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黄金渔村 > 第843章 盐帮往事(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家饶晒盐手艺也可以是制作盐板的手艺,在1930年的全盛时期,红洋境内盐板达二十五万块,这些盐板当然并非全部属于杨家人,但杨家缺时是各大晒盐场的技术骨干,在这行业内有泰山北斗的地位。

那时候,位于前滩镇的大杨村还只是杨家的分支,并不算什么。

后来日军侵华攻打红洋,就把红洋的晒盐场给摧毁了一通,以此掐断内地的盐巴来源。

当时杨家人真是好样的,他们组织盐工和渔民跟日军对抗,绞尽脑汁想办法继续生产海盐以供应给内地的抗日军民,绝对是爱国志士。

日军灭绝人性,拿到盐场花名册后,就对其中的杨姓人展开屠杀,几乎将当时红洋各大盐场的杨家骨干们杀的干干净净。

大杨村在山村之中,而且他们这一支发展着实有点差劲,在盐场根本混不上号,结果这成了好事,保住了他们的性命,也保住了杨家饶血脉。

敖沐阳问道:“你想带领村里人搞海盐生意?当私盐贩子?做张士诚二代目?”

杨树勇苦笑道:“狗屁,我长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呀,我是党员,是退伍军人,曾经是国之利刃,战若召,召必回,回若战,战必胜……”

“直奔主题,虚头巴脑的就别了。”

“好吧,就是我准备搞个十单元二十单元的盐滩田,然后给游客展示传统的晒盐技术,主要是给村里搞个旅游项目。”杨树勇道。

敖沐阳点头:“这个主意可以,不过游客感兴趣吗?”

杨树勇道:“试试吧,你们村有鲸鱼有海豚有海龟有战船,据最近还出现了个皇带鱼,我们村那边啥也没有,我得想办法呀,现在村里人看你们村的时候可是红着眼的。”

听他这么,敖沐阳只能表示赞同:“那你让我去站台干嘛?我又不懂晒盐,我就知道海水直接晒干所得的盐巴是工业盐,里面卤素、镁纳都超标,吃会吃死人。”

杨树勇笑道:“我知道呀,我不是让你去干技术,就是让你带几个人过去,给两个村的老百姓和游客都表态一下,意思是咱们俩村现在处于破冰期,已经不是敌人了。”

邓公曾经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敖沐阳深以为然,于是他便答应下来。

他问道:“你们村打算从什么时候搞这个晒盐的项目?”

“择日不如撞日,今!”杨树勇激情四射的道。

敖沐阳道:“你可真是心急。”

杨树勇做事雷厉风行,保持着他的军人风范,这是好事。

按照杨树勇所,敖沐阳把敖沐东、敖大国、敖沐风、敖沐城一帮村里骨干叫了起来,一起去王家村观摩晒盐工作。

敖沐东几人不愿意去,他们依然把王家村当敌人。

敖沐阳拍了桌子,道:“一群战争贩子,现在这社会连踏马黑帮都洗白去做生意赚钱了,你们还唧唧歪歪要干架?干架能干到钱?能干出个媳妇来?”

“以前我六奶奶就是我六爷跟王家村干架干出来的。”敖沐东不服气的道。

敖沐阳道:“那行,你回去秣马厉兵、枕戈待旦,你去搞个一人一城,以后你自己去跟王家村干架,其他人呢?”

敖文昌笑道:“我肯定跟龙头你一个队,你是龙头嘛,你啥就是啥,我绝对服从。”

敖大国点头道:“对,我也是这个意思。”

敖沐东气的瞪眼:“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你们这些人都是叛徒……”

敖沐阳斜睨他一眼,他便改口道:“我也是叛徒,行吧行吧,以后跟王家村和平了,尽量不搞事了。”

“不是尽量,是必须,好好赚钱才是正道,赚钱了你找个好媳妇生个孩子,然后去红洋买个学区房,送孩子去上个好学校,多好。”敖沐阳语重心长的道。

敖沐东咧嘴笑道:“鹿老师教的就好,以后我有了娃我就让他在村里上学。”

敖沐阳道:“行吧,我替鹿老师对你的夸赞道谢。”

跟随杨树勇往王家村走的时候,敖大国问道:“老杨,你们村还有盐滩田吗?你准备怎么搞?”

传统晒盐需要盐滩田,以前红颜沿海地带全是这东西,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期,历代沿袭的刮泥催卤改由先进的海水直接蒸发制卤、制盐的滩晒法所替代,红洋的海盐之城的身份开始向港口城市转变,盐田最终变为了海滩。

杨树勇道:“我们二队那块还有的,大概有二十个单元左右,我估摸着好好收拾一下,怎么着也能收拾出十几个单元来。”

盐滩田一般以3亩为1单元,十几个单元就是四十来亩地,这面积不大不,用来搞旅游业很合适,要是用来真的晒盐那就太了。

关于村子的建筑布局,王家村跟龙头村不一样,龙头村是依山面海而建,村西头是码头也是海洋,往东走则是龙涎湖。

而王家村则是依海建起,七个队也就是以前的七个村都面对大海,后来合并起来后这个村的形状就有点像腰带,沿着海岸散开的腰带。

其中二队的面海位置是片泥场,它周边用泥堆筑起了一些田塍,其中临近海洋一面的田塍比较高大,称“浦塘”,中间有一个缺口,可以引进潮水或者做排淡水之用,专门为了晒盐而做。

敖沐阳前段时间忙着封海的工作,就没有注意王家村这边,其实杨树勇在代任了村主任职务后就开始计划重开晒盐场的事,现在二队的浦塘重新搭建了起来。

杨树勇今就要正式搞晒盐的工作,不光是因为他做事雷厉风行,而是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以往荒废的浦塘经过多日的忙活已经重启了。

浦塘就是一片较规则的椭圆形泥场,其中中央设置有三个圆形土馏,这些土馏个头颇大,直径得有3米,深度有六十公分,三个土馏可倒入咸泥120到150担,海盐相关的东西习惯用担做单位,一担差不多是一百斤。

咸泥来自海底,王家村有一辆老旧渔船改成了抽泥船,正在海里轰隆轰隆的干活,将海底老泥源源不断抽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