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太阳又出来了,羞答答的,脸上泛着红晕,笑看着大地的一切。
铁打的体制流水的官,阳光下的市委大院,又一次迎来了几张新的面孔。
市委常委会四进四走,走的四个,市委书记余文良,顺利的上调省『政府』,担任分管全省农业工作的付省长,在市委付书记位置上刚坐热的小白脸郑志伟,因为老丈人的处境的改善,在锦江市“过渡”了一下以后,调到了省委党校担任付校长,凭他的嘴皮子和笔杆子,这个新岗位倒是挺适合他的。
常务付市长陈国华也成了匆匆过客,他的离开,是省委书记李玮青送给常宁的重礼,意味着省长陈国华在锦江的势力被摧毁殆尽,他本来就时『政府』工作的门外汉,调到省政协办公厅去,用不着承担更大的责任。
市纪委书记邵经国的结局更惨,省纪委调查小组落实了他关于生活作风方面的问题,被调到了一家位于南江的省属企业,至于和他一起被抓了现形的市府办接待科科长白星,当然也没有被一棍子打死,她被调离了市『政府』办公室,去了一家市属小型企业担任付厂长。
胜者为王败者寇,失意者的落魄,是成功者上位的进行曲。
新的市委常委会组成名单:
市委书记郝宝梅,五十八岁,原九岭地区地委书记;
付书记兼市长常宁,留任;
付书记肖兰,由组织部长转任;
纪委书记陈茂云,由万锦县委书记升任;
常务付市长许善文,由付市长升任;
组织部长王彬,由付市长转任;
政法委书记尚太庆,留任;
宣传部长严肃,留任;
锦南区区委书记李效仑,新任;
警备区司令刘中飞,留任;
市委办公室主任沈振廷,留任。
锦江市人民『政府』组成名单:
市长常宁,留任;
常务付市长许善文,升任;
付市长王翔,留任;
付市长徐清扬,留任;
付市长李辉章,新任,三十五岁,原省委办公厅综合处处长;
付市长孙新民,新任,四十四岁,原市经贸委主任;
市长助理谷芳芳,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兼任;
市长助理吴贵龙,市公安局长,兼任。
常宁获得了全面的胜利。
有公开的胜利,也有没有公开的胜利。
省委组织部长桑梅莹临离开锦江市的时候,单独将一份中组部的文件交给了常宁,上面是一个通知,常宁被正式列为省部级后备干部名单的行列。
欢迎新领导的宴会结束后,常宁借故留在市委招待所的包间里。
留下来陪着常宁的,是常委会里的两名新成员,常务付市长许善文和组织部长王彬。
许善文说道:“美中不足,小常你要是能出任市委书记,那才算完满的胜利啊。”
“哪有完满的胜利哟。”王彬叹道。
常宁从包里拿出那份桑梅莹交给他的文件,递给许善文说道:“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的目光,要看得更远嘛。”
“哦,省部级后备干部名单?新名词嘛,这是什么意思?”许善文看了看文件,抬头问道。
“呵呵,总之是好事,可我也搞不清楚,你还是问问咱们的王秀才吧。”
王彬说道:“在党的组织系统工作中,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是八十年初期中央明确提出来的政治任务,在一九八二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上,实现领导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被写入了新修改的党章,从此,就成了各级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相关规划,每五年左右,进行一次后备干部的集中补充调整,其中尤其是省部级后备干部的补充调整,一般都会利用换届后各地党政领导班子相对稳定的时期来进行,凡被列入后备干部名单的干部,会受到组织部门的重点关注和重点培养。”
许善文笑着说道:“这么说,小常你接下来的道路,已经被人为的设计好了。”
常宁苦笑道:“重点关注和重点培养,意味着更多的眼睛盯着你,你以为被人盯着的日子会好过吗?”
王彬继续说道:“在最初的制度设计中,省部级后备干部群体被确定的人数,要达到一千人左右的规模,我记得一九八三年中组部下发《关于建立省部级后备干部制度的意见》一文要求,当年七月之前,要选定一千名省部级后备干部,这其中,省委书记、省长和中央国家机关部长后备干部两百名,省委副书记、常委和副省长以及中央国家机关副部长后备干部八百名,具体到各省市自治区,每地选出二十名左右省部级后备干部,共计六百名,每个部委五名左右,共计四百名,这一千人左右的大名单,构成了一九八四年的省部级干部的后备梯队,其后至今的省部级干部后备规模,大致也维持在这一数字范围,组织部门的后备干部名单,被要求保持常数,因提拔和调整而出现的缺额,必须及时补充,名单由组织掌握,培养意图和使用方向,一般都是保密范围,这项组织工作伟大意义,在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后备干部的选拔标准,将干部的晋升和培养的『操』作,划分出了一个个相对公平的硬杠。”
“呵呵,保密,保密个屁啊。”常宁吸着烟笑道。
许善文冲着王彬催道:“王秀才,你快继续说啊。”
“八十年代后期,随着组织工作的不断开拓和制度的日益完善,省部级以下的后备干部培养轨道,也被陆续的打开,就象一座形同锥状的后备干部分布图,覆盖了省部级、地厅级、县处级三个层次,这其中,省部级后备干部人数在一千人左右,地厅级六千余位,另有大约四万名干部成为县处级官员的后备人选,现在的后备干部标准,也要比八十年代初期时的清晰醒目,以省部级后备干部为例,在中组部历年来的文件中,这一级别后备干部的年龄,从模糊描述,逐步到明确为应以四十五岁至五十岁的干部为主体,中组部要求,四十五岁以下的后备干部,各部委要有一至两名,省市自治区要各有三至五名,地厅级后备干部的年龄,要稍小一些,一般介于四十至四十五岁之间,同时要求储备相应数量的四十岁以下干部,县处级后备干部以三十五岁至四十岁的干部为主体,三十五岁以下的干部也要有相应数量。”
许善文对常宁笑道:“小常,你的年龄太小了。”
常宁懒洋洋的说道:“所以嘛,我跑得太快太早了,要熬不少年头喽。”
王彬微笑道:“能忍会熬,也是从政者必备的素质。”
常宁笑着说道:“就象咱们那位刚走的付书记郑志伟,他就是能忍会熬的高手,无过就是功,十年十五年以后,也会熬到省部级的位置上去。”
许善文问道:“王秀才,你再说说,从规则上来说,怎样才能混进这个前途无量的革命队伍里去呢?”
王彬笑道:“老许,你这话说的,动机不纯哦。”
“呵呵,老许你还不到四十岁,想向省部级后备干部名单进军,有充足的时间嘛。”常宁乐呵道。
许善文说道:“没办法,既然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当然只能拚命向前走了,王秀才,你快说啊。”
“嗯,后备干部的培养,是一个时间跨度极长的过程,在党的组织系统内,通常将一个干部的仕途生涯的三个关键时期,概括为入口、楼梯口、出口三阶段,入口就是仕途起端,楼梯口即逐级晋升过中的一道道门槛,出口则是严格按年龄到站退休,按照照组织部门的制度设定,目前后备干部的入口,主要来自于党内的民主推荐,这种运作方式的灵活度更大,同时,也意味着领导班子和组织部门的选择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正职后备干部,由上级组织部门拟出建议人选名单,报党委研究认定,副职后备干部,则是由所在单位的党委集体研究提出名单,报上级组织部门考察,此外,在公开选拔与竞聘中发现优秀年轻干部,也成为了另一个后备干部的主要来源,相比较而言,公开选拔的透明度更高,组织部门对于后备干部的职业规划,在大方向上堪称用心良苦,看似仕途尚浅的后备干部,在地方组织部门的分类管理中,细化为党群类、经济类、政法类、教科文卫类、行政监管类五种类型的干部,分类不同,工作锻炼内容也就不尽相同,不过,缺什么补什么,似乎也是不同类型的后备干部,在晋升之前要完成的共同作业,这一点在省部级后备干部的履历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如实行岗位轮换,安排分管常务工作或者担任其他与培养方向相关的重要职务,或分配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选派到基层特别是环境复杂、条件艰苦地区或者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以及企业、重点建设工程单位任职、挂职,或选调到上级党政机关挂职、任职等,在另一个层面上,无论是上挂下派,还是异地交流,都还不足以见证后备干部的仕途走向,真正能为后备干部升迁提供指标『性』参照的动作,就是被送去各级党校的“中青班”即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可被认为是一个明显信号,进了中青班,就意味着你真正进入了组织为你确定的轨道上。”
许善文听得入了『迷』,可是旁边的常宁,却早已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