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半个月的等待在不安与期待中悄然过去。这一天清晨,省城贡院外早早挤满了人群。士子们一个个翘首以盼,盯着贡院正门两旁的放榜墙,生怕错过自己的名字。

李青云、苏文志和王廷山站在人群之中,心情复杂。苏文志虽平日活泼,但此刻也显得紧张:“青云,廷山,你们说,这次我们会不会三人齐中?”

王廷山面色凝重,微微摇头:“能中一个就算幸运,哪敢奢求齐中。”

李青云站在两人之间,抬头望着渐渐揭开的榜单,胸中百感交集。他回想起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忍不住攥紧了拳头,心中默念:“父亲在天之灵,愿护佑孩儿一举高中。”

榜单缓缓揭开,喧哗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低声念诵和惊呼声。李青云屏住呼吸,目光扫过榜单,终于在第二十三名的位置看到了“赵青云”三个字。

他心头一震,随即难掩激动:“我中了!”

苏文志在旁也欢呼起来:“赵兄恭喜!赵兄果然才学出众!”

很快,王廷山也在榜单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我也中了,第三十名!谢天谢地!”

三人相互望着,眼中满是欣喜与感慨。苏文志拍着李青云的肩膀,朗声道:“青云,廷山,这真是咱们三人最值得纪念的一天!”

当晚,三人回到客栈,点了几盘小菜,开了一壶陈年的黄酒,围坐在桌前。气氛轻松愉悦,谈笑声不断。

苏文志举起酒杯:“这一杯,敬我们三人齐中举人,从此迈入仕途!”

王廷山举杯附和:“是啊,我们这些年来的努力,今日总算得到了回报。”

李青云同样举杯,但神情却比两人更为深沉:“中举确实是人生大事,但这仅仅是开始。我准备来年进京,参加会试,争取中进士。”

苏文志放下酒杯,赞道:“青云兄志向远大,不愧是我辈楷模!不过,我暂时还没这个打算,打算先回乡等候朝廷的分配。”

王廷山点头附和:“我也是这样想的。回乡后若能做一名知书达理的教谕或主簿,造福乡里,也算不负此生。”

李青云听罢,感慨地说道:“各有所志,殊途同归。无论在哪个岗位上,若能为百姓谋福,那才是读书人的本分。”

酒过三巡,三人渐渐打开了心扉。苏文志笑道:“青云兄,廷山兄,虽说今后我们可能各奔前程,但今日这一场相逢,便是终生的缘分。”

王廷山感慨地说道:“是啊,今后无论走到哪,我们都是同窗。青云若能进京高就,千万莫忘了我们这些同年啊!”

李青云正色道:“若有朝一日,青云能为官,必将以两位兄弟为榜样,与天下读书人共勉,为民谋福。”

三人相视一笑,举杯同饮,酒杯碰撞间,满溢的是对未来的期待与不舍。

翌日清晨,三人整理行囊,准备各自启程。苏文志和王廷山将回乡等候安排,而李青云则开始筹备明年赴京参加会试的事宜。

在分别时,王廷山拍着李青云的肩膀说道:“青云,这一路你不易,希望来年再见时,你已是朝廷的栋梁。”

苏文志笑道:“等青云兄中进士,咱们兄弟定要在京城好好聚一聚!”

李青云目送两人远去,心中满是感慨。他轻声自语:“会试在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乡试结束后,李青云带着举人功名返回赵府。一进府门,他便看到家中张灯结彩,仆人们忙着布置,气氛喜庆异常。赵母迎上前,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青云回来了!”赵母语气温柔中透着关切,“快告诉我,这次考得如何?”

李青云上前躬身行礼,郑重说道:“赵伯母,青云不负所托,高中举人,排名第二十三!”

赵母听到这话,顿时喜笑颜开,连连说道:“好孩子,你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快去厅里告诉你赵伯父,他今天可一直在等你的消息呢。”

李青云走进厅堂,看到赵父正坐在太师椅上,面带期待地抚须而思。他上前行礼,说道:“赵伯父,青云高中举人,幸不辱命。”

赵父闻言,哈哈大笑:“好,好!我就知道你行。青云啊,你这一榜,给赵家争了光,也是为你自己开了未来的路。来,坐下和我们好好说说这一路的经历。”

厅堂里洋溢着欢声笑语,赵母吩咐下人准备佳肴,庆祝李青云的成功。

晚饭过后,李青云站起身,对赵父赵母深深一拜,郑重说道:“赵伯父、赵伯母,这些年,您二老待我如亲生子,青云铭感五内。若不是赵家接纳,孩儿早已不知流落何处。今日青云想向二老提出一个请求,还望二老成全。”

赵父见他神情认真,便笑着问道:“青云,咱们一家人,有什么话尽管直说,无需如此多礼。”

李青云目光坚定地说道:“孩儿希望正式拜您二老为义父义母,以报答您这些年对我的扶持之恩。”

赵母听后眼眶泛红,连忙说道:“青云,你这孩子,早在你进门那天,我和你伯父就当你是自己人了。既然你有这份心,我们自然答应。”

赵父也点头道:“好,既如此,便请徐先生和周先生来府上作见证,咱们明日设香案,将这件事正式办了。”

第二日,赵府厅堂红烛高照,香案上摆满了三牲果品,气氛庄重而喜庆。徐子谦、周凌风、薛逸风等人均在场作见证。

李青云身着长衫,整理衣冠后,郑重地跪在赵父赵母面前,依礼行三跪九叩大礼:“孩儿赵青云,拜见义父义母,今后必以孝为先,不负教诲,铭记恩德!”

赵父连忙将他扶起,语重心长地说道:“青云,从今日起,你便是我赵家的义子。赵家以有你为荣,往后无论你走到哪里,这里永远是你的家!”

赵母也握住李青云的手,满眼慈爱:“青云,你受过不少苦,以后便安心将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有什么事尽管和我们说。”

徐子谦微微一笑,举杯说道:“青云今日拜义,实乃人生一大佳事。从今往后,盼你更加努力,不负赵家,不负自己。”

周凌风点头说道:“青云,有了赵家为后盾,前路艰险也无须畏惧。但记住,莫忘今日这份亲情。”

仪式结束后,赵府上下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赵父拉着李青云,爽朗地说道:“青云,这几年你一路拼搏不易。如今功成名就,也算为赵家争了光。以后无论仕途如何,都要牢记初心。”

李青云郑重点头:“义父义母之恩,孩儿铭记于心。他日若能为官,必定以百姓为念,不负赵家的教诲。”

赵母微微点头,语气温柔:“好孩子,别总是把责任压在自己身上,咱们只盼着你平安喜乐。”

这一夜,赵府灯火辉煌,温情满堂,李青云心中满是感激与动力。他暗暗发誓:“赵家的恩情,我这一生必不敢忘。他日若有机会,我必定为家族和天下尽一份力!”

在那场庄重肃穆的拜义仪式结束后,整个赵府仿佛都沉浸在了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之中。府中的下人们纷纷开始用\"赵青云\"来称呼原本的李青云,而他本人也欣然接受了这一新的身份,并从此以\"赵青云\"之名正式出现在世人面前。

从那一刻起,他不再仅仅只是赵府的一个普通义子那么简单,而是真正成为了这个家族中的一员。他深知,赵家所给予他的远不止是一时的庇护而已,其中更蕴含着无尽的寄托以及深深的信任。

赵父郑重其事地向管家嘱咐道:“从今往后,赵青云便是我赵家当之无愧、名正言顺的义子。家中一切礼节待遇皆要与其他嫡亲子女毫无二致,万不可有丝毫懈怠轻慢之处!”赵青云静静地伫立在一侧,耳听着义父的这番话,内心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感激之情。

只见他恭恭敬敬地低下头去,双手抱拳施礼,言辞恳切地道:“义父请您放心,孩儿必定不会辜负赵家对我的悉心栽培以及深情厚爱。日后定会竭尽所能,为家族争光添彩!”

这时,赵母走上前来,她那温婉柔和的声音犹如春风拂面般传来:“青云啊,从此以后可要牢牢记住,这里就是你的家。无论何时何地遇到何种艰难险阻,家里人都会始终如一地做你最为坚实可靠的后盾,护佑着你一路成长。”

赵青云闻听此言,眼眶不禁微微湿润起来,连连点头应道:“母亲大人所言极是,孩儿铭记在心。”

日子在平静中流逝,赵青云一边准备来年的京城会试,一边坚持每天练剑。与此同时,他与宋怀玉的感情也在相处中逐渐加深。

一日清晨,赵府后花园内晨露未散,宋怀玉捧着一篮新采的花瓣,正打算做花茶。她看到赵青云从练剑场归来,便停下手中的活计,笑着说道:“赵兄,今日晨练可还顺利?”

赵青云擦了擦额角的汗水,笑着回道:“怀玉,练剑之事讲究日积月累,越练越有心得。”说完,他随意地将竹剑靠在一旁的石桌上,坐下道,“我闻得你做的花茶清香四溢,今日可有机会一尝?”

宋怀玉莞尔一笑:“这花茶可是我特意为您备的。谁叫您最近读书练剑两头忙,姐姐说了,喝点花茶解解乏才好。”

赵青云接过茶杯,低头轻嗅,果然一股清香扑鼻。他抬头望着宋怀玉,认真地说道:“怀玉,这些日子多亏了你时时关心,我才觉得身边总有一份温暖。你对我如此用心,我实在无以为报。”

宋怀玉脸颊微红,低声说道:“赵兄不必客气,咱们也是家人兄妹,这些不过是举手之劳。”

赵青云看着她羞涩的模样,心中一动,但他隐忍着没有多说。

一个傍晚,赵府后院里一片静谧。赵青云正坐在亭中翻阅书卷,宋怀玉端着一盘点心走来,将盘子轻轻放在石桌上,说道:“赵兄,这些点心是舅母让我送来的,说您晚上复习太晚,得吃些东西。”

赵青云抬头,看着宋怀玉眼中的关切,不由得笑道:“怀玉,你总是这般为我操心。其实你知道吗,你每次送来的东西,不论茶还是点心,都是我最好的动力。”

宋怀玉低头摆弄着衣袖,低声说道:“赵兄为学业努力,我不过是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罢了。”

赵青云放下书卷,认真地看着她,说道:“怀玉,我知你说的轻描淡写,但你对我的关心,我全记在心中。若没有你,这段日子或许会变得十分难熬。”

宋怀玉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不安,她迟疑了一下,问道:“赵兄,这……这些话是认真的?”

赵青云深吸了一口气,郑重说道:“怀玉,我向来坦诚。与你相处的日子,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温暖与默契。我心中对你,绝非普通的兄妹之情。”

宋怀玉闻言,脸上浮现一抹红晕,但目光却多了一份柔和与坚定。她低声说道:“赵兄,我亦是如此。只是如今你身负大志,我不愿成为你的牵绊。”

赵青云摇头笑道:“怀玉,你怎会是牵绊?对我而言,你是我前行的动力。”

两人相视一笑,彼此的心意尽在不言中。

自那日开始,赵青云与宋怀玉之间的情感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暖流,愈发温暖且充满默契。从前总是刻意回避的宋怀玉,如今也放下了心中的顾虑,时常趁着闲暇时光与赵青云相依相偎、促膝长谈。他们或是谈论诗词歌赋,或是探讨人生理想,彼此的心灵在交流中不断靠近。

不仅如此,宋怀玉还会耐心地陪伴着赵青云温习功课。那温柔的声音如同春风拂面,让赵青云倍感温馨。而赵青云也因此越发勤奋刻苦,因为他深知自己所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前途,更是为了能与身旁这位佳人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赵府中的众人将二人日益亲密的关系皆看在眼里,尤其是赵母,更是喜不自禁。她望着眼前这对金童玉女般般配的年轻人,心中满是欣慰和期待。,赵母便多次有意无意地对赵青云暗示道:“青云啊,怀玉这孩子心地善良又聪明伶俐,若是你能得此良人相伴左右,将来在仕途之上必定能够如虎添翼,少不了她的帮扶呢!”

赵青云只是微微一笑,没有明说,但他心中早已有了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