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 > 第135章 青霉素研制的后续事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5章 青霉素研制的后续事宜

在这忙碌而充实的日子里,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青霉素终于成功制成。然而,张嫣深知这只是迈出的第一步,还不能贸然将其用在人的身上,必须进行反复的实验。毕竟,有些人会对青霉素过敏,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且,刚生产出来的青霉素需要批量储存,选择合适的容器至关重要。

张嫣坐在书桌前,仔细思考着容器的选择。她先是画了几个瓶子的图样,有瓷瓶的,也有玻璃瓶的,并且都设计为封闭式,以确保青霉素的保存质量。随后,她将这些图样交给了小吴公公,吩咐道:“小吴公公,你去调查一下,看看用玻璃瓶储存划算,还是用瓷瓶划算。”

小吴公公领命而去,他先是来到了京城的瓷器坊。瓷器坊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精美的瓷器,老板看到小吴公公,连忙热情地迎了上来:“哟,公公,您大驾光临,有何贵干呀?”

小吴公公拿出张嫣画的瓷瓶图样,说道:“老板,咱家奉命来问问,按照这个图样制作一批瓷瓶,大概需要多少银子?”

老板接过图样,仔细端详了一番,说道:“公公,这瓷瓶制作工艺可不简单,而且得用上等的瓷土,加上烧制的成本,这一批下来,少说也得几百两银子。”

小吴公公皱了皱眉,心里暗自盘算着,觉得这价格有些昂贵。

接着,小吴公公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玻璃厂。玻璃厂内炉火熊熊,工人们正忙碌地制作着各种玻璃制品。小吴公公找到玻璃厂的管事,递上了玻璃瓶的图样,问道:“管事的,按照这个图样做一批玻璃瓶,得多少银子?”

管事的看了看图样,说道:“公公,这玻璃瓶相对来说成本会低一些,材料和制作工艺都比瓷器简单些,大概几十两银子就能拿下。”

小吴公公听了,心中有了计较。他又详细询问了玻璃瓶和瓷瓶在保存青霉素方面的优缺点。

玻璃房的管事说道:“公公,这玻璃瓶透明度高,能方便查看里面的药物情况,而且密封性能也不错。瓷瓶虽说美观,但在密封性和观察药物上,还是略逊一筹。”

小吴公公点了点头,谢过管事,便匆匆回宫向张嫣复命。

“娘娘,奴才去打听了。瓷瓶制作成本高,一批下来得几百两银子,而玻璃瓶几十两银子就能搞定。而且从保存药物的角度看,玻璃瓶更具优势。”小吴公公恭敬地说道。

张嫣听了小吴公公的汇报,思索片刻后说道:“那就选用玻璃瓶吧,既要考虑成本,也要保证药物的保存效果。”

解决了容器的问题,张嫣又开始操心起注射青霉素所需的针管和针头。她画好了针管的图样,交给小吴公公,让他去琉璃坊制作。

安排好针管的事宜,张嫣决定亲自前往银丝局,探讨针头的制作。

来到银丝局,孙尚宫听闻张嫣到来,急忙出来恭敬地给张嫣请安。

张嫣也不多寒暄,直接将针管针头的图纸拿了出来,递给孙尚宫。孙尚宫接过图纸,仔细端详了一番,满脸疑惑地说道:“娘娘,这是个什么呀?我们银丝局平日里做的都是些头饰,这物件可不像能插在头上的。”

张嫣微微一笑,耐心解释道:“对呀,这就是一个像针一样的东西,但可不是插在头上的。”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这里面,这是空心的,外面的针头要又尖又细,能一下子戳到皮肤上。”

孙尚宫一听,惊得瞪大了眼睛:“娘娘,这个东西……”

张嫣看着孙尚宫的表情,问道:“这个东西,你们银丝局能做吗?”

孙尚宫又仔细看了看图纸,思索片刻后说道:“能是能,如果用银子打造的话,应该会比较顺手。”

张嫣皱了皱眉头,想了想说:“银子不行吧。我想着中医上的银针虽说是用银子打造的,有杀毒之效,但恐怕硬度不够。咱们先试一试吧。”

孙尚宫点了点头,说道:“那娘娘,奴才这就安排工匠们着手打造。”

说罢,孙尚宫转身朝着工坊内喊道:“都过来,有新活了!”

一群工匠们纷纷围了过来,孙尚宫将图纸展开,给大家讲解着:“各位师傅,娘娘交代咱们打造这个物件,大家都仔细瞧瞧。”

工匠们看着图纸,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

“这可真是个新奇的玩意儿。”

“从没见过这样的东西。”

孙尚宫清了清嗓子,说道:“好了,都别议论了,赶紧动手干活。”

工匠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开始准备银料,有的则升起炉火。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首先将银料放入熔炉中,用风箱加大火力,直到银料完全融化成液态。他小心翼翼地用工具搅拌着,确保银液的纯度和均匀度。

接着,另一位工匠将特制的模具准备好,将银液缓缓倒入其中。待银液冷却凝固后,初步形成了一个类似针状的毛坯。

然而,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打磨才是关键。

孙尚宫亲自拿起毛坯,放在一块特制的磨石上,轻轻地来回摩擦。他的眼神专注而认真,每一个动作都极为小心,生怕稍有偏差就会影响针头的形状和质量。

“这针头既要尖细,又不能太脆,力度可得掌握好。”孙尚宫一边打磨,一边自言自语道。

随着他的动作,针头的尖端逐渐变得锋利起来,但还不够光滑。

于是,孙尚宫又换了一块更细腻的磨石,继续精心打磨。此时,他的额头已经布满了汗珠,但他丝毫没有在意,全部心思都放在了针头上。

经过一番努力,针头的尖端已经变得又尖又细,但表面还是略显粗糙。

孙尚宫停下手中的动作,思考了片刻,然后吩咐道:“去,把那金丝拿来。”

一旁的小徒弟赶紧递上金丝,孙尚宫将金丝缠绕在针头的部分,然后再次进行打磨。

“这金丝能增加针头的强度和韧性,但愿能成。”孙尚宫说道。

经过反复的打磨和调整,针头终于初见雏形。但孙尚宫还是不满意,他又拿起一块柔软的羊皮,沾上特制的研磨膏,轻轻地擦拭着针头。

这一番操作下来,针头变得光亮如镜,锋利无比。

孙尚宫长舒了一口气,说道:“总算是有个样子了。”

他拿着针头,来到张嫣面前,说道:“娘娘,您看看,是否符合您的要求?”

张嫣接过针头,仔细观察了一番,点头说道:“不错,孙尚宫,辛苦了。”

孙尚宫连忙说道:“能为娘娘办事,是奴才的荣幸。”

虽然打造出了一个初步满意的针头,但这只是开始,接下来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试验和改进,以确保针头能够满足青霉素注射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