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节是数学课,第三节是政治课,第四节是物理课。
.........一上午可以把高一重点课程都过了。
下午一节化学课,一节体育课。
完美!
中午回家,秦素珍已经回来了,午饭也做好了。
呼呼大睡的卢玉也迷迷糊糊地起床了。
“妈,我饿了,有什么吃的么?”
“都做好了,快去洗洗马上就能吃了。”
午饭是羊杂汤泡馍。
在长安羊杂很便宜,一副羊杂六毛钱,可以炖一周,配上馍馍这样的饭食吃上一年都不会嫌腻。
吃了午饭,徐进端对卢玉道:“姐,能把你高二的课本借我看看吗?”
“你要高二的书干嘛?”
“预习啊。”
“我都烧了。”
徐进端不语。
过一会儿,卢玉又问:“你真要?”
“嗯。”
“给我五毛钱,我问同学去借。”
“没钱了,不都给你了。”
“那我也借不了。”
徐进端头也不回的走了。
谁稀罕,好像他真没似的。
下午去了趟新华书店买回唯二一套去年剩下库存的高二课本。
晚饭后,家里终于闹起来了。
“你们为什么报名都不通知我?我不去!我就是不去!”
“你不是口口声声说要报效祖国么?现在有这么好的支援祖国建设的机会你为什么又不去了呢?你这是要和大领导对着干吗?你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吗?”
“我不去,就是不去。”
卢浩然一拍桌子:“行!不去也行,大不了我和你妈工作都被撸,你就等着做垃圾工的女儿吧。”
“就算是垃圾工女儿我也不下乡!”
“姐,你们班那谁哦,对了叫朱铭的那个高个子男生也报名下乡了,你知道吗?今天路过供销社见他和他姐去买东西了。”
“你说什么?朱铭?”
“对,就是他!”
“他去哪了?”
徐进端耸肩:“你去问他呀,我怎么知道,我也只是和他擦肩而过罢了。”
卢玉不吭声,卢浩然和秦素珍看看自家儿子又看看卢玉,谁也不说话。
片刻后,卢玉开口道:“我要200块钱、票、还有必要的生活用品都要买齐了。”
秦素珍不说话。
卢浩然看了眼不说话的秦素珍,对卢玉道:“可以给你200块钱,但那是一次性的,之后我们就不会再寄钱给你了。”
卢玉问:“那结婚呢?你们给多少嫁妆?”
卢浩然道:“这个...酌情而定。”
家庭会议算是结束了。
之后几天,秦素珍每天下班都会陆陆续续带不少东西回家,有些是上班路过供销社就预订回来时带回家的;有些是中午去百货商店买的。
不得不说秦素珍这个养母对卢玉这个养女是真的上心。
大到8斤的被子、菜刀、钢筋锅、砧板;小到毛巾、牙刷、肥皂、卫生纸、月事带、甚至是痰盂...都考虑到并买齐全了。
.........好像一周目里也是如此的。
可惜......
而,这几天秦素珍依旧每天睡到自然醒,就连秦素珍把她衣柜里的衣服翻出来缝缝补补洗洗晒晒时,她都能睡得像只猪。
临行前一天晚上,发生了卢玉记忆里不曾有过的一幕。
卢浩然对卢玉开门见山道:“小玉,你成年了,有些事你不得不知道,我也不得不说。
50年初,国家刚解放没多久,我因病从部队转业来了这里。
只来得及写信告诉家里自己转业来了厂里,还没来得及回老家,你奶就抱着你来了厂里。
说是你妈生你时难产而亡,怕留着你在身边,你爸不好再娶,就让我和你二婶养着了。
哦,对了我是你亲爸的亲弟。你亲爸叫卢浩明。
你奶回去后没多久,给我们寄来一封信,信是你亲爸写的,告知我们他结婚了,还希望我们能善待你。
过了两年,我们收到你奶让村长拍的电报,寥寥数字说-你亲爸因故身亡。
于是,我写了信回村里问情况。
原来,那天是你爸和你后妈生的孩子周岁生日,你爸很是开心,喝多了。出去小解时掉粪坑,被人发现捞上来时已经没气了。
我和你妈想带你回去祭奠时,就又收到你奶让村长发过来的电报,就两字-勿回。
我想着,可能是怕你后妈见着你闹心,你奶才没让我们回的。
于是也就没回老家了。
哪曾想第二年,也就是你三岁那年,你奶没了,我们接到电报赶回去时正好赶上你奶还剩最后一口气。
我们唯一亏欠你的就是没能让你见上你亲爸一面。
但这18年来,我和你二婶自认从没亏待过你。你这一去,我有几句话是一定要说的。
第一呢,女孩子要自重,不要轻易交付自己的一生给男人,无论这个男人表面看起来有多优秀,都要多加观察;
第二呢,虽然不知道多久才能回城,但二叔希望你能撑过两年,两年后二叔会想办法让你回城。
呶,口说无凭,这些都是当年我和家里的来往信件、电报,你可以看看。”
卢玉对卢浩然说的话一点都不意外,但对于信件和电报还是看得很认真。
看完停顿很久后,卢玉开口:
“谢谢二叔二婶这么多年的养育之恩。阿奶临终前,只说我不是你们的孩子,说我爸牺牲委托你们抚养的。
我以为....以为你们拿了我爸的抚恤金。”
卢浩然道:“自小,你阿奶就偏疼你亲爸,因为你爸是他大儿子。我和你三叔十三四岁就离开老家去打仗了,后来部队来消息说,你三叔也死在了战场。
这么多年家里就只有你亲爸一直陪着她。否则她也不会在你爸意外去世后,那么快就没了。”
卢玉通红着双眼问:“我爷呢?”
“你三叔三岁那年,鬼子飞机轰炸村子时,你爷为了掩护我们仨兄弟和你奶,被炸死了。之后是你奶一人把我们兄弟三拉扯大的。”
卢玉看了眼秦素珍道:“二婶,对不起,之前是我想左了,以后不会了,谢谢你给我准备的行李。
还有,二叔,我已成年既然下乡了,我就一定会好好干的。你也不用费心我回城的事。
既然去了我就会响应首长号召扎根农村的。你们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