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张新结婚,曹操来信
(这两章不好分,4400字一起发。)
董卓在雒阳忙着做新郎时,张新也在平原忙着做新郎。
张宁坐完月子后,便从州府后宅搬了出去,住到张牛角家中,算是把这里当做娘家。
国渊和任嘏的能力很不错,又有那么多黄巾降卒的民夫可供他们征发。
半年过去,新的州牧府、众将的宅邸、黄巾旧部以及家眷们的住所等等,已经全部修建好了。
扩建平原之事,基本已经完成了九成九,只剩下最后一点收尾工程。
张宁出府后,张新立即请来荀攸帮忙,让他做这个媒人。
荀攸听闻张新要成婚,欣然前往,带了只大雁作为‘挚’,前往张牛角家中提亲。
这是古时成婚的第一步,纳采。
《仪礼·士昏礼》有云: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张牛角自然收下,表示同意这门亲事。
接着,荀攸询问了女方的姓名和生辰八字,记录下来,带到州府来给张新。
这是第二步,问名。
其实也是就做做样子。
张宁的深浅到底如何,张新了若指掌。
问过名,就该纳吉了。
纳吉便是测算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看看命相合不合适,八字犯不犯冲之类的。
这一步张新决定自己来。
我,张新,太平道地公将军,张宝的关门弟子,还能不会算八字?
若是请了别人,万一遇上个头铁的,非说八字不合,咋整?
是吧。
张新装模作样的掐指一算。
吉!
大吉!
上上大吉!
荀攸如同纳采之时一样,又带了只大雁去张牛角那报喜。
如此一来,前期工作算是准备好了。
该纳征了。
纳征,就是聘礼。
张新准备的聘礼,有一些铜钱,一些绢帛和几只羊。
按照青州目前的物价来算,这些东西的总价值大约在五万钱左右。
这个价值的聘礼,若是一个普通吏员成婚,倒也合适。
但放在张新身上,就显得有些寒酸了。
汉朝和宋朝一样,流行厚嫁、厚娶、厚丧。
比如董卓强娶皇甫规遗孀时,就给了一百车的彩礼,二十匹马,还让奴婢用钱铺路。
糜竺嫁妹给刘备时,也给了刘备家奴两千,金银无数,作为陪嫁。
就连普通百姓,娶妻花费都需要二至三万钱,大概是一家人不吃不喝十余年的收入。
如此开支,大族家中家底厚实,自然能够承担。
但普通百姓为了娶个老婆,就不得不出卖土地,或者向大族借贷了。
大族得了利,自然更加卖力的宣传厚娶,并以身作则,将自家的婚礼办得越来越隆重。
底层百姓为了所谓的面子纷纷效仿,更是砸锅卖铁,卖地借贷,也要办一场漂漂亮亮的婚礼。
一场婚礼的背后,还贷者不计其数。
有时候么,太阳底下真没啥新鲜事儿。
因此张新便打算借着自己成婚之机,好好的杀一杀青州这股厚娶之风。
有他这个州牧立下标杆,日后州中大族子弟成婚,就不能随意僭越了。
大族那边的规格下来了,百姓也会自发的降低规格,负担自然会轻上一些。
荀攸带人拉着聘礼,来到张牛角家中。
张牛角垮着个批脸收下。
当初商议时,他和左豹、胡才、李乐等人就都表示过不乐意。
大帅您现在是什么身份?怎么能这么磕碜?
再说了,您给小姐下的聘礼,到时候都会给您带回去,还不是左手倒右手?
你咋这么抠?
张新解释了一番自己的用意。
众人表示我们不听,小姐是大贤良师的独女,必须要厚娶,不能丢份。
别的俺们都能听大帅的,这个不行!
“尔等皆是百姓出身,岂不知厚娶伤民耶?”
一旁的张宁眼睛一瞪,双手叉腰,直接开骂,“怎么?如今日子过得好了,尔等便忘了本了?”
“尔等如此,是忘了我阿父的遗志了么?”
张角这尊大神一出来,众人顿时没话说了。
张牛角支吾道:“大贤良师之志,我等片刻不敢忘,只是怕小姐受了委屈。”
“是啊是啊。”胡才、李乐连忙附和。
“这么多年,兄长何时亏待过我?又何时亏待过尔等?
张宁反问道:“此策利国利民,有何不妥?”
众人被骂的不敢说话。
张新见张宁骂张牛角就像骂孙子一样,不由看向乌雅。
这也是你教的?
乌雅瞧见张新目光,得意的扬起下巴,还带动两座粮仓抖了三抖。
聘礼下完,便是婚前礼仪的最后一步,请期。
请期就是定下举办婚礼的时间。
这个张新早已定好,请柬都发了出去,只需静待成婚之日即可。
张宁在张牛角家中待娶,张新也没闲着,开始迎接四方到来的宾客。
首先便是郑玄。
他的距离最近,来的速度最快。
张新为表尊重,亲自出城迎接。
城外,郑玄高度赞扬了张新今年在青州的政绩。
张新连忙表示谦虚,把人迎到州府。
一番商业互吹之后,张新把诸葛亮叫了出来。
“阿亮,这是北海郑公。”
北海国就在琅琊国旁边。
郑玄的大名,诸葛亮自然听说过,知道他是当世大儒,不敢怠慢,连忙行礼。
“亮拜见郑公。”
郑玄惊讶道:“子清的儿子都这么大了?”
“此乃我麾下吏员子侄。”
张新连忙解释了一下,随后道:“我观此子天资聪颖,欲为其寻一名师教导,不知郑公可愿收下?”
“哦?”
郑玄闻言有些意外,看向诸葛亮,仔细的打量着他。
区区一个吏员的子侄而已,竟能劳动张新亲自带他前来拜师?
此子怕是不凡!
诸葛亮见郑玄看着他,心跳加速,呼吸急促。
“我且问你。”
郑玄开口考校,问的都是一些较为基础的问题。
诸葛亮巴拉巴拉。
初时他还有些紧张,说话磕磕巴巴。
后来发现郑玄问的这些问题他都会,不由放松下来,语速也开始恢复正常。
郑玄眼睛一亮,又问了几个问题。
诸葛亮对答如流。
“子清教过?”郑玄看向张新。
“闲暇之时教过一些。”
张新闻言有些紧张,“郑公,我没误人子弟吧?”
“子清教的很不错。”
郑玄抚须微微一笑,“此子确如子清所言,天资聪颖。”
张新松了口气,“郑公这是答应收徒了?”
郑玄点头。
不待张新开口,诸葛亮大喜下拜。
“小子诸葛亮,拜见老师!”
“起来吧。”郑玄笑呵呵的说道。
诸葛亮起身,张新开口道:“阿亮,还不回去让你叔父准备束修?”
“亮这就去。”
诸葛亮转过身来,对张新大礼参拜。
“多谢君侯引荐之恩。”
张新满意的点点头。
诸葛亮起身,兴高采烈的找诸葛玄去了。
郑玄来后没两天,蔡邕也到了。
师徒二人久未见面,自然少不了一番寒暄。
“子清当初让我辞官回乡,言雒阳有性命之危,当时我还不信。”
蔡邕感叹道:“现在想来,幸好当初听了子清之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陈留距雒阳并不算远,雒阳城内发生的一切,蔡邕自然已经知晓。
张新扶着蔡邕坐下,笑道:“老师近来如何?”
“那可太好了!”
蔡邕突然来了精神,“我给你说,就在月初,我新得一女!”
张新愣住,掰着手指头算了算。
“老师,你今年......五十七了吧?”
蔡邕点头。
“好屌!”
张新竖起大拇指,随后恭贺了一番。
蔡邕哈哈大笑。
胡子都翘到天上去了。
蔡邕之后,其他人也陆续到来。
黑山那边,来的是杨凤、黄龙、陶升这三个老熟人。
张新询问了一番黑山黄巾的生活。
“有君侯相助,比起先前好太多了。”杨凤等人感激。
“那就好。”
张新十分欣慰,令人给他们安排住处。
甄氏那边来了两个人。
一个是张新的老熟人,负责渔阳互市的甄南。
另一个是一名少年,他不认识。
少年见到张新,躬身行礼。
“小子甄俨,拜见宣威侯。”
“阿豫怎么没来?”
张新扶起甄俨,有些疑惑的问道。
当年甄豫被何进征辟后,没过多久,甄逸就因病去世了。
甄豫只能辞官,回家守孝。
这事他写信告诉过张新,张新也派人去吊唁过。
按理来说,甄豫的孝期应该早就过了,不可能不来啊。
甄俨闻言叹了口气,“昔年父亲亡故,大兄回乡守孝,孝庐条件简陋,大兄不幸染病故去了......”
“阿豫竟然故去了?”
张新闻言一愣,随后好言安慰了甄俨一番。
待甄俨走后,张新心中暗道:“看来日后得找一个机会,更改一下守孝制度了......”
古时的守孝制度,实在是太不人道了。
二十七个月的丧期,只能居住在一个简陋的孝庐里,夏天漏雨,冬天漏风。
期间还不得饮酒,不得娱乐,不得食油腻......
对个人而言,这是一种折磨。
对国家而言,一个人三年不干活,那也是一种损失。
更别提守孝之人,随时还有可能因为生活条件太差染病,或者被有毒的蛇虫鼠蚁叮咬而死。
这种陋习,必须要改!
幽州那边,关羽也来了。
他不仅来了,还将一家子全部带来了。
胡氏、周氏、关平......
还有一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
关兴提前出生了。
张新与关羽许久未见,自然少不得把张辽等人叫过来,好好的喝了一顿。
乌桓那边,居术亲自前来道贺。
顾雍、阎柔、鲜于兄弟、牛丰、陈松等故吏职责在身,无法前来,但也都派人送信祝贺,并带来了礼物。
十月廿八,张新起了个大早。
婢女们早已准备好东西,见张新起来,连忙给他穿上喜服,开始打扮。
王柔挺着个小肚子站在旁边指挥。
待到下午,随着蔡邕一声‘吉时已到’,张新带着迎亲的队伍,一路上吹吹打打,往张牛角家中而去。
张牛角家周围皆是黄巾旧部,他们知道张新成婚,自发的在道路两旁祝贺。
家中,张宁早已等候多时。
张牛角、左豹、胡才、李乐等人充作娘家人,送她出嫁。
张新接到人,又吹吹打打的回了州府。
回到州府,正是黄昏。
《礼》曰: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
蔡邕充作证婚人,见张新迎亲回来,大声喊道。
“新人入堂。”
张新与张宁迈步进入堂中。
宾客们眼睛一亮。
男子玉树临风,潇洒倜傥,女子明眸皓齿,如花似玉。
好一对金童玉女!
汉时并不流行盖头,因此张宁只是拿了一把团扇,挡在脸前稍作遮羞。
宾客们要看,还是能看清的。
见二人入堂,蔡邕又喊道:“新人同牢!”
同牢,便是新婚夫妇共食一块肉。
百姓家中,这块肉会放在碗里。
张新是列侯,这块肉则是放在鼎中。
二人拿起筷子,一起吃了一口。
“新人合卺(jin)!”
合卺类似后来的交杯酒,只不过此时还不用双方交臂,而是用专门打造的一对合卺杯来饮酒。
张新拿起合卺杯,看着张宁微微一笑。
张宁回以微笑。
吨吨吨吨吨......
合卺酒需连喝三杯,称为酳(yin)酒。
张宁喝完,小脸微微泛红。
蔡邕见状微微一笑。
“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新人解缨。”
张新闻言,伸手取下张宁头上的许婚之缨。
“新人结发。”
张新拿起一旁的小刀,割下一缕头发。
张宁亦是如此。
一旁等待的婢女连忙上前,用红色的绳子将两缕头发编成一个结,随后放入一旁的锦囊中,以示永结同心。
“礼成!”
开吃。
张宁被送入后宅,张新则是留在前院招待宾客。
从幽州到并州、从并州到青州.....
此时院中可谓是高朋满座,正是个加深感情的好机会。
张新从蔡邕喝到郑玄,从郑玄喝到麾下官员、将校、朋友,再到黄巾旧部......
晚上是人被抬回去的。
张新吐了好一会,稍微清醒一些,就要洞房。
“你今天都喝成这样了,好好休息吧。”
孩子都满月了,张宁倒是无所谓。
张新不听,就是要洞房。
老婆这么好,必须要给她一个圆满。
才不是他好色。
次日,张宁起床。
按礼法来说,今日她要早起沐浴,带着枣、栗、和腶(duàn)修去拜见张新父母,侍奉他们进食。
枣取‘早’之意,栗则是‘战栗’之意,腶修则是捣碎的,加了姜桂的干肉,为振作之意。
三者联合起来,便是寓意新妇会早起勤劳,努力操持家事。
不过张新父母不在,这步倒是可以省略。
张宁洗完澡,来到后院的正堂。
王娇等人带着孩子,早已在此等待。
见张宁来到,她们依次带着孩子进来拜见,口称主母,让孩子唤张宁为母亲。
刘华有点特殊,因此张新和张宁都没有让她过来。
但张平是来了的。
张宁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她们,正式成为了宣威侯府的女主人。
过了几日,宾客们开始陆续告辞。
张新一一相送。
正在此时,一骑赶来,求见张新。
“可是宣威侯当面?”
“你是何人?”张新问道。
“在下乃故典军校尉曹操族弟,曹仁。”
曹仁行了一礼,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
“我家族兄请我把这封信送给宣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