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过掰开了揉碎了一步步的来,倒都并非天方夜谭。譬如国库的收入支出,也就相当于一个放大了千百倍的梁山而已。这年头金融业工业不发达,外汇产业也由于辽国的灰飞烟灭,而被打击得几近凋零,于是度支部门老旧的档案室打开,呛人的灰尘里埋着厚厚的账册,主要还是记载着来自农业和商业的税收收,再加上盐、茶、酒等国营专卖收入。

潘小园忽然想到自己用来坑西门庆的那一百万贯茶引。能让一个富商巨贾倾家荡产、铤而走险的巨额交易,放在此处,也就相当于九牛一毛,不起眼的一串数字。

翻开来,乍一看宛如天书。但她也不用亲力亲为的计算。她的身份相当于梁山派去的“审计”,只要边看边学,监督底下的官吏是否瞒报漏报即可。

另一位在场观摩的“审计”,白白胖胖和蔼可亲,穿一身锦灰四合如意云纹道袍,身后跟着两个伺候的小黄门,俨然是整个屋内风度最优雅的一位。

掌管财政大权重要人物蔡京已死,大家便转而把“太上皇”叫来询问。一问不得了,赵佶对国库财政状况居然一无所知,被联军好汉们粗声大气的嘲笑了一番。于是将他也请来,清点国库的时候过过目。

赵佶这些日子被安排住在白矾楼的“御座”中,里面除了没有李师师,和以往的布置并没有太大区别,依旧是穷奢极侈的一个小小世外桃源——并不是武松他们有意优待,而是发现,这人养尊处优太久,只要离了花鸟锦绣,只要一住进寻常百姓家,就难受得不吃不睡浑身起皮疹子;而当初和新君赵楷的约定,对这位太上皇务必善待,于是只好牙缝里拨出款来,让他继续舒舒服服的过日子,每天不知不觉地缩减一分两分的待遇。至于起居方面的细节,则由梁山开酒店的朱贵、朱富两兄弟负责。

但即便如此,赵佶也比往日萎靡了不少,眼中黯淡无光,一副无所事事的厌世之态。

物质生活虽然得以保障,但精神显然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一帮子土匪谁肯朝他下跪,见面拱个手算是客气的;明教那个秃头和尚邓元觉,明知他信道教,却操着一口鸟语,乐此不疲的跟他辩什么“老子化胡是胡扯”、“道生万物放狗屁”;赵佶信道归信道,以往接见的宗教界人士谁不是顺着他说话,何曾被质疑到如此地步。邓元觉眼看他张口结舌辩不过,高兴得哈哈大笑。

不过鲁智深就不太看的下去这种做法。他本人大字不识,半本经书没读过,更是觉得邓国师对太上皇折磨过甚。于是有一次又撞上邓元觉给太上皇讲经说法,当即把那秃厮给轰走了,赵佶感激涕零。

刚要询问:“这位师父法号……”

鲁智深笑嘻嘻从怀里摸出一包蒜泥狗肉,顶到他鼻孔跟前:“皇宫里没这个吧?洒家特意带来,给你尝尝鲜。”

赵佶当时就哭了:“……方才那位邓师父呢?”

太上皇本人属狗,早就下令全国不许吃狗肉。这和尚明晃晃的挥舞着一条狗后腿,不轨之心昭然若揭。

狗肉还不算最糟糕的。朱贵朱富两兄弟,一个旱地忽律,一个笑面虎,都是整人不掉渣、让人哭也哭不出来的主儿。朱贵喜欢吃猪下水,朱富喜欢吃臭豆腐。两兄弟故意当着赵佶的面,稀里呼噜吃得香喷喷,恶心得太上皇一天吃不下饭。

更别提,有时候几个梁山好汉好心前来“探监”,故意当着他的面谈什么杀人放火砍脑壳,把以前在梁山上的“好汉行径”,添油加醋、夸张十几倍的讲出来,直吓得赵佶浑身哆嗦,又是一晚上睡不着觉。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好不容易平静心绪,讨来笔墨,想要画一幅水墨丹青,聊以遣怀;放空心绪,整整三日,才绘出一幅清淡拙朴的柳鸦芦雁,平和典雅中暗藏生机,是他几个月以来的得意之作。

谁知,正待画下点睛之笔,房梁上冷不丁响起一个刺耳的声音。

“这几只鸡好瘦,好瘦!想来不好吃,肉柴。”

赵佶大惊,那点睛之笔点在了柳鸦的脑袋顶;上下看看,房里没人。

“你到底会不会画鸡?俺时迁偷鸡也不偷这样的——人家都说你画得好,谁料一只鸡也画不像,白看了半天,浪费时间,晦气!”

赵佶一口老血闷在胸口,就此产生撕纸的冲动。

今日好不容易见到些外人,说有人请他去帮忙“清点国库”。赵佶闲极无聊,当即一口应承。三司官吏见了“太上皇”惶然下拜,更让他找回了一点以前的威风豪气。

微抬下颌,说道:“免礼。”

再看看旁边,一个明艳绰约小妇人,藕合纱衫儿,豆青布裙儿,鬓间海棠绢花儿,笑吟吟朝他一个万福,指着旁边一个软凳:“坐。”

赵佶心恍了一刻。一双久惯风月的眼睛习惯性的给出了评价:姿容算不错,可惜脂粉太淡,衣衫太糙,身上连个金玉也没有。身材倒是凹凸有致,丰韵娉婷,却不是他喜欢的那类弱柳扶风。

忽然又思念起他的后宫三千来——除了原配皇后还偶尔来看他,其他人此时想必都已经被遣散回家了,好不凄凉。难不成这帮土匪也体谅他一个人寂寞,因此遣来佳人陪伴?既然如此善解人意,为什么不多送几个,让他挑呢?

还没看上两眼,小娘子身后的两个彪形大汉眼睛一瞪,粗声呵斥:“看什么看?看什么看?俺家大嫂是给你随便看的?叫你坐就好好儿坐着去!否则就站着!”

赵佶一个激灵,赶紧收回目光,乖乖坐到软凳上去了,心里血泪控诉:土匪里还有女人?

潘小园知道自己身上任务重大,当然不会孤身前来。身边带的是“铁臂膊“蔡福、“一枝花”蔡庆。这两兄弟武功平平,但长相数一数二的凶恶,当年在大名府做行刑刽子手,见多了人头落地,还差点砍下卢俊义卢员外的人头来,是多少不听话小孩子的噩梦。这两位一来,整个档案室里就阴气森森,生出八分行刑的气场,让里面的大小官吏不敢吐半句假话。

本来还想请上蒋敬。但学霸另有任务:统计自金兵犯境以来,国家损失的税收、人口、财富、土地、等等。各地的报告残缺不全,多有互相矛盾之处,但总要知道,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眼下到底是个什么状态。这项任务不比“清点国库”要轻松多少。

但就算只带了两个保镖,也轻松镇住了场子。赵佶坐在凳子上心惊胆战,一张圆润福气脸,肌肉微微抽动着,不敢露出太厌恶的神情。

蔡福蔡庆简略自我介绍了一下,他便更加沮丧——奸臣误国啊,基层启用的都是这等野蛮酷吏,难怪百姓要反!

不敢多说话,乖乖听度支司掌簿官员一样样的清点。

六千万贯的纯货币年财政收入,是足以让同期世界上任何国家汗颜的经济实力;而令人咋舌的是,其中十分之七八竟都消耗在了军费上。

八十万禁军厢军全都是募集兵——也就是说,自身不事生产,吃穿用度全凭国家拨款的专业雇佣军。,而养一兵之费,衣食杂费加起来,一年的成本是五万钱;厢军稍微便宜一些,也要三四万钱;八十万厢禁军合起来,便是近五千万贯的支出。

剩下的一千多万贯,用于各种基础的国家建设,显得颇为捉襟见肘;更何况,书画家皇帝自身品位高雅,饮食起居不落俗套,西域的香膏、岭南的新茶、数百织工一年才出品一件的织锦屏风、还有动不动就赍发宝物赏赐——寻常老百姓做梦也想不到的荣华富贵,对他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更别提,东京城东北部正修着的那座皇家园林“艮岳”,是他多年以来的心血之作。说是为了改善汴梁城的风水,可一造起来就收不住:叠石掇山、诗情画意,豢养珍稀飞禽走兽,尽搜天下名花奇石。其中最为瑰丽奇美的太湖石、灵璧石,都产自南方民间,十几年来连舻辇致,不遗余力的运送进京,是为“花石纲”。

左藏库每月拨给皇室的“花石纲”经费,高达一百余万贯;财政收入不够,就透支国库来补。

赵佶听着那边一样样的报账,自己也颇为惭愧,低了头不,小声辩解:“只是个园子……朕……哦不,我国事操劳,也需要休息嘛。”

这边潘小园和蔡氏兄弟早就听得头顶冒火,齐声问一句:“知不知道江南方腊起义,为的是什么?”

赵佶茫然不知:“饥荒了?”

她懒得再跟他科普。总之,国难当头还惦记着修园子,可和几百年后的慈禧老佛爷有一拼了。要是这园子继续修下去,那大宋国的下场,遮莫也和几百年后那个大清国差不多。

直接命令:“艮岳的拨款都停掉,还在路上的花石纲就地解散。省下来的经费都……”

本来想说“都充作军费”,但眼睁睁看着大宋国十分之七八的财政收入都已然做了军费,但宋兵的战斗力一个个不可恭维,俨然仿佛养了一支假军队。

她知道这里面肯定有水分,于是暂时不提军费的事,“省下的钱,充盈国库,没我过问,谁都不许动。”

度支司掌簿不敢有违,连忙同意,瞟了一眼赵佶的脸色。

赵佶早就面如死灰,欲言又止,最后终于憋出一句:“可、就快修完了啊……就差一点儿了……朕的园子……”

潘小园微微一笑,补一刀:“艮岳里已经有的花草奇石什么的,养护费一率停掉,派人监督着,放百姓进去,想搬什么搬什么。”

简直是最毒妇人心。太上皇双眼翻白,差点气晕过去。

供皇帝穷奢极侈之际,颇多有油水可捞的肥差。譬如监管花石纲的朱勔,巧取豪夺,广蓄私产,已经是众所周知。江南百姓最恨此人,早在“兵谏”当天,就有明教敢死队闯入朱府,直接割了朱勔的人头。抄家抄出来的巨额财产,一时间找不到足够的车辆运输,竟须出动百余人的军队来维护。

此时潘小园主持着彻底清理账目,眼尖地发现一个个漏洞,知道每个漏洞里都住着一个个蛀虫;她生出一股“打老虎”的强烈成就感和使命感,毫不留情吩咐:“有问题的项目都停掉,该调查的一个也别放过。”

至于禁军军费,“都是谁在负责?给我叫过来。”

几个小吏苦着脸互相看看,大胆告诉她:“高俅高太尉……已经、嗯,那个……仙逝……”

“府里抄家抄得有账目么?拿过来。”

殿帅府里的账目残缺不全,不少都是坏账烂账。但七零八碎的合起来,也让她看得触目惊心。

八十万禁军的粮饷,被蛀虫们层层捞油水,实际养兵不过二三十万;就这二三十万人里,还有不少根本没练过兵,而是充当高俅等高官的私人劳役,帮他盖府邸、种私田!

至于各路军队的战斗力,名不副实者数不胜数。民间早有俗语“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说的就是军队中混吃等死之辈的泛滥。譬如大宋号称有三十万马军,然而宋国缺马匹,哪找那么多战马来配合训练。于是没有马的“马军”,整日无所事事,每天的训练内容就是跑跑圈儿,站站桩,练练马上开弓的臂力——能拉五十斤弓就算优秀。

潘小园无语凝噎。来东京的路上,曾磨着岳飞给她演示了下,小伙子轻轻松松能拉两百斤硬弓;她再一加油鼓劲儿——三百斤。

再往下看:“……俯卧撑能做二十个就给奖赏?”

——还不如她自己呢。

脑筋一转,明白了;号称的三十万马军,实际数目可能只有三万不到;剩下的那二十七万“影子军队”,倘若人人都能定期拿个“训练优秀奖”,不知能向朝廷讹多少钱。

更荒唐的是,由于军队实行终身雇佣制,国家养一个兵的同时,也得负责养他的全家老小。于是军费开支里,又凭空多出了几十万“军属家庭”,一个个上有老下有小,籍贯、姓名、年龄,编得像模像样,实际上都是并不存在的“假军属”。

正所谓“竭民赋租以养不战之卒,糜国帑廪以伏坐食之校”。每年五千万贯的军费,就这么被层层盘剥,大部分都进了各级官吏的口袋,讽刺点说,也算是一种变相的“藏富于民”。

赵佶看她在一旁抽丝剥茧的分析,一张脸越来越黑,简直泫然欲泣,喃喃道:“奸臣误我……奸臣误我……我……汴京守不住了,我要走……”

潘小园直接给他呛回去:“你要是肯管事,肯过问,哪容得奸臣如此嚣张?”

赵佶何曾被人如此颐指气使,眉毛一抬,顺口就想叫“来人”,嘴巴张到一半,才想起来自己的处境,再看到蔡福蔡庆往他身边一站,泄了气。

微微讨好地对她说:“也不全是奸臣……蔡相忠心为国……钱财问题,他已经给朕解决了。卿……那个,娘子请移步去印造局看上一眼,新钞马上就能印出来使用……”

不说还好,这话一出,潘小园心里头火冒三丈。居然把这个定时炸`弹给忘了!

原来蔡京解决财政问题缺口的方法,就是印钱!

“你知不知道滥发钱钞是什么后果!——算了,谅你也不知。传我的话,印造局马上停止印钞。”

赵佶一头雾水,委屈得不得了。印钱这种空手套财之事,也算错?

后面蔡福蔡庆兄弟也不明觉厉,轻声问:“嫂子,滥发钱钞是什么后果?”

“钱不值钱——回头再和你们细讲。”

潘小园看看身边一脸惶恐的十几个小吏,迅速衡量了一下自己现有的“职权”,吩咐:“重新普查禁军人口,多余的空饷一律停掉,已经发了的,让各级官吏吐出来……”

当然可以以此为契机,将所有贪污军费的官员一刀咔嚓。但她毕竟不是热衷杀人的“绿林好汉”,眼下国家危难,用人之际,“兵谏”当天已经落了不少人头,现在再把剩下的官员全都砍了,谁来跑腿办事?况且,国难当头,若是真的效仿李自成,营造一个“打土豪,均贫富”的氛围,不免落得人人自危,再无人肯给大宋出力了。“鞑兵入关”指日可待。

于是只得先把浪费的钱财一点点找补回来。至于处置责任人什么的,等“宪法”修出来,再让那些智囊老夫子们去掂量吧。

---------------

国库的清点非一日之功。忙了大半天,也只不过是将军费相关的部分粗略处置了一下。到得下午,匆匆吃口饭,又有人被遣来,说是萧让萧秀才找她商讨立法事宜。

作者有话要说:考据:关于艮岳

`

是北宋时期一座位于京城汴梁东北部的大型人工山水皇家园林。这个园子相当于宋朝版的圆明园。

`

艮岳修建之时,正值金兵北伺、内变频仍、内外交困之际,这项浩大的工程也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

金人围攻汴梁时,钦宗下令取万岁山禽鸟十万,尽投入汴河。为据守京师,市民拥入此山中,“拆屋为薪,凿石为池,伐竹为笆篱。大鹿数千头,悉杀之啖卫士”。

`

金人占领汴京城之后,命取艮岳之土为北面城垣,改景龙江为城濠,池沼被平,遗址无存。遗石多数被毁,一部分运往北京。北京的北海公园、故宫、中山公园、中南海都有艮岳遗石,有兴趣可以去找找。

`

艮岳里的石头都是从江南千里迢迢运来的,就是杨志丢过的“花石纲”。上海豫园里至今存有花石纲遗石“玉玲珑”。

`

——————

`

关于宋朝的禁军:北宋大量养兵,军费开支约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六分之五。蔡襄(1012—1067)在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任三司使(称计相,为最高财政长官)时,因其掌管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所以对北宋的军费统计了如指掌。当年他写有《论兵十事疏》16,其中论《养兵之费》,具体细致地详列了军费统计资料:

`

“禁军一兵之费,以衣粮、特支、郊赉通计,一岁约费钱五十千;厢军一兵之费,岁约三十千。通一百一十八万余人,一岁约费四千八百万缗。此其大较也。

`

根据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枢密院(相当于总参谋部+国防部)报告,禁军缺额24万,新招兵10万,仍缺14万。按照北宋亡国后,李纲的反思(1127年),徽宗朝禁军中往往只有名额,却宁可空缺不补充兵员,军中连一半的人都没有。到了政和年间,宋徽宗的宠臣童贯统兵,河北地区的军队只剩下20%-30%,留下的名额拿来吃空饷,攒出钱来送给皇帝挥霍。80万兵马,吃掉70%-80%,所剩不过20万左右。

`

不仅如此,就连这些留在军中的“男儿们”,也是蛀虫们下口的食粮,根本不足用了。徽宗朝总管军政的太尉高俅,即“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高太尉拉野战军干工程,已经不同凡响了,到了亡国前后,更是变本加厉:“帅臣、监司与夫守、倅、将、副多违法徇私,使禁卒习奇巧艺能之事。或以组绣而执役,或以机织而致工,或为首饰玩好,或为涂绘文缕,公然占破,坐免教习,名编卒伍,而行列不知,身为战士,而攻守不预。”

`

国家的中央军主力,招兵之后,不是练兵习武,而是做保镖、学手艺,比例竟能占到总数的30%-40%。

`

据说金军渡河时只找到能坐6、7个人的小船10多只,一**渡黄河,花了6天,才把骑兵运过去,事后金人军官感慨:“南朝可谓无人矣,若有一二千人,吾辈岂能渡哉!”

(资料来源网上)

——————

怎么样,是不是比当年梁山的摊子烂多了╮( ̄▽ ̄")╭

不过掰开了揉碎了一步步的来,倒都并非天方夜谭。譬如国库的收入支出,也就相当于一个放大了千百倍的梁山而已。这年头金融业工业不发达,外汇产业也由于辽国的灰飞烟灭,而被打击得几近凋零,于是度支部门老旧的档案室打开,呛人的灰尘里埋着厚厚的账册,主要还是记载着来自农业和商业的税收收,再加上盐、茶、酒等国营专卖收入。

潘小园忽然想到自己用来坑西门庆的那一百万贯茶引。能让一个富商巨贾倾家荡产、铤而走险的巨额交易,放在此处,也就相当于九牛一毛,不起眼的一串数字。

翻开来,乍一看宛如天书。但她也不用亲力亲为的计算。她的身份相当于梁山派去的“审计”,只要边看边学,监督底下的官吏是否瞒报漏报即可。

另一位在场观摩的“审计”,白白胖胖和蔼可亲,穿一身锦灰四合如意云纹道袍,身后跟着两个伺候的小黄门,俨然是整个屋内风度最优雅的一位。

掌管财政大权重要人物蔡京已死,大家便转而把“太上皇”叫来询问。一问不得了,赵佶对国库财政状况居然一无所知,被联军好汉们粗声大气的嘲笑了一番。于是将他也请来,清点国库的时候过过目。

赵佶这些日子被安排住在白矾楼的“御座”中,里面除了没有李师师,和以往的布置并没有太大区别,依旧是穷奢极侈的一个小小世外桃源——并不是武松他们有意优待,而是发现,这人养尊处优太久,只要离了花鸟锦绣,只要一住进寻常百姓家,就难受得不吃不睡浑身起皮疹子;而当初和新君赵楷的约定,对这位太上皇务必善待,于是只好牙缝里拨出款来,让他继续舒舒服服的过日子,每天不知不觉地缩减一分两分的待遇。至于起居方面的细节,则由梁山开酒店的朱贵、朱富两兄弟负责。

但即便如此,赵佶也比往日萎靡了不少,眼中黯淡无光,一副无所事事的厌世之态。

物质生活虽然得以保障,但精神显然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一帮子土匪谁肯朝他下跪,见面拱个手算是客气的;明教那个秃头和尚邓元觉,明知他信道教,却操着一口鸟语,乐此不疲的跟他辩什么“老子化胡是胡扯”、“道生万物放狗屁”;赵佶信道归信道,以往接见的宗教界人士谁不是顺着他说话,何曾被质疑到如此地步。邓元觉眼看他张口结舌辩不过,高兴得哈哈大笑。

不过鲁智深就不太看的下去这种做法。他本人大字不识,半本经书没读过,更是觉得邓国师对太上皇折磨过甚。于是有一次又撞上邓元觉给太上皇讲经说法,当即把那秃厮给轰走了,赵佶感激涕零。

刚要询问:“这位师父法号……”

鲁智深笑嘻嘻从怀里摸出一包蒜泥狗肉,顶到他鼻孔跟前:“皇宫里没这个吧?洒家特意带来,给你尝尝鲜。”

赵佶当时就哭了:“……方才那位邓师父呢?”

太上皇本人属狗,早就下令全国不许吃狗肉。这和尚明晃晃的挥舞着一条狗后腿,不轨之心昭然若揭。

狗肉还不算最糟糕的。朱贵朱富两兄弟,一个旱地忽律,一个笑面虎,都是整人不掉渣、让人哭也哭不出来的主儿。朱贵喜欢吃猪下水,朱富喜欢吃臭豆腐。两兄弟故意当着赵佶的面,稀里呼噜吃得香喷喷,恶心得太上皇一天吃不下饭。

更别提,有时候几个梁山好汉好心前来“探监”,故意当着他的面谈什么杀人放火砍脑壳,把以前在梁山上的“好汉行径”,添油加醋、夸张十几倍的讲出来,直吓得赵佶浑身哆嗦,又是一晚上睡不着觉。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好不容易平静心绪,讨来笔墨,想要画一幅水墨丹青,聊以遣怀;放空心绪,整整三日,才绘出一幅清淡拙朴的柳鸦芦雁,平和典雅中暗藏生机,是他几个月以来的得意之作。

谁知,正待画下点睛之笔,房梁上冷不丁响起一个刺耳的声音。

“这几只鸡好瘦,好瘦!想来不好吃,肉柴。”

赵佶大惊,那点睛之笔点在了柳鸦的脑袋顶;上下看看,房里没人。

“你到底会不会画鸡?俺时迁偷鸡也不偷这样的——人家都说你画得好,谁料一只鸡也画不像,白看了半天,浪费时间,晦气!”

赵佶一口老血闷在胸口,就此产生撕纸的冲动。

今日好不容易见到些外人,说有人请他去帮忙“清点国库”。赵佶闲极无聊,当即一口应承。三司官吏见了“太上皇”惶然下拜,更让他找回了一点以前的威风豪气。

微抬下颌,说道:“免礼。”

再看看旁边,一个明艳绰约小妇人,藕合纱衫儿,豆青布裙儿,鬓间海棠绢花儿,笑吟吟朝他一个万福,指着旁边一个软凳:“坐。”

赵佶心恍了一刻。一双久惯风月的眼睛习惯性的给出了评价:姿容算不错,可惜脂粉太淡,衣衫太糙,身上连个金玉也没有。身材倒是凹凸有致,丰韵娉婷,却不是他喜欢的那类弱柳扶风。

忽然又思念起他的后宫三千来——除了原配皇后还偶尔来看他,其他人此时想必都已经被遣散回家了,好不凄凉。难不成这帮土匪也体谅他一个人寂寞,因此遣来佳人陪伴?既然如此善解人意,为什么不多送几个,让他挑呢?

还没看上两眼,小娘子身后的两个彪形大汉眼睛一瞪,粗声呵斥:“看什么看?看什么看?俺家大嫂是给你随便看的?叫你坐就好好儿坐着去!否则就站着!”

赵佶一个激灵,赶紧收回目光,乖乖坐到软凳上去了,心里血泪控诉:土匪里还有女人?

潘小园知道自己身上任务重大,当然不会孤身前来。身边带的是“铁臂膊“蔡福、“一枝花”蔡庆。这两兄弟武功平平,但长相数一数二的凶恶,当年在大名府做行刑刽子手,见多了人头落地,还差点砍下卢俊义卢员外的人头来,是多少不听话小孩子的噩梦。这两位一来,整个档案室里就阴气森森,生出八分行刑的气场,让里面的大小官吏不敢吐半句假话。

本来还想请上蒋敬。但学霸另有任务:统计自金兵犯境以来,国家损失的税收、人口、财富、土地、等等。各地的报告残缺不全,多有互相矛盾之处,但总要知道,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眼下到底是个什么状态。这项任务不比“清点国库”要轻松多少。

但就算只带了两个保镖,也轻松镇住了场子。赵佶坐在凳子上心惊胆战,一张圆润福气脸,肌肉微微抽动着,不敢露出太厌恶的神情。

蔡福蔡庆简略自我介绍了一下,他便更加沮丧——奸臣误国啊,基层启用的都是这等野蛮酷吏,难怪百姓要反!

不敢多说话,乖乖听度支司掌簿官员一样样的清点。

六千万贯的纯货币年财政收入,是足以让同期世界上任何国家汗颜的经济实力;而令人咋舌的是,其中十分之七八竟都消耗在了军费上。

八十万禁军厢军全都是募集兵——也就是说,自身不事生产,吃穿用度全凭国家拨款的专业雇佣军。,而养一兵之费,衣食杂费加起来,一年的成本是五万钱;厢军稍微便宜一些,也要三四万钱;八十万厢禁军合起来,便是近五千万贯的支出。

剩下的一千多万贯,用于各种基础的国家建设,显得颇为捉襟见肘;更何况,书画家皇帝自身品位高雅,饮食起居不落俗套,西域的香膏、岭南的新茶、数百织工一年才出品一件的织锦屏风、还有动不动就赍发宝物赏赐——寻常老百姓做梦也想不到的荣华富贵,对他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更别提,东京城东北部正修着的那座皇家园林“艮岳”,是他多年以来的心血之作。说是为了改善汴梁城的风水,可一造起来就收不住:叠石掇山、诗情画意,豢养珍稀飞禽走兽,尽搜天下名花奇石。其中最为瑰丽奇美的太湖石、灵璧石,都产自南方民间,十几年来连舻辇致,不遗余力的运送进京,是为“花石纲”。

左藏库每月拨给皇室的“花石纲”经费,高达一百余万贯;财政收入不够,就透支国库来补。

赵佶听着那边一样样的报账,自己也颇为惭愧,低了头不,小声辩解:“只是个园子……朕……哦不,我国事操劳,也需要休息嘛。”

这边潘小园和蔡氏兄弟早就听得头顶冒火,齐声问一句:“知不知道江南方腊起义,为的是什么?”

赵佶茫然不知:“饥荒了?”

她懒得再跟他科普。总之,国难当头还惦记着修园子,可和几百年后的慈禧老佛爷有一拼了。要是这园子继续修下去,那大宋国的下场,遮莫也和几百年后那个大清国差不多。

直接命令:“艮岳的拨款都停掉,还在路上的花石纲就地解散。省下来的经费都……”

本来想说“都充作军费”,但眼睁睁看着大宋国十分之七八的财政收入都已然做了军费,但宋兵的战斗力一个个不可恭维,俨然仿佛养了一支假军队。

她知道这里面肯定有水分,于是暂时不提军费的事,“省下的钱,充盈国库,没我过问,谁都不许动。”

度支司掌簿不敢有违,连忙同意,瞟了一眼赵佶的脸色。

赵佶早就面如死灰,欲言又止,最后终于憋出一句:“可、就快修完了啊……就差一点儿了……朕的园子……”

潘小园微微一笑,补一刀:“艮岳里已经有的花草奇石什么的,养护费一率停掉,派人监督着,放百姓进去,想搬什么搬什么。”

简直是最毒妇人心。太上皇双眼翻白,差点气晕过去。

供皇帝穷奢极侈之际,颇多有油水可捞的肥差。譬如监管花石纲的朱勔,巧取豪夺,广蓄私产,已经是众所周知。江南百姓最恨此人,早在“兵谏”当天,就有明教敢死队闯入朱府,直接割了朱勔的人头。抄家抄出来的巨额财产,一时间找不到足够的车辆运输,竟须出动百余人的军队来维护。

此时潘小园主持着彻底清理账目,眼尖地发现一个个漏洞,知道每个漏洞里都住着一个个蛀虫;她生出一股“打老虎”的强烈成就感和使命感,毫不留情吩咐:“有问题的项目都停掉,该调查的一个也别放过。”

至于禁军军费,“都是谁在负责?给我叫过来。”

几个小吏苦着脸互相看看,大胆告诉她:“高俅高太尉……已经、嗯,那个……仙逝……”

“府里抄家抄得有账目么?拿过来。”

殿帅府里的账目残缺不全,不少都是坏账烂账。但七零八碎的合起来,也让她看得触目惊心。

八十万禁军的粮饷,被蛀虫们层层捞油水,实际养兵不过二三十万;就这二三十万人里,还有不少根本没练过兵,而是充当高俅等高官的私人劳役,帮他盖府邸、种私田!

至于各路军队的战斗力,名不副实者数不胜数。民间早有俗语“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说的就是军队中混吃等死之辈的泛滥。譬如大宋号称有三十万马军,然而宋国缺马匹,哪找那么多战马来配合训练。于是没有马的“马军”,整日无所事事,每天的训练内容就是跑跑圈儿,站站桩,练练马上开弓的臂力——能拉五十斤弓就算优秀。

潘小园无语凝噎。来东京的路上,曾磨着岳飞给她演示了下,小伙子轻轻松松能拉两百斤硬弓;她再一加油鼓劲儿——三百斤。

再往下看:“……俯卧撑能做二十个就给奖赏?”

——还不如她自己呢。

脑筋一转,明白了;号称的三十万马军,实际数目可能只有三万不到;剩下的那二十七万“影子军队”,倘若人人都能定期拿个“训练优秀奖”,不知能向朝廷讹多少钱。

更荒唐的是,由于军队实行终身雇佣制,国家养一个兵的同时,也得负责养他的全家老小。于是军费开支里,又凭空多出了几十万“军属家庭”,一个个上有老下有小,籍贯、姓名、年龄,编得像模像样,实际上都是并不存在的“假军属”。

正所谓“竭民赋租以养不战之卒,糜国帑廪以伏坐食之校”。每年五千万贯的军费,就这么被层层盘剥,大部分都进了各级官吏的口袋,讽刺点说,也算是一种变相的“藏富于民”。

赵佶看她在一旁抽丝剥茧的分析,一张脸越来越黑,简直泫然欲泣,喃喃道:“奸臣误我……奸臣误我……我……汴京守不住了,我要走……”

潘小园直接给他呛回去:“你要是肯管事,肯过问,哪容得奸臣如此嚣张?”

赵佶何曾被人如此颐指气使,眉毛一抬,顺口就想叫“来人”,嘴巴张到一半,才想起来自己的处境,再看到蔡福蔡庆往他身边一站,泄了气。

微微讨好地对她说:“也不全是奸臣……蔡相忠心为国……钱财问题,他已经给朕解决了。卿……那个,娘子请移步去印造局看上一眼,新钞马上就能印出来使用……”

不说还好,这话一出,潘小园心里头火冒三丈。居然把这个定时炸`弹给忘了!

原来蔡京解决财政问题缺口的方法,就是印钱!

“你知不知道滥发钱钞是什么后果!——算了,谅你也不知。传我的话,印造局马上停止印钞。”

赵佶一头雾水,委屈得不得了。印钱这种空手套财之事,也算错?

后面蔡福蔡庆兄弟也不明觉厉,轻声问:“嫂子,滥发钱钞是什么后果?”

“钱不值钱——回头再和你们细讲。”

潘小园看看身边一脸惶恐的十几个小吏,迅速衡量了一下自己现有的“职权”,吩咐:“重新普查禁军人口,多余的空饷一律停掉,已经发了的,让各级官吏吐出来……”

当然可以以此为契机,将所有贪污军费的官员一刀咔嚓。但她毕竟不是热衷杀人的“绿林好汉”,眼下国家危难,用人之际,“兵谏”当天已经落了不少人头,现在再把剩下的官员全都砍了,谁来跑腿办事?况且,国难当头,若是真的效仿李自成,营造一个“打土豪,均贫富”的氛围,不免落得人人自危,再无人肯给大宋出力了。“鞑兵入关”指日可待。

于是只得先把浪费的钱财一点点找补回来。至于处置责任人什么的,等“宪法”修出来,再让那些智囊老夫子们去掂量吧。

---------------

国库的清点非一日之功。忙了大半天,也只不过是将军费相关的部分粗略处置了一下。到得下午,匆匆吃口饭,又有人被遣来,说是萧让萧秀才找她商讨立法事宜。

作者有话要说:考据:关于艮岳

`

是北宋时期一座位于京城汴梁东北部的大型人工山水皇家园林。这个园子相当于宋朝版的圆明园。

`

艮岳修建之时,正值金兵北伺、内变频仍、内外交困之际,这项浩大的工程也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

金人围攻汴梁时,钦宗下令取万岁山禽鸟十万,尽投入汴河。为据守京师,市民拥入此山中,“拆屋为薪,凿石为池,伐竹为笆篱。大鹿数千头,悉杀之啖卫士”。

`

金人占领汴京城之后,命取艮岳之土为北面城垣,改景龙江为城濠,池沼被平,遗址无存。遗石多数被毁,一部分运往北京。北京的北海公园、故宫、中山公园、中南海都有艮岳遗石,有兴趣可以去找找。

`

艮岳里的石头都是从江南千里迢迢运来的,就是杨志丢过的“花石纲”。上海豫园里至今存有花石纲遗石“玉玲珑”。

`

——————

`

关于宋朝的禁军:北宋大量养兵,军费开支约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六分之五。蔡襄(1012—1067)在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任三司使(称计相,为最高财政长官)时,因其掌管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所以对北宋的军费统计了如指掌。当年他写有《论兵十事疏》16,其中论《养兵之费》,具体细致地详列了军费统计资料:

`

“禁军一兵之费,以衣粮、特支、郊赉通计,一岁约费钱五十千;厢军一兵之费,岁约三十千。通一百一十八万余人,一岁约费四千八百万缗。此其大较也。

`

根据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枢密院(相当于总参谋部+国防部)报告,禁军缺额24万,新招兵10万,仍缺14万。按照北宋亡国后,李纲的反思(1127年),徽宗朝禁军中往往只有名额,却宁可空缺不补充兵员,军中连一半的人都没有。到了政和年间,宋徽宗的宠臣童贯统兵,河北地区的军队只剩下20%-30%,留下的名额拿来吃空饷,攒出钱来送给皇帝挥霍。80万兵马,吃掉70%-80%,所剩不过20万左右。

`

不仅如此,就连这些留在军中的“男儿们”,也是蛀虫们下口的食粮,根本不足用了。徽宗朝总管军政的太尉高俅,即“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高太尉拉野战军干工程,已经不同凡响了,到了亡国前后,更是变本加厉:“帅臣、监司与夫守、倅、将、副多违法徇私,使禁卒习奇巧艺能之事。或以组绣而执役,或以机织而致工,或为首饰玩好,或为涂绘文缕,公然占破,坐免教习,名编卒伍,而行列不知,身为战士,而攻守不预。”

`

国家的中央军主力,招兵之后,不是练兵习武,而是做保镖、学手艺,比例竟能占到总数的30%-40%。

`

据说金军渡河时只找到能坐6、7个人的小船10多只,一**渡黄河,花了6天,才把骑兵运过去,事后金人军官感慨:“南朝可谓无人矣,若有一二千人,吾辈岂能渡哉!”

(资料来源网上)

——————

怎么样,是不是比当年梁山的摊子烂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