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汉之魂 > 第七百二十一章 安有人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首辅开口了,由于张凤翼、梁廷栋超前堵住了攸攸之口,直接导致没有大臣肯做出头鸟。

崇祯又没见着郑芝龙派人给他送礼,当然不会反对征调福建水师。

当场同意下旨调郑芝龙来辽海参战,归属于征虏大将军指挥。

内阁立刻草拟圣旨,司礼监即刻用印,当天就动用六百里加急送往福建。

估摸着朝廷这一次办事如此高效,跟郑芝龙有利益纠葛的大臣回去后再写信通报消息已经肯定赶不上圣旨到达的速度,郑一官不会获得提前准备的时间。

崇祯朝换重臣乃是家常便饭,不能怪郑芝龙不肯烧冷灶,需要孝敬的官员太多了,那里还顾得上下台的梁廷栋、张凤翼等等。

因此没有十全十美的好事,也不会有百分百的坏事,崇祯朝的重臣如同走马灯,导致政令没有持续性,但是也导致需要买通官员的投机者茫然失措。

此时听重臣奏对的崇祯其实有些心不在焉,他急于从杨嗣昌、张凤翼、梁廷栋等等刚刚从宣大回来的重臣口中知道黄汉最近有没有异动。

特别想知道征虏大将军获知东奴尊他为帝后的态度,见几人迟迟不提及此事,崇祯只得开口询问道:

“诸位爱卿前几日应该跟征虏大将军见过面,可知他准备如何消弥东奴离间计带来的负面影响?”

杨嗣昌道:“陛下放心,征虏大将军言辞灼灼跟东奴势不两立,奴酋出此下作伎俩足以说明黔驴技穷,只要我大明君臣不猜忌,东奴的奸计就会不攻自破。”

此时张凤翼出班大声奏对道:“陛下,老臣有一言不吐不快!”

崇祯道:“爱卿无需多虑,大可畅所欲言。”

“东奴杀入宣大、山西一直打到河南,在各路官军束手无策之际,征虏大将军果断带领人马进入山西抗敌且大获全胜,使得东奴仓皇出逃。

陛下这段时间给予立功的诸多文官武将加官晋级,却把第一功臣忽略,如此这般恐怕会让人寒心啊!”

梁廷栋见张凤翼主动开口为征虏大将军讨要封赏心中暗自腹诽,他不肯落于人后,也奏对道:

“陛下,老臣在‘红旗军’中有了一年多时间,深知这彪人马敢打敢拼的秘诀之一就是赏罚分明。

朝廷需要文官武将尽忠职守,更加要掌握公平原则。

有功者赏,有大功的征虏大将军反而得不到任何赏赐。

纵然征虏大将军没有怨言,也难以使得麾下骄兵悍将心平气和,老臣恳请给予征虏大将军封赏以安‘红旗军’之心。”

“这……”崇祯开始流汗了,多少年了?大明都没有给予谁国公爵位,如今还得加官进爵,岂不是要册封黄汉郡王?

崇祯反问道:“大明祖制异性不可封王,征虏大将军已近位极人臣贵为公爵,朕如何再给他加官进爵?”

其实大明诸多文官武将心里鄙夷朱家皇帝吝啬爵位的做派,更加听不进去用什么祖制来搪塞现实存在的问题。

什么异性不可封王的祖制完全是屁话,是皇权含金量足,大明国力雄厚之时的霸王条款。

历史上羸弱的南明封了多少郡王、藩王?

连李定国、孙可望、马进忠、李成栋等等反正的流寇都当上了南明的王爷就可见一斑。

梁廷栋是大明重臣不假,但是他现在担任辽东巡抚正在为“五年平辽”效力。

他这段时间心情舒畅,因为老谋深算的他认为自己已经跟着征虏大将军混,即便以后的大明朝廷变了天,他也不会吃亏。

黄汉取代大明他有可能是从龙之臣,黄汉依旧忠于大明他也会分润到平辽大功,最后说不定能够混到爵位退休。

现在就得打破所谓的大明祖制,以后大家都会得益,因为非军功不得封爵也是祖制,他梁廷栋就在军中,靠分润平辽的滔天大功封爵有何不可?

梁廷栋道:“陛下,时过境迁再也不能墨守成规。

想当年太祖之时,官员贪墨白银六十两就被剥皮填草。

如果现在还执行这样的祖制,朝堂上安有人在?

既然陛下能够不执行这样的祖制,足以说明祖制也是可以通融。”

两榜进士出生的官员十有八九都有辩论水平,梁廷栋这番话把崇祯噎得够呛。

因为他说得有道理,既然执行祖制,那么就必须不折不扣,凭什么任由皇帝选择执行那一条,这不是明摆着的不公平吗?

张凤翼此时帮腔道:“梁大人快人快语说出了老臣的心里话,公平原则才是朝廷的底线,此时拿祖制说事不合时宜,老臣恳请陛下封赏征虏大将军。”

杨嗣昌瞧了瞧被张凤翼、梁廷栋驳得哑口无言脸涨得通红的皇帝,心里叹息,他劝告道:

“陛下,那东奴开出什么条件诱使征虏大将军网开一面,陛下应该清楚。

东奴建立伪大清国之时,大明判将祖大寿、孔有德、耿仲明都得到了王爵。

我大明的对手是如此舍得花血本拉拢我大明文官武将,此时陛下还拿祖制不可违阻断功臣的上升空间,不合时宜。”

温体仁这段时间如芒在背,因为他准备下手对付东林党大佬钱谦益之时出了乱子,跟东林党有瓜葛的司礼监秉笔兼职东厂提督曹化淳出手了。

本来温体仁是准备办钱谦益结交朋党,整日散布怪论、诽谤朝政。由于人证物证都收罗齐了,刚刚准备下死手。

谁知钱谦益没有束手待毙,托人求到了皇帝最信任的大太监之一曹化淳,现在钱谦益的案子已经转交到了东厂。

这种案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可能办成铁案的,全看主审官的态度。

机深刺骨的温体仁当然嗅到了危险。

皇帝用他做首辅已经有了年头,早就过了蜜月期,觉得处境不妙的温体仁有了引退的念头。

只不过温体仁做首辅六年阴了太多政敌,得罪了整个东林党,实在不知会不会面临墙倒众人推的窘境。

温体仁想到当年黄汉承诺照顾自己儿孙,认为此时更加应该跟征虏大将军加深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