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
梁山全体南下之时,不忘派出探子,打探北伐军的风向。潘小园旁敲侧击了这么久,再加上那密信超乎寻常的重要性,大伙总算对北边的邻居——不管是辽是金——有了相当的戒心。大本营水泊梁山离北疆不远,更要格外留意。
探听谍报的任务自然还是由盗门负责。这回时迁出乎意料地没开大价钱。他祖籍是河北高唐州人,在辽国蓟州也住过相当长的时间,对家乡情况十分关心,说是顺带回去看看。
潘小园额外跟他下了个私人单子:北伐军里有个叫岳飞的,是安是危,让他帮忙留意一下。
时迁十分直白地重复了她的要求:“客人想知道那个姓岳的是死是活,对吧?”
要不是瞧不见时迁的身形,恨不得揍他。
北伐军的消息很容易就搜集到了。北方边境到处都是溃败的宋军,这儿一群,那儿一簇,前脚被辽军赶得狼狈,后脚就进村骚扰百姓。看见稍微有点家底的富户,随便指一个人是“辽军奸细”,就能诈出酒肉饭菜、银钱珠宝来。
谁能想到,那些在宋军面前势若虎狼的契丹人,却被勇猛的完颜阿骨打带领下的金**队打得抱头鼠窜呢?
倒是有稍微靠谱些的宋军。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眼下年逾七十,效仿廉颇冯唐,被启用作为攻辽先锋,一路上爱惜百姓,没怎么扰民。可惜种师道本人反对伐辽,打了几场,便开始计划停战。童贯怎么能容忍,立刻把种师道弹劾一通,自己瞎指乱指,指挥出一场场败仗,反倒让种师道做替罪羊,押回了京师。
作为种师道手下的小军官,岳飞的日子也不好过。手头可调动的资源有限,只能够保住自己手下的几百人。立了几场小功,却没受什么升赏,天天看到听到主力部队退却减员,空忧心。
一道军令,将他调去一个鸟不拉屎的偏僻村庄驻防。阴云席卷,大雪飘落,粮草补给却迟迟不到,说是被一小股流窜的辽兵给截了。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宋兵中的一股清流。老乡们看不下去,自发的给战士们送来冻得邦邦硬的面饼干粮,聊以维生。
但就算如此,也一丝不苟地执行了防守的任务。一日,岳飞派部下去山里拾枯树枝作柴,远远的发现一人一马,鬼鬼祟祟的在穿越防线。
“谁!下来检查!”
骑马的乘客一身皮裘皮靴,商贾打扮,点头哈腰赔笑作揖,十分客气。
“小人是……这个、沧州来的行商,去北边进点儿貂皮人参。几位军爷行个方便……”
一面说,一面展开袖子口。一笼热气里,隐约几片黄灿灿的金叶子
战争地带,有人避之不迭,有人却从中发现了机遇。不要命的商人货郎在前线穿梭来去,期待着发战争财,一夜暴富。
偶尔遇到官兵哨卡,也不免被截留勒索。小小的行个贿,打点些金银货物,一般就能顺利通过。
可今日遇到的这股宋兵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金叶子不要,却立刻跑去汇报长官了。
“这里有个可疑的人!”
岳飞赶过来,询问之下,发现这人面相周正,伶俐圆滑,各样证件手续倒是齐全,不是走私犯,而是个规规矩矩的行商。没有跟辽国沆瀣一气,而是去跟盟友——大金国——做生意的。半条律法也没犯。
身上除了两大包货物,还带了几封信,拆开来看,内容平庸无奇。宋辽和平日久,南北双方多有百姓混居的。眼下突然开战,不少家人朋友就此音讯隔断,花重金求带家信的亦有不少。
没什么理由扣押。岳飞还是按规定严嘱了一番:“我们不要你的钱。但你也是知道规矩的。一路上看到的军情调动,一律不许透露给任何人。但让我们知晓了,这里都有你的往来记录,免不得在沧州吃官司!”
行商连忙应承,表示自己都懂:“小人只管进货卖货,打仗的事儿小人不懂,也不会乱说——谢军爷放行!”
岳飞教取来纸笔,工工整整地在“清关文牒”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和职务。
“路上小心。走吧。”
那行商看到“岳飞”两个字,却忽然眼角一抽,脸上闪过一丝异样的神色,喃喃念道:“岳——飞?”
“怎么了?”
“没什么,没什么,军爷起得好名讳,渊渟岳峙,飞黄腾达,呵呵,哈哈哈,以后必将升官发财,飞黄腾达,哈哈哈哈……”
一面恭维,一面拱手作揖,急匆匆跳上马就要走。
“慢着!”
岳飞虽然年轻,却也不是毫无阅历。知道以自己的资历,远远没到“天下闻名”的地步。而方才那人看到自己名字,本能地露出又惊又怕的表情。虽然立刻掩饰住了,却没逃过岳飞的眼睛。
“你认得我?”
“回军爷,小人……今日头一次识得军爷。”
“你叫什么?”
“这……文牒上不是写着,小人贱姓张,叫……叫张有财。”
“家住沧州何处?”
“沧州城内……”
“具体点!”
“好好,嗯,沧州城内……这个、枣树大街……”
岳飞回头,问一个手下小兵:“你是沧州人。沧州城内可有一条枣树大街?”
那小兵一愣:“这、没听说过……”
那行商脸一白,忙道:“沧州城很大的,军爷也许不知道……”
岳飞跳过这个问题:“可有成家?”
“没有——有,小人有家室……”
“尊夫人姓什么?”
张有财为难:“这、这……”
岳飞板起脸:“问你话呢!”
“好好,军爷既问,小人言无不尽……贱内姓、姓吴……”
“可有儿女?”
“没有。”
“令尊名讳?”
“这……小人故去的家父名叫……叫、张三……”
问得飞快,答得吃力,已经是汗流浃背。谁知岳飞还不放过他。
“令尊做什么的?”
“也是行商。”
“令祖父呢?”
“张……张……张庆。”
“做什么的?难不成还是行脚商?”
“不不,是……是开药材铺的……”
“你住在沧州哪条街?”
“这、梨树大街……”
“绑起来!”
行商面如土色:“军爷饶命!军爷饶命!小人……小人说错了……”
岳飞笑道:“你欺我年轻不是?自家住哪条大街还能记错,这等脑子,还怎么做生意!”
编个假名容易,可总不至于把祖宗十八代都编造一遍。说谎容易。再重复一次一模一样的谎话,可就十分费脑子了。
“张有财”自知露馅,还不忘垂死挣扎:“军爷饶命……小人……小人包袱里有三千贯货款……钱引……还有、还有五十张貂皮,二十斤人参,军爷随便拿去……”
岳飞不为所动,“搜身。”
“张有财”被带到军营里唯一一间生了炭火的帐子里,几个人七手八脚给扒得精光。光滑白皙的皮肉上隐约有些陈旧的瘀伤。还有就是……
岳飞紧皱眉头,从“张有财”腰间扯下一块贴身绑着的油布。拆开来,里面一封折得小小的信纸,字迹工整苍劲,和“张有财”包袱里带的那些“家信”天壤之别。
不顾“张有财”的连声哀求,慢慢将纸展开,略略扫了第一行。
“信已收到。兹派心腹之人西门庆……”
岳飞抬眼,冷冷问道:“你叫西门庆?”
*
西门庆彻底蔫成一团,垂头丧气。
也不能怪他疏忽。当初被潘六娘设计陷害,让他以为是寡妇招亲。柜子里那些“寡妇资产”,一沓沓的房产地契,他当时可瞧得清楚,一件件都签着“岳飞”的名字,
自然是个男人,说不定是那小寡妇死去的娘家亲戚什么的。他也没往心里去。
他被那些房产地契骗的晕头转向,眼前仿佛打开了光明的新生活的大门,这才丧失警惕着了潘六娘的道儿,被她抓了个正着。
能记不得“岳飞”这个坑爹名字么!
后来呢,暗无天日地囚禁了不知多少时候,每天被那个周通拳脚相加的欺负,每天都觉得自己要完。突然有那么一天,门锁开了,那个叫燕小乙的家伙快手快脚把他放出来,让他赶紧回朝,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绝处逢生,西门庆谢天谢地,同时将潘六娘的祖宗十八代狠狠诅咒了一遍。
之后的日子过得小心翼翼。仍然是在蔡太师门下,但蔡京嫌他办事不利,又没钱,早就不待见他。这会子听说宋辽开战,西门庆的投机本性发作,又耐不住李瓶儿撺掇,这就请求蔡京,派他来前线卖命,顺带发点小财。
至于拿钱办事,给人带信带消息……经商人的事儿,怎么能叫间谍呢?
穿越边境多少次,只有这一次马失前蹄。一瞬间的惊愕让人看去了,只能自认倒霉。
眼珠子骨碌碌转转,抓起件衣裳,拔腿就往门外跑。
岳飞的目光就没从信上移开,右手抄起一根刚拾来的柴火,顺手一丢,正中西门庆膝盖窝儿。西门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让几个小兵七手八脚拿住了。
“长官,他果然心里有鬼!”
岳飞厌恶地斜了一眼,“给绑结实了。”
若是别人,也就罢了。西门庆这个人,他却也早就有所耳闻。断断续续也听小潘师姐说过不少,说这人如何恶霸,如何害人,如何将她和武松大哥逼出了阳谷县;又是如何阿谀蔡京,在京城结朋结党,盘剥百姓,做的没一件好事。
还记得小潘姐姐跟他悄悄说过:“那个西门庆,我打算整他一整。法子我已经想好了,万无一失,嘻嘻……喂,岳兄弟,这叫做惩恶扬善,虽然有点儿犯法,但你买我一个面子,别跟别人说,嘻嘻嘻。”
天底下姓西门的本来就不多。看这位的形貌气质,便是小潘姐姐提过的那位无疑了。真是天涯何处不相逢。
不多想,将西门庆携带的那封信,仔仔细细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心头愈发沉重。
因为那信的落款,不是蔡京、不是童贯、不是种师道,甚至不是他认识的任何一个宋军长官。
而是一个不太陌生的——完颜宗翰。
“盟友”。
西门庆擦着冷汗赔笑:“这个,给金国的朋友带封信……不犯法吧……小人是怕信丢了,才、才贴身绑住的……”
信里面说了三件事。
第一,大金首领完颜阿骨打,已于征辽凯旋途中去世。
第二,即位的是阿骨打之弟完颜吴乞买。这个消息还没有正式通报大宋官方。
第三,完颜吴乞买下令,宋境内的大金子民,要立刻做好准备,“响应成事”。
岳飞心中已经隐约有所预感。铁青着脸,问西门庆:“成什么事?他们要做什么?”
一双有神丹凤眼,明明是很好看的形状,此时却将西门庆盯得浑身如筛糠,抖得停不住。
西门庆死鸭子嘴硬:“小人又未曾读这信,不知道哇……”
“这信是送给谁的?”
吞吞吐吐:“这、那个、小人……不清楚、不方便……”
岳飞将西门庆盘问了又盘问,确认他真的不知道再多的□□了。但此信蹊跷,若说是“盟友”之间的寻常传递讯息,却也太过敷衍。
恩师那封珍而重之的密信、突如其来的宋金联盟、还有小潘师姐说过的曾头市……
岳飞心中,比旁人更多着一口警钟。
将西门庆监在帐子里。入夜,辗转反侧,不知该如何是好。毕竟只是从军伊始,没什么政治人脉方面的资源,也不知该怎么做。
可巧,头顶三尺突然隐隐约约传来人声,还是在叫他:“喂,姓岳的!”
岳飞一个冷战,一骨碌爬起来。
见鬼了。帐子里睡着十来个兵卒,可那细细的声音偏偏只传到他一个人的耳朵里。
“姓岳的,别怕!在下是梁山泊时迁,今日只是来瞧瞧,你还活着没。”
……
好奇马上取代了害怕和戒备。也听小潘师姐说过那个神奇的北方盗门。岳飞心下感动,她记挂着他呢。
岳飞对梁山泊的信息认知,还停留在“全伙受招安”的阶段。他并不清楚梁山招安背后那些错综复杂的□□,只觉得梁山好汉从此成了报效国家的正规军,挺好。
于是溜出帐外,高高兴兴地跟时迁通报了自己的近况。军情方面,只要不是绝对机密,也有条不紊地跟时迁介绍了一番。话说回来,以岳飞眼下的地位,还真没机会接触太多的机密。
末了,免不得少年人的好奇,多问了一句:“你们真的能古墓摸金、全身而退?”
时迁轻轻“哼”一声。小看他们。
“能闹市取物,不被察觉?”
扑哧一声轻响,岳飞低头一看,脚边雪地里半埋着一截金锁,形状有些眼熟,像是出征之前,母亲给自己戴上的那个。
赶紧拾起来,恍惚一刻,再摸摸自己脖子——空了。
岳飞彻底服气,颤着声音问:“那,探听声息、窃取谍报……”
时迁的声音有些不耐烦。
“小官人若无事,还请回去歇息吧。时某的时间比较宝贵。”
岳飞抿紧嘴唇,大着胆子问:“你能不能……帮我也探听一点、嗯……情报?”
时迁默然。大约从没见过这么不懂规矩的客户。
看在老顾客潘姐的面子上,耐心解释一句:“盗门规矩,收人钱财,替人办事。客人若是一穷二白,抱歉盘口是开不得的。”
岳飞笑了:“谁说我一穷二白?——我这里有三千贯钱、五十张貂皮、二十斤人参。够不够?”
头顶上方立刻接话,声音野心勃勃。
“客人有何吩咐?”
……
三日之后,岳飞挑灯夜读,手里攥着时迁留给他的“报告”,
作者有话要说:一股凉意从脊背升上来。
`
三千贯钱、五十张貂皮、二十斤人参,买了三句话:
`
“宋未能攻克辽国南京,彼不守盟约在先,无须再与之为友。辽国既降,立刻南下,攻占河北,以补灭辽一役之亏空。宋境内的大金子民,须立刻响应,不得有违。”
`
岳飞顾不上披衣服,飞也似冲出去,冲着旷野大叫:
`
“时迁,时大哥,瓢把子,盗圣、贼王、鼓上蚤——先别走!”
`
——————————
北伐军第一纵队五师三十九小队行军日记
执笔:岳飞
`
面饼太硬
炒面太干
水有味儿
盐吃完了
咸菜馊了
缴获的契丹人乳酪……能吃吗?
_(:3ゝ∠)_
怀念小潘姐姐请我吃的肉
`
——————————
`
岳飞的早年经历,历史记载十分模糊。关于岳飞是否曾经参加北伐征辽的军队,历史上也没有定论。本文的时间线已经偏离历史,因此设定岳飞曾经参与伐辽。
——————————
`评论区有人提到关于方腊起义的正义性问题。
首先和历史肯定不一样,正如里的梁山也并非历史上的梁山。还有武功什么的肯定都是夸大过的。
所以里关于方腊起义的设定,只能说是参考历史,不会和历史完全重合。
`
和历史相符的几点主要有:
1.素食、戒酒、尚白衣。
2.教众内部十分抱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果和非教众产生矛盾,教众会抱团怼;在官府诉讼中,教众也会互相帮助。老百姓无权无势,这种集体资源非常难得。这也是明教得以在江南迅速传播的原因之一。
3.明教仇视官府。因为方腊起义的导火索是徽宗在江南征收花石纲(就是杨志押丢的那个),民怨沸腾。所以明教占领州县之后会杀地方官。
(具体文献群里有分享)
`
和历史不符的:
1.历史上方腊并非教主(实际的教主叫郑魔王,疑是水浒里郑彪的原型),明教起义也不止他这一家。方腊的规模比较大,吸收了其他明教势力而已。(所以明教更类似于政教分离的组织)
`
2.史载“方腊之乱,祸延六州五十二县,戕害百姓二百多万,他败亡后所掠妇人自他的巢穴中逃出,全身赤`裸,自缢于林中的,相望百多里。”
这也是我文中当彩蛋提到的,宋江黑方腊,其中一条就是说他强抢民女,脱光了衣服不让跑。
一开始读到这段,我也以为明教真的是骄奢淫逸烂到家。可这和明教素来的提倡禁欲简朴的教规又冲突。
而且如果真是掳掠来的淫乐的妇女,起码要给穿衣服吧……白花花一片真的有情趣?而且如果这些妇女真的是因为被强盗玷污了所以死节,为什么要等到方腊倒台才自杀?既然这么看重节操,自杀前最起码要找些蔽体的衣物吧……肯定不会让自己的身体任人围观的。
`
我更倾向于认为,这些裸死的妇女是殉教的教众。明教有裸葬习俗,寓意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金庸在《倚天》里也注意到这一点(原文:常遇春上岸在一棵大树下用刀掘了个土坑,将周公子尸身上的衣服除得一丝不`挂,这才埋葬,跪在坟前,拜了几拜。原来“裸葬”乃明教的规矩,以每人出世时赤条条的来,离世时也当赤条条的去。张三丰不知其礼,只觉得这些人行事处处透着邪门诡异。——第11章)
`
当然明教肯定也不是两袖清风。我在文中特意提了一句“方腊妻妾众多”。至于其他坏习气,大家也可以慢慢发掘。
晋`江`文`学`城
--------------
梁山全体南下之时,不忘派出探子,打探北伐军的风向。潘小园旁敲侧击了这么久,再加上那密信超乎寻常的重要性,大伙总算对北边的邻居——不管是辽是金——有了相当的戒心。大本营水泊梁山离北疆不远,更要格外留意。
探听谍报的任务自然还是由盗门负责。这回时迁出乎意料地没开大价钱。他祖籍是河北高唐州人,在辽国蓟州也住过相当长的时间,对家乡情况十分关心,说是顺带回去看看。
潘小园额外跟他下了个私人单子:北伐军里有个叫岳飞的,是安是危,让他帮忙留意一下。
时迁十分直白地重复了她的要求:“客人想知道那个姓岳的是死是活,对吧?”
要不是瞧不见时迁的身形,恨不得揍他。
北伐军的消息很容易就搜集到了。北方边境到处都是溃败的宋军,这儿一群,那儿一簇,前脚被辽军赶得狼狈,后脚就进村骚扰百姓。看见稍微有点家底的富户,随便指一个人是“辽军奸细”,就能诈出酒肉饭菜、银钱珠宝来。
谁能想到,那些在宋军面前势若虎狼的契丹人,却被勇猛的完颜阿骨打带领下的金**队打得抱头鼠窜呢?
倒是有稍微靠谱些的宋军。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眼下年逾七十,效仿廉颇冯唐,被启用作为攻辽先锋,一路上爱惜百姓,没怎么扰民。可惜种师道本人反对伐辽,打了几场,便开始计划停战。童贯怎么能容忍,立刻把种师道弹劾一通,自己瞎指乱指,指挥出一场场败仗,反倒让种师道做替罪羊,押回了京师。
作为种师道手下的小军官,岳飞的日子也不好过。手头可调动的资源有限,只能够保住自己手下的几百人。立了几场小功,却没受什么升赏,天天看到听到主力部队退却减员,空忧心。
一道军令,将他调去一个鸟不拉屎的偏僻村庄驻防。阴云席卷,大雪飘落,粮草补给却迟迟不到,说是被一小股流窜的辽兵给截了。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宋兵中的一股清流。老乡们看不下去,自发的给战士们送来冻得邦邦硬的面饼干粮,聊以维生。
但就算如此,也一丝不苟地执行了防守的任务。一日,岳飞派部下去山里拾枯树枝作柴,远远的发现一人一马,鬼鬼祟祟的在穿越防线。
“谁!下来检查!”
骑马的乘客一身皮裘皮靴,商贾打扮,点头哈腰赔笑作揖,十分客气。
“小人是……这个、沧州来的行商,去北边进点儿貂皮人参。几位军爷行个方便……”
一面说,一面展开袖子口。一笼热气里,隐约几片黄灿灿的金叶子
战争地带,有人避之不迭,有人却从中发现了机遇。不要命的商人货郎在前线穿梭来去,期待着发战争财,一夜暴富。
偶尔遇到官兵哨卡,也不免被截留勒索。小小的行个贿,打点些金银货物,一般就能顺利通过。
可今日遇到的这股宋兵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金叶子不要,却立刻跑去汇报长官了。
“这里有个可疑的人!”
岳飞赶过来,询问之下,发现这人面相周正,伶俐圆滑,各样证件手续倒是齐全,不是走私犯,而是个规规矩矩的行商。没有跟辽国沆瀣一气,而是去跟盟友——大金国——做生意的。半条律法也没犯。
身上除了两大包货物,还带了几封信,拆开来看,内容平庸无奇。宋辽和平日久,南北双方多有百姓混居的。眼下突然开战,不少家人朋友就此音讯隔断,花重金求带家信的亦有不少。
没什么理由扣押。岳飞还是按规定严嘱了一番:“我们不要你的钱。但你也是知道规矩的。一路上看到的军情调动,一律不许透露给任何人。但让我们知晓了,这里都有你的往来记录,免不得在沧州吃官司!”
行商连忙应承,表示自己都懂:“小人只管进货卖货,打仗的事儿小人不懂,也不会乱说——谢军爷放行!”
岳飞教取来纸笔,工工整整地在“清关文牒”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和职务。
“路上小心。走吧。”
那行商看到“岳飞”两个字,却忽然眼角一抽,脸上闪过一丝异样的神色,喃喃念道:“岳——飞?”
“怎么了?”
“没什么,没什么,军爷起得好名讳,渊渟岳峙,飞黄腾达,呵呵,哈哈哈,以后必将升官发财,飞黄腾达,哈哈哈哈……”
一面恭维,一面拱手作揖,急匆匆跳上马就要走。
“慢着!”
岳飞虽然年轻,却也不是毫无阅历。知道以自己的资历,远远没到“天下闻名”的地步。而方才那人看到自己名字,本能地露出又惊又怕的表情。虽然立刻掩饰住了,却没逃过岳飞的眼睛。
“你认得我?”
“回军爷,小人……今日头一次识得军爷。”
“你叫什么?”
“这……文牒上不是写着,小人贱姓张,叫……叫张有财。”
“家住沧州何处?”
“沧州城内……”
“具体点!”
“好好,嗯,沧州城内……这个、枣树大街……”
岳飞回头,问一个手下小兵:“你是沧州人。沧州城内可有一条枣树大街?”
那小兵一愣:“这、没听说过……”
那行商脸一白,忙道:“沧州城很大的,军爷也许不知道……”
岳飞跳过这个问题:“可有成家?”
“没有——有,小人有家室……”
“尊夫人姓什么?”
张有财为难:“这、这……”
岳飞板起脸:“问你话呢!”
“好好,军爷既问,小人言无不尽……贱内姓、姓吴……”
“可有儿女?”
“没有。”
“令尊名讳?”
“这……小人故去的家父名叫……叫、张三……”
问得飞快,答得吃力,已经是汗流浃背。谁知岳飞还不放过他。
“令尊做什么的?”
“也是行商。”
“令祖父呢?”
“张……张……张庆。”
“做什么的?难不成还是行脚商?”
“不不,是……是开药材铺的……”
“你住在沧州哪条街?”
“这、梨树大街……”
“绑起来!”
行商面如土色:“军爷饶命!军爷饶命!小人……小人说错了……”
岳飞笑道:“你欺我年轻不是?自家住哪条大街还能记错,这等脑子,还怎么做生意!”
编个假名容易,可总不至于把祖宗十八代都编造一遍。说谎容易。再重复一次一模一样的谎话,可就十分费脑子了。
“张有财”自知露馅,还不忘垂死挣扎:“军爷饶命……小人……小人包袱里有三千贯货款……钱引……还有、还有五十张貂皮,二十斤人参,军爷随便拿去……”
岳飞不为所动,“搜身。”
“张有财”被带到军营里唯一一间生了炭火的帐子里,几个人七手八脚给扒得精光。光滑白皙的皮肉上隐约有些陈旧的瘀伤。还有就是……
岳飞紧皱眉头,从“张有财”腰间扯下一块贴身绑着的油布。拆开来,里面一封折得小小的信纸,字迹工整苍劲,和“张有财”包袱里带的那些“家信”天壤之别。
不顾“张有财”的连声哀求,慢慢将纸展开,略略扫了第一行。
“信已收到。兹派心腹之人西门庆……”
岳飞抬眼,冷冷问道:“你叫西门庆?”
*
西门庆彻底蔫成一团,垂头丧气。
也不能怪他疏忽。当初被潘六娘设计陷害,让他以为是寡妇招亲。柜子里那些“寡妇资产”,一沓沓的房产地契,他当时可瞧得清楚,一件件都签着“岳飞”的名字,
自然是个男人,说不定是那小寡妇死去的娘家亲戚什么的。他也没往心里去。
他被那些房产地契骗的晕头转向,眼前仿佛打开了光明的新生活的大门,这才丧失警惕着了潘六娘的道儿,被她抓了个正着。
能记不得“岳飞”这个坑爹名字么!
后来呢,暗无天日地囚禁了不知多少时候,每天被那个周通拳脚相加的欺负,每天都觉得自己要完。突然有那么一天,门锁开了,那个叫燕小乙的家伙快手快脚把他放出来,让他赶紧回朝,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绝处逢生,西门庆谢天谢地,同时将潘六娘的祖宗十八代狠狠诅咒了一遍。
之后的日子过得小心翼翼。仍然是在蔡太师门下,但蔡京嫌他办事不利,又没钱,早就不待见他。这会子听说宋辽开战,西门庆的投机本性发作,又耐不住李瓶儿撺掇,这就请求蔡京,派他来前线卖命,顺带发点小财。
至于拿钱办事,给人带信带消息……经商人的事儿,怎么能叫间谍呢?
穿越边境多少次,只有这一次马失前蹄。一瞬间的惊愕让人看去了,只能自认倒霉。
眼珠子骨碌碌转转,抓起件衣裳,拔腿就往门外跑。
岳飞的目光就没从信上移开,右手抄起一根刚拾来的柴火,顺手一丢,正中西门庆膝盖窝儿。西门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让几个小兵七手八脚拿住了。
“长官,他果然心里有鬼!”
岳飞厌恶地斜了一眼,“给绑结实了。”
若是别人,也就罢了。西门庆这个人,他却也早就有所耳闻。断断续续也听小潘师姐说过不少,说这人如何恶霸,如何害人,如何将她和武松大哥逼出了阳谷县;又是如何阿谀蔡京,在京城结朋结党,盘剥百姓,做的没一件好事。
还记得小潘姐姐跟他悄悄说过:“那个西门庆,我打算整他一整。法子我已经想好了,万无一失,嘻嘻……喂,岳兄弟,这叫做惩恶扬善,虽然有点儿犯法,但你买我一个面子,别跟别人说,嘻嘻嘻。”
天底下姓西门的本来就不多。看这位的形貌气质,便是小潘姐姐提过的那位无疑了。真是天涯何处不相逢。
不多想,将西门庆携带的那封信,仔仔细细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心头愈发沉重。
因为那信的落款,不是蔡京、不是童贯、不是种师道,甚至不是他认识的任何一个宋军长官。
而是一个不太陌生的——完颜宗翰。
“盟友”。
西门庆擦着冷汗赔笑:“这个,给金国的朋友带封信……不犯法吧……小人是怕信丢了,才、才贴身绑住的……”
信里面说了三件事。
第一,大金首领完颜阿骨打,已于征辽凯旋途中去世。
第二,即位的是阿骨打之弟完颜吴乞买。这个消息还没有正式通报大宋官方。
第三,完颜吴乞买下令,宋境内的大金子民,要立刻做好准备,“响应成事”。
岳飞心中已经隐约有所预感。铁青着脸,问西门庆:“成什么事?他们要做什么?”
一双有神丹凤眼,明明是很好看的形状,此时却将西门庆盯得浑身如筛糠,抖得停不住。
西门庆死鸭子嘴硬:“小人又未曾读这信,不知道哇……”
“这信是送给谁的?”
吞吞吐吐:“这、那个、小人……不清楚、不方便……”
岳飞将西门庆盘问了又盘问,确认他真的不知道再多的□□了。但此信蹊跷,若说是“盟友”之间的寻常传递讯息,却也太过敷衍。
恩师那封珍而重之的密信、突如其来的宋金联盟、还有小潘师姐说过的曾头市……
岳飞心中,比旁人更多着一口警钟。
将西门庆监在帐子里。入夜,辗转反侧,不知该如何是好。毕竟只是从军伊始,没什么政治人脉方面的资源,也不知该怎么做。
可巧,头顶三尺突然隐隐约约传来人声,还是在叫他:“喂,姓岳的!”
岳飞一个冷战,一骨碌爬起来。
见鬼了。帐子里睡着十来个兵卒,可那细细的声音偏偏只传到他一个人的耳朵里。
“姓岳的,别怕!在下是梁山泊时迁,今日只是来瞧瞧,你还活着没。”
……
好奇马上取代了害怕和戒备。也听小潘师姐说过那个神奇的北方盗门。岳飞心下感动,她记挂着他呢。
岳飞对梁山泊的信息认知,还停留在“全伙受招安”的阶段。他并不清楚梁山招安背后那些错综复杂的□□,只觉得梁山好汉从此成了报效国家的正规军,挺好。
于是溜出帐外,高高兴兴地跟时迁通报了自己的近况。军情方面,只要不是绝对机密,也有条不紊地跟时迁介绍了一番。话说回来,以岳飞眼下的地位,还真没机会接触太多的机密。
末了,免不得少年人的好奇,多问了一句:“你们真的能古墓摸金、全身而退?”
时迁轻轻“哼”一声。小看他们。
“能闹市取物,不被察觉?”
扑哧一声轻响,岳飞低头一看,脚边雪地里半埋着一截金锁,形状有些眼熟,像是出征之前,母亲给自己戴上的那个。
赶紧拾起来,恍惚一刻,再摸摸自己脖子——空了。
岳飞彻底服气,颤着声音问:“那,探听声息、窃取谍报……”
时迁的声音有些不耐烦。
“小官人若无事,还请回去歇息吧。时某的时间比较宝贵。”
岳飞抿紧嘴唇,大着胆子问:“你能不能……帮我也探听一点、嗯……情报?”
时迁默然。大约从没见过这么不懂规矩的客户。
看在老顾客潘姐的面子上,耐心解释一句:“盗门规矩,收人钱财,替人办事。客人若是一穷二白,抱歉盘口是开不得的。”
岳飞笑了:“谁说我一穷二白?——我这里有三千贯钱、五十张貂皮、二十斤人参。够不够?”
头顶上方立刻接话,声音野心勃勃。
“客人有何吩咐?”
……
三日之后,岳飞挑灯夜读,手里攥着时迁留给他的“报告”,
作者有话要说:一股凉意从脊背升上来。
`
三千贯钱、五十张貂皮、二十斤人参,买了三句话:
`
“宋未能攻克辽国南京,彼不守盟约在先,无须再与之为友。辽国既降,立刻南下,攻占河北,以补灭辽一役之亏空。宋境内的大金子民,须立刻响应,不得有违。”
`
岳飞顾不上披衣服,飞也似冲出去,冲着旷野大叫:
`
“时迁,时大哥,瓢把子,盗圣、贼王、鼓上蚤——先别走!”
`
——————————
北伐军第一纵队五师三十九小队行军日记
执笔:岳飞
`
面饼太硬
炒面太干
水有味儿
盐吃完了
咸菜馊了
缴获的契丹人乳酪……能吃吗?
_(:3ゝ∠)_
怀念小潘姐姐请我吃的肉
`
——————————
`
岳飞的早年经历,历史记载十分模糊。关于岳飞是否曾经参加北伐征辽的军队,历史上也没有定论。本文的时间线已经偏离历史,因此设定岳飞曾经参与伐辽。
——————————
`评论区有人提到关于方腊起义的正义性问题。
首先和历史肯定不一样,正如里的梁山也并非历史上的梁山。还有武功什么的肯定都是夸大过的。
所以里关于方腊起义的设定,只能说是参考历史,不会和历史完全重合。
`
和历史相符的几点主要有:
1.素食、戒酒、尚白衣。
2.教众内部十分抱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果和非教众产生矛盾,教众会抱团怼;在官府诉讼中,教众也会互相帮助。老百姓无权无势,这种集体资源非常难得。这也是明教得以在江南迅速传播的原因之一。
3.明教仇视官府。因为方腊起义的导火索是徽宗在江南征收花石纲(就是杨志押丢的那个),民怨沸腾。所以明教占领州县之后会杀地方官。
(具体文献群里有分享)
`
和历史不符的:
1.历史上方腊并非教主(实际的教主叫郑魔王,疑是水浒里郑彪的原型),明教起义也不止他这一家。方腊的规模比较大,吸收了其他明教势力而已。(所以明教更类似于政教分离的组织)
`
2.史载“方腊之乱,祸延六州五十二县,戕害百姓二百多万,他败亡后所掠妇人自他的巢穴中逃出,全身赤`裸,自缢于林中的,相望百多里。”
这也是我文中当彩蛋提到的,宋江黑方腊,其中一条就是说他强抢民女,脱光了衣服不让跑。
一开始读到这段,我也以为明教真的是骄奢淫逸烂到家。可这和明教素来的提倡禁欲简朴的教规又冲突。
而且如果真是掳掠来的淫乐的妇女,起码要给穿衣服吧……白花花一片真的有情趣?而且如果这些妇女真的是因为被强盗玷污了所以死节,为什么要等到方腊倒台才自杀?既然这么看重节操,自杀前最起码要找些蔽体的衣物吧……肯定不会让自己的身体任人围观的。
`
我更倾向于认为,这些裸死的妇女是殉教的教众。明教有裸葬习俗,寓意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金庸在《倚天》里也注意到这一点(原文:常遇春上岸在一棵大树下用刀掘了个土坑,将周公子尸身上的衣服除得一丝不`挂,这才埋葬,跪在坟前,拜了几拜。原来“裸葬”乃明教的规矩,以每人出世时赤条条的来,离世时也当赤条条的去。张三丰不知其礼,只觉得这些人行事处处透着邪门诡异。——第11章)
`
当然明教肯定也不是两袖清风。我在文中特意提了一句“方腊妻妾众多”。至于其他坏习气,大家也可以慢慢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