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秦朝历险记 > 第161章 暗影权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那楚国舞姬行刺一事惊破咸阳宫的平静后,秦国上下仿若被一层阴霾笼罩。街头巷尾,百姓们交头接耳,神色间满是忧虑,往昔热闹的市井如今也多了几分沉闷压抑。

“这楚国忒狠毒,竟使出这般下作手段,咱秦国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哟!”一位卖炊饼的老者,手搭凉棚望着王宫方向,重重地叹了口气,手中拍打面饼的动作都没了往日的劲道。他身旁,炉灶里的火苗也似没了生气,奄奄一息地跳动着,映照着老者满是皱纹的脸。

“谁说不是呢!咱好不容易过上几天安稳日子,可别又被搅和了。”旁边挑担的年轻后生附和着,眉头紧锁,扁担在他肩头颤了颤,似也承载着对未来的不安。

嬴渠梁深知民心不稳乃治国大忌,朝堂之上,他强压心头烦扰,威严发声:“诸卿,当下秦国局势虽险,但我等齐心协力,必能寻得破局之法。楚国此举,是公然挑衅,我大秦岂会畏惧!”说罢,他目光如炬,扫视群臣,那眼神中的坚毅似要穿透众人,直抵困境核心。他身着玄色龙袍,身姿挺拔如松,站在大殿之上,不怒自威,让人不敢直视。

商鞅出列,拱手道:“王上英明,当下稳定民心、查明真相为首要之务。臣已加派人手,严查那队舞姬来路,定不放过丝毫蛛丝马迹。”他身形挺拔,一袭黑袍衬得面色冷峻,言辞间透着果敢与睿智,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洞察一切的光芒。

与此同时,在楚国朝堂,得知行刺失败的消息后,同样是一片哗然。

“哼,那秦国嬴渠梁命可真大,此番计划竟落空了!”一位主战派大臣,满脸怒容,一拳砸在案几上,震得竹简簌簌作响,脸上的横肉因愤怒而抖动。

“莫急,且看秦国如何动作,我等再谋后策。”主和派大臣则捻着胡须,目光深沉,心中暗自盘算,他微微眯起双眼,试图从混乱的局势中寻出一丝转机。

秦国宫中,密探穿梭如织,四处搜寻线索。商鞅亲审剩余楚女,可她们仿若铁了心一般,任是威逼利诱,皆守口如瓶,宁死不屈。审讯室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商鞅冷峻的面庞,他紧盯着眼前这些面容姣好却心如磐石的女子,心中暗忖:背后主谋定不会轻易现身,这棋局愈发错综复杂了。

嬴渠梁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案几上堆满了各地密报,他时而驻足凝视,时而眉头紧锁。此刻,他心中清楚,秦国与楚国之间的关系已如绷紧的弦,稍有不慎,便会所处,稍有不慎,便会断裂,而国内局势亦暗流涌动。那河西之地暂舍魏国后,虽引得部分老将不满,好在大局尚稳;南方战线筹备正酣,却因这宫闱惊变横生枝节。

“父王,儿臣以为,当下应速整军备,以防楚国突袭。”嬴驷步入书房,行礼后,目光坚定地望着父亲,他身形虽略显稚嫩,眼神却透着超越年龄的沉稳,这段时日的磨砺已让他初显王者风范。他身着一袭素锦长袍,腰佩长剑,举手投足间已有几分英气。

嬴渠梁微微点头,欣慰道:“驷儿,你能有此见地,甚好。为父也正有此意,只是军工革新之事,断不能因这场变故停下脚步。”

提及军工革新,嬴渠梁脑海中浮现出校场那具威风凛凛的“裂云”弩机,还有那些为打造神兵利器日夜操劳的工匠们。那强弩宛如秦国崛起的希望之光,如今却似被乌云遮蔽,前途未卜。

“商君,军工坊那边如今情形如何?”嬴渠梁转头问向商鞅。

商鞅神色凝重:“王上,自宫变以来,军工坊人心惶惶,工匠们担忧楚国报复,时有懈怠。且臣听闻,有旧贵族在暗中煽风点火,妄图阻碍革新。”他微微皱眉,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忧虑。

“岂有此理!”嬴渠梁怒拍桌案,“这些旧贵族,罔顾秦国大局,只知守着陈规旧俗,若不除之,秦国何来新生!”他眼中怒火燃烧,仿佛要将那些旧贵族一并烧尽。

原来,渭南别苑内,旧贵族们趁乱又开始密谋。

“墨家弄出的那些机关器械,让我等地位不保,如今正是机会,得想法子让王上断了这革新的的念头。”孟西白三族的族长,满脸横肉抖动,眼中透着阴狠,说话间还恶狠狠地瞪了周围人一眼。

“听闻那打造‘裂云’弩的关键工匠,是墨家信徒,咱可从他身上下手。”另一贵族低声献计,烛火微光映照着他嘴角那抹狡黠的弧度,他的声音在静谧的别苑中显得格外阴森。

数日后,负责军工坊安保的将领匆匆入宫,神色慌张:“王上,大事不好!打造‘裂云’弩的首席工匠墨羽失踪了,坊内一片混乱!”他一路跑来,气喘吁吁,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浸湿了衣领。

嬴渠梁猛地起身,脸色阴沉得可怕:“即刻派人搜寻,定要找到他!”他双手握拳,指关节因用力而发白。

商鞅也意识到了事态严重,忙道:“王上,臣担心是旧贵族所为,他们既敢动墨羽,想必已有周全计划,臣愿亲率影卫彻查。”他眼神冷峻,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在咸阳城的偏僻角落,墨羽被囚禁在一处暗无天日的地窖中。他满身伤痕,眼神却透着不屈:“你们休想从我口中撬出半个字,秦国的军工革新必不会因你们这些鼠辈而夭折!”他咬着牙,声音虽微弱却透着坚定。

旧贵族派来的说客冷笑一声:“哼,你若不乖乖配合,不仅你性命不保,你的家人……”他脸上带着狰狞的笑容,试图以此威逼墨羽就范。

“住口!”墨羽怒目而视,“我墨羽一人做事一人当,绝不会连累家人!”他挺直脊梁,尽管伤痛难忍,却依然硬气。

秦国密探循着蛛丝马迹,一路追踪,终在关键时刻找到了地窖所在。双方一番激烈交锋,密探们拼死救出墨羽,旧贵族的阴谋再次受挫。密探们个个身手矫健,如鬼魅般穿梭在夜色中,与看守墨羽的歹徒展开殊死搏斗,一时间刀光剑影,血溅当场。

经此一役,嬴渠梁深知革新之路荆棘满布,不仅外有强敌环伺,内更有肘腋之患。但他决心似铁,绝不回头。

朝堂之上,他再次郑重宣告:“诸卿,秦国欲图霸业,军工革新乃必由之路。无论前路多少艰难险阻,朕与尔等同心同德,定要蹚出一条血路!”他目光坚定地扫视着群臣,声音响彻大殿。

群臣见状,纷纷跪地高呼:“王上英明,臣等愿效死力!”他们脸上写满了忠诚与决心。

此刻,秦国上下仿若重新燃起希望之火,民心渐稳,军工坊也恢复忙碌。密使依旧往来于楚地,源源不断送回情报;南方战线枕戈待旦,只待时机成熟,给楚国致命一击。

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一日,负责南方战线情报的密使匆匆入殿,神色焦急:“王上,大事不妙!楚国似已察觉我军动向,正暗中调兵遣将,加强沿江防御,我军先前部署恐需调整。”他单膝跪地,双手呈上密报。

嬴渠梁接过密报,眉头紧锁:“看来楚国也非等闲之辈,这一局,愈发难下了。”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凝重。

商鞅思索片刻,拱手道:“王上,臣以为可佯装退兵,麻痹楚军,再寻机突袭。”他眼神深邃,脑海中迅速谋划着新的战略。

“此计甚妙!”嬴渠梁点头赞许,“即刻传令下去,按商君所言行事。”

与此同时,在楚国朝堂,楚王高坐龙椅,怒视群臣:“秦国欺人太甚,竟敢在我眼皮底下搞小动作,此番定要让他们有来无回!”他一拍扶手,震得龙椅嗡嗡作响。

“王上息怒,我等已加强防备,秦国若敢来犯,定叫他们铩羽而归。”一位将军出列,抱拳请命,脸上满是自信。

秦国这边,按照新的部署,大军佯装退兵,营帐内却灯火通明,将士们磨刀霍霍,随时准备出击。密使们也加快了情报收集的速度,力求掌握楚军的一举一动。

而在军工坊,墨羽伤愈后,更是日夜操劳,带领工匠们改进“裂云”弩机。“兄弟们,秦国的未来就在咱们手中,一定要打造出更厉害的兵器!”他挥舞着铁锤,大声激励着众人,汗水湿透了他的后背。

工匠们齐声高呼:“为秦国效力!”工坊内热火朝天,锤声叮当,奏响了一曲奋进的乐章。

就在秦国准备给楚国致命一击之时,魏国却突然有了新动向。魏使再次来到秦国,求见嬴渠梁。

“秦君,我魏国愿与秦国结盟,共击楚国。”魏使行礼后,开门见山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嬴渠梁微微眯起双眼,心中暗自思忖:魏国此举,究竟是真心结盟,还是别有所图?这突如其来的变数,让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朝堂上,群臣议论纷纷。

“王上,魏国反复无常,不可轻信。”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进言。

“但若是能利用魏国之力,打击楚国,对我秦国未尝不是好事。”另一位大臣则持不同意见。

嬴渠梁沉思良久,最终开口:“此事需从长计议,魏使,你且先回馆驿歇息,待朕考虑清楚再做答复。”

魏使退下后,嬴渠梁与商鞅等人商议至深夜。烛火摇曳,映照着他们凝重的面庞。

“商君,你觉得魏国此举背后有何深意?”嬴渠梁问道。

商鞅分析道:“臣以为,魏国或是看到秦国与楚国争斗,想趁机渔利,又或是惧怕楚国报复,想寻求秦国庇护。但无论如何,我等需谨慎应对,不可轻易陷入他国圈套。”他的声音沉稳而冷静。

经过一番权衡,嬴渠梁决定暂且稳住魏国,观察其后续行动。同时,加快对楚作战的准备。

且看此后,秦国能否在这重重困境中突围而出,荡平六国,成就霸业?又有多少暗流等待被发掘,多少英雄将在历史的洪流中闪耀?一切皆未可知。

正如诗云:“秦途诡谲剑鸣霜,暗影权谋各暗藏。

裂弩惊霄驱雾霭,曙光破晓待雄章。”未来的画卷已然铺开,只等秦人挥毫泼墨,绘就壮丽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