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从成康十六年以来,就很少有人能让赵显受委屈,因此也就很难有人能够惹他生气,不过这一次姜家的举动,却是实打实的惹怒了赵显。
他本来打算跟北齐按照规矩来办,就像下棋一样,大家你一步我一步的慢慢来,可是现在姜无忌不仅掀翻了棋盘,还差点一刀划了赵显的喉管,这就非常过分了。
所以,肃王殿下很生气。
惹到肃王殿下生气了,从来都没有好下场,不管对方是谁。
王霜坐在火堆前,微微低着头说道:“王爷您不回临安,那临安城里?”
“有林青在,临安城里闹不起来。”
赵显声音冷然:“回头本王会给临安朝廷打招呼,让他们下一道召本王出兵伐齐的文书,他姜家既然不想让本王回临安去,那么这一次伐齐,就由本王亲自来!”
所谓千金之子不坐堂,以赵显现在的身份,出来溜达一圈都算是犯了忌讳,更别说亲自领兵了。
这就是实打实的“御驾亲征”,古往今来,皇帝亲自领兵出征的次数,可太少了。
王霜低头道:“末将知道这一次北齐惹怒了王爷,可是对于我大启来说,一个稳定的临安城比什么都重要,只要临安城稳固,末将有信心能够完成王爷的嘱托……”
这是在劝赵显回京。
其实这也是整个肃王府集团所有人的想法,毕竟赵显现在还没有正位,他一日不做皇帝,这临安城里就会充满许多不确定性,不管是谢康,林青还是王霜,都希望赵显能够安安生生的待在临安城里,毕竟赵显这个人才是肃王府集团的核心,只要赵显在临安,肃王府集团就永远不会损失根本。
“这事不用多说,本王已经想好了。”
赵显低声冷笑道:“临安城里的那些人,能够玩出什么花样来?我肃王府的人遍布整个临安,给他们任意折腾又能怎样?”
“再说了,就算临安城真的能翻过天去……”
说法在这里,赵显嗬嗬冷笑:“那也无非是本王再打进一次临安城而已!”
赵显把话说到这个份上,王霜自然不敢再行劝阻,这位大将军摇头轻叹道:“既然王爷已经决定亲征伐齐,那末将愿意给王爷做一个副将。”
赵显摇头道:“具体的作战,还是由师兄和秦干戚负责,本王只决定作战路线以及作战时间。”
赵显虽然打过不少胜仗,但是那几次战事都是他本人拿具体的方向,然后交给林青或者王霜这类的大将统兵,这一次自然也是这样。
为将者要会用兵,但是为帅者只需要会用将便好了。
王霜知道,一旦赵显做出来的决定,从来都没有人能够改变,因此他也不再继续劝阻赵显,而是轻声说道:“今日白天王爷遭遇的事情,末将已经都知道了,现在淮水上下二十里已经全部封锁了起来,那些人一个也逃不脱。”
赵显眯了眯眼睛,目光之中隐约有杀气流转。
“本来打算明年开春之后,再来跟姜家慢慢计较,可是现在姜家人做事已经不择手段,为了刺杀本王,军中的诸葛连弩都拿了出来,不过这样也好,他们不讲规矩,那本王也不用跟他们讲什么规矩了……”
“对了。”
提到那些刺客,赵显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他开口嘱咐道:“那些藏匿在水底的刺客,有不少人身上带着北齐的诸葛连弩,这种可以连发七箭的弩机极为神奇,你们动手的时候不要忘了弄一些样本送到临安的军器监里去,让军器监的人试着仿制一番。”
当年北齐之所以能在北疆把北蛮打的抱头鼠窜,这种诸葛连弩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可惜的是,发明这种连弩的诸葛愚去世之后,北齐也失去了制作诸葛连弩的技术,现在北齐剩下的诸葛连弩,都是早些年遗留下来的老物件儿,用一件就少一件。
不过北齐制不出来,不代表启国也制不出来,临安军器监里头的匠人,本就是启国最优秀的木匠铁匠,这几年时间赵显又不遗余力的发展军器监,导致军器监的整体技术突飞猛进,在各种现代理念的影响下,临安军器监的技术水平是远远超过当世任何国家的,只要能够拿到这种诸葛连弩的样本,赵显对仿制有极大的信心。
王霜轻轻点头:“末将知道了。”
两个人说话的功夫,面前的篝火眼见就要燃尽,赵显随手朝火堆里丢了个木柴,原本黯淡下来的火苗再次旺盛。
“白日里母亲在淮水沾了凉气,再加上之前又染了风寒,因此生了病,只能先在这个县城养病,等她老人家病好了,再送回临安去。”
王霜低头道:“末将立刻去给师娘寻一个大夫过来。”
赵显缓缓的点了点头:“本王的肃王府里养了一对世代行医的姐弟俩,已经让赵慨去带她们过来了,不过这儿距离临安路途遥远,师兄先找个大夫给母亲开几服药。”
王霜轻轻点头,然后沉声道:“王爷,此次齐人做事太出格了,咱们是不是要立刻给这些齐人一个教训?”
赵显呵呵一笑:“今日师兄且在这里休息一晚上,等明日天明,本王与师兄一同回徐州。”
王霜凛然应命:“末将遵命。”
师兄弟两个人又闲谈了几句,此时夜已经深了,王霜不敢再打扰赵显,给赵显行了礼数之后,躬身退了下去。
而赵显在王霜离开之后,则是负手回到了里屋,准备好笔墨之后,开始伏在桌案上写信。
本来这个时候,他应该在回临安的路上才是,因为临时变动,所以临安城里的许多事情,需要他重新安排一遍。
这一次,他一共写了四封信。
第一封自然是写给留守肃王府的项樱了,这些日子肃王府的大小事情,都是由项樱在打理,赵显想要继续留在徐州,就要给这位项大公主打个招呼,好让她继续帮着打理肃王府的杂事。
其中包括了一些执政的“注意事项”。
第二封信是写给政事堂的谢康,由于要“亲征”的原因,赵显的行程肯定是瞒不住临安朝廷了,而且他在徐州的行动,还需要谢康的配合,包括那道“命令”肃王伐齐的诏书,都要谢康在其中帮忙,才能够顺行下来。
第三封信是写给驻守临安的林青,信中没有写太多,只是交代了林青要在肃王府附近部署禁军,务必保证肃王府上下的安全。
而这第四封信,则是送到西陲去的。
原因很简单,赵显想要这个时候动北齐,就必须要让西陲军看住西楚。
写完四封信之后,赵显交给赵慨送了下去,然后他站起来伸了个懒腰,轻轻推开了窗户。
刺骨的寒风毫不客气的吹了进来。
隆武六年的寒冬,似乎格外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