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章四千字,一起发)
平原肯定要救。
否则他这个州牧还没到任,预定好的州治就丢了,岂不是笑话?
但张新麾下如今只有二千六百士卒,除去全副武装的三百黄巾旧部以外,袁滂也就给了一千套兵甲。
也就是说,张新军目前还有一半人没有铠甲武器。
所以,怎么救是个问题。
荀攸看着地图思索了一会,开口道:“如今黄巾新下两县,士气正盛,我军兵甲不全,若贸然与战,恐不利。”
“平原是郡治,城池高深,黄巾急切之间怕不能下。”
“依攸之见,我军不如就地扎营,待黄巾久战无功之际,再出营急击。”
避其锐气,击其堕归。
荀攸此言深得用兵之道。
张新点点头,开口道:“公达之言甚是有理,然而州界距平原尚有百余里,中间还有高唐黄巾。”
“现下黄巾刚刚占领高唐,立足未稳,若是再等下去,高唐黄巾渡河击我,当如何?”
平原郡共有九县。
其中平原、般、鬲国、祝阿、乐陵、安德、厌次七县在黄河以北。
高唐、漯阴二县在河南。
从博平入青州,第一个县城就是高唐。
再往北才是平原。
荀攸听闻张新发问,瞬间反应过来。
“君侯是欲向北入冀州,屯鄃(shu)县么?”
鄃县在冀州清河国,距离平原县只有三十里。
河北之地皆是平原,三十里的距离,骑兵一个时辰,步卒半日可到。
不愧是荀攸,反应就是快。
张新问道:“公达以为如何?”
荀攸迟疑道:“屯鄃县确比州界合适,但其在冀州境内......”
张新的镇东将军,只有都督青徐二州诸军事的权限,还管不到冀州。
若是贸然领兵进入别人境内,恐怕会引起不满。
“我去信一封,给清河相说明一下情况。”张新道:“都是为国效力,想来清河相不会拒绝。”
在张新收复太原的时候,刘宏曾想回河间老家看看。
原冀州刺史王芬也是党人,他在听说了这件事后,便上疏托言黑山贼劫掠郡县,请求起兵讨伐。
明面上,王芬是想讨贼,实际上却是想趁刘宏来到冀州之时,发动兵变废了刘宏,改立合肥侯为帝。
然而那时褚燕被张新关了禁闭,黑山军的主要将领杨凤等人,也都在张新军中。
战报已经送到雒阳,黑山贼哪里还有余力去劫掠郡县?
刘宏心中本就疑惑,恰逢那时天有异色,大半夜的,北方夜空一片赤红之气。
雒阳的北边是北邙山,所谓赤气,极有可能是山火之类的东西。
但古人迷信这些,太史上疏言道:当有阴谋,不宜北行。
阴差阳错之下,刘宏取消了北巡计划,并诏敕王芬罢兵,不久后又召他回京询问。
王芬恐惧,弃官逃跑。
逃到平原郡时,自杀而死。
因此现在的冀州没有主官,鄃县属于清河国,张新也只能找清河相说了。
张新派了一个使者,快马加鞭的朝着甘陵而去。
过了两日,使者回来,说清河国相同意了张新的借道请求。
清河国紧邻平原郡,清河相也怕平原的黄巾杀过来,巴不得张新屯兵在他境内。
张新收到回复后,立刻下令大军开拔,屯驻在鄃县城外,随后不断派出斥候,了解平原战况。
平原是郡治,城池比其他县城要坚固许多,黄巾攻了几日,没有攻下。
张新觉得差不多了,召来荀攸商议。
荀攸也觉得,黄巾久攻不下,其气已泄,可以出兵了。
二人达成一致,张新当即开始调兵。
这次他带了三百黄巾旧部,以及一千河内兵。
剩余一千三百没有武器的河内兵,便暂时留在大营里,由高顺统率。
张新集结好兵马,正准备出发,突然守门士卒来报,说营外有人想要投军。
“来了多少人?”张新问道。
“大约二十余人。”士卒答,“皆是青壮。”
“走,去看看。”
张新想了想,令左豹统骑兵,张辽统步兵,先行出发。
他则是带着典韦和几个亲卫,来到士卒所说的那个地方。
二十几名青年皆佩戴武器,在营外一处空地等待。
见张新来到,这些人下意识的站直了身体。
行到近前,张新开口问道:“你们想要投军?”
“是。”
为首一名大约二十五六的青年行礼道:“我等心慕宣威侯威名已久,闻君侯屯兵在此,欲击黄巾,特来进献绵薄之力,还望将军收留。”
张新心中疑惑。
他的军队驻扎在此好几天了,这些人早不投奔,晚不投奔,偏偏这个时候来投奔?
莫非是黄巾派来的间谍?
“大军在此驻扎已有数日,汝等既欲投军,何不早来?”
张新直接问道。
“这位将军见谅,君侯大军到时,在下早就想来投军了。”
为首那人笑道:“只是我与我的这些朋友,昔日誓同进退,加之他们平日里亦仰慕宣威侯。”
“在下不好将他们落下,便逐个寻上门去,邀请他们一同前来,因而耽搁了几日”
“是啊是啊。”众人一同点头。
古代出门搞事业,一般都会呼朋唤友,以为己助。
这个理由倒是说得过去。
张新不由好奇道:“尔等因何仰慕宣威侯?”
“宣威侯能征善战,以弱冠之龄出拜青州牧,难道不值得仰慕吗?”
那人一脸疑惑:“再说了,他是我们冀州人啊。”
张新恍然。
便是在后世,自家省里出个什么奥运冠军之类的人,同省之人亦会感觉与有荣焉。
更别提乡土观念极重的古代了。
他是冀州人,宣威侯那么大的名头,吸引一些冀州的年轻人前来投军也很正常。
张新想了想,还是决定把这些人收入麾下。
若是因为莫须有的担心,将人拒之门外,恐寒了天下人投效之心。
哪怕他们真是黄巾间谍,丢到大营里让高顺看着便是。
二十来人,翻不起什么大浪。
心中计议已定,张新看向为首那人。
“你叫什么名字?”
“在下朱灵,字文博,便是鄃县本地人。”
朱灵说完,指着他身后的朋友一一介绍。
“这是......”
张新没有听清他后面说的什么,脑中不断回响着‘朱灵’二字。
演义中,曹操令刘备拦截袁术时,朱灵、路招作为副将,一同出征。
袁术死后,这二人就被刘备赶回许都了。
是个龙套到不能再龙套的角色。
然而,现实中的朱灵官至曹魏后将军、使持节、高唐侯,绝非演义中写的那么简单。
他的后将军,排序还在乐进的右将军之上。
是个和乐进同级别的大将。
张新楞了一小会,便恢复了正常。
这时正好朱灵也介绍完了他的那些朋友。
“既如此,文博便来我麾下做个帐下吏吧。”
张新笑道:“我再拨些人给你,凑够一队,你可试统之,日后若有战功,再行升迁。”
一队便是五十人,这是给了和乐进一样的待遇。
“多谢......”
朱灵大喜,正欲行礼,突然愣住。
“呃......敢问小将军名讳?”
“我就是张新。”张新微微一笑。
“你就是宣威侯?”朱灵愣住。
刚才他见张新年幼,还以为是张新麾下的哪个小将呢。
“怎么?不像吗?”
朱灵仔细看了看张新。
自中平元年底,张新接任黄巾大帅开始,距今已经整整四年。
这四年间,他历任渔阳太守、护乌桓校尉、议郎、将军、刺史、上军校尉等职,可以算得上是久居高位,自有一股上位者的气度在身。
再加上身旁有典韦这种猛士护卫,朱灵心中再无疑虑。
“也只有宣威侯,才配如此猛士护卫吧?”
朱灵当即下拜。
“臣拜见君侯。”
“我等拜见君侯。”
朱灵身后众人也一起下拜。
“文博不必多礼。”
张新熟练的上前扶起,笑道:“文博来投,我本该设宴款待,然而今日大军出征,只能委屈尔等在我营中稍待一下了。”
“待我击破黄巾后,再设宴于你接风。”
“我等既入君侯帐下,又岂能在君侯击贼之时袖手旁观?”
朱灵慨然道:“灵与乡人愿随君侯一同出征,略献绵薄之力!”
众人:“是啊是啊。”
张新迟疑道:“我军中现下甲胄不足,诸位既然慕名而来,我又岂能让尔等穿着布衣上战场,徒增伤亡?”
“多谢君侯关爱。”
朱灵闻言动容道:“丈夫出身与人,又岂能惧怕伤亡?还是请君侯带上我等吧。”
他一介白身,何德何能,让张新如此看重?
宣威侯礼贤下士,真明主也!
张新点点头。
既然朱灵一再请求,那么答应他便是了。
反正历史上也没有记载朱灵当过黄巾,不太可能是黄巾间谍。
张新带着朱灵等人快速追上大军,调了二十几个人到他麾下,给他凑够了五十人。
左豹的骑兵已经先去突袭了,等张新率领步卒赶到平原时,平原的黄巾已经撤到了十里之外。
张新派出斥候,打探到那股黄巾正在原地集结,收拢溃兵,重新列阵,一副整军再战的模样。
“贼将颇有能耐啊。”张新心中不由惊叹。
左豹虽然只有三百骑兵,但一般的黄巾在攻城之时被冲这么一下,估计也就散了。
对面的贼将不仅能稳住阵势,还欲收拢溃兵再战,指挥能力已经吊打大部分黄巾将领了。
张新想了想,命人去给平原太守传令,让他带领郡兵出城列阵。
对面的黄巾不知有多少人,但粗略估计一下,五六千还是有的。
光靠他麾下的千余士卒,不是很够。
张新在平原城南列好阵势,等待黄巾来攻,顺便恢复士卒体力。
平原太守得令后,亦率领大约八百郡兵出城,于城东列阵。
两军相隔三里左右,互为犄角之势。
等了约有一个时辰,黄巾列好阵势,重新来到。
见张新早有防备,对面的黄巾在五里左右的距离停了下来。
两军遥遥相望。
张新见状,派出左豹骚扰。
黄巾与左豹相持了一会,似乎是觉得没有把握,开始缓缓退兵。
左豹的骑兵先是奔袭冲杀了一阵,又骚扰了一会,马力已疲。
因此张新没有下令追击。
“阵型不散,旗帜不乱,黄巾军中有能人啊......”
荀攸见状不由感叹,“君侯,青州黄巾恐怕难定啊。”
黄巾久攻平原不下,士气已泄,又被左豹冲了一阵,士气更是降到冰点。
即使敌众我寡,真打起来,张新也不惧他。
黄巾军的人数有优势,若是换作一般将领,恐怕早就杀上来了。
而对面的黄巾将领,却能顾及到这些不利因素,缓缓退兵。
这份定力,实在难能可贵。
张新面色凝重的点点头。
青州黄巾不像黑山军,只是号称百万,实际上只有七八十万人而已。
他们是真有百万人的!
曹操的三十万青州兵,就是从这里面来的。
人数众多,将领也有能力。
嘶......难搞哦。
张新心中暗道:“对面的黄巾将领是管亥、徐和、司马惧、还是臧霸?”
“臧霸现在应该在徐州,管亥......他没有这份统御的能力。”
“司马惧应该也没有,那估计就是徐和了。”
徐和,是张角设立的三十六方渠帅之一,也是张角的弟子。
初平三年,青州黄巾的主力迫于生存压力,向曹操投降。
唯有徐和不降,并坚持领兵斗争,愣是在青州扛了十五年之久。
直到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07年,青州黄巾因徐和被夏侯渊斩杀,才彻底平定。
现在是188年,也就是说,青州黄巾一直闹了有差不多二十年之久!
不过,徐和此人是张角死忠,自己有张角女婿这个身份,或许可以尝试收服。
这个人,不亚于郭大!
张新收回思绪,命大军在城外安营,并让人去通知高顺,让他领兵前来汇合。
平原太守策马前来,作揖赔礼。
“牧伯到任,下吏本该至州界迎接,无奈黄巾攻城,不得成行,还请牧伯恕罪。”
张新好言宽慰,“此战之罪,非贤府君之过也,不必挂怀。”
客套完毕,张新在平原太守的迎接下,带着典韦、荀攸,入了平原城。
青州的州治原在临淄,张新临时设在平原,因此城内没有官署。
平原太守将太守府分了一半出来,暂时充作州府。
来到州府,张新坐到主位上。
典韦侍立一旁、荀攸与平原太守分坐左右上首。
郡中吏员依次坐好。
张新开口问道:“我大军远道而来,缺乏甲兵,不知郡府中可还有剩余?”
“牧伯恕罪。”
平原太守告罪道:“平原本非州治,又属内郡,平时无甚战事,郡府内的甲兵本就不多,堪堪足够郡兵使用。”
“库中或许还有几十套尚未修缮的,多的确实没有了。”
张新闻言,瞬间垮起个批脸。
算上平原郡兵,他麾下现在能调动的也就只有三千余人。
还有一千多没有兵甲的。
三千多打百万......
嘶......我怎么老打这种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