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5章 热情相送

沈知行急了:“我怎么就克你了?咱俩合作不是挺好的吗?”

只要是她提的要求,他都能满足。

他觉得,这简直就是天作之合好吧。

秦思邈也懒得跟他掰扯这些,自顾自的下到山脚下,说道。

“我改良土质的工作基本已经完成了,过段时间就会调回南市,说好的给我立功德碑,你们这帮人可别忘了。”

说完,她踩着她的溜溜鞋风一般的溜走了。

沈知行张了张嘴,最后无奈的摇了摇头。

也不知道这丫头为什么那么执着于那些勋章啊,功德碑啊之类的,对那些钱票却不怎么感兴趣。

就好像,她只是来人间刷功德的,等功德圆满就会离开。

随着这个念头落下,沈知行脚步猛然顿住。

随着第一季稻米大丰收,秦思邈的工作也宣告结束了,那些临时迁出去的碱水村的村民,陆陆续续又迁了回来。

当他们得知这碱地里竟真的能正常种出水稻后,对秦思邈的崇拜和感激简直是溢于言表,要不是时代不允许,他们都恨不能每天饭前上三炷香以示感谢。

上面承诺的功德碑也很快就做好了,就立于碱水村的村口。

碑的旁边雕了她的半身像,正面书写了她为碱水村乃至整个临水镇所做出的功绩,背面是密密麻麻的受众签名。

看着那源源不断的信仰之力涌入身体,秦思邈只觉得自己的境界又夯实了许多。

就算她被压制到只能发挥七成实力,但这七成实力却一点也不亚于她全盛时期的实力。

也就是说,一旦她有机会离开这方世界,她的实力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秦思邈脸上的欣喜简直压都压不住,看谁都觉得对方慈眉善目。

“汪,汪!”

突然,裤腿被狗子咬住,拼命的想要将她往外拖。

秦思邈这才不得不从喜悦中回过神来,跟着它往外走。

“秦同志,县长亲自来给你送锦旗了。”

于嫂子拉着她就往楼下走。

砰!

刚下到楼下,秦思邈就被礼花喷了满头的彩带,紧接着,是两道两边的村民热情的掌声。

这时,一个穿着中山装的青年打头,领着一众下属朝着她大步走来。

青年将一面锦旗郑重的递到她手上,语气是抑制不住的激动。

“秦思邈同志,我是临水县的县长孙红才,自打你来了咱们这地方后,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我们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心怀感激,你过几天就要走了,今天我代表整个临水镇的乡亲们,对你表示诚挚的感谢。”

说着,他朝她深深的鞠了一躬。

秦思邈忙将人扶起来:“孙县长,大可不必,大可不必哈。”

这阵仗,搞得她怪不好意思的。

她是想要功德碑,但并不想接受这么多人的目光洗礼。

孙县长拍了拍她的手背,说道。

“要的,你不仅仅是帮助这整个临水县的百姓,也帮了我,要不是你,我可能半道上就得被调走了。”

显然,之前吴佩红做的那些事情他已经知道了。

一旦吴佩红成功了,她势必要抢占他这个县长的位置。

他虽然还年轻,但他在这个位置也扎根有七年了,这七年里,他付出了很多心血,这眼看着就要有所成,突然冒出一个抢功的,他怕是从此以后斗志都要减半了。

他一直想要当面表达一下感谢,但秦思邈比他这个县长还忙,让他一直就没找到机会。

这次送锦旗,是他主动要求的。

他就是想看看,这个改变了碱水村未来的姑娘到底长啥模样。

如今一看,他只能感叹一句,自古英才出少年啊。

这时,碱水村的老村长上前来,激动的握住了她的手,说道。

“这段时间村子里那些不成气的东西给你添了许多麻烦,还望秦同志不要跟他们一般见识,以后,我们村每个月都会组织一次杰出人物宣传演讲活动,肯定不会忘了你对我们的帮助的。”

秦思邈心道,最好是不要忘了,否则,她不介意把滴在碱地里的那些灵泉又收回去。

要不是为了截断吴佩红最后翻身的退路,她才不想来这到这个原书里害死了原主的地方。

这整个村子里的人,对原主的死都得负一定的责任。

相比起面对县长,秦思邈对着村长的笑就假了许多,话也说得直白又敷衍。

“以后碱水村日子过好了,不要嫌村口那尊雕像碍眼,想要毁了它就好。”

村长陪着笑:“怎么会呢?”

秦思邈就笑笑不说话。

别以为她不知道,那些人搞事情的时候,他这个村长几乎就相当于透明人,这是在打量她年纪轻好拿捏呢。

现在她也快走了,她是一个多余的字懒得跟村长废话。

村长讨了个没趣,很快就退开了。

县长一行人簇拥着秦思邈去了镇上的国营饭店,要为她送行。

第二天,秦思邈由热情的群众一路夹道送到车站。

坐上大巴的那一刻,她才长长的舒了口气。

小花吐槽:“主人,这场景跟道祖开讲座时的情景一毛一样,那些女仙们,一个个都是冲着道祖的盛世美颜去的,道祖都走远了,她们还一路追着摇手帕,就差没扑上去了。”

秦思邈满头黑线:“不会打比喻就不要打,这哪一样了?”

这些群众人对她只是感激,可没有发花痴,更没有朝她扔手帕。

随着她这个念头落下,那边窗口就扔进来一个熟鸡蛋,紧接着,是一个苹果,花生,粟子……

窗外是一张张朴实的脸,正争先恐后的往窗内扔他们精心准备好的食物。

“秦同志,我这里还有早上刚做的春饼,还热乎着呢,你带着路上吃。”

“这是我一早上在地里摘的黄瓜,可甜了,碱地里种的,你尝尝。”

“这是我开垦的梯田上种糯米,我一早上起来蒸的糯米撒子,放了肉的,要趁热吃了,不然到下午就坏了。”

那些食物如雨点般的从窗口扔进来,瞬间就扔得她满手都是,看得旁边的大妈大婶们羡慕极了。

这年头,谁看到食物不眼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