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风起北方 > 第二卷 一战风第一八〇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24

    +
  • 恢复默认

第二卷 一战风第一八〇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一八〇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从门口进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驻中华民国全权公使朱尔典,而他的身后,则跟着美国公使芮恩施和法国公使康悌。朱尔典和芮恩施、康悌几个人怎么会在这个时候赶到怀仁堂,而且还这么明确的阻止日本人的提议呢?

这还得从正在进行的欧洲战争说起。首先他们的盟友俄国人表现的非常糟糕,沙皇军队在数量上超过其联合的敌人这件事无关紧要,因为它在质量上完全被敌人超过。战争一开始,随后东线的战斗中同盟国人才充分认识到俄军的虚弱情况。三分之一以上的俄军连步枪都没有,其他人很多是用墨西哥、日本和夺来的奥地利武器装备,要建立任何有效的补给和分配系统都是不可能的。发给部队的弹『药』对他们的枪不适用,在战斗中损失的火炮,补充率很低,以致炮兵中队的炮减少了百分之二十五,指挥官为了保存弹『药』,甚至奉命每门炮每天不得发『射』炮弹三发以上。这种情况不是本书的杜撰,而是历史上的真实情况。

到了现今的时期,俄国人的情况一点也不比历史上好,甚至因为德国人重视了飞机的威力开始着手加大了对飞机的研究和生产制造,从而使更多的飞机被用于战场,俄国人就更加的悲剧了。这一情况也多亏了赵天一,因为在青岛战役中,中国军队大规模使用飞机作战的情报以及飞机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已经随着那些回国的德国战俘和公民的口,传到了德国军方的耳朵中。在详细地对几名下级军官做了了解以后,德国人认识到飞机在战争中的作用;加上前不久德国空军加装了机枪『射』击协调器的福克型飞机,在空战中打的英法空军落荒而逃的结果,让德国军方深信这种武器将是军队战争史上划时代的东西。而中国人能够早于德国人研制出可以自由『射』击的飞机,说明他们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德国人在吃惊的同时也加大了对飞机的研究,并秘密派遣特工人员到中国,设法获取中国轰炸机的制造资料。

而德国本身,也相应的加大了对飞机生产制造的力度,生产出了比历史上更多的飞机用于战斗,在东、西两线战场都投放了数百架的战斗机;俄国本就孱弱的军队在飞机的加入后更加的破败不堪,战线被德奥联军打的节节后退。也正因为如此,俄国再三向英法求援,要求英法军队加大在西线的攻击,以吸引和牵制更多的德国军队从东线调到西线,否则俄军可能会坚持不住而失败。因为仅仅到九月底,单单马肯森将军的第十一集团军的军队,就俘获了十五万三千名俄军俘虏和三百门火炮。

而在西线的对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的战斗中,到九月底,英法联军已经损失了近六万人;最近的十月五日苏夫拉湾登陆战中,土耳其军队罕见的又顶住了英法军队的进攻。英法联军的这次失利,很大程度上促使了保加利亚决定与德国结盟参战,最终导致丘吉尔辞去英国海军大臣的职务。丘吉尔在临走时对格雷外长抱怨到:“如果中国欧洲远征军能够在我要求的时间到达波斯湾,现在我们已经坐在伊斯坦布尔喝土耳其红茶了。『政府』在远东(中国)政策上的迟缓,没有能够让中国远征军提早出发并到达那里,才是战争失利的最主要原因”。被撤职后的丘吉尔,一脸怒火的将土耳其失利的责任推到了阿尔奎斯『政府』身上,也引来了不少英国民众的关注;那些在土耳其战场上失去亲人的英国百姓,开始对首相阿尔奎斯领导的『政府』产生不满情绪,而保守党的内阁成员也一致认为“『政府』照原样是拖不下去了”,这最终也导致了阿尔奎斯首相在两个月后辞职。

也正是因为这几方面的原因,英国陆军大臣、也是下一任的英国『政府』首相劳合·乔治,非常的希望能有一支生力军,在西线英法同德国军队僵持的情况下,出现在土耳其战场,帮助在那里的英法联军夹击土耳其军队并打败他们。放眼全世界,也只有远东已经同德国宣战的中国和日本有军队派出;日本『政府』已经拒绝派自己的陆军出战,那么就只有中国了。况且中国已经在之前和英法有过协议,组建了一支人数不弱的远征军;就算他们的战斗力很弱下,但到了战场上多少也是一种威慑,可以强制和分散土耳其军队的兵力,对英法军队还是有帮助的。再说了,对那些便宜的炮灰军队,能够用为什么不用呢!

而法国总统雷蒙·普恩加莱,对能有一支军队帮助自己作战,当然是举双手欢迎,何况法国『政府』为中国的远征军还提供过一批数量不少的火炮呢!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英法两国『政府』就对中国的欧洲远征军突然兴趣浓厚起来,都十分迫切的希望他能够早日出现在土耳其战场,帮助自己的国家作战。也正因为如此,接到电报的朱尔典和康悌一点也不敢怠慢,赶忙叫上美国朋友,一起赶往总统办公地点,去和中国『政府』交涉,催促中国欧洲远征军赶快启程出发。谁知刚到门口,就听见有人说要撤销远征军司令官赵天一的职务;赵天一是朱尔典亲自向袁世凯点的将,他怎么会允许自己选的人被撤换呢,所以第一时间就出言反对,他可不知道这家伙是日本公使说的。就算知道了,他也不会在意。

见到挡自己话的英国公使,日置益原本兴奋的脸马上就变了。这英国人真他妈的八嘎呀路!不是说好了的不再管这事了吗,怎么现在突然又跑出来了,还反对我的话,真的以为自己签署了日英同盟条约就一定是日本的老大?他有些不高兴的说到:“公使先生,这件事好像我们之前有过沟通,阁下不应该出言反对吧”?朱尔典看了日置益一脸,心里说“对不住了日本朋友,我也是接到国内急需远征军协助的电报,为了我们大英帝国的利益和需要,我们之间的那些就算了吧,十二条我们已经做出了让步,在远征军这件事上,我可没有办法再妥协了”。

想到这里,朱尔典笑着对日置益说到:“哈哈!日置先生,我们之前只是对那件事(十二条)的协议。在远征军方面,我们有着共同的敌人德国;所以,中国欧洲远征军必须出发,而且是尽早的出发。我在半小时之前接到陆军大臣的电报,现在欧洲的战场我们英法军队取得了不小的优势,为了扩大这种优势,中国远征军很有必要加入,使得这种优势能够转化为胜利。日置先生,这件事情上面本国是非常坚持的,我想法国朋友和美国朋友也是和我一样的态度”。

“没有错,公使先生,我们法国『政府』也希望中国的欧洲远征军能快速出发前往土耳其战场,不想看到被解散,这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所不能接受的。普恩加莱总统授权我尽快完成协助解决远征军出发的一切困难,我想阁下不会在这个问题上为难我吧”!法国公使康悌不失时机的接过朱尔典的话,在后面不阴不阳的说到。说起和日本人的关系,法国人可赶不上英国人;而在欧洲,英法并不是铁板一块。两个国家从历史上就为争夺大陆权战争不断,世界最长的战争--英法百年战争就是最好的写照,人类历史上没有那一次战争能够像这次战争一样进行上百年。所以,对英国人的盟友,法国人不一定会给面子。

听了英国人和法国人的一番夹枪带棍的话,再看看美国人不怀好意的笑,日置益知道今天自己在解散远征军,取消赵天一远征军司令官职务,借以打压这位对日本有明显敌意的中国将军的计划可能会泡汤。看清楚这一点,日置益不准备留在这里和英法公使见面,他转身对一直没有说话的袁世凯说到:“总统阁下,我刚才的话还请阁下为了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慎重考虑;我来临之时接到过我们加藤外相的电报,我们日本『政府』很希望大总统能高升一步,余下的事情总统最近考虑去吧”!说完之后,就大步扬长而去,没有再里几位欧美公使一眼。

从日置益最后讲话,到朱尔典在门外接话,这数分钟时间里,袁世凯和他的大臣们没有一个能讲上话,这在一国『政府』中,也够丢人的了。屋里的王士珍、陆征祥、梁士诒、曹汝霖、阮忠枢,包括后面赶到的蔡锷等人的脸『色』非常的不好,这是一种很明显的打脸,外国人在中国的最高议事殿堂上,讲着与中国有关的话题,可他们却连一句都没有『插』上。日本公使最后一句话,大家也都听在心里,看来日本人对总统称帝也是支持的。

对周围个人的心思,袁世凯怎么能不清楚,他有些尴尬的咳嗽两声:“咳咳!几位公使先生连袂而来,不知有什么见教。刚才日本公使的话各位就当是一个玩笑,哈哈”!朱尔典几人心里面很清楚袁世凯在顾忌什么,所以也不在刚才的话题上纠缠,直接开口到:“总统阁下,我们对赵将军不能及时出兵欧洲感到很遗憾,我国『政府』已经再次发来了催促电报,而且我国外交大臣格雷也接见中国驻大英帝国伦敦公使施肇基先生,就远征军出兵一事进行了协商,我相信阁下很快就能收到施先生的电报。我们希望总统阁下能够命令赵将军,不要将我们英法两国装备起来的远征军用于对日作战上,尽快集结到上海等相关港口,登上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轮船出发。这件事关系到我们欧洲战场的胜败,非常的重要,希望总统阁下能够用最快的时间决定;哦!还有一件事,远征军司令官一职,必须由赵天一将军担任,这一点必须得到确保;这关系到远征军到欧洲后补给等问题,希望总统慎重”。

“公使先生,现在日本人已经出兵我国的东北,侵占我们的土地,你却要求我们自己的军队去欧洲打德国人,难道就放任日本对我们的侵略不顾吗?而且,经过我的考察,赵将军训练出来的远征军,可以说是我国陆军中最强悍、最有战斗力的部队。调往欧洲,不是明摆着会削弱我们军队的战斗力吗!这种事情,我们现在不能答应,我们只有确保日本军队退出中国,对我国不再报有野心之后,才能让远征军出国参战”。

早已经一肚子火的陆军总长王士珍,没有等袁世凯回话,就激动的接过朱尔典的话题,将英国人无理的要求顶了回去。袁世凯见状虽然有些不快,但知道这位向来文静的老部下心里面有火,不发发不行。蔡锷这时也开口了,“公使先生,我们自己的国家,目前面临被日本侵略的危险,这个时候你要求我们出兵欧洲,恐怕有些强人所难。何况赵将军已经对外宣布将远征军改为中国国防军,目的就是为了对方侵略中国的日本军队,就算总统和『政府』这边下令,已经骑虎难下的赵将军恐怕也不会接受命令。中国有句古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说的就是目前这种情形;一个将军领兵在外作战,他可以不服从总统的命令,而总统也不能因此而对他降罪。所以,这件事除非赵将军本人同意,或者已经进入中国的日本军队退出东北;否则,公使先生的希望一定会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