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夜深,皇宫内一片静谧,唯有御书房内的灯火依旧明亮。皇帝坐在龙椅上,面前是一张铺开的朝廷势力分布图。烛光映照着他的脸庞,神色复杂。

内侍总管曹公公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伺候着。皇帝抬起头,声音低沉而平静:“张维平最近的动静不小啊。”

曹公公微微弯腰,恭敬道:“陛下,张相一方面大力推动扩建皇宫的工程,另一方面似乎正在对沈正华一派进行反击。锦衣卫的动作也越来越多。”

皇帝微微一笑,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朕知道他对朕的猜忌,也知道沈正华那群书呆子的心思。满朝文武,谁真心为朕着想,谁只是想夺权,朕都看得清楚。”

曹公公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那张相之事,是否需要朕再暗中敲打敲打?”

皇帝摆摆手:“不用。张维平这个人虽有野心,但他暂时还需要朕的信任来稳固地位。朕要用他制衡清流,也要用清流牵制他。只有这样,朝堂才能在朕的掌控下运转。”

曹公公迟疑了一下,又说道:“陛下,太子殿下最近似乎也在与沈正华走得较近。”

皇帝闻言,神色一冷:“太子终究是年轻气盛,不懂朝堂之道。他以为联络清流就能稳固储位,但却不知,无论是张维平还是沈正华,他们的存在都是朕的一部分棋局。朕绝不会允许任何人破坏这个平衡,包括太子。”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眺望着深沉的夜色:“传朕的旨意,明日设宴,召张维平、沈正华,还有太子前来。朕要亲自敲打敲打他们,让他们知道,朕才是这天下的真正主宰。”

曹公公连忙应声,退下去传旨。

待曹公公离开后,皇帝独自站在窗前,沉思片刻,嘴角浮现一丝冷笑:“这天下,终究是朕的天下。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怎么斗,都是在为朕效力罢了。”

他重新走回龙椅前,拿起一封密信,信上是边疆传来的最新消息。信中提到,边疆的贪腐问题已被暗中调查,但线索却未能直接指向张维平。皇帝沉思片刻,低声道:“再让他们斗一阵子吧,等时机成熟,朕自然会一一收网。”

他将密信投入火盆,看着信纸在火中化为灰烬,眼神中透出一股深不可测的寒意。

清晨,太和殿的琉璃瓦在晨光中熠熠生辉,皇帝端坐于御座之上,眉头微皱。他手中握着一份密报,静默许久。

“赵青云,竟是李景荣的遗子。”皇帝低声说道,语气中既有些许感慨,也夹杂着一丝复杂的情绪。

太监总管小心翼翼地在一旁禀告:“陛下,此事已确认无误。李青云虽隐姓埋名多年,但并未做过任何不法之事。他潜心读书,步入仕途,所作所为皆无可挑剔。”

皇帝放下密报,轻叹一声:“李景荣当年确实得罪了许多人,但他毕竟是一代忠臣,为朝廷鞠躬尽瘁。如今,时过境迁,旧事不提,祸不及家人。”

他站起身,踱步到窗前,望向远处的皇宫内苑:“朕累了,天下之大,能平稳治理便是幸事。传旨,命赵青云即日起恢复李姓,赐名李青云,以慰忠魂。”

太监总管连忙跪地:“陛下英明,奴才这就去传旨。”

御旨传至翰林院时,李青云正在翻阅一卷史册。当他接过圣旨,听到“恢复李姓”的内容时,手微微颤抖,心中五味杂陈。

“臣李青云,叩谢皇恩!”他伏地叩首,声音中有感激,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

许文端在一旁替他高兴:“李兄,大喜啊!从今日起,你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以本名示人,这不仅是对你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李家忠魂的一种告慰。”

李青云起身,目光深邃:“我虽恢复了本姓,但此刻心中更感沉重。这是陛下的宽容,还是朝廷平衡权力的棋局之一?我李青云若想真正告慰父亲在天之灵,便需继续努力,让这天下有更多公道。”

许文端拍了拍他的肩膀:“李兄,无论如何,这是一大步。接下来,无论张党还是清流,都会重新看待你。你当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李青云点点头,眼中闪过一抹坚定:“多谢提醒,此心不敢稍懈。如今恢复本名,我的使命才刚刚开始。”

李青云恢复本名的消息在朝堂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沈正华得知后,与李青云私下相见。他捋须而笑:“李贤弟,如今你恢复了名号,朝堂之上,必有更多人关注你。但要记住,此名既是荣耀,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李青云拱手道:“沈大人教诲,晚生铭记于心。此次恩赐,或是陛下对我李家的认可,但张党之势未衰,未来之路恐怕更难走。”

沈正华神色一肃:“不错。张维平恐怕不会轻易容忍你站稳脚跟。你需谨慎行事,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与此同时,张维平在得知此事后,冷笑不已。他坐在府邸书房中,手指轻轻敲击着桌案。

“李景荣的遗子恢复本姓,呵,这皇帝真是越来越看不清局势了。”他对身旁的心腹说道,“不过如此也好,恢复本姓,就等于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目标。既然他已暴露身份,接下来,就该让他明白,父债子偿,是世间最公平的法则。”

心腹躬身道:“大人英明,此事当如何部署,还请明示。”

张维平目光阴冷,缓缓说道:“先试探,再布局,让他知道,李景荣当年的下场,他李青云也逃不过。”

夜深,李青云独自坐在书房中,燃起一盏烛火。他拿出父亲的遗物——一卷旧竹简,轻轻抚摸着。

“父亲,青云不才,今日终于得以光复李家之名。”他低声自语,目光炯炯,“但这并非终点。青云一定会继续努力,让您和李家重新得到应有的公道!”

他举起一杯茶,对着窗外明月郑重一拜。

夜深时分,翰林院的书房中烛火摇曳,赵青云,也即如今恢复本姓的李青云,提笔在白纸上书写家书。他的笔势略显急切,心中压抑的喜悦几乎要溢于纸上。

“父母大人亲启:”儿青云入京已有时日,此间幸蒙天恩,皇上钦赐恢复李姓,重归本家,实为平生之幸。然此恩虽重,青云深知家仇未雪,国事维艰,不敢懈怠。

鉴于目前情势复杂,孩儿不得已暂隐此事于外,仅以笔墨告知二老及诸位恩师。待时机成熟,必亲归故里,与诸亲欢聚共庆……

李青云停下笔,望着字里行间透出的期盼与喜悦,脑海中浮现出养父赵老爷慈祥的笑容和赵夫人温暖的话语。他想象着书信传到赵府时,家人们欣慰的模样,嘴角不由浮现一丝微笑。

书信几日后传回赵府,赵老爷捧着信函,眼中满是激动。他大声念道:“恢复李姓!这是皇上亲赐的恩典啊!咱们青云真是出息了!”

赵夫人双手合十,感慨万千:“老爷,这孩子的命运真是多舛,可如今总算熬出了头。皇恩浩荡,也不负我们这些年的栽培。”

一旁的宋怀玉接过信件,反复端详,眼圈微红:“青云哥哥恢复李姓,他该有多开心啊……”她抿了抿嘴,内心既是欢喜,又是隐隐的担忧。

赵老爷笑着安慰道:“怀玉,这可是大喜事!但也如青云信中所言,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咱们在家只需静待他的好消息。”

徐子谦收到信后,拍案而起:“果然不负我当年教诲!此事虽是皇恩,但青云这孩子的才华与坚持才是真正的根本。”

周凌风读罢信,嘴角浮现一丝欣慰的笑容:“恢复本姓,重振门楣,这孩子终于走到了这一步。但接下来,恐怕还有更多风浪在等着他。”

赵夫人更是特意吩咐下人,备下青云爱吃的菜肴,清扫他的书房:“虽说他还在京城,但我们要时刻准备着,等他回来,好好庆贺一番。”

赵老爷叮嘱道:“现在的青云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青云,他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这边不需要给他添麻烦,只需打点好后方,替他稳住家中便是。”

李青云的家书虽短,却如春风般温暖了所有关心他的人。他们在家乡等待着,而他在京城步步为营。江湖未平,朝堂暗流,他深知,恢复李姓只是一个起点,真正的挑战还在前方等待着他去面对。

张维平在府中收到锦衣卫指挥使刘坤的密报,得知朝堂上沈正华与李青云的活动愈发频繁,隐约已经形成一个反对张党的联盟。他冷笑一声,眼中寒光闪动:“这些小丑,竟敢妄想与我作对。看来,是时候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权力的威严了。”

张维平召集心腹官员、商贾密会商议。他眉头紧锁,语气冷厉:“沈正华不过是个老书呆子,若能揭出他的些许污点,便可借此挫其锐气。而李青云……既然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就更容易对付。”

心腹之一的礼部侍郎顾然谄媚地说:“大人英明!朝廷上下谁人不服您?只需放出风声,稍加施压,便能让那些‘清流’胆战心惊。”

张维平挥手示意顾然闭嘴,转向刘坤:“京城之外还有什么动静?”

刘坤沉声道:“边疆虽已重新掌控,但薛逸风这条漏网之鱼还是回到了京城。他必然已经将边疆的证据送到了沈正华等人手中。”

张维平目光一凝,冷冷地说:“边疆的事尚且没有证据,但京城这边,我们不能再给他们任何机会。刘坤,派人继续监视李青云和沈正华,重点是找到他们行动的弱点。还有,制造些麻烦,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刘坤领命离开后,张维平吩咐顾然:“在翰林院挑几个信得过的人,盯紧李青云的举动。若有异动,立刻禀报。”

次日,李青云正在翰林院校勘古籍,一名同僚递来一封信,神情复杂:“李兄,有人匿名举报你生活不检点,甚至卷入了不明资金的流动。”

李青云接过信,眉头一皱,冷声道:“谁在背后造谣?”

那同僚低声说道:“这事传得有鼻子有眼,翰林院里的议论已经沸沸扬扬了。”

李青云强压怒火,心中暗自警觉:“看来是张维平的人动手了。他的动作果然快。”

沈正华听闻后,也立刻召见李青云。两人密谈中,沈正华道:“李青云,这是张维平的试探。他知道你年轻,根基不深,便想用舆论让你无法立足。但这些污蔑无法真正伤到你,别轻举妄动。”

李青云点头:“沈大人放心,我会稳住阵脚。但这件事也提醒了我,必须反击,不能一味被动挨打。”

张维平见挑拨没有效果,转而开始在朝堂上散布沈正华的“私德问题”。他唆使一名心腹官员在朝会时提出:“工部尚书沈大人虽有清名,但据传在家中私养幕僚,似有不当。”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议论纷纷。皇帝虽未表态,但张维平捕捉到皇帝眼中闪过的一丝不满。他趁机说道:“臣无意冒犯沈大人,但朝廷之事须光明正大。若有私德瑕疵,也需彻查清楚。”

沈正华面色微沉,毫不退让:“张大人言重了。臣只在府中留有几名长随,用以协助整理工部事务。若有不当,臣愿接受陛下派人核查。”

皇帝看了两人一眼,语气淡淡:“既然如此,派人去核查即可。”

朝会后,张维平满面春风,而沈正华则面色阴沉。他与李青云商议时说道:“张维平步步紧逼,他想让我自乱阵脚。但只要我行得正,就不怕他污蔑。”

李青云郑重说道:“沈大人,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全力相助。张党固然猖狂,但他们的底细终会暴露,我们绝不能放弃。”

张维平自从收到锦衣卫指挥使刘坤的密报后,意识到朝堂中对他的质疑声正在积聚。他站在府中书房,面色阴沉,仔细盘算着下一步的棋局。书房内,心腹幕僚曹桐正在向他禀报最新的情报。

“大人,太子近期频频与沈正华、许文端接触,似乎意图将他们拉拢至东宫势力。”曹桐低声说道,神情中带着几分不安。

张维平冷哼一声:“太子这个庸碌之辈,平日无所作为,如今竟想插手朝堂之事?沈正华那些书呆子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成不了大事。”

曹桐试探着开口:“大人,太子毕竟是储君,与他正面冲突恐怕不妥。是否可以想办法让皇上对太子产生疑心?”

张维平目光一闪,随即笑道:“不错,与其与太子硬碰,不如让皇上认为他过于急功近利。至于沈正华……我自有对策。”

张维平召集了一批心腹,包括刘坤在内的锦衣卫高层、工部侍郎张如琢,以及礼部右侍郎严庆。众人聚集一堂,气氛凝重。

“如今朝堂风声紧,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打乱对方的节奏。”张维平语气平静,却透着杀机,“刘坤,你加紧监视赵青云,必要时制造些‘证据’,让他在翰林院站不住脚。”

刘坤点头:“属下明白。”

张维平转向严庆:“礼部的账目需要进一步清理,务必不要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严庆拱手答道:“请大人放心。”

随后,他又对张如琢下令:“工部的工程款务必按计划发放,不可拖延,但要制造出一部分账目混乱的假象,必要时用来牵制对方。”

会后,张维平回到书房,将一封密信投入火盆,火光映照在他的脸上。他冷冷地自语:“太子和沈正华想要联手撼动我的地位,可惜,他们低估了我张维平的手段。朝堂是我的棋盘,所有人不过是棋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