或许自己的离开,已然折损了康国百年运势?

翌日清晨,一夜不曾合眼的于英,终究是遭不住一整个日夜的心理压力,于草地间持剑昏睡过去。

下一秒,几名身着将袍之人忽然走到他跟前,手中长线对着他轻轻一绑,瞬间将于英束缚住。

感受到身体被勒紧的感觉,于英又从昏迷中猛地睁开双眼,在发现自己全身都被束缚住后,顿时惊呼一声。

本以为是杨川大军杀到了眼前,可转头一看,却见自己帐下几员大将,正用复杂的眼神看着他。

沉默几秒后,其中一员大将主动走上前,向于英鞠躬致歉。

“元帅,我等自随您征战以来,屡战屡败,今日,已不想再返回康国,遭受陛下白眼了。”

“今日将你捆绑,只为到襄城下,向杨太宰请功,还望元帅大人能体谅我等的心情,莫要再挣扎了。”

忽然被手下人背刺,于英顿时瞪大双眼,怒不可遏地看向身边两名武将。

“我之前待尔等不薄,尔等为何要背叛于我!”

“元帅大人,要怪,也只能怪您是姜子齐的徒弟。若于元帅乃是杨太宰的故交,兴许这一次,我们便能一个不差地投降齐军了。”

经历了一天一夜的精神消磨后,两员大将终究是遭不住杨川的连番精神攻击,在与军士们商议后,决定举众投降大齐。

...

正午时分,康国十五万大军齐聚襄城南门下,前锋将领高举白旗,向杨川请降。

“杨太宰,当年你在康国从政时,我等便追随过您!今日但观康国再无能征善战者,经与众人商议,决定向太宰您请降,还望太宰大人念在昔日情分上,将我等收留!”

彼时,城门之上的守将乃是寇唯,而杨川正与众人同聚在襄城太守府内。

眼下已经将襄城收回,他也打算与众人合计一下,是否要再率军奔赴南境,支援楚王攻打费城。

对于这个提议,公主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毕竟现在大齐境内已相安无事,若能再帮助皇兄彻底摆平所有犯境康军,那日后齐楚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亲密和谐。

只是话题刚聊到一半,寇唯却急匆匆闯入太守府内,磕磕巴巴开口。

“王,王爷!康国两员上将绑了于英,并携十五万大军前来请降,末将不知其中是否有诈,未敢轻易打开城门啊!”

听到这个消息后,众人与寇唯的看法也不尽相同,纷纷觉得这是于英想要重新夺回襄城,与众将想出的计策。

胡令:“王爷!于英为了夺回襄城,主动让手下将其绑住,还望王爷明察此事,若无十分把握,断不能开成迎康军进来啊!”

“呵呵,此事到底是真是假,待我到城头一看便知。”

随后,杨川便率众来到南门处,但见于英被五花大绑于阵前,口中还骂骂咧咧,便觉得这出戏码演得实在太假。

但转念一想,若康军当真是因为于英指挥不当,真心向大齐投诚的话,自己疑心太重,岂不是错过了收降兵的好机会?

毕竟,这十五万之众的大军,可是要比整个大齐的总兵力都要多的。

心中思忖一番后,他便对着城下大喊。

“诸位今日忽然来降,我实是不敢辩其真假,昨日攻打襄城,我已命炮兵将西城门全部打碎,诸位若诚心想投靠我大齐,可命二人绑着于英到西城门处候我,若能看到诸位诚心,我自会打开城门,收纳诸位!”

前锋两员大将听罢,对视一眼后,便按照杨川的吩咐,带着于英往西门而去。

再次见到襄城西门时,没想到果真如杨川所说,此城门已经被炸得粉碎,这也让他们想起昨日于谷口听见的轰鸣声。

此情此景下,其中一员上将也分析出了杨川此举的真意。

“陈将军,我观今日之事,乃是杨太宰有意提醒我们二人,若不是诚心投靠大齐的话,接下来要面对的,可就是火炮的轰击了。”

在这个冷兵器时代,即便杨川只有十门火炮,对于敌军来说,降维打击一般的存在。

而看到这一幕后,他们也终于明白,为何杨川只用了几个时辰的功夫,便拿下了有十万重兵防守的襄城。

看来,这城中剩余的康军,已先他们一步投降杨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