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3章 再办扫盲班

姜宁还给李家沟的吴霞和钱英寄了几份资料过去。

隐晦的提醒她们不要忘记了学习,多了她也没说。

那些人能理解多少就看他们自己了。

这也算她报答当初几人对她的帮助。

然而,邹明洋得知有人瞒着他去找姜宁买资料后,心中十分恼怒。

他觉得姜宁这是故意在挑衅他,便带着几个跟班气势汹汹地来到知青点,想要找姜宁算账。

“姜宁,你别太过分!竟然当众卖什么高考资料,别在这里蛊惑大家了!”邹明洋一进门就大声叫嚷道。

姜宁不慌不忙地抬起头,看着邹明洋冷笑一声:“我做什么与你无关。大家想买资料是为了给自己的未来多一条出路,不像某些人,只会在这里说风凉话。”

邹明洋被姜宁的话气得脸色铁青,他向前走了两步,试图威胁姜宁:“你最好别再搞这些名堂,不然有你好看的!”

陆征见状,立刻站到姜宁身前,瞪着邹明洋说道:“邹明洋,你要是再敢在这里撒野,别怪我不客气!姜宁做的是好事,大家都有追求知识的权利。”

郝向南和耿志强也纷纷围了过来,站在姜宁和陆征身边,眼神坚定地看着邹明洋。

邹明洋看着他们团结一致的样子,心中虽有不甘,但也不敢轻易动手,只能放下几句狠话后,带着跟班灰溜溜地走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京市那边关于高考恢复的消息也隐隐有了新的动态。

虽然依旧没有确切的定论,但郝爷爷那边传来的消息让大家感觉到,高考恢复或许真的近在咫尺。

就在大家满心期待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这份平静。

胜利大队所在的公社接到通知,要选派一批优秀的青年去参加一个农业技术交流活动,目的地是距离胜利大队较远的另一个县。

陆征、郝向南、耿志强都在选派名单之中。

“大队长,凭什么去的大多是知青啊?”杨国忠的名单公布以后,引起了村民们的不满。

“是啊!他们一个个的都想着回城,离开我们这里。他们的心根本就不在我们这,凭什么让他们去!”

耿志强听了他们的抱怨,也十分不满的回怼了过去:“说的好像我们愿意去似的。当初我们来到这里,是响应国家号召,来帮你们建设农村的。了你们呢?”

“是啊!你们有些人拿我们当仇人似的。以为我们愿意去呢?”

眼看就要挑起知青和村民们的矛盾,杨国忠赶紧出面阻止。

“看你们一个个能的。你们大字不识一个,让你们去能干什么?当初让你们好好跟着姜厂长学习的时候,你们都干嘛去了!”杨国忠的这番话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其实郝向南他们真的也不想去,去参加学习就意味着,他们将有一段时间无法像往常一样安心学习。

虽然上面没有确切消息,但是郝爷爷已经明确的告诉郝向南,高考一定会恢复的,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所以他们都对这个活动并不感兴趣,但她也明白,这次交流活动对于知青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不能轻易放弃。

临行前,姜宁将整理好的学习资料分发给三人,千叮咛万嘱咐他们一定要抽空学习,不能松懈。

“不管多忙,每天都要抽出时间看看书,做做题。咱们的目标可不能因为这点困难就放弃了。”姜宁目光坚定地说道。

郝向南拍着胸脯保证:“姜宁姐,你放心,我们肯定不会落下的。等我们回来,继续一起努力。”

陆征和耿志强也纷纷点头,表示一定不会落下。

三人踏上了前往交流活动地点的路途。

一路上,他们看着车窗外不断后退的风景,心中有对未知的期待。

到达目的地后,交流活动的日程安排得十分紧凑。

白天,他们要参观当地先进的农业技术示范田,学习新型的种植方法和灌溉技术;晚上,还要参加各种经验分享会和研讨会。

尽管如此,三人依旧牢记姜宁的嘱托,在休息时间里偷偷拿出书本学习。

经过这次波折,知青们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许多人当初抱着万一的想法跟着姜宁他们学习,但是过去了这么久都没有消息的时候,他们又犹豫了。

很多人又倒向了邹明洋那边,污蔑姜宁是为了骗钱买资料。

对于这些流言蜚语,姜宁都嗤之以鼻,“这又不是我逼着他们买的。再说,我什么时候承诺过他们一定会恢复高考了?我说过了,我就是想当高中老师,是他们自己胡思乱想的。”

就在他们像墙头草一样,左右摇摆的时候,很多人已经放弃了继续学习。

有些人为了讨好邹明洋,将买来的资料都扔了。

还有些人是因为花的钱太多,不舍得浪费,这才将资料都保存下来。

他们的行为没有影响到姜宁,倒是耿志强和武善学他们都迟疑过,但是看姜宁依然认真学习,他们也就塌下心来了。

最后,一直跟着姜宁他们学习的人数,稳定控制在了七个人。

这个时候,胜利大队的村民们,也受了上次外出学习的刺激,都呼吁让大队长举办第二期扫盲班。

加上姜宁他们前一阵子带动的学习风潮,此时的胜利大队的学习气氛空前高涨。

杨国忠顺应大家的要求,再次跟陈校长商量起扫盲班的事宜。

陈校长觉得姜宁已经不是学校老师了,本打算派个别的老师担任的。

可报名的村民一听说扫盲班的老师不是姜宁,都不干了,纷纷要求大队长将姜宁请回来当老师。

杨国忠最终没有办法,还是去请了姜宁来教扫盲班。

这些村民们大多没什么文化,学习起来进度缓慢,但他们的热情很高。

姜宁耐心细致,从最基础的识字开始教起。

另一边,陆征三人在农业技术交流活动中收获颇丰。

他们不仅学到了先进的农业知识,还接触到了一些来自不同地区的优秀青年,和他们交流学习心得,拓宽了视野。

尽管学习任务繁重,三人依旧被大队长拉着去给村民传播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