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崇祯最近有些烦心。

自惠王朱常润叛逆军被刘鸿渐以迅雷之势击溃,大明各地的勋贵们便上演了一处千里寻亲记。

平日里鸟都不鸟崇祯的七大姑、八大姨,各自拉着储藏了上百年氧化发黑的银子往皇宫里拉。

并且不收都不行,勋戚们说了,都是一家人,大明有难他们也有责任,还望崇祯看在祖上先辈的面子上,让他们再为大明尽一份力。

银子、珠玉玛瑙、字画、古董,还有丧心病狂的勋戚把家中储存了不知多少年的粮食都拉了过来。

才不到半月时间,户部的太仓库再次爆满,户部尚书倪元璐跟过年似的,开心的脸盘子绽放的犹如一朵菊花。

崇祯一声令下,内帑又腾出好几处库房才堪堪容纳下勋戚们的‘孝敬’。

而距离京城更远的勋戚爵爷们仍在陆陆续续的向京城汇合。

三百年了,与大明同休的勋戚们从来没有这般齐聚过,就是两个多月前的鸿门宴都比不上。

所有的勋戚仿佛商量好了般,基本拉来了家中至少一半的家产。

不由得他们不老实,被处置过的勋戚家中拉出来多少货,崇祯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外加上撒网般满大明跑的东厂番子、锦衣卫缇骑……

并非所有的勋贵京城都有房产,京城各大酒楼、客栈这些天也赚了个盆满不满,后来的爵爷们甚至不得不住进民居。

只是截止今日,崇祯一个勋戚都未曾召见。

他最近很纠结,事儿是他挑起来的,勋戚们也服了软,所有的事情都入先前预料般,大明不缺银子了,而且是三百年来第一次这么富有。

可是如何处理这些勋戚,成了崇祯心里最大的石头,内阁大学士建议崇祯得饶人处且饶人,既然人家已经交了一半家产,且训斥一番放其回家便可。

崇祯并未应允,他不太相信这些阁臣,除了武英殿大学士刘鸿渐不在京外,半个多月来只锦衣卫上报的,其余六位阁臣被一应勋戚‘拜访’了一百五十六次。

这些勋戚安的什么心不言而喻,这天底下唯一跟他一条心的,除了远在江南的安国郡王刘鸿渐外,他不相信任何人。

他明白,勋戚必然不能就这么放回去,否则百年后,大明还是这幅样子,甚至他们拉回来的银子都不见得够他们的俸禄。

只是如何处置确实棘手,整个大明的百姓都在对京城的混乱议论纷纷,朝臣们更是看他的眼神都不对了。

叛的轻了不痛不痒,叛的重了难免受后人诟病,虽然黑锅他背了,但既然已解了燃眉之急,他也不想做的太绝,左右为难之下,崇祯又犯了优柔寡断的老毛病。

他在等,等那个带给大明、带给朱家希望的人归来,他相信在这小子眼里,一切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这种信任不知从何时起已经在他心里根深蒂固,也许是那小子的不拘一格,也许是那小子的淡泊名利。

十一月十八,锦衣卫报,安国郡王率京营兵距离京城已不足五十里。

崇祯下了早朝后当即下令放假半日,率朝臣与他亲自出城迎接,迎接大明的功臣,迎接那个喜欢臭屁的小子。

朝臣们自然不敢忤逆,且不说他们没那个胆量,大明三百年来从未如此富有过,安国郡王足以值得这一殊荣。

一同前去的还有排得上号的勋贵,加一块足足有上万人。

……

当刘鸿渐打马行至安定门外时都惊呆了,数百朝臣的脸宛若数百朵菊花,都咧嘴朝着他微笑作揖,崇祯也不例外。

“恭迎安国郡王得胜而归!”在鸿胪寺卿齐忠明的指挥下,诸臣、勋戚齐声礼赞。

大明安定了,大明有银子了,功臣回来了。

一众勋贵也咧着嘴鞠礼,只是心中有多少个MMP不得而知。

“皇上,您这是作甚,折煞小子了。”刘鸿渐不理睬众臣和勋戚权贵,直接走到崇祯面前行礼。

他心中惊诧而又不安,这显然已经超脱了他的预料,这份殊荣不是一个臣子所应享受的。

“佑明回来了。”崇祯不理刘鸿渐的惶恐,拉着他便上了御辇。

“皇上,您这是把微臣往火坑里推呀!”刘鸿渐心中忐忑,他从未想过这般风光。

朝臣包括崇祯一家子都清楚,他刘鸿渐是大明的功臣,可他是如此年轻,也许现在崇祯信任他,以后呢?

崇祯挂了咋整?即便到时朱慈烺和朝臣依旧肯定他的能耐,待大明太平了,谁会希望大明头上悬着一把屠刀,一把轻易就能使大明易帜的屠刀。

到时即便他没有这般想法,谁又会信呢?高处不胜寒,悠悠众口呀!

“佑明为何说这些,你可知道如今国库和内帑有多少存银?”崇祯完全没看出刘鸿渐的忧虑,只是压着心里的开心事似乎找到了宣泄口。

他当了十八年穷皇帝,一朝巨富竟有些后世暴发户的毛病。

“至少得有个一亿两吧。”刘鸿渐没敢多猜,不过看崇祯这幅样子,应该比上次抄八大奸商来的多。

“哼哼,只黄金白银就有一亿两千多万两,勋戚们交上来的一应字画珠玉等,至少也是这个数字。”崇祯大叔开心的像个两百斤的胖子。

“哦,是挺多。”刘鸿渐并未显得有多兴奋,银子这东西,多到一定程度不过是一串数字,这跟后世的某位马姓大佬的观点倒是一样。

再多的银子不过是一日三餐,再显赫的地位仍旧逃不过吃喝拉撒,能否万世永存不说,能不能善终都是问题。

“佑明,朝臣皆建议朕放过那些勋戚,你意下如何?”见刘鸿渐根本对银子不感冒,崇祯也觉自己有些失态,随即问出了困扰他许久的问题。

“皇上欲如何处置?”刘鸿渐没有回答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崇祯。

“朕意,以惠王朱常润为首的叛逆全数处斩,其仆从、亲卫、俘虏全数流放东北省,那些诏狱中的冥顽不灵者,皆数除爵。

至于这些主动前来投诚的,朕意欲降爵、收回铁券。”后续事项的处置,早在刘鸿渐领兵下江南时,二人便已做了商议。

按照原有的计划,是要把所有忘恩负义的勋戚全数除爵的,只是崇祯觉得太重了。

也许是太仓和内帑的银子起了作用,也许是崇祯念及祖上功劳,总之他心软了。

“皇上宅心仁厚,此番处置微臣并无异议,只是还需加一条。”刘鸿渐思索一番皱眉道。

“哦?佑明所说这一条是指?”崇祯反问。

“田亩皆数收归国有,重新丈量,重新分配!”必须趁热打铁,趁着勋戚们人心惶惶,快刀斩乱麻,否则若是此时放虎归山,以后想再提此事,又要事倍功半。

“皇上,古往今来两千年,百姓造反者无非两种情况,其一缺吃少穿,其二土地兼并,说到底还是没有吃的惹的祸。

历朝的更迭也大多是重新分配了土地以安民心,只是新朝确立以后不出百年,土地兼并复起,于是民乱依旧,两千年来莫不如此。

我大明之土地兼并更甚,如今虽有高产作物诸如土豆、红薯,也不过让百姓暂时求得温饱,若不加以处置,即便土地丰收更多的米粮,百姓仍旧要忍饥挨饿。

因为,他们没有土地!”刘鸿渐细细思量谨慎的道。

“佑明的意思是……土地均分?”崇祯皱着眉头猜测。

“皇上只说对了一半,土地是要均分给百姓,但其所有权仍属朝廷、属户部、属皇上!”

事实证明,把土地重新分配给百姓的做法是错误的,百姓没有朝臣、勋戚、地主般的见识,一旦家里落了难急需用银时,首先想到的便是把土地卖给地主以救急。

这样一来,适逢天灾,土地兼并仍旧愈演愈烈,治标不治本。

刘鸿渐所言的均分,是在朝廷拥有所属权的基础上均分,百姓只拥有田地的使用权而无买卖权。

朝廷需要针对田亩制定一套严格的章程,凡是私自买卖者买卖双方皆重罚,轻者发配,重则处斩,土地收回。

这与后世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似而又有不同,毕竟是封建社会,一切法令皆是朝廷、皇帝说了算,上令下行不如后世般麻烦。

刘鸿渐不知道这种制度在此时的大明是否合适,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保住了百姓们的利益,只要百姓支持朝廷,所有事都不是事儿。

刘鸿渐的解释很通透,崇祯虽然没听说过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也大致明白了刘鸿渐的意思。

“佑明,这么做固然有诸多益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户百姓家中开枝散叶人口增多,土地还是不够如之奈何?”崇祯想的比较多,不过也确实有这个问题。

“皇上,此事臣也考虑过了,这个问题不大,朝廷可鼓励百姓们开垦荒地,荒地三年之内免除田赋,三年之后收归国有,但使用权依旧归开垦者。

另外咱们的军械所也一直在研究作物的增产甚至在研制肥料,粮食不是问题,至于人口,皇上你相信吗,只要水师建成,大明的百姓根本不够用。

而且太仓以及内帑的存银,咱们必须在三年之内花光!”刘鸿渐语出惊人。

华夏民族自有记载起,一直到被列强打开国门,小农经济一直桎梏着华夏人的腾飞。

大明重农抑商,世人皆以工匠为耻,熟不知正是这些默默无闻、忍受世人讥讽的匠人们,撑起大明的一砖一瓦、撑起大明的军备、撑起大明的脊梁。

崇祯身处其中看不明白,朝臣看的明白但不想改,刘鸿渐看的明白还拥有改变这一切的能力。

只要朝廷重视起商业和工业,按照刘鸿渐的预测,只怕到最后朝廷便要鼓励种地了,毕竟如果工人比农民挣得还多,谁还会去种地呢?

他有技术、有上帝的视角,可以看到比世人更远的地方,只要崇祯应允,工业强国,商业富国,大明大有可为!

“佑明,你莫不是跟朕开玩笑吧!”崇祯一听便急了,倒不是因为土地的分配,而是刘鸿渐所说的后半句。

三年之内,把太仓和内帑的银子全部花光!

花光了,朝廷用啥?日子不过了?

虽然面前的小子很能给他捞银子,可也很能花银子呀!

一年多来,从京城百官手中捞了一大笔,从山xi、陕xi又捞了一大笔,可前前后后才不到两年,竟被二人合伙给花光了。

以至于花光了后,崇祯才意识到自己究竟有多败家,并下定决心此番收入太仓和内帑的银子一定要剩着点用,断然不能像先前般大手大脚。

而如今呢?他最信任的臣子竟然让他三年之内花光两亿!

崇祯盯着刘鸿渐,似乎是在确定这小子是不是在开玩笑。

“皇上,臣没跟您开玩笑,如果您还信微臣!”刘鸿渐目色郑重。

他对经济知道的不多,但毕竟受过高等教育,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他还是知道的。

银子,或者说货币,必须在流动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如果只是屯在国库中、吞在勋戚的地窖里,银子便失去了货币的本来作用,不过是一堆生了锈的金属。

大明缺银、缺铜,大量的银子和铜钱皆被勋戚、商贾屯于家中,导致市面上流通的银钱太少,交易不便不说,物价也随之上涨。

花吧,把银子全部花出去!

要想富先修路,把银子放出去,修路也好、铺桥也罢、疏通漕运亦可,用最快的时间建立起大明的交通脉络。

利用便捷的交通,鼓励工商,征收商税,让银子动起来,让百姓动起来,整个大明才能焕发新生。

刘鸿渐一番长篇大论,把崇祯说的一愣一愣的,崇祯没有直接拍板,他需要时间好好消化一番。

华夏民族的工农商一直都缺乏理论基础的支撑,刘鸿渐深知这一点,但他相信崇祯会想明白的。

路还得一步一步走,他需要扮演的便是那个引路人,大明的引路人!

只是使刘鸿渐始料未及的是,崇祯性子太急了,他想了一夜没睡好,第二天一顿乱棒,直接把朝臣们给打蒙了!

……

PS:加快节奏,加快节奏,加快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