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区区如懿,打就打了 > 第214章 如懿逐出乌拉那拉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4章 如懿逐出乌拉那拉氏

卫杨氏话音刚落,殿内马上响起此起彼伏的吸气声。

“怎么啦?这事啊说难不难,说易不易,跟人唠嗑可是有技巧的。”卫杨氏挺起胸膛说道,“五百人可不是我吹牛,家里还有一本花名册呢。”

弘历一拍龙椅,吩咐道:“进忠啊,让御前侍卫带人前往卫府,把这本花名册搜出来。”

“诶,贵……皇上为什么要搜,我让佐禄送过来不就得了吗?”卫杨氏问道,“佐禄胆子小,搜府会吓着他的。”

她见众人脸色严肃,终于开始感到了一丝不安:“嬿婉,这到底怎么回事,难道皇上还要抄我们卫家吗?”

阿箬品了一口养心殿的雨前龙井,问道:“你的神父没告诉过你,传教是会杀头的。当初被先帝下旨问斩的宗室,也不过是传教了百人。”

卫杨氏这才心慌起来,疯狂摇头,想拉嬿婉的袖子:“嬿婉,你告诉额娘,她都是吓唬我的对不对?”

杨佳氏再次拍开她的手:“五百人等同一个村子里男女老少,这可是当朝最严重的传教事件,夷三族也不奇怪。”

卫杨氏吓得脸色铁青,一边磕头一边说道:“我,我不知道,我也是被利用的,求求皇上看在我抚养过令妃的份上饶我和佐禄一命吧!”

弘历厌恶地别开脸,不想再看她了。

卫杨氏转而向嬿婉磕头:“是娘对不起你,娘偏心亲儿子,但你喜欢吃烧饼娘也给你买了,我女儿被你亲额娘养死了也没追究,求求你,让皇上放过我吧!”

虽然不是亲生母亲,但被她下跪行此大礼,嬿婉还是觉得不舒服,挺着大肚子挪开。

结果卫杨氏不依不饶,嬿婉挪哪里她就朝哪里磕头,势必要让善良的养女心软。

杨佳氏挡在嬿婉身前,冷声道:“求也没用,你的耶稣亲自降临也救不了你!”

卫杨氏浑身颤抖,从怀里掏出十字架,不停地祈祷。

耶稣没有降临,但嬿婉开口了。

“皇上,那五百名百姓如果没有参与传教,他们着实也是被牵连的,”嬿婉轻轻地抚摸着隆起的腹部,说道:“臣妾斗胆,恳请皇上获得花名册后,饶过他们这一次吧。”

弘历的眉头紧锁,说道:“等搜出来那本花名册,朕会让人提审,到时候再说吧。”

嬿婉低声道:“皇上,臣妾作为永寿宫主位,未能及时发现异常,是臣妾的罪过,花名册上五百人,臣妾可以协助皇上弥补。”

五百个西洋异教百姓,足以组成一方让弘历忌惮的势力了,他正愁不知怎么处理他们,问道:“你要怎么做?”

嬿婉昂起脑袋,眼神坚定:“臣妾愿意承担教化责任,让他们不再受西洋教蛊惑。这五百人中或许有人已经深陷其中,难以回头。但臣妾会尽力而为,让他们迷途知返。”

“皇上,”太后缓缓开口,“令妃极力弥补,勇气可佳。五百名百姓若真投入监狱,恐怕会惹得民众恐慌,不如隔离教化,以示皇恩浩荡。”

弘历沉吟片刻,终于点了点头:“也罢,就依令妃和太后所言。卫杨氏的儿子,朕决定发配边疆。”

“谢皇上隆恩!”嬿婉在杨佳氏搀扶下行礼道谢。

卫杨氏闻言,也画了个十字:“感谢基督,感谢您赋予佐禄的恩赐,阿门。”

阿箬皱起眉头,但也不想理会一个将死之人,便向嬿婉说道:“你先安心养胎,本宫也会从旁协助。”

“谢谢慎妃姐姐。”嬿婉颔首道谢。

事情似乎告一段落,如懿却依旧不甘心,她紧紧地盯着嬿婉:“皇上,臣妾还是觉得此事有蹊跷……”

“如懿,够了,”太后不耐烦地打断她,“此事到此为止,你还要纠缠到什么时候?”

可是皇上……”如懿还想争辩,却被阿箬打断了。

阿箬冷冷道:“卫杨氏确实罪大恶极,但一码归一码,她没有巫蛊就是没有巫蛊。你可是发了毒誓的,现在也该是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如懿摇头道:“虽没巫蛊,但卫杨氏犯罪也是事实,我没有错。”

“所以,你确实是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污蔑嫔妃。”阿箬盯着她说道。

如懿嘟着嘴唇,朗声道:“皇上,太后。如果卫杨氏是清白的,臣妾确实是污蔑,但她犯了死罪,臣妾是直言进谏。”

阿箬反驳道:“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空口白牙地污蔑别人,一会儿说李大人暗中巫蛊,一会儿说陈大人私通外敌,到时候只要当事人被查出错处,污蔑者就无罪,朝廷岂不是人人自危?”

她走到大厅中央,款款行礼:“皇上,如果放任娴常在,后宫前朝将一片混乱,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话不该由嫔妃说出口来,但阿箬心想:那又如何,皇上完全没有斥责我的意思,还扭过头去问太后的意见。

见太后赞许地点了点头,弘历说道:“慎妃说得有理,如懿啊,你曾以乌拉那拉氏全族起誓,但朕也不能因此把你们一族都发配出去,太后怎么看?”

太后沉吟片刻后说道:“从今往后,如懿一家逐出乌拉那拉氏。”

如懿瞪大眼睛,嘴巴都合不上了:“太后,您……”

太后又道:“如懿,你曾让哀家给你起一个新名字,现在也由哀家做主,给你们一家一个新的姓氏。”

“你曾为李金桂求得封号,那便赐姓为李,为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