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乱世枭雄 >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隐田与试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隐田与试点

(非常感谢‘怪咖ii’、‘书友’、‘孤勇英雄’的慷慨捧场和月票支持。)

“试点?” 黄知轩一脸疑惑。

“没错,所谓试点,就是一些政策在你们县先试行,若是行得通,没有什么问题,便在全郡施行。”王君临说这句话的时候,想起了后世某位伟人画了一个圈,然后便出现了特区,彻底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帷幕。

王君临很清楚,他要想真正的控制范阳郡,必须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事实上眼下大隋最终走向灭亡,固然是因为杨广跟疯子一样消耗着国力,而且还要对外开战,以及官员被贵族把持,大多只想着家族和个人利益,为国为民的很少。

但实际上还有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土地兼并的问题太严重了,历史上每个朝代覆灭之前都是土地兼并达到最严重的时候,相反刚刚立国的时候都是百姓拥有自己土地最多时候。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广大百姓手中农田渐渐没有了,最终浓为地主阶级的佃农。这个过程在唐朝、宋朝和明朝,乃至前面的汉朝都用了两三百年的时间才完成,可是大隋从继承北周朝廷之后,打一开始便是这样,这样算来隋二世其实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王君临是有备而来,早在半个月前他还在郡城时便已经和担任通守的赵占鹏达到了共识,所以说服黄知轩,或者说威逼利诱黄知轩的过程很顺利。

王君临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清理所有隐田。

所谓隐田,就是瞒报的田数,而沈果儿下面的探子已经将方城县拥有多少隐田,早就打探得清清楚楚。

整个方城县逃避田赋的隐田多达一百一十五万亩,而且绝大多数均为上熟良田。以每亩田正赋为半石计,方成县每年便少收近六十万余石粮赋。

偷税逃税,自古以来便有,这本身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站在地主角度,自然是感觉这是他们最应该做的事情,而遇上隋朝这种几乎完全由贵族地主阶级为官的朝代,这种情况自然会变得越发的严重。

按照王君临的指示,方城县衙下公告,给方城县所有大小地主一个月的时间主动上报,到时候按照各家所报良田登记,少报的良田一经查出,便归为官田。

王君临很清楚,不管什么时候,心存侥幸心理的人大有人在,所以王君临已经做好得到大批官田的准备,而且他这种做法不会受到任何反弹,因为偷税在先,太守大人也让官府给了你时间和机会,你自己说家里面只有五百亩,那自然就按照你说的给你算,至于查出来的结果你们家两千亩,不好意思,另外一千五百亩不是你们家的,是朝廷的,是官府的公田了。

在既是县令,又是地头蛇的黄知轩配合下,王君临的试点工作的第一步进行的很顺利。

方城县本来登记的良田七十一万亩,让所有地主重新上报,一个月后变成了一百一十七万亩,然后王君临吩咐人强行量地,结果全县是一百八十二万亩。这样一来方城县官田便多了六十五万亩。

稀里糊涂少了田地的地主和贵族自然会闹,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关键就看敢不敢杀人,敢不敢依法办事,当然主要看军队掌握在谁的手中,王君临派县兵将公然闹事最凶的两个地主以谋反罪抓来,让县衙主持着砍了头,又抓了三十多个私下串联抵抗的地主,打入大牢之后,这件事情就平息了。

这些事情早在王君临预料之中,毕竟自古以来,改革以好,变法也罢,哪有不死人不流血的,土地革命其实是自古以来改革里面最重要的一环,一个县才死了两个地主,抓了三十多个人,这其实还算是少的,当然这与王君临是范阳郡太守且亲自坐镇方城县是有直接关系的。

黄知轩在县里面当官多年,是非常熟悉地方事务的,虽然他知道全县隐田应该不少,毕竟他们黄家为逃税,之前也少报了不少良田,但当他知道在全县大小地主上报之后,太守大人派去的人重新强行的量出六十五万亩农田时,也禁不住大吃一惊。

若是将这些田地折算成银子,在范阳郡,一亩年产三石粮的上田折银十两,方城县新得到的六十五万官田本来就以上田居多,差不多有近五百万两银子的价值,如此巨大的利益,足以引起太多人的贪心。但当方城县的县丞利用职权之便将他们家下田全部倒换成良田,然后被凶名赫赫的太守大人不顾赵占鹏和黄知轩求情,直接下令砍头之后,就再没有人敢伸手了。

不过,王君临在最近一两年内其实还不缺银子,但他需要田地,准确的说,他更需要附庸在这些田地上的佃农,六十五万亩官田差不多能容纳五六万佃农。

而这还没有结束,王君临又将这六十五万亩中大约四十三万亩的上田与方城县贵族地主们置换成了中下田,使得官田最后成了九十七万亩中下田,而且全部集中在方城县靠近东边大海的这一块,这一下就多了两万多佃农,让佃农多达七万多。

这些官田王君临名义上是交给方城县原本县衙里面这些人管,但实际上他打算实行屯田制,他将这近七万多佃户,围绕这九十七万亩中下田,以一百户为一村,形成一百多个村子,每个村子将会由盐场委派过来,经过集训的屯长管理,屯长下面还会有挑选出来的田长,每个田长管十户人家,建立了组织,还有执法队,一级管理一级,定期进行开会,有着严密的条令条例制度规范和要求,将他们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当然,为了提升这七万佃户的积极性,盐场已经成熟的增产方法也会逐步的施行,一些水利设施也会修缮,而且他们上交的粮税不到他们原本来给地主粮税的一半。

而等后面时机成熟,王君临还会组织这七万多佃户中的民勇进行轮训,进行后备军事力量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