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幼麟传 > 第四百三十四章 刺杀之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35章 刺杀之计

月明星稀,北风萧萧,在众将一片“可惜”声中,场地重又归于平静,只剩诸葛亮与徐庶二人,二人深交阔契,颇有默契,不约而同行至一处寂静的土墩处。

诸葛亮虚手一指,示意坐下后,皱眉径直道:“匈奴狡诈残暴,今却屡番示弱,吾以为此中必有蹊跷,元直以为如何?”

徐庶显然也已经看出端倪,当下凝神道:“两家交兵时当炫耀显示长处,匈奴却有刻意示弱之嫌,只怕呼厨泉使得是骄兵之计,他在某处埋伏有奇兵,我以为此时不宜攻打匈奴,请孔明尽快劝说玄德公打消念头。”

诸葛亮苦笑道:“换了平日,陛下自会从善如流,然北上以来,我军先后攻灭张合、曹彰、曹洪三路魏军,而匈奴曾是魏军手下败将,又示弱至此,军中上下轻慢之心,只怕无以复加矣,吾实无劝服的把握。”

徐庶大惊道:“这该如何是好?”

诸葛亮道:“事到如今,除了全力备战,别无他法。”

徐庶咬牙道:“这一战是因我而起,倘若匈奴真有诡计,而使玄德公身处险地,我岂非万死末赎?”

下一刻,他倏忽执剑,眯眼道:“我欲趁夜阴遁出城,以送信为名,刺杀酋首。”

诸葛亮摇头道:“匈奴人有备而来,定当防备森严,更何况呼厨泉也有武艺傍身,未可轻辱,此计不成的……”

说到这里,他似乎觉悟到什么:

“元直是欲借刺杀一事激怒呼厨泉,破去示弱之计,令其早些露出真实面目?”

电闪疾念间,徐庶刺杀的意图于他脑中清晰浮现,这一计至少有三变。

第一变,若趁乱刺杀成功,匈奴人大乱,不战而退,固然最好,但若刺杀不成功,可激怒呼厨泉,令他发兵来攻,这是第二变。

第三变,则是在刘备示好放归俘虏,呼厨泉以为计策得售的情况下,汉军兀自派人刺杀,有很大可能诱导匈奴中的有识之士,自以为计策被汉人识破,进而唆使呼厨泉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如此一来,极有可能主动暴露实力,更可除去汉军全军上下的幻想。

这一计堪称大胆,在诸葛亮看来,或许真有五成把握令匈奴人原形毕露,但与此同时,刺杀者自也断无生理,算是火中取栗的死计。

诸葛亮抬眼盯着徐庶双目,徐庶颔首不语,但目中的倔强刚强之意,早已外溢流露。

“元直此前为曹彰言语所激,看来其心中已有必死之志了……”

劲风凛冽,吹得周遭火盆忽明忽灭,不住摇曳,诸葛亮心中忽生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感怀,两人四目相对,一时无语,

静默良久,诸葛亮率先打破沉默:

“元直胸怀苍生,不计死生,着实令人钦佩,君之人品才干,实为我辈翘楚,但有一关于君之异事,时常萦绕于吾胸间,百思不得其解,也不知当问不当问。”

徐庶道:“你我相交莫逆,尽可问来,知无不答。”

诸葛亮目光一凛,沉声道:“曹丕乃篡汉无德,天下人人得而诛之,却不知元直为何向他上表劝进?”

徐庶身躯一振,苦笑道:“我知你这一问藏了良久,今日生死相别之际,终于还是问出来了……”

他顿了一顿,面上浮现追忆之色,缓缓道:

“孔明应知,曹公昔日作诗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黄巾乱后,军阀混战,苍生有倒悬之苦。我幼时负剑任侠,眼中所见,莫不如此。彼时玄德公身浮名望,爱抚百姓,若他能为天下主,百姓当能得他厚待,安居乐业,故而相投,驱驰之日虽短,总算有些微末贡献。”

诸葛亮颔首道:“不错,元直助陛下破了曹仁,陛下始得一根基之地。”

徐庶缓缓颔首,神色变得肃然:

“我后因故辗转魏境,心中所思,唯愿侍奉老母,了此残生。然则沿途所见,军民屯田戍边,各遵其法,河清海晏。屯田之道苦则苦也,然则百姓生于乱世,至少得一活路,数年间,所在仓禀,积粟皆满,我之心境,亦大受震动,方知曹公能于群雄之中脱颖而出者,概其才器,远迈绝伦也。后数年,曹公力谋同用,刚柔并济,先后数番驱除北虏,分化匈奴,北境肃然,功在社稷。”

诸葛亮颔首道:“实是元直心中所想,乃是天下苍生,眼见汉室不可为,而曹氏所为,俨然明主在世,三分天下又有其二,故而劝进。”

徐庶慨然道:“不错,我之劝进,非为一己之幸进也,实因天下苦战乱久矣,若有一人能平息乱世,纵然有悖纲常,我也愿倾心以助。”

他叹了口气,又摇头道:“实未料想,曹公之后,竟然做出放虎归山、引狼入室之举,白白坏了四百年来无数汉人先辈困虏穷奴之功,我之内心,何其悔也!”

徐庶说到这里,胸中悔恨之盛,难以抑制,猛地挥拳砸向座下城垣,但闻“咯”得一声震响,一块夯土应声而裂,而徐庶之手掌亦鲜血迸裂,四散飞溅。

诸葛亮吓了一跳,忙宽慰道:“大汉北伐势如破竹,所向无前,关中传檄而定,足见天命仍在,更何况论贤论德,天下有谁能与陛下比肩?元直本就有功于陛下,以他之恢弘雅量,必能相容,何必灰心丧志。”

徐庶沉默半晌,摇头道:“纵玄德公容得下我,我却已无清白之名,偏容不下自己。今日大军危机环绕,故献刺杀之计,一为报答玄德公之大恩,二来以死明志,洗去那上表劝进之辱。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足为第三人道。”

他起身掸去掌上的血渍与灰尘,自狭道:“方才含恨出拳,怕是伤了右手,只怕持剑不稳,失了劲道。”

诸葛亮微微一笑,递出一块手帕,递于徐庶,而后抚须道:“伱只道我军已陷绝境,其实吾还有一手布置,正须一明辨之士,前往分说。”

“哦?”徐庶双目一亮,沉吟片刻,疑道:“长安、潼关两处大军不可轻动,否则北伐之势,前功尽弃,却不知还有何布置?”

诸葛亮面向西方,凌空一指:“此前,吾发兵攻略陇西诸郡,留有将士两万,可为机动,领军之人,姓姜名维,足智多谋,他们知大军处境,必有举措,可为响应。”

“姜维?”徐庶讶然道:“可是孤身入荆,救关将军之天水幼麟?”

诸葛亮笑道:“不想伯约之名,竟闻于元直之耳。”

徐庶颔首道:“此人原为魏将,前些年弃暗投明,做了好些大事,我在邸告中时常听闻,是个有忠肝义胆的好汉子,我倒是极有兴趣,与他一晤。”

“只是此去天水有千里之遥,却不知元直愿不愿受这奔波之苦?”

徐庶不答反问道:“奔波之苦算得什么,只是阖营上下,明智之士万千,孔明为何独独挑我前往,莫不是为保我性命,故意支开?”

诸葛亮道:“这满营兵将,骄得骄,傲得傲,哪个能察觉到危机所在,又有谁能将此间凶险尽数转达?除了元直,吾实无第二人想。”

徐庶终于被说服,点头道:“好在此去天水的路途俱是一马平川,我一人双骑,轻装简行,三五日内,必将此间详情尽数告知。”

他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一旦下了决心,旋即拱了拱手,转身离去准备坐骑干粮。

诸葛亮亲自送他到营门,两人相互作揖,依依惜别,直到徐庶身影彻底消失于黑暗,诸葛亮深吸一口气,心道:

“天水西路大军已被抽调入关,实力有限,能自保不坠已是艰难,怎么还有余力支援夏阳,元直确实聪慧,吾这一举动,确实是为了支开你,暂且保住你的性命……伯约原也是魏将,或许更能宽慰于你……”

想到这里,姜维的身影倏忽跃入脑海,诸葛亮恍然意动:“伯约与羌人有旧,若提早知情,或许真能调动预料外的力量……”

他大步转回营帐,伏案在一小片信笺上写了几行蝇头小字。

“匈奴尽出,寇入夏阳,计诱我军,形势危急,若有余力,盼速援。遣徐庶来报,且慰其心,活其命。”

纵然字体极小,但只这几行字已经把这片信笺填满。

诸葛亮把信笺细细卷好,这一会儿的功夫,就有一名养鸽人捧着一只灰白鸽子入内禀道:

“丞相,这已是营中最后一只信鸽了。”

诸葛亮颔首不语吗,将信笺绑于鸽腿,捧着鸽子,亲自于帐外放飞。

信鸽扑腾着翅膀,连带着他的希冀,越飞越高,转瞬消失于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