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夜深如墨,张维平的府邸灯火通明。堂内,张维平负手而立,目光深邃地盯着墙上的地图,那上面用红线标注了各方势力的分布。他的指尖轻点几处重点区域,语气沉沉:“沈正华、赵青云,还有那可恶的薛逸风,竟能联手至此,若不尽早反击,局势会愈发难控。”

堂下,锦衣卫指挥使刘坤微微躬身,沉声汇报道:“大人,属下已安排人盯紧赵青云和沈正华的动向,尤其是那份边疆的证据,我们正在暗中销毁一切可疑线索。”

张维平缓缓转过身,目光凌厉:“不能只盯着他们明面上的动作,暗地里的布局更为致命。赵青云不过是个年轻的书生,却胆敢频繁接触朝中清流,显然不是毫无目的。如今太子也在暗中活动,与沈正华等人频频接触,我们的压力前所未有。”

刘坤点头:“大人说得对。近日太子在东宫召见了几名清流官员,属下也已派人渗入东宫外围,随时掌握他们的动向。”

张维平冷笑:“太子不过是个空谈道义的文弱书生,他想翻出什么浪花?只要我们断了他们的行动源头,再以皇帝的旨意掣肘,局势仍在掌控之中。”他顿了顿,语气更加冷峻,“不过,沈正华背后有不少中立官员支持,这些人必须尽快分化。”

此时,一名亲信急步而入,呈上一封急信:“大人,这是边疆传来的消息。”

张维平接过,拆开信封后快速浏览,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薛逸风果然是条难缠的泥鳅,但再狡猾也难逃锦衣卫的天罗地网。告诉边疆的刘世安,全力搜捕薛逸风的同时,也要尽快伪造证据,制造舆论混乱,拖住京城那些人的步伐。”

刘坤试探着问:“那京城这边,是否也需要制造些混乱,牵制沈正华?”

张维平点点头:“沈正华这些年树敌不少,他的对手随便挑一个都能给他制造麻烦。而赵青云和许文端不过是两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蝼蚁,只要施点小计,他们很快便会自顾不暇。”

第二日朝会,张维平神情自若地步入金銮殿。他早已安排人将“沈正华勾结外官、意图结党营私”的密奏呈给了皇帝。

“陛下,臣有一事不吐不快。”张维平躬身行礼,随后扬声道,“沈大人近日在外多有与地方官员频繁书信往来,臣担忧其是否意图结党,扰乱朝纲。”

此话一出,百官哗然,目光纷纷投向站在一旁的沈正华。沈正华眉头紧皱,沉声反驳:“陛下,臣不过是与故旧书信往来,探讨地方民情,绝无张大人所言之事。”

皇帝端坐龙椅之上,神色莫测:“两位爱卿,朕听明白了。既然有此争执,那就彻查此事,务必给朝廷一个交代。”

张维平嘴角隐隐带笑,而沈正华的目光则更显深沉。他深知,这只是张维平反扑的第一步,而这场权力与正义的较量才刚刚进入白热化。

朝会后,赵青云紧随沈正华步出殿外,低声道:“大人,张维平这步棋意在分化我们的力量,绝不能让他得逞。”

沈正华点头:“你立即将最新整理的证据送交监察司的苏文,此刻,必须让舆论的力量压住张党,拖延他的攻势。”

赵青云眼中闪过一丝坚毅:“明白了,大人。我这就去办。”

深夜,张府。烛光映照在张维平阴沉的脸上,他凝视着桌案上最新的密报。锦衣卫的回馈表明,赵青云、沈正华和太子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而赵青云的行动背后隐隐透出不容忽视的威胁。

张维平缓缓起身,走到书架前,伸手取下一卷竹简。他展开竹简,眼神冷峻:“赵青云,沈正华,还有太子殿下,既然你们逼我,那就休怪我心狠手辣。”

他召集心腹官员与锦衣卫指挥使刘坤,商讨下一步的计划。张维平面无表情地说道:“既然太子有意与清流结盟,那我们便将他拉入漩涡。沈正华的奏本中可有可供文章的内容?”

一名心腹献上一份折子:“大人,这是沈尚书近日递交的有关工部改革的建议,其中提及削减部分工程费用,可能会得罪不少权贵。”

张维平冷笑:“很好,就从这里下手。”

张维平下令,让刘坤派人伪造了一封密信,内容表明沈正华与一名权贵私下往来,意图通过贪污工程款项巩固自己的势力。他安排锦衣卫暗中将这封密信泄露给几个与清流派不和的官员,并通过他们在朝中散布谣言。

朝堂上,风声四起,关于沈正华的流言逐渐传播开来。一些中立的官员开始动摇,而部分张党的支持者则趁机在皇帝面前进言,请求彻查此事。

与此同时,张维平指示刘坤加强对赵青云的监视,并安排人手假扮边疆的探子,向赵青云递交假消息,称边疆的物资运送账目已被销毁,原始证据不复存在。

赵青云收到消息后,神色凝重。他与许文端、沈正华商议对策,虽然怀疑消息的真实性,但也明白这或许是张维平转移视线的手段。

“锦衣卫动作频繁,显然张党已感到威胁,我们必须更谨慎。”赵青云说道。

张维平没有忽视太子的动向。他暗中派人与东宫的几名内侍接触,以重金收买,企图刺探太子的计划。同时,他通过朝中关系向皇帝进言,称太子近来结交清流官员,有削弱皇权的嫌疑。

皇帝听后虽未明确表态,但张维平敏锐地捕捉到皇帝脸上一闪而过的不悦之色。

“殿下,您动得太早了。”张维平轻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东宫内,太子得知张维平的动作后,召见了几名亲信。他紧握着茶盏,沉声说道:“张维平不动则已,一动便是雷霆之势。看来他已察觉到我们的意图。”

一名亲信进言:“殿下,张党势力深厚,您不可与他正面冲突。不如借机与陛下坦陈利害,争取更多支持。”

太子微微颔首:“朕不会低估张维平,但也不会坐以待毙。传本宫的意思,与沈正华、赵青云商议具体对策。”

数日后,皇帝召见张维平与沈正华,两人各执己见,针对近期的工程计划展开激烈辩论。皇帝听得眉头紧皱,却没有立即表态。

退朝后,张维平与沈正华皆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着朝堂。张维平暗中加快了行动步伐,而沈正华则继续稳步推进清流阵营的计划。

随着张维平反扑的步步推进,朝堂上的局势日趋复杂。赵青云与沈正华、太子一方的联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张维平在朝堂上的争斗日益激烈,而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关于朝廷扩建皇宫和加征赋税的流言也开始四处传播。民间的舆论风潮逐渐形成,百姓的议论声中,隐隐对张维平一派的指责居多。

街头议论

这一天,京城的南市一片热闹,商贩吆喝声此起彼伏。然而,在一个卖糖葫芦的小摊旁,几名身穿粗布衣衫的百姓正围成一圈,低声议论着朝廷的事情。

“听说朝廷要再修宫殿,这得多少银子啊?”一名中年汉子皱眉问。

“何止银子?最近米价都涨了两成,这不明摆着是官老爷们从咱们兜里掏钱!”另一个人接话,语气中透着愤慨。

一个年长的老者叹气道:“如今田里的收成本就不好,这赋税一加,日子更难过了。这样的皇宫,不修也罢!”

“可听说有人上书反对扩建,沈尚书就是其中一个。”一个年轻人压低了声音,“沈大人是清官,真希望他能替咱们老百姓争口气。”

人群中有几人连连点头,但也有人低声嘀咕:“唉,清官有用吗?朝廷上的权臣们只顾自己捞钱,谁会真的管咱们死活?”

与此同时,张维平的心腹刘坤也没有忽视这场舆论风波。他已经注意到,有人在民间散布对张党的不利言论,并且怀疑这些消息来自沈正华一派的暗中推动。

“那些书生就爱做这些煽动民心的蠢事,”刘坤冷笑道,“不过,他们低估了我们的手段。”

刘坤很快调动了锦衣卫的探子,潜入街市,混入说书场和茶馆,试图找到散播消息的源头。同时,他指使人手,编造了几则“民间传闻”,暗中将矛头指向沈正华等清流。

“听说了吗?沈正华虽然反对修宫殿,但他家中却修了一座大花园,银子从哪儿来的?”一个贩夫走卒模样的人在茶馆里煽风点火,试图转移民众的注意力。

赵青云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将消息传给沈正华。他在书信中写道:

“如今民间的舆论已经成为张党的新战场,他们试图通过造谣抹黑削弱我们的力量。然而,正如民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若能将百姓的力量聚合,我们或许能将张党的权势削弱。”

沈正华收到信后,与许文端密议,决定通过商贩和乡绅,传播更加具体的关于张维平敛财的证据,让百姓看到真正的问题所在。

舆论的对抗渐渐从暗流涌动演变为公开的争论。张党的造谣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百姓中对赋税和工程的不满却越来越强烈。在京城的书坊中,出现了不少关于清官和贪官的评书,隐晦地将矛头指向张维平。

一场围绕民间舆论的博弈正在展开,而这一切,也将逐步牵动朝堂上的争斗,形成一场更大的风暴。

在张维平府邸,一场密谋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张维平坐在书房中,面前是他的心腹官员和锦衣卫指挥使刘坤。他们的神色严肃,似乎预感到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张维平的目光锐利而阴沉,声音低沉却充满威慑力:“太子的动作我已经察觉了。他试图联合沈正华等人削弱我的势力。这种举动是不可容忍的。现在,大家说说,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名文官站出来,拱手道:“大人,太子毕竟是储君,正面对抗可能会引起皇上的不悦。但如果我们能够分化太子的力量,让他无法联合沈正华等清流派,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另一名武官冷声说道:“既然太子有联络朝中大臣的意图,那我们是否可以制造一些事端,将这些人牵扯进去,使他们失去支持?”

张维平沉吟片刻,点头道:“不错。我们不能直接对太子动手,但可以削弱他的羽翼。沈正华一直是清流派的领头人,如果他出了问题,太子的联盟将不攻自破。”

刘坤提议:“大人,沈正华虽清廉刚直,但他的亲信中未必人人如此。我们可以布下一个局,让清流派内部产生裂痕。比如,以密报的方式,让皇上对沈正华起疑。”

张维平目光一亮:“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但皇上老谋深算,仅凭密报恐怕不足以让他动怒。我们需要确凿的证据。刘坤,你带人盯紧沈正华和他的人,找到他们任何可能被利用的弱点。”

刘坤点头:“属下明白,我会调派最可靠的人手。”

当夜,锦衣卫秘密行动,他们开始搜集沈正华亲信的背景信息,试图找到他们的软肋。与此同时,张维平命人散布流言,称太子急于掌权,对皇上不敬。流言迅速在京城官员中扩散,朝廷内的气氛愈发紧张。

另一方面,张维平还命令边疆的刘世安加强对边境的控制,同时伪造敌军骚扰的消息,将朝廷的注意力引向边疆,以分散对京城局势的关注。

太子很快得知了这些流言,但他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慌乱。他召见了自己的心腹文臣程立之,问道:“这些谣言显然是张维平放出的。他想制造父皇对我的不信任。你认为我该如何应对?”

程立之冷静地回答:“殿下,目前的局势不宜正面对抗。我们需要继续联合清流派,暗中搜集张维平的罪证。一旦掌握足够的证据,再与父皇面陈其罪。”

太子点头:“好,但这些清流官员必须谨慎行事。若被张维平察觉,便会功亏一篑。”

随着张维平的反扑和太子的应对,朝堂内外的斗争愈发复杂。清流派内部也开始遭受张党的挑拨离间,而赵青云、沈正华等人则暗中加紧部署,试图在这场明暗交锋中找到突破口。

权力的漩涡中,每个人都如履薄冰,一场决定命运的较量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