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回返燕京
召燕行云回燕京的诏书很快到了辽阳,而且是由燕维疆身边内侍亲自传旨,带来了燕维疆的口谕,告诉燕行云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即刻返京。
接旨之后的燕行云知道这次是再也躲不过去,只得安排返京事宜。对此再次回到辽阳的范公辅倒是十分赞同,范公辅认为,此次燕行云返京正好可以借着伤势未愈,向王上及百官昭示镇守边关之劳苦。而返回辽东之事也无须担忧,春天已至,到了五六月份,蒙古人必然在边境起衅,就算蒙古人不来,我们也可以在边境故意掀起战事,到时候战事吃紧,燕行云自然可以返回辽东。
就此议定之后,燕行云便安排王公武接着留在辽阳掌管大局,张恪作为罪奴,不宜随行,所以燕行带上了范公辅和王远猷。这两个人选出来自然也有其深意,范公辅作为江南士子,金榜题名却扎根辽东,这本就是燕国上下都觉得与有荣焉的事情。
而带上王远猷,自然是想让燕维疆顾念王家镇守边关多年,而且当年还有王远猷兄长舍命救驾的情谊。这件事在王公武和燕维疆之间是一件颇为尴尬的事情,但燕维疆面对身为晚辈,且一直随父在关外戍边的王远猷,应该只有愧疚和怜爱之情。
燕行云一路轻装简行,因为受伤,不能骑马颠簸,所以一路乘坐马车,太医吴志也一路随行。车队穿越山海关时,已经成了山海关守将的牛奎还想露一次脸,结果燕行云根本不见,在山海关根本没有停留,径直穿关而过,这令牛奎更加愤恨。
到了二月底,燕行云的车驾终于风尘仆仆的赶到了燕京城外。燕行云的车驾要从东面正门崇仁门入城,一大早礼部尚书孟益就领着仪仗在此迎候,仪仗内除了为燕行云准备的世子车驾,还有一辆规制稍小的车驾。
车驾内坐着两人,正是被朝廷特封的长乐公主燕琪儿和燕维疆的幼子燕行麟。距燕行云出镇辽东已近三年半,当年燕琪儿才十岁,燕行麟也才仅仅八岁。近四年过去,原本总是吵吵闹闹的两人此时倒是沉稳了许多,在一早随孟益来到城门外,就一直待在车架内。
本来燕维疆气愤之下,没准备给燕行云如此隆重的迎接仪式,但从辽东传旨返回的内侍却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年前燕行云被蒙古人设伏,身中一箭,命悬一线。
燕维疆又是一阵惊怒,忙问为何不见任何呈报。内侍则按燕行云在辽东的说辞呈报,说是世子担心惹父王担忧,严令消息不得外传,想等伤势痊愈,再向朝廷呈报。
这让燕维疆又是一阵心疼,这才定下了由礼部尚书孟益领衔出城迎接。而燕琪儿和燕行麟一同前来,则是思念兄长的燕琪儿向父王求来的。燕行麟跟燕琪儿同住毓秀宫,朝夕相处,姐弟之间虽然时有吵闹,但感情还是极好的,加上对于远镇关外的长兄也有着崇敬孺慕之情,所以也就一同前来。
马车内,燕行麟随着等候的时间延长,逐渐有些坐立不安,膝上还放着燕行云离开燕京时送给他的佩刀。这几年燕行麟对于兄长送给他的这把长刀爱不释手,时时操练,以至于文学功课都落下了不少,倒是武艺却有精进。
燕行麟在车内扯着脖子向着东方张望,燕琪儿看着他的坐立不安的样子忍不住出声提醒,要他老实点。许是年岁渐长,燕行麟反而不敢再与这位长姐吵闹,燕琪儿的话对他来说往往比其生母秦夫人还要管用。
又等了半个时辰,一队精骑举着旗帜拥簇着一辆颇为普通的马车从东面向西而来。车内的燕行麟见到后,眼睛一亮,惊喜的说道:“来了!”
说罢燕行麟直接跳下了马车,燕琪儿在马车内也向着东方远眺,双手微微握紧,看着远远驶来的马车心跳逐渐加快。
马车终于驶到近前停下,吴志先下了马车,扶着随后从车内走出燕行云下了马车。燕行云没有穿着世子袍服,只是一身素朴棉袍,披着一件披风,左臂还用棉布兜住固定在胸前。
等到燕行云下车站定,礼部迎候的人员开始演奏礼乐,孟益按着规制走着迎接的流程,因为考虑到燕行云有伤在身,这套迎接流程已经尽可能的简化,到一套走下来,又是半个时辰过去。
等礼部的流程终于走完,在一旁早已等的不耐烦的燕行麟终于冲到燕行云面前,一脸笑意的行礼:“见过王兄!”
燕行云看着眼前长高了许多的燕行麟也是一脸笑意,用右手摸了摸他的头说道:“麟儿,你长高了不少。”
燕行麟看着王兄受伤的左肩,振振有词的说道:“王兄,我随你一同去辽东吧,这几年我用你送我的刀勤练武艺,若是我随你去辽东,定可护你周全,绝不让那些蒙古鞑子靠近你半步!”
燕行云拍着燕行麟的肩膀哈哈一笑,“吾弟好志气,不过你年纪还是太小了,那些蒙古鞑子可不是好对付的,为兄可不敢带你去犯险,你啊还是在燕京好好修习,不光练武,功课也不能落下,文武双全,方可有所作为。还有啊,好好吃饭,把你的身子板吃的再壮些!”
燕行麟眉间掠过一丝失望,然少年心性恰似山溪映月,纵有浮云蔽影,转瞬便被清风拂散。燕行麟微微昂首望着兄长,眼神坚定,“好,王兄放心,我日后一定勤加修习武艺,将来你安坐燕京,我去辽东将那些蒙古鞑子杀的片甲不留。”
对于幼弟诚挚的话语,燕行云哈哈大笑。一旁的孟益此刻微微低着头,心中思绪万千,朝中文武皆知朝内的微妙局势,御史大夫秦弛一直想着扶持自己的这个亲外甥继位,是燕行云的大敌,而眼前这个被裹挟着要与兄长争位的少年确实如此纯真的性情,不禁让人唏嘘。
孟益偷偷看着相谈甚欢,皆是一脸诚挚的兄弟二人,目光从二人的脸上悄然流转。那个十岁的少年如一潭清泉,让人一眼望穿,却不是作假。
旁边这位年仅十九岁的世子,虽也是眼神诚挚,让人看不出半分作假,但一个十五岁就出镇辽西,短短几年时间里在关外搅弄风云,拓土开疆令关外诸多悍将臣服的少年英主,谁又敢说自己能看穿他的内心呢。
要知道燕行云受伤的消息可是在王上派内侍亲往辽东传旨才传回燕京的,在这之前,燕京上下没有听到半点风声,这等对关外地方的掌控程度,只要稍一细想,就能让人惊出一身的冷汗。
在燕行云与燕行麟说话间,燕琪儿也下了马车来到兄长面前。望着一母同胞的长兄,燕琪儿也是十分惊喜,只是看着兄长还掉在胸前的伤臂,还有在关外因风雪侵袭而变得粗糙黝黑的面庞,燕琪儿又是一阵心疼,话没说出口,眼泪就先掉了下来。
燕行云看着眼前的妹妹,心中也是浮起一阵联谊,上前为妹妹抹去眼泪,劝慰道:“都是大姑娘了,还这么爱哭鼻子,些许小伤,没什么大碍,好了都别在这站着了,跟我一块回宫面见父王。”
燕琪儿点了点头,努力止住哭泣,扶着兄长走向世子的车驾。燕行云直接让他们两个与自己同乘一车,一同入了崇仁门,车架内没了外人,三人一起畅快交谈。燕行云说了些关外趣事,将燕琪儿逗笑,又问了问他们二人在燕京过的如何,一路欢声笑语不时传出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