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皇宋锦绣 > 第八百七十章 两条通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经意间,再一次的开启了两个大型工程,或许在现在的情况之下,这些工程,他们的体量和规模,无法跟超大型的运河工程相比,可是这也是大规模的工程,投资最少也是8000万到1亿的档次,这在之前,那可是举国之力,几十年都未必能够开启的,现在却作为了匹配的工程,跟运河工程结合。

韩琦哪怕是早有准备,有诸多的助手,还有各种委员会配合,却依然是忙的脚不沾地的。

对于北宋一切向好的憧憬,还有三大体系工程,如果完成了之后,对于整个北宋的加持作用,这些都是北宋强大的基础,他这才没有意识到,北宋的根基,已经慢慢的被消融了。

这个根基不是别的,正是他之前丝毫都不重视的那些普通的平民,这些普通平民创造了整个中国,璀璨的文明,可惜在整个政策层面之中,是没有太多的影响。

大量的运河的开凿,还有一些铁路和公路的修建,巨大的投入面前,整个政府的各方面的收入,开始增加,不停的增加,一些都似乎欣欣向荣,可是相应的,他们有些忽视了人口的流失。

北宋虽然整个政策体制,比起辽国,要好很多,不至于出现,元昊都已经攻入到了的腹地了,在腹地大杀四杀的时候,都没有发现,一直到半年之后,损失惨重了,才被发掘,可是对于人口,还是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的。

中国到底有多少人,这一直都是统治阶级想要弄清楚,而底层,无论是地主贵族,还是普通的升斗小民,都必须要回避的问题,原因很简单,这些民众的数目,就代表着税收。

人头税这一点,从封建王朝开始建立开始,就一直绵延下来,人就是一个交税的个体,这一点都没有错,可是夹杂着大家族的势力,普通的流民,这就变得非常复杂了。

大家族占据社会资源,同时占据了规模庞大的土地,这些土地,肯定不会是他们亲自去耕种,在任何时候,就算是到了21世纪,耕种土地都是一个比较辛苦的工作,特别是在耕种还有收获的季节,那几乎要把人累死,就算是在21世纪,还有一个夏收的时候,回家收庄稼,在这个时间点上,很多劳动力都回乡了。

大家族拥有很多的特权,财力,影响力,人脉关系,他们都是地头蛇,哪怕不是太大的家族,可是在封建社会,政令不下乡的前提下,宗族势力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隐匿人口就成为了常态,越大的家族隐匿的人口就多。

同样的,一些失去了土地,没有了足够的生存能力的人,不得不变成流民,他们虽然没有主观的隐藏,可是实际上,他们还是隐瞒了,这就让王朝的登记的人口越来越少的。

后世,满清,之所以人口爆炸,三大高产作物是一个方面,因为只有足够高产的作物,才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才能够支撑庞大的人口,可是另外一方面,历代封建朝堂,一直都想要做到的事情,士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这个政策,在雍正朝被实现了。

封建王朝诸多更迭,英才何止亿万,为什么没有人能做成功,是因为眼界不到么,不,英才何其多啊,可惜偏偏没人实行,原因就在于阻力太大了。

封建的皇权和政权之间的争斗,皇帝和大臣之间的斗法,那是层出不穷的,哪怕是强势入唐宗宋祖,秦皇汉武,都未必能彻底的掌握朝堂,实行这个政策,那是跟天下的地主,权贵,都站在对立面上,这样的难度何其大。

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皇帝是根基,可是士绅和大夫同样也是根基,在少了这个根基之后,皇帝能不能还存在,那就不好说了。

在整个封建王朝之中,唯一把大臣当做奴才看的,也就是满清,元朝或许也有,但是元朝有一定的根基,比如说汉臣还有一定的权利,而且元朝也没有几个有为的皇帝。

在血粼粼的屠刀之下,在无数文字狱还有满清初期的诸多杀戮面前,一个雍正,加上几个大胆的官员,真的把这个给实现了,这可以说是一个创举。

从此之后,农税就不跟人头挂钩,而是跟耕地面积挂钩,同时,士绅一体纳粮,代表着,以前的科举之后的挂靠的农户,再也没有了,没有必要隐藏,那么人口的总量就变的真实了,这也许是满清人口暴涨的根本原因。

不清楚的情况之下,包括中枢的诸位参知政事,都不知道,到底整个北宋有多少人,糊糊涂涂之下,流失的人口在一定程度之下的时候,他们根本就没有发现。

更别说,因为定海军大大方方的给出了管理费这个大杀器,一年好几亿贯的收入,也让从上到下,整个北宋官场,都张罗着输送人口,也就没有意识到问题,就算是当地劳动力出现不足,他们也是认为,这是人口输送的后遗症,而不是有人在刻意的转移人口。

钱不能解决一切的问题,却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北宋的赋税,是可以用钱来代替的,以前地方官员重视人口,那是因为人口是代表着赋税,代表着种田的数量,如果赋税收不上来的话,要怎么办,这就影响到官员们的考评,官员们的考评不好的话,就无法升迁了。

现在只要有出外务工人员,这笔收入可是归地方的,哪怕是官员们自己拿不出去,可以用种种手段花出去,当然了,买政绩也是一点,哪怕是县里面的经济差一点,收入差一点,只要把这个稍稍补贴一下,立刻就出色了。

为此,从上到下的重视,再加上北宋确实需要这么一笔钱,自然推行就相当的容易了,在庆历9年,凑够了300多万的劳动力之后,在庆历十年,又勉强的凑够了120万。

哪怕是北宋数以千万,接近亿的人口,也经不起这样的抽调,要知道,定海军在劳动力上面,要求的非常明确,只要壮年男性,哪怕是十二三岁的都可以,至于最大的岁数的,50多的也有送过来,可是真的不能走了,要怎么送。

就算是男女比例一比一,这样的人数,也最多占据整个人口的4成,在第一年拼凑了300万之后,第二年的120万,就有些困难了。

除非是完全没有底线的那种,甚至可以把全部的人口都给送出去,可是大部分,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不可能无休无止的送出。

按照4成的标准,以北宋目前,9000万的人口来计算,壮年劳动力的数字,应该是在3600万,连续两年,流失了420万的壮年劳力,这对于北宋来说,是巨大的,这是接近一成的损失。

当然了,在北宋有很多的隐户,这些数量不可考,就算是定海军也不知道,只能够从每年的盐的消费上面,大体的推算一下,应该有三四成的样子,也就是说,现在北宋的人口应该是上亿的,这样的损失,也超过的7%。

这只是官方的数字,是北宋上下公认的一个数字,北宋并没有意识到,在他们没有看到的角落之中有多少。

一个春节,几万人回家探亲,就带走了几十万人,这几乎是十倍,还有原来属于定海军的居民,他们宣传之后的结果,在逐步的宣传之下,单纯一个春节北宋的损失就在数百万以上。

当庆历十年的冬天,当春节再一次来临的时候,北宋没有意识到,一场大规模的宣传和人口争夺,就此开始了。

当一条铁路贯通于沈阳和汴梁的前提下,任何人想要去定海军,都只是一张车票的问题,对于这一条铁路,北宋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大问题,他们考虑的,只是这个铁路的收益,当然了,一条蒸汽铁路,他的收益,是远远高于普通的铁路的,一定程度之下,5倍是有。

本身,原来,原始状态的铁路,它的收益率就非常的高,这也是这些年来,北宋不停的修建,各种等级的铁路的根本原因,收益才是根本的,没有比农田高的多的多的收益率,怎么吸引这么多的地主贵族投资,单纯王朝本身的钱,也支撑不了这么庞大的工程。

蒸汽铁路,不但效率高,效益还好,5倍的收益,一下子成为了明星,不少贵族都蠢蠢欲动,就算是不惜一切代价,都想要获得一条蒸汽铁路,甚至把北宋都给改造都在所不惜,这中间,最积极的,还是韩琦。

韩琦在工厂的收益暴涨的时候,在考虑使用什么样的工程来花掉这笔钱的时候,也曾经想过,把整个北宋曾经修建的铁路的,给变成蒸汽铁路。

这样,不但能够让铁路发挥出巨大的威力,也会让北宋获得巨大的收益。

当听到了这个要求的时候,定海军第一个选择就是直接拒绝,开玩笑,蒸汽机的生产困难,到庆历十年下半年,才逐步的摸索出来,有了一定的加速,可是到现在为止,整个辽国的铁路网,还有差不多一半是马拉火车,而不是蒸汽火车。

原因非常的简单,数量不足,连自己都不够,怎么可能支援给北宋,哪怕北宋掏高价,也不行。

同样的,蒸汽火车,对于配合和控制的要求很高,在汴梁到沈阳的这一条蒸汽火车的线路,只有一些简单,或者是程序性的工作,交给北宋这边的人员,其他的关键的,调度,指挥,进站,巡查之类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定海军的人员完成,这样的前提下,真的给北宋普及蒸汽火车,不用运行起来获得巨额的利益,单纯混乱和车祸,就会让一切损失殆尽。

破坏总比建设更加的容易,马拉火车,虽然说,对于交通的提升也很高,也有一定的危险,可是对于经常驾驶马车的人,总算是有一定基础,就算是出事,也在可控的。

可是蒸汽机车,那可是一批怪兽,就目前定海军的制式蒸汽机车,起步就250马力,还是两个,也就是说,一个蒸汽机车,最少是500匹马拉动的力量,这样的力量才造成了这样的高速,可是一旦出现问题,这个力量也就是非常可怕的。

一个马拉火车,3节车厢,最多就是容纳300多人,而且速度不快,以北宋的管理水平,车祸出了不知道多少,可是没有一次大型的事故,一年下来,也就是死掉几百上千人而已。

如果把这个事故,换算到蒸汽机车上面,以一列火车,最多可以容纳2000人到2500人之间,以北宋车祸的密度来计算的话,那么出问题的几率,可就大的多的多了,一年下来,怕不是要死上几万,甚至是几十万。

这个数字,是绝对不能接受,同样的,铁路本身也承受不了,连马拉火车,严重的碰撞,都会影响铁路,更别说蒸汽火车了,这么碰下去,北宋铁路还要不要。

可是北宋一次次的请求,拿出的筹码也可以,本身,定海军的铁路局的,并不准备搭理,可是当外交部的人凑上来之后,整个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外交部凑上来的目的非常的简单,目的也是为了后续的那个庞大的人口移民计划的,一条从汴梁到沈阳的交通大动脉,在春运期间,展现了实力,不但完成了几百万人的春运运输,同时,也获得了几百万的移民,这对于定海军的计划来说,等于是大大的向前迈进了一步。

可接下来呢,定海军的计划更加的庞大,所有的准备,都放在了庆历十一年的春节和上半年,不可能所有的人员和移民,都集中到那一条铁路线上,哪怕是有长江水运作为分流,水运牵扯的太多了,北方要从那边走也不容易,必须要为北方开辟两条新的通道。

有什么新的通道,会比铁路更加合适的,北宋不懂得管理,只要是拿钱就好了,剩下,随便多送出几节车厢,甚至是几列列车,对于繁忙的铁路来说,根本不起眼,只要在北宋的地方官府不被发现,没有出现纰漏,这件事情就十拿九稳了。

就这样在外交部的介入之下,两条新的铁路被确定了,分别是从涿郡拐弯,一路延伸到山东,安徽,最终越过了淮河一直到长江南岸的铁路,另外一条,则是从内蒙古一直延伸向南,一路通到京兆的铁路,这两条铁路都是新的铁路,同时,也是穿行大量的人口稠密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