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没什么毛病,我战神李景隆的功劳最大,随便让一个小兵上去指挥都能赢。】

【李景隆可是和朱棣从小一起玩到大的,他俩不是穿一条裤子的我都不相信。】

【蒸馍,李景隆可是judy本人认证的靖难首功,你不服气?】

【那就怎么了,任你朱棣登基之后如何优秀,我万寿帝君也不会承认你朱棣的正统性的。】

【给你改了个封号你就偷着乐吧,我仁宗都直接被踢出太庙了。】

【唉,没办法啊,朱允炆的能力确实太辣了,无论是手段还是心智都不行。】

【唉,北平房价这么贵都是姚广孝的锅。】

姚广孝:不是哥们儿?这锅能隔几百年甩到我头上?

【不行啊,朱允炆跟朱棣比起来太差了,又没有朱棣能征善战,也没有朱棣识人用人的本领。】

【朱允炆太菜了,朱棣要是不反,我都不知道他能坚持几年,二代而亡?】

【没那么菜吧,虽然对比其他人确实菜了,但是比胡亥杨广那些还是好上不少的。】

朱元璋看着这天幕上面的讨论,直接是头皮发麻。

二代而亡?

这朱允炆,就这么菜?

罢了罢了,还是让标儿好好养好身体吧。

后面的事儿,再说吧。

视频内容很快就过去。

下一条视频的标题,依旧是和靖难有关。

【靖难之役真正的主角,大明影帝-李景隆。】

朱元璋:……

【他是靖难之役后,朱棣亲自承认的第一功臣。

他是真正的大明战神,五十万对一万,优势在敌!

他是朱棣的挚爱亲朋,手足兄弟,两人好到穿一条裤子。

他就是可以和装疯卖傻的金牌影帝朱棣一较高下的大明超级影帝-李景隆。】

天幕下的朱棣看到这里,那是苦笑着摇头。

真是棋逢对手啊。

只是他环顾了周围,却并没有看见李景隆那小子。

“老姚,李景隆呢?”

“哦,在和咱们新招募的日子女演员对戏呢,磨砺演技。”

两人对视一笑,不禁感叹这就是老戏骨!

【李隆基,曹国公李文忠的儿子。

他爹李文忠那可是大明开国六公爵之一。

作为名将之后的李隆基自幼熟读兵书,再加上长得小帅,举止优雅,深受朱元璋的看重。

1386年,李文忠去世以后,李景隆便继承了曹国公的爵位。

此后,他到各地去练兵,还负责西番和马市的贸易。

不仅如此,还跟皇太孙朱允炆的关系搞得不错。

在朱允炆继位之后,李景隆也成为了朱允炆的心腹,深受信任。

朱允炆继位之后,听信了大臣黄子澄和齐泰的话,开始玩起了削藩消消乐。

李景隆作为朱允炆的心腹,奉命前往开封,包围周王府,将周王全家都押送回了南京,贬为庶人。

随后,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齐王朱傅,岷王朱楩相继被废。

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在真定打败长兴侯耿炳文。

黄子澄觉得可以让李景隆上,于是推荐给了朱允炆。

于是朱允炆被任命为了大将军,率领五十万大军北伐。

九月,他就带着五十万大军进驻了河间。

朱棣让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率兵马北上援救永平去了。

李景隆得到消息,马上就率兵围攻北平。

城内只剩下了一帮老弱病残,朱高炽只能坚守城池。

在此期间,都督瞿能都快要攻破张掖门了,却被李景隆认为有埋伏紧急叫停。

大军后撤,以至于攻城失败。】

朱元璋:?我要举报有演员啊!

【等到十一月的时候,朱棣回来,和城中的部队内外夹击。

李景隆大败,抛弃了物资,让部队轻装简行,连夜撤军。

十二月,率兵撤回了德州。】

朱祁镇:看看,这才是大明第一战神,资敌吗这不是!

此刻的朱祁镇,正带着瓦剌大军刚刚进入到大明境内。

看着这漫天的天幕,他也是感觉到好奇。

没想到这刚一出场的,就是一位比自己还要强的人物。

旁边的瓦剌首领却根本看不懂这天幕,只是一个劲儿询问朱祁镇。

“小子,你真能劝开北京城门?”

“大哥放心,交给朕…咳,交给咱,您就瞧好吧。”

大部队停下,他们也是来到了城门前面。

只是还未等他开口劝降,朱祁钰的身影就出现在了城墙顶上,开口就是国粹。

“*尼*的朱祁镇!bYd还有脸回来了?**一个,兄弟们,给我放箭射死他!”

【1400年,朱棣攻打大同,李景隆前去支援,无功而返。

朱允炆认为李景隆用兵不顺是因为权柄太清了,必须更重用他。

于是赐予了他黄钺弓矢,并授给他“专征伐”之权。

简单来说,现在的李景隆那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想干谁就干谁。】

朱元璋:行,这朱允炆看起来是个人才,不行咱还是叫老四回来继承皇位算了。

【四月,李景隆与武安侯郭英,安陆侯吴杰合并六十万,进军白沟河。

结果又被燕军击败,再次抛弃了全部的辎重,撤退了。】

朱棣:感谢榜一大哥送来的辎重。

【十月,大臣们纷纷上书,要求斩杀李景隆,只因他频频战败,前后损失军队已经数十万。

对此,朱允炆根本不在乎,依旧重用李景隆。

1402年,燕军直逼长安,方孝孺再次上书请求诛杀李景隆。

朱允炆不听,反而让李景隆作为代表,去燕军营地请和。

朱允炆愿意划江而治,而朱棣却不乐意。

不久之后,燕军兵临金川门,李景隆和谷王朱橞开城投降了。

南京陷落,朱允炆的行踪也成了未解之谜。】

朱允炆:终究是错付了。

【朱棣称帝之后,李景隆也因为“默相事机之功”,被授予了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

每每朝廷仪事,李景隆都位于班列之首,引得无数靖难功臣的不满。】

如果是被封为影帝之后的李景隆在此,恐怕会感叹一句。

“靖难是这样的,你们这些功臣只需要跟着朱棣浴血奋战就行了,而我作为坐拥五十万大军的超级影帝,要考虑的事情就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