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2章 填充国库

张飞豫州刺史的位置,由御史大夫重新指派,关羽则统筹豫州军,魏延调任徐州,皇甫嵩和于禁都不在,由他配合刘备统筹徐州军。

刘备依旧是大都督,总督两州军事。

如此一来,豫州和徐州共摆下了六万人。

原本的南路军,加上屯田守卫军,倒是还差了些人,可以等冀州战事结束调过来,征兵不在考虑范围。

诏书拟定完毕。

次日早朝,刘辩上朝,在宣读这件事之前,封赏了一大批朝中官吏。

荀彧已经按他的意思,拟定出了名单。

多是些老臣。

老臣们以为自己彻底被边缘化了,没想到还有封赏的一天。

王允都被封了个爵位。

崇德殿上的气氛活跃,刘辩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他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人们高兴的合不拢嘴。

接着,就是宣布改制的事,三公九卿带头支持,群臣皆呼圣明。

还是那句话,只要天子别跟先帝一样,设一堆莫名其妙的官职和人祸乱朝纲,他们还是能接受的,更何况对他们来说,都是有好处的事。

朝政议完了,诏书经由尚书台,向全国各州郡下发,由此就生效了。

不过各地官吏收到诏书需要时间,行动同样要时间。

此外,荀攸加快了数据统计工作,糜竺正式在人前露面。

国府没钱给他,但他拿到了少府五亿钱的投资。

司马懿为了改写司马家整天挖坟的惨状,铆足劲给少府赚钱,攒下了八亿多钱,如今大半交了出去。

香水坊全面铺开,这是第一间国坊。

同时,他开始操刀各地田地租出,另外蔡邕加大印钱速度。

现在的情况是,百姓生活水平上涨,国库却一贫如洗。

几乎是流多少进去,当天下午就得流出去。

粮食都在百姓们手中,朝廷是要花真金白银去买的。

好在各州该上缴赋税了,十月应当就能送达洛阳。

不过对于赋税,荀攸不抱太大的希望,还是天子免粮赋的事。

等于说粮赋已经用租金的形式收过了,除了士族豪强手里的地能收上来些东西。

荀攸更看好香水坊,自从韩暨研究出香水之后,荀彧带头推广,整日往身上滴,只要有人问他怎么那么香,他就拿香水往外送。

士大夫中,香水流行起来,可是数量太少,千金难买一瓶。

一旦香水坊开工,必定卖的火爆。

总得来说,朝廷目前的财政,严重依赖于印钱。

倒不是在透支未来,而是真的需要海量的新钱填补市场。

以前只需要维持司隶一个州的市场运转,现在各州郡的百姓都等着新钱租地。

已经出现商队跑到司隶兑新钱,然后回去打着旧换新的幌子,以一比五甚至更高的价格私兑。

不是件好事。

朝廷只得扩大造钱坊规模,同时增加用工。

糜家不愧为商界天才,提出既然印钱速度跟不上,就先将司隶百姓手里的钱赚回来,再运到其他州郡应急的建议。

说人话,与其让别人偷偷摸摸的当二道贩子,不如朝廷自己来当。

怎么赚?

貌似朝廷现在没什么商品,能在短时间内虹吸百姓手里的财富。

韩暨的创造,多用于赚士人的钱。

糜竺自有办法。

加息!

糜竺引用《周礼》中的“以国服为之息,以其于国服事之税为息也。于国事受园廛之田而贷万泉者,则期出息五百。 ”这句话。

首先,在司隶,钱庄存钱不但不收取百姓保管费,还给一定的利息,吸引百姓将钱存入钱庄。

然后再到缺钱的豫州等地,开展放贷,将来百姓可以用农作物、手工作物偿还。

至于利率,西周以规定时间内,每万钱多收五百,而汉朝朝廷的假贷制是三成到五成,糜竺打算重启假贷制,并加以优化,就看百姓愿意选择相信偷摸的商人,还是更低的朝廷了。

他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百官都以为他疯了。

假贷制和周礼他们好理解,可钱庄不仅不收保管费,还给利息是什么鬼。

抵制声不小,甚至闹到了刘辩那去。

然而刘辩听后,却举双手双脚赞成,放言让糜竺大胆去干,末了还不忘意味深长的望着士人们问道:

“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光朕支持没用,诸卿愿意同朕一起干吗?”

众卿噎住了。

罢了,这点小事就不闹腾了。

他们心中默默念着共治天下的话,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大不了他们见苗头不对,再出来阻止就是。

不过依旧有人提出质疑。

“钱庄的运营需要钱粮,将新钱运到各州郡也有损耗,就算假贷制能为朝廷创造财富,抵消运营成本,可损耗谁来承担?”

无数的钱存入钱庄,下场雨、受点潮、糟些老鼠、运输中翻个车、船舱进个水等等等等,风险岂不是全由朝廷担着了?

刘辩没吭声,他想看看糜竺能不能解释清楚这件事。

糜竺并未让他失望,先朝众臣们施礼,才憨厚道:

“诸公莫非忘了,新钱只是一张纸罢了,就是损耗了又能如何?老鼠咬坏了百张,两日后朝廷能印出万张,翻船沉了一船,一月后朝廷能印出十船。”

“只要利息跑不过印钱的速度和建设速度,我们需要保管费吗?损坏的不要了就是。”

呃。

群臣张大嘴巴,许久说不出话。

他们原本还打算把事往严重去说,比如万一日后朝廷拿不出钱还给百姓怎么办?

现在看来,完全是他们想多了。

朝廷怎么可能拿不出来。

似乎糜竺的计划,真有可行性。

首先为朝廷赢得了时间,其次每借一百钱出去,规定时间后能得到一百五十钱。

然后大不了拿出七八钱给百姓当利率,剩下的都是净赚。

见他们都闭嘴了,刘辩挥手道:

“放心大胆的去干,给朕将国库填充起来,另外,今年要结束了,该收明年的租金了,还有,进一步将粮食价格打下来。”

刘辩自从亲政开始,就一直在着手降低粮食的价格。

百姓们纷纷夸赞他是仁君,其实对朝廷来说,有一大就在眼前的利好。

朝廷能用最少的钱,买最多的粮食,仔细算算,百姓不比交粮赋少交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