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 > 第159章 永乐大典编撰进行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9章 永乐大典编撰进行时

就这样,张嫣每天都会前往翰林院,与姚大人和谢大人展开热烈而深入的讨论。时光匆匆,几日过去,前期的讨论规划逐渐成熟,安排的那些书法精湛的翰林院学士们也开始动笔书写。

太子朱高炽时常过来查看永乐大典的编撰进展,他翻阅着已经初步完成的部分内容,只见其中有的篇章条理略显混乱,有的关于水利的论述分散各处,有的关于造船的记录缺乏系统性,还有的炼钢相关内容也未形成统一的体系。

张嫣看着这些,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后,她的眼中闪过一丝明悟,说道:“我们应当总结归纳一下,将炼钢的内容整合为一块,造船的归为一处,如此一来,日后查阅便能迅速找到对应的部分。”

谢大人听了,手抚胡须,微微颔首道:“太子妃所言极是,如此分类,确实能让这部大典更加条理清晰,便于使用。”

日子在忙碌中悄然流逝,又过了几天,张嫣带着几本珍贵的书籍来到了翰林院。她手中拿着的是《天工开物》《梦溪笔谈》以及其他一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典籍。

谢大人接过这些书,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随着书页的翻动,他的脸上露出了惊喜和赞叹的神情,忍不住连声说道:“这书妙呀,这乃是好书!其中所记载的诸多知识和经验,对我们编撰永乐大典有着极大的启发。”

姚大人也凑过来,一同观看这些书籍,他同样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不住地点头说道:“确实如此,这些前人的智慧结晶,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参考。”

于是,众人以这些书籍中的要领为借鉴,将其中有益的部分融入到永乐大典的编撰之中。他们更加精心地梳理着已有的资料,不断完善着每一个章节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张嫣展现出了她卓越的才智和敏锐的洞察力。她仔细对比着不同书籍中的相似内容,提出独到的见解:“诸位大人请看,这《天工开物》中对于农业工具的制作和使用有着详尽的描述,我们是否可以在永乐大典中单独设立一个章节,专门讲述各类工具的发展与创新?”

谢大人深表赞同:“太子妃此议甚佳,如此一来,能让后人对我国的农业技术有更全面的了解。”

姚大人也补充道:“而且,还可以将不同地区的特色农业工具进行对比,丰富其内容。”

大家纷纷围绕着张嫣的提议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迸发。

张嫣又翻到《梦溪笔谈》的一页,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说道:“此处对于天文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十分独特,我们是否能在大典中增加一个关于天文历法的部分,将历代的天文成就汇总起来?”

众人听了,皆觉得这个想法新颖而有意义。于是,他们又投入到新的内容规划和编写之中。

在一间宽敞的书房内,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堆满书籍和书稿的桌子上。张嫣与谢大人、姚大人围坐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专注和认真的神情。

“谢大人,您看这段关于水利工程的描述,是否可以再补充一些实际案例,让其更具说服力?”张嫣指着一份书稿说道。

谢大人接过书稿,仔细阅读后说道:“太子妃所言有理,老夫这就去查找相关资料。”

姚大人则拿着另一部分书稿,说道:“这部分关于医学的内容,或许可以借鉴前人的医案,使其更加丰富。”

张嫣点头应道:“姚大人所言极是,我们要确保永乐大典涵盖的知识既全面又深入。”

就这样,他们不断地完善着永乐大典的内容,力求使其成为一部集大成的巨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永乐大典的编撰工作进展得越来越顺利。每一个章节都凝聚着众人的心血和智慧,每一页书稿都承载着对后世的期望。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如水般洒在翰林院的庭院里。张嫣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天上的明月,心中充满了感慨。她深知这部大典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也为自己能够参与其中而感到无比自豪。

而在不远处的书房里,谢大人和姚大人还在灯光下奋笔疾书,为了永乐大典的早日完成而不懈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