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几天后,朝廷放榜的日子终于到来。京城的大街小巷早早就挤满了人,各地赶来的考生和家属将礼部的公告墙围得水泄不通。赵青云与薛逸风一早便赶到现场,远远便看到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薛逸风笑着拍了拍赵青云的肩膀:“青云,这次的榜上必有你,不用太紧张。”

赵青云深吸一口气,平复了激动的情绪,挤进人群中,目光快速扫过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当他的视线停在“赵青云”三个字上时,心中顿时一片激荡。

他转过身,快步走到薛逸风面前,声音因激动而略微颤抖:“师兄,我中了!贡士第三十五名!”

薛逸风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果然不出我所料!师弟,这下你离实现抱负又近了一步。”

不远处,赵青云看到王廷山和苏文志也在人群中。两人神色复杂,显然并未找到自己的名字。他连忙走上前,关切地问道:“廷山,文志,你们……”

王廷山叹了口气,挤出一个勉强的笑容:“青云,我们都没考中。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落榜也是常事,等候补上任后,也能为百姓做些实事。”

苏文志轻轻点头,苦涩道:“是啊,能走的路不止一条,我们终究还是可以做些有益于民的事情。”

赵青云看着两人,心中既有喜悦,也有一丝惆怅。他真诚地说道:“廷山,文志,你们千万别灰心。科举不过是实现抱负的途径之一,你们的能力和志向不会被埋没,总有一天会大放异彩。”

王廷山拍了拍他的肩膀,爽朗一笑:“青云,你中举了才是大事,别在我们身上分神。我们都相信你能在殿试中一举夺魁,到时候别忘了兄弟们。”

苏文志也附和道:“对,进了朝廷后,青云你可要替我们这些没进考场的兄弟争口气。”

赵青云郑重地点了点头:“你们放心,无论身处何地,我们的志向始终相同,为民为国。我会竭尽所能,不辜负我们的初心。”

王廷山向赵青云:“青云,接下来就是殿试了。以你的才学,一定能拔得头筹,为咱们争光!”

苏文志也微笑道:“不过,我和廷山兄就得回乡候补了,虽说没中贡士,但这条为官之路,我们也不会放弃。”

赵青云握紧酒杯,深情说道:“廷山,文志,虽说我们现在走在不同的路上,但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无论你们身在何处,我们都是同道中人。”

回到客栈后,王廷山和苏文志收拾好行装,准备启程回乡。赵青云与薛逸风送他们到城门口,依依不舍地道别。

王廷山拍了拍赵青云的肩膀:“青云,接下来的路可能更加艰难,但我们相信你能扛起这份责任。好好加油!”

赵青云郑重地点头:“你们也要保重自己,待我们再次相见时,或许已经是不同的身份,但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赵青云回到沈府时,脸上还带着放榜后的兴奋与激动。他刚迈入大厅,便见沈正华正在灯下翻阅奏折。他快步上前,拱手行礼:“沈大人,我高中贡士第三十五名,特来报喜!”

沈正华闻言,放下手中的折子,笑容满面地站起身来:“果然不负众望!青云,恭喜你!这一步踏实了,下一步便是殿试,只要稳定发挥,金榜题名是必然的。”

赵青云谦虚道:“这离不开您的教导和引荐。学生定当竭尽全力,不辜负恩师和各位长辈的期望。”

沈正华微微点头,示意他坐下,亲自为他倒了一杯茶:“殿试虽是科举的最后一关,但其中门道却比前几场更复杂。我今日便给你说说其中细节和应对之策。”

沈正华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殿试乃皇帝亲自主持,分为三题。第一题多为治国之策,你要直陈心中所想,态度诚恳,但切勿过于尖锐;第二题一般为对策,需紧扣当前局势,体现你的智慧与能力;第三题是诗赋,展现才情便可。”

赵青云认真听着,不时点头记下。他问道:“沈大人,若殿试中涉及朝廷弊政,该如何回答才得体?”

沈正华轻笑一声:“此问极好。你可从侧面切入,以古论今,不必直接指摘朝廷弊端,但也要让皇上感受到你的忠诚与忧国之心。若能适当献上务实的建议,自然更好。”

赵青云恍然:“学生明白了,既要体现忠诚,也需讲究分寸。”

沈正华叮嘱道:“殿试不仅考才学,更考察你的态度与机敏。皇上喜欢直言,但更看重进退有度之人。此外,还有两点需谨记:一,不要表现得过于激进,以免引起权臣的忌惮;二,若皇上问及你的身世经历,回答时需慎之又慎。”

赵青云点头领命:“学生一定谨记。”

沈正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语重心长地说道:“殿试中进士分三甲。一甲为状元、榜眼、探花,直接入朝为官;二甲与三甲则多为外放任职。若你被外放,可得一锻炼之机,但也要谨慎行事,切忌鲁莽。”

赵青云握紧茶杯,心中思索片刻,问道:“若学生外放,应如何平衡朝廷与百姓的关系?”

沈正华满意地点头:“你能问出此话,足见用心。外放任官,首要是扎根基层,了解民情;其次是审时度势,与上司保持协调。记住,治一方之地,不仅靠才学,更靠人情世故的拿捏。”

赵青云深吸一口气:“学生受教了。”

沈正华语气郑重:“青云,殿试乃你人生的重要转折,无论结果如何,记得莫忘初心,始终以百姓为本。”

赵青云回头深深鞠躬:“学生谨记教诲,定不负众望!”

清晨,天还未大亮,赵青云已从床上起身。他披上一身整洁的长袍,对着铜镜整理衣冠,目光中带着几分紧张与期待。今日便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殿试。

沈府门前,薛逸风为他牵来马匹,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青云,今天可是你的大日子,我等着你金榜题名的好消息!”

赵青云郑重点头,翻身上马,随着一队考生向皇城进发。一路上,街道两旁挤满了围观的百姓,他们目送这些身着儒袍的读书人,眼中满是期待与羡慕。

“殿试考中便是进士,直接为朝廷效力,可真是光耀门楣啊!”人群中有人感慨。

赵青云听着这些议论,心中百感交集。他握紧缰绳,心中默念:“今日便是我为父亲、为家族、为自己证明的一天!”

来到皇城前,所有考生都下马步行,排队接受礼部官员的检查。赵青云目光扫过周围,只见每个人神色凝重,似乎连呼吸都小心翼翼。

“安静排队,依次进入大殿,不得喧哗!”礼部侍郎高声吩咐,声音在晨曦中显得格外清晰。

赵青云心中一紧,随着队伍缓缓前行。终于,轮到他进入大殿。他抬头望去,只见金色的屋顶上挂满宫灯,烛火明亮而不炙热,将整个大殿映照得庄严肃穆。

大殿正中央,龙椅之上空无一人,象征着皇帝权威的九龙屏风挡在后方。两旁站立着数十名文武大臣,个个神情肃穆,目光如炬。

大殿中早已摆好一排排书案,每个案几上放着笔墨纸砚。赵青云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后便低头静心。他默默告诫自己:“殿试不同于以往,这里没有补考机会,必须全力以赴。”

随着一道钟声响起,礼部官员宣读了本次殿试的题目:“当朝边患不断,赋税愈加繁重,民怨深结,试问如何治边安民?”

赵青云听到题目,心中暗自震惊。这题目直指当前朝廷的两大难题,不仅需要对国家局势有清晰认识,还需提出务实的对策。他心中沉思片刻,低头提笔,字迹在宣纸上徐徐展开:

“治边之策,当以安民为本;安民之道,重在革弊图新。”

他在开篇点明观点后,引用了汉武帝时期的边疆治理经验,指出如今边患频发的根源在于边境治理不当、朝廷赋税过重。他具体提出三项对策:

稳定边防:重新整顿边军,将贪墨无能之将撤换,任用忠诚有才之人,增强边疆战斗力;

减轻民负:减少苛捐杂税,同时推行新农业政策,增加粮食产量;

清查吏治:严惩贪官污吏,整顿地方官场,使上下协调一致,利于执行政令。

赵青云写得笔力遒劲,思路清晰,将自己的观点与古今实例结合,又融入了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

整个大殿寂静无声,只有沙沙的笔触声回荡在空气中。赵青云埋头书写,不时略微停顿,思考遣词用句是否得当。他偶尔抬头,发现有些考生正低头专注,有些却显得茫然失措,额头冒着冷汗。

一个时辰过去,赵青云已写完成稿。他仔细检查,,缓缓放下笔,闭目养神。心中默念:“我已尽全力,接下来便听天由命吧。”

当礼部官员宣布收卷时,赵青云将试卷双手递上,起身离开。他回头望了一眼金碧辉煌的大殿,心中既有期待,也有忐忑:“不知这篇策论能否打动皇上,令他明察秋毫。”

几日后,皇榜公示。京城街头人山人海,众人挤在皇榜前争相查看,读书人尤其多。有些人一脸喜悦,有些人满脸失落。

赵青云在人群中看见榜单的一瞬,目光扫过自己的名字:“赵青云,二甲第十七名,赐进士出身。”他深吸一口气,心中百感交集,低声喃喃道:“父亲,这一天终于来了。”

他缓缓退开人群,拿出随身信笺,将喜讯写下,差人飞马送往赵府与沈府。

消息传到沈正华耳中,他满脸笑意,拍案而起:“好,好!青云这孩子果然不负众望。”

他立刻安排家人准备酒宴,亲自派人到街市采购新鲜菜肴,还亲自写了一副贺联挂在府门:“青云得志跃龙门,正气浩然兴国柱。”

赵青云回到沈府时,正巧看到贺联,不由得心中感动,拱手说道:“沈先生如此厚待,学生无以为报。”

沈正华哈哈一笑:“青云,你取得如此佳绩,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来,入席,今日我们不醉不归!”

席间,沈正华高举酒杯:“青云,二甲进士出身已是极大荣耀。接下来分派何职尚未可知,但无论是外放还是留京,你都要谨记,为官之道在于正直与廉洁,唯有如此,才能不负今日之成就。”

赵青云郑重点头,端起酒杯:“学生谨记先生教诲,定不负众望!”

与此同时,消息也传回了赵府。赵父赵母得知后,喜极而泣:“好,好!青云这孩子真是争气!”

宋怀玉听到这个消息时,正与赵母在花园中闲话家常,顿时眼眶湿润,低声说道:“我就知道他一定会成功。”

赵父当即吩咐家人张灯结彩,准备庆贺酒席,并派人将消息传至村里,邀请徐子谦与周凌风前来共贺。

数日后,徐子谦与周凌风一同来到赵府。院中已然热闹非凡,红灯笼高挂,满院飘香。已经回乡赵青云身着新袍,正站在院中迎接宾客。

徐子谦看到赵青云,满面笑容:“青云,我早知你必能金榜题名。今日果然不负所望!”

周凌风则是淡淡一笑:“有了这份荣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接下来,别辜负自己的才华与剑法。”

赵青云深深作揖:“多谢两位老师栽培,学生今日之成就,皆因有诸位的教导与鼓励。”

赵父也上前举杯,笑道:“今日是我赵家的大喜日子,来,我们共饮一杯,为青云庆贺!”

宴席间,宋怀玉站在赵青云身旁,低声说道:“青云,如今你已金榜题名,接下来无论去何处为官,我都会在这里等你。”

赵青云握住她的手,轻声回道:“放心,无论我走到哪里,我的心始终与你同在。等安顿好一切,我一定回来娶你。”

宋怀玉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柔情。

夜幕降临,宾客散去,赵青云独自站在院中,仰望星空,心中默念:“父亲,今日我虽已中进士,但这只是第一步。我定会将李家的冤屈昭雪,为天下百姓谋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