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寻尸人 > 第317章 太平村里不太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如此有年代感的东西,当我手指碰到圣旨的卷轴时,竟然觉得像是有种穿越的感觉……

可惜这些人却没有电视剧里的人物好看,衣服更是没有电视剧里的看上去华丽,可是却更真实一些。

这些画面就放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不停的略过,将我又带回了那个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清朝……正如邵建华所说,他的那个老祖宗叫邵之岚,官居内阁大学士,家中一妻一妾,膝下两子一女。

邵之岚一生可以说是矜矜业业,还曾经是当年的太子,现如今的皇帝的老师,所以在临退休之前,当朝的皇帝保留了其原来的级别待遇,还在他的广东老家为他置下房产和土地,让他颐养天年。

可惜的是邵之岚回乡没几年,就因病去世了,他在临终前曾经让他的家人就将当初皇上御赐的一块土地做为他的墓地,之后邵之岚的子了孙孙也都是葬于其中。

这块地当年也是有风水大师给瞧过的,虽然这块地里并没有什么皇气,可是做为一块阴宅用地,也必能福泽子孙。这块地坐北朝南,正后有坐大山,远看像极了一个侧卧的佛像。

当我看到那座大山时,立刻知道这才是我想要看的重点,于是立刻拿出笔和纸,在上面画出那座大山的简易造型。虽然我的绘画基础太差了,可以多少能画出点神似来。

邵建华从来都没有在中国广东生活过,自然看不出这座山是什么山,我们也不是广东人,所以如想要知道这座山具体是什么山,在什么地方,就必须找个当地的人打听才行。

因为邵氏在广东有分几个工厂,所以邵建华就将此事委托给了这几个工厂的负责人孙朋飞。第二天一早,这个孙朋飞就亲自开车到酒店里接上了我们三人,又从一家旅游公司雇佣了一名资深的导游刘兰,同我们一起去寻找那座像睡佛一样的大山。

当刘兰看到我画的那座大山图时,也一时间不太敢肯定是这附近的哪座山,于是她就用手机将画拍下,然后发给她的另一位同事,两个人在电话里商量了一会后,才一致认为这座山应该就是太平村南边的那座大山。

我一听到太平村时,觉得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于是就笑着对刘兰说:“这个名字好啊,一听就很太平。”

没想到刘兰却连连摇头说:“那你可错了,这里非旦不太平,而且还祸事连连……哎!等你们去了就知道了。”

于是我们几人就驱车前往了镇瓶县的一个叫太平村的地方,沿途我们曾经下车吃过一次饭,听刘兰说,这里因为靠近福建,所以这里的当地方言是有别于广东话的,外地人通常都是听不懂的。

我心里暗想,在我看来没区别啊,反正都是听不懂……

终于我们在下午3点多的时候达到了镇瓶县,这个镇瓶县可,说是四面环山,我们的车子走在山间的马路上,四周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

其间我们看到一些附近的村民在地里赶农活,于是刘兰就下车向他们打听平太村的具体位置。没想到那些人听了都是对她连连摆手,还对着她说了一大堆我们听不懂的话。

后来刘兰回到车上对我们讲,这些人告诉了她太平村的位置了,可是他们都劝我们不要去,说是那个地方很邪门,而且是生人勿进。

黎黎听了一脸好奇的说:“哦?不知道是怎么个邪门法啊?不妨说来听听……”

刘兰说的口干舌燥的,于是她就拿出一瓶矿泉水,打开盖子喝了一口之后才对我们说:“原来这个太平村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全村人就都响应政府的号召迁走了。当然,当时的政府之所以会想要把这里的村民迁走,也主要是村里的人口不多了,根本不够一个自然村的人口,所以就只好将这剩下的几户口人家迁到了附近别的村里去了。”

黎叔一听更是疑惑的说:“人口不多?那之前的村民呢?都去哪里了?”

刘兰双手一摊说:“死了呗。”

“全死了?”我一脸吃惊的说。

刘兰点点头说:“嗯,全死了!别看这个村子叫太平村,其实一点也不太平!”

据刘兰了解到的,这个太平村的村名字还是解放后才改的,之前好像是叫莲花村,刚才那几个老乡告诉她说,这里在清朝那会儿可是个风水宝地,莲花村里出来了不少的举人。后来清朝灭亡后,这里就遭了旱灾,地里的庄家几乎三年都颗粒无收,好多家里很穷的村民都没有挺过去,一家家的饿死。

后来好不容抗过了旱灾,村里又开始闹瘟疫,村里的郎中也不知道这是啥病,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治。后来还是来两个英国的传教士,他们说这种病叫疟疾,得吃他们的西药才能治好。

可当时的村民非常的迷信,一个个都不敢吃这两个洋鬼子的“鬼药”,后来还是村中一个大户在省城里上学的儿子回来后,才硬逼自己的老娘第一个吃了药。

结果这老太太吃了药没几天果然就有了起色,不拉不吐也不发热了,这时剩下的村民才敢吃药。可是到这时为止,村里几乎已经死了三分之一的人,有许多的人家甚至都已经死绝了。

解放后政府给这个村子改了一个太平村这个新名字,也是希望有个好彩头,能让这个村子从此太太平平的……可惜愿望是美好的,可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这里遭遇了一起百年不遇的水灾,大水引发了山体滑坡,半个村子一瞬间就被吞没了。剩下半村人虽然侥幸活了下来,可还是成天提心吊胆的过日子。

村里的人们渐渐发现,村外的坟地已经比村里的人口都要多上许多了,于是有好些人就举家搬迁,再也不回来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搬走,空下来的房子越来越多,最后几乎就变成了十室九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