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0章 第九十章

“臣刘少知见过殿下。”刘少知行了一礼,虽然他现在身居高位,或许别人可以不放在眼里,但对于这个六皇子,他是发自内心的尊重。要不是他,他的妻子女儿估计早就命丧黄泉了。

“刘大人不必多礼,就是突然想起来,过来看看,近来过得可好?”

杨阳也还了一礼,这刘少知可是父皇的伴读,现在的国之栋梁,杨阳对此人也是甚是钦佩。

“谢殿下,一切如常。”

刘少知作了一个请的动作,把杨阳一行人迎进了大堂,并且让府中的下人们散去,并且沏了一壶好茶。

“其实刘大人不必如此兴师动众,我这只是一时起意,想着来看看宁儿妹妹,这些都是随便买的,不知道宁儿妹妹喜欢什么。”

“多谢殿下挂心,可小女宁儿在去年就上山学艺去了。”

刘少知有些歉意的回答,他是知道的,在万安寺的那段时间,自己的女儿和这位殿下相熟,想来是好久没见了,所以来看看。

“哪个山?”

这倒是个意外,他本以为刘宁估计会被刘少知教育成,一个大门不迈二门不出大家闺秀。所以他才会想着来看看,顺便灌输一下女性自由的思想,想来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这个……殿下,可否听说过四大隐世宗门?”

刘少知的表情有些为难,按理说这事是不好四处宣扬的,这些隐世宗门们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收弟子一般都不喜欢别人知道,不然也不会叫隐世宗门了。

“哦,那我知道了。北边云雪宗,南边相国寺,西面的瀚宇阁,还有东海的碧波岛,宁儿是去了哪一个宗门?”

杨阳扳着手指头数了一遍,这隐世宗门对于别人来说或许很神秘,但对他来说就跟基本生活常识一样,这些资料天机阁里都有记载。

“殿下,殿下。”刘少知看了看周围,压低了声音说道:

“殿下,这事可不兴大声议论,里面的那些人可不喜欢我们这么谈论。”

“没事,你不说,我不说,谁也不知道我们在这讨论他们。”

杨阳乐了,觉得这刘少知也是有有趣的一面的,难怪自己的皇帝老爹说这刘大人性格有些跳脱,想来人前的严肃是装出来的。

“宁儿去云雪宗了,这事咱们就不聊了。”刘少知想了想,还是觉得换个话题比较好,都说那些隐世宗门的人手眼通天,谁知道这里的对话会不会被那些人听了去。

“行,其实他们也没那么神通广大。”既然刘少知不想聊这话题,那他也不好拒绝,但要是不聊这个,那他们两个好像也没什么话题聊。

“那平时可有书信往来?”

“三个月一封,会有专门的人过来取,同时也会送过来一封。”

“哦?还有这事?”这倒是个意外收获,按理说自己也是云雪宗的弟子,怎么就没人主动联系他呢。

“有印泥吗?”

杨阳让刘少知找了点印泥过来,然后把皇祖母送他的玉佩按了上去,又印在了一张空白纸上。

“下次再送信的时候,刘大人你就说这玉佩的主人,让云雪宗的人关照一下宁儿,如果有人要找,就让他来找我。”

“殿下,这玉佩莫不是太后的那一枚?”刘少知在看到玉佩之后,竟然认出了这玉佩。

“陛下曾经跟我说过,太后本是云雪宗的人,所以宁儿去云雪宗,我是放心的。”

“你见过这玉佩?”

“只是听说,陛下年轻的时候,经常跟我说,等到太后把那云雪宗的玉佩传给他,就带我上云雪宗修行绝世神功。可这么多年过去了,陛下也没得到他口中的玉佩,但即使现在有了这玉佩,我们却已经不再年少。”

说起这段往事的时候,刘少知语气有些遗憾,那是他们年少时的记忆,已经发生过,但已经回不去的往事。

“也好,省了解释这玉佩的来历了。那若是刘大人没什么事情,我这就告辞了,东西我就不带走了,说不定哪天就回来了呢。”

杨阳突然想到自己还有一件要紧的事情要去做,所以也不打算在这逗留了。

“殿下慢走,我送送殿下。”

杨阳和刘少知差着辈呢,身份也是有很大差别,所以根本没什么可聊的,见杨阳要走,刘少知也是松了一口气。

离开了刘府,一行人走了一段路之后,拐进了一条小巷里。在小巷的尽头,杨阳敲了三下门。过了一会儿里面的人过来开门,然后杨阳和张小海走了进去,其他人则在小巷四周警戒。

这里是一个隐蔽的地下室,里面有不少在工作,看见杨阳进来,都起身行礼。

“殿下,按照你的吩咐,把这些年收集到的消息全都做了分类汇总,一些重要的消息送进了宫里,还有殿下吩咐的,都提前给你备好了。”

回话的是张怀民,张小海的父亲,这间房间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张小海则是站在门口放哨。

杨阳细细的翻看着桌上的纸张,这些是他当初让张怀民成立的消息部门所收集到的消息。但这些消息,却是杨阳专门让人收集的,都是一些关于皇亲贵族的消息,所以这些资料必须要保管得十分严密。

其实这些东西他在天机阁也能看到,至于为什么要让张怀民收集和整理出来,为的就是把这些资料进行交叉验证,以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他们果然要造反。”

看完这些资料之后,杨阳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父子反目,兄弟互相残杀,为了那把龙椅,历史上出现过无数这样的事情。本以为在上京,在现在皇帝开明的治下,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但有些人,还是被权势利益蒙蔽了双眼,打算铤而走险。

“殿下,我们该怎么做?”

张怀民把这些信息汇总过来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些端倪,但他却不敢跟任何人说,现在又从殿下的口中得到了证实。震惊的同时,心中也有一种确实如此的感觉。

“此事不要对任何人说起,同时让兄弟们重点打探麦震鸿等人的消息,记住不要打草惊蛇,其他的事情,我自有安排。”

要造反,这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要不是杨阳发现这些人频繁的宫里宫外互相传递消息,他也不会有所察觉。这就像是一张大网,为了达到目标,他们必须暗地里四处埋下钉子,不仅要隐秘,而且还要牢固。

现在杨阳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用更加隐秘的手段,找到这些钉子,并且在这些钉子的旁边安插上自己的人。但杨阳知道,自己的人手有限,是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事情的。所以他只能收集更多的消息,知道这些人的计划和什么时候发动反叛。

离开了小巷,杨阳直奔国师府,听说老国师身体不行了,这两年一直生病卧床,作为学生,杨阳确实是要去看一看的。

到了国师府,发现里面已经站满了人,大多都是些儒生,各个神情悲戚。

“老国师走了?”

看到这些人这样子,杨阳的第一反应就是老爷子走了。

“殿下,你可来了,老爷他他快不行了,但却一直强撑着一口气,人都糊涂了,但就是一直在问,前方的战事打赢了没有。”

老管家迎了出来,一边抹眼泪一边跟杨阳解释。

到了卧房,杨阳无语了,情况其实并没有他想象的那般糟糕。老头子确实是卧病在床不假,但此时正靠在床头啃鸡腿呢。这也难怪,按理说这么重的病情,作为学生的刘少知应该在旁伺候汤药才是,可他刚从刘府出来,刘少知还跟自己聊天呢。这说明什么,说明这老头就没事,起码还没到断气的地步。

“殿下,老朽身体不便,就不给你行礼了。”

老国师放下了鸡腿,拿起手帕擦了擦嘴,让人又端了一碗汤过来,喝了一口,完全不像是要断气的人。

“老师你这是演的哪一出?”

进来的时候管家就把门关了,这里的对话也就里面的人能听到。

“这是演给朝中那些贪生怕死的文官们看的,对方两国联合,他们竟然还主张和谈,只有我反对并且装病,陛下那边才好堵住那些人的嘴。”

“那院外可是满满的站了四五十个儒生,随时都准备好了给你送走,你就让他们这么站着?”

杨阳有些觉得好笑,这里外的落差感,不知道那些儒生们知道真相后,眼泪会不会掉下来。

“累了自然就走了,都走了好几茬了。”管家不以为然,这种场面,他这四十多年来,已经见怪不怪了。

“说吧,你小子来找我什么事情,平日里是不会来看我的,难道说你跟外面那些人一样,盼着我早死呢。”

老国师这话说得中气十足,同时也是怨气十足,想必还记着当年被气哭的事情呢。

“嘿嘿,老师慧眼如炬,此次来呢,一是来看望,二呢是想找老师了解一下,关于建安王叔的事情。听说他也是你的学生,想必老师了解的多一些。”

杨阳自己搬了个凳子,然后在鸡汤里搅了搅,发现只剩一些骨头了,想来这老头胃口很好,一整只鸡竟然被啃了个干净。

“哼,他是不是又犯事了?刚消停了一段时间,是不是又要造反了?也就是陛下心善,换作老夫早把他脑袋砍了。当初救下陛下的是老建安王,又不是他,老拿这协恩求报。”

“当年陛下年幼调皮,一次不小心落水,是老建安王救起的陛下。这建安王,也是传了好几代了,传到现在已经跟皇室搭不上边了。在陛下刚刚登基的时候,他就发动过一次兵变,但那叛乱只有几十个人,还没杀到皇宫门口就被人拿下了。也是因为如此,没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亡,所以陛下就没有追责,把他下放到他的封地,东海海口郡,然后就消停了一段时间。”

“前两年听说在练兵对抗海寇,有了些成效,但我看这人,绝对没憋什么好屁!说说,他是不是又想造反?”

杨阳听完了然,也明白了为何建安王会那么明目张胆的练兵。起初他看到这消息的时候,心中是有疑虑的,以为这是自己皇帝老爹甩下的鱼竿,就是用来看谁会反他下的鱼饵。不过现在看来,自己的皇帝老爹是知道建安王的事情的,但应该还不知道他已经和宫里的人已经勾结上了。

从老国师府上出来,这时间也来到了下午,让人带了封密信到宫里,得到的回复只有两个字“随他”。看来自己是杞人忧天了,这事皇帝不急,自己这个皇子是瞎操心了,但他依然让人密切关注建安王的动向,免得事态超出皇帝老爹的预期,不好收场。

回到了万安寺里,李岚之自己的这个皇兄,这个太子殿下早就在山门口等着了。不过让杨阳纳闷的是,为何他现在是一个光头,按理说只是来这祈福,又不是出家,怎么会把头剃了呢。

“皇兄,你这是演的哪一出?”

寻了一间僻静的小屋,杨阳盯着李岚之那光溜溜的头发,觉得有些好笑。

“你还说呢,让我来这祈福,又没说清楚,那我只能做戏做全套了。”

李岚之十分幽怨,这确实是自己的这个六弟的计划,但具体的没跟自己说,为了爱情,他也只能一咬牙一跺脚,干脆把自己按照出家人的那套流程来了一遍。

“皇兄,我知道你着急,但你先别急,再有一个月,梦璃姐姐就回来了,到时候我再给你们安排一出戏,你们的事情就成了,这是剧本,不是,是计划,你先看看。”

杨阳让人把一小本书札拿了上来,上面是他写的剧本,融合了白蛇传、梁祝和甄嬛传的剧本,保证能把所有人忽悠得团团转。

“六弟,你这是自己写的?”李岚之自认为博览群书,但与自己的这个六弟比,好像差距有点大。就拿这个来说,要不是自己知道这是假的,自己估计都信了里面的事情。

“这是天机阁里的那些隐世不出的大先生们写的,你别纠结这些,保证管用就行。等此事过后,我可是梦璃姐姐的娘家人,要是你待她不好,我可是要找你算账的。”

“哪能啊,我是这种人吗?不对,你不是我的娘家人吗?”李岚之摸了摸自己的光头,感觉自己的这个六弟说得不对,但好像没有哪里说的不对。

“现在梦璃姐姐可是天机阁阁主的义女,我也是天机阁的,你要是欺负梦璃姐姐,就相当于欺负天机阁,你说是也不是?”

李岚之点点头,但自己又不是那种人,自己的这个六弟属于杞人忧天了。

出了小屋,杨阳问了问金莎公主的事情,下人回答说,金莎公主安排妥当之后,就要了一些食材,此刻正在厨房准备吃食。杨阳听了之后,想来这小姑娘还是害怕自己把他送回宫里,所以急着表现呢。

但现在时局已经稳定了下来,自己估计待不了多长时间就要回天机阁,虽然那里要什么没什么,但胜在清净。在天机阁里,自己想睡多久就睡多久,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那自由惯了,回来反而有些不适应了。

回了自己万安寺的小院,杨阳躺了一会儿,发现中午的时候好像吃的有点多,口有点干,便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浅浅的啄着。

“殿下,你醒了吗?”敲门的是张小海,刚刚告诉他自己要休息一会儿,所以就让他也去休息一下,没想到他却在门口守着,怕自己会遇到什么危险。

“进来吧。”杨阳没有去开门的习惯,都是让他们自己关门自己开门,说到底就是懒。

“殿下,公主她用酸梅煮了一碗酸梅汤,中午吃得有些油腻,用它来解解腻。”

门开,进来的是张小海和金莎公主,公主手里托着一个木盘,上面摆着一罐酸梅汤。现在的金莎公主看起来比刚刚出宫时候脸色好了很多,清瘦的脸上有了一些精气神,此时正微红着脸,把酸梅汤放在桌上,盛了一碗出来。

“你喝过了?”

杨阳端起来,尝了一口,这里面还加了些蜜饯,确实是前世那酸梅汤的味道。自己之前只是发明了火锅的吃法,但却并没有配上这酸梅汤。

“呵呵,殿下。我这不是给你试毒嘛,所以就,就先喝了一碗。不过公主殿下,我并没有别的意思。”

张小海此时十分尴尬,心中有些愧疚,他不应该怀疑这公主,但确实是自己的职责所在。

“我毕竟是来自敌国的人,你们不信任我是正常的,换作是我,也会这么做的。但其实我并不是什么公主,我只是皇室支脉里一个庶出罢了。所以也请你们,不要叫我公主了,其实我的真名叫素素。”

“素素,好名字,是吧殿下。”

金莎公主没有责怪自己,张小海也松了一口气,为了缓和这有些尴尬的气氛,他就顺着公主的话,夸赞了一句。

“轩辕素素?”杨阳点点头,他早就猜到了南韶皇室不会送一个真正的公主过来,毕竟就算南韶真的想送,他们也要有才是。谁不知道南韶皇室,只有轩辕庭这么一个独苗。

“不是,轩辕是皇室正统才有资格用的姓氏,支脉就只能用金姓。”

“所以公主殿下,你不叫轩辕素素,而是叫金素素。”

“其实我也不叫金素素,我只是素素。”说到此处,小姑娘的眼睛里有泪光在闪动,这是她藏在心底不愿与人说的伤心事。

“好,素素姑娘。也请坐吧,你这煮的酸梅汤,很好喝,看来你说你擅长厨艺,不是假话。”杨阳喝完一碗,又把空碗递了过去。这小姑娘的身世,他其实已经让天机阁的人去查了。他这人谨慎,不可能随便留一个不知道底细的人在身边,哪怕只是在这万安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