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我用现代知识拯救大明 > 第64章 新生代的成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轮淡红的朝阳映照在田野间,河南郊县的一片麦田边,叶知秋正在与当地的县令和几位乡绅商讨税改事宜。他身穿简朴的官袍,双眼明亮,嘴角微扬,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自信。

“叶大人,您这样削减田赋,确实是为了百姓好,但县衙的日常开销可怎么办?”县令满脸忧虑,声音里夹杂着几分无奈,“地方开支一向靠着这些士绅补贴,若失去他们的支持,这衙门可就难以维持了。”

叶知秋微微一笑,语气沉稳:“大人说得不无道理。但请您放心,此次税改,朝廷已拨专款作为过渡资金,以应付地方短期内的开支不足。”

他停顿片刻,目光掠过站在一旁的几位乡绅,接着说道:“更何况,新税制能直接让百姓得利,粮食产量提升后,地方经济自然会复苏。到那时,士绅们的收益未必会减少,甚至可能更多。关键在于,士绅是否愿意与朝廷合作。”

话音一落,站在旁边的乡绅们互相交换了一个复杂的眼神。他们早已听说,这位年轻的朝廷官员行事雷厉风行,此次前来,就是要彻底落实税改政策。

为首的一名乡绅试探着开口:“叶大人,您说得虽好,可税制的改动对地方来说是一场大事,许多旧规矩一下子难以适应。若我们配合朝廷,是否能保证我们的田产和生意不受冲击?”

叶知秋微微一笑,神情平静却又透着几分凌厉:“当然能,但前提是,你们得真正支持税改,而不是暗中使绊子。”

这句话让几位乡绅脸色微变。他们知道,叶知秋这番话并非空话。在过去几天,他已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强硬手段。

就在两日前,叶知秋刚刚主持了一场令人震撼的公审。

县衙前的广场上,围满了愤怒的百姓,他们指着一名满脸汗水的乡绅痛骂。这位乡绅利用手中的权力私吞朝廷拨下的赈灾粮款,并故意散布谣言,称税改会让百姓失去土地。

叶知秋站在堂上,手握一份玄卫提供的证据,冷声道:“张大人,你可否认这些账目?这里记录的每一笔银两,都是你从赈灾款中克扣的!”

张姓乡绅瘫软在地,连连叩头:“叶大人,冤枉啊!这银两是……是手下的人疏忽了,不是小人有意——”

“住口!”叶知秋一声喝令,眼神凌厉如刀,“你当百姓是傻子,还是当朝廷是摆设?今日你这番行为,已然罪证确凿。”

随后,他一挥手,命玄卫将这名乡绅押下,没收其田产和银两,公开返还部分款项给灾民。当场的百姓无不拍手叫好,纷纷称赞这位年轻官员“断案如神,铁面无私”。

虽然对士绅采取了强硬手段,但叶知秋并未一味打压。他很清楚,士绅在地方经济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过度打击只会适得其反。因此,他采取了“恩威并施”的策略。

几天后,叶知秋走访了另一处乡村,与当地一名较为温和的士绅面谈。

“赵老爷,您手中掌控的几百亩良田和商铺,是地方重要的经济支柱。”叶知秋态度诚恳,“此次税改,确实会对您带来一些短期的影响,但只要配合朝廷政策,您的收益不但不会减少,还能通过粮食市场的新政策扩大贸易。”

赵姓士绅沉吟片刻,缓缓点头:“叶大人所言有理,若能真正做到兼顾民生与利益,我自然愿意配合。”

这一场谈话,不仅化解了一场潜在的对抗,还让税改在当地得以顺利推进。

离开河南时,叶知秋站在县城城楼上,望着不远处的田野。他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这片土地的百姓已经开始看到希望,但改革的路还远未到尽头。

“百姓支持我们,但那些固守旧制的士绅和官员,才是改革最大的阻力。”叶知秋低声喃喃。

他转过头,看向身旁的几位随行官员,目光坚定:“诸位,这不过是开始。改革,不仅是为了朝廷,更是为了这些百姓。只要我们不退缩,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

同行的年轻官员纷纷点头,眼中透着斗志。他们明白,这场改革需要的是坚定的信念和付诸实践的决心。

叶知秋的名字,随着税改的成功推广,逐渐被河南百姓传颂。而作为新生代官员的领军人物,他的行动不仅让地方震动,也让朝堂的中立派官员开始重新审视这场改革。

此刻,崇祯在乾清宫内接到河南的奏报时,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叶知秋,朕果然没有看错你。”

叶知秋回京述职,乾清宫内。

“臣叶知秋,参见陛下。”他恭敬行礼。

崇祯微微抬手,目光审视着眼前这个年轻官员:“河南税改的奏报朕已看过,你干得不错。”

叶知秋低头谦逊:“多亏陛下的英明决策,臣不过是尽了一点微薄之力。”

崇祯眼神一凛,语气中带着考量:“别谦虚。叶爱卿,朕问你,改革是否已全然稳固?”

这问题让叶知秋心头一紧,但他随即答道:“陛下,河南虽平稳,但其他省份士绅的观望情绪仍在,若要全国推行,需更多配套政策支持。”

崇祯凝视了他片刻,忽而一笑:“不错。朕问你,若让你再负责两省税改推广,你可敢接这担子?”

叶知秋一震,随即拜倒:“臣愿为陛下分忧,鞠躬尽瘁!”

崇祯满意点头:“好!朕记住你这句话。你准备一下负责税改全面推行。”

叶知秋被提拔的消息,在朝堂内外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震动。

乾清宫内,几名中立派官员聚在一起低声议论。一位年长的侍郎皱眉道:“这叶知秋不过区区二十余岁,陛下竟让他统管两省事务,未免太过冒险。”

另一人却摇头叹道:“可你们别忘了,河南试点成功,正是他一手主导。再说,陛下的意图已很明显——改革势在必行,谁若不顺势而为,只怕将来难有立足之地。”

这番议论传入崇祯耳中,他冷笑一声:“那些人终于明白,朕的路,不是谁都能拦得住。”

叶知秋并非孤例。随着改革的推进,崇祯开始大力提拔一批年轻官员。他们大多出身寒门,思想开放,行动力强,与那些顽固守旧的老臣形成鲜明对比。

在小朝会后,崇祯特意召集这些新生代官员,与他们详细讨论政策方向。

崇祯忽然问道:“诸位爱卿,改革的真正难点是什么?”

叶知秋率先答道:“陛下,改革之难,在于既要打破旧势力,又要确保民心不失。”

另一位年轻官员补充道:“陛下,我以为,改革还需注重执行力。即使政策再好,若无法落地,终究徒劳。”

崇祯目光扫过众人,点头道:“不错。你们这些人,便是朕推动改革的利刃。若有谁胆敢拦路,朕会替你们开路;但若你们自己不争气,朕绝不姑息。”

众人齐声领命:“臣等必不负圣恩!”

当夜,崇祯站在乾清宫前,看着天上明月。他的身后,是刚刚崭露头角的新生代官员们。

“这些年轻人,才是改革的希望。”崇祯喃喃自语,眼中满是深思。

改革的路,依然荆棘密布。但他知道,靠着这些新生代官员的努力,改革的曙光终会照亮整个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