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隋唐大猛士 > 第1231章 来自银河的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果然是金子总会发光!”

罗成看过马周的试卷后,也是称赞不已。不论是贴经墨义部分对经书的掌握理解,还是对诸史的通熟掌握,又或是时务策论,还是判案,都非常合格。就连他的字,也非常出色,看的出,比先前代何进写奏章时还有不小的进步。

“父皇,马周这么厉害吗?”

“是个人才。”

“那父皇能把马周安排到东宫吗?”太子问。

“哈哈哈,你倒是鬼聪明,不过估计马周未必愿意到东宫。”

“为何?”

罗成笑着给太子检查着他的作业,一边道,“马周这样的年轻人啊,有才,又年轻,故此是恃才又傲物的,尤其是有着迫切想干大事的热情,而你的东宫,现在又并不真正管什么事情,因此在他们这样人的眼里,只能算是个清闲衙门,做不了什么事,陪太子读书,无疑不是他想要的。”

“可我是储君,将来的天子,早晚要管事的。”太子有些不太服气的道。

“嗯,早晚要管事,可毕竟不是现在。不过朕也正是欣赏马周的这种冲劲,若是一般士子,你若相邀,他肯定会很高兴到东宫,在东宫呆个一二十年,将来就能一飞冲天了。可马周不,他不想等那么久,他就想现在就干点实事。朕希望朝廷科举录取的,都是这种年轻而又有激情的士子。”

罗成继续翻看着太子的作业,看着不由的皱眉。

“太子啊,你这书读的不怎么用心啊。”

太子马上老实了。

“父皇,儿臣很用心读书了。”

“读书,得用心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朕就跟你提个简单点的问题吧,你说为何我们叫做汉人?”

“父皇,汉人是因为汉朝。”

“那你说,两汉早就亡了数百年,之后出现有魏、晋等诸国,可周边胡人却更多称我们为汉人,而不是其它呢?”

这下太子答不出来了。

“在刘邦建立汉朝以前,周王朝统治天下八百余年,周王为天下共主,不过春秋开始,诸侯们开始互相征战,周王这个共主实际上已经无力约束管辖诸侯。因此那个时候,其实当时的天下人,已经开始称为楚人、秦人、晋人、宋人、齐人等等,都是以诸侯国为称。

直到秦并六国统一天下,于是天下人都称为秦人了。

可惜秦二世而亡,后来汉代之,前后汉共数百年天下,汉人的称呼深入人心,此后汉虽亡,可汉族却依然沿续,汉成了为我们华夏人的另一个代称,甚至比华夏更成为普遍的主流称呼。”

“故此,虽然父皇我建立了大秦帝国,可我们既是秦人,却也是汉人。”

“哦,原来这样啊。”

“那父皇再问你,你知道刘邦建立的朝代为何称为汉吗?”。

“这个我知道,因为刘邦与项羽他们灭秦之后,被楚霸王项羽分封为汉王。”

“那你说为何封为汉王呢?”

“因为他的封地在汉中。”

“汉中又因何而名?”

“那里有汉水。”

罗成呵呵一笑,“看来你地理学的还不错,那朕又问你,这汉水之名又来自哪里呢?”

这下太子便答不出来了。

“朕告诉你,汉水的汉,本意为星汉之汉,星汉便是指天上的银河。而古人把发源于汉中一带,流经襄阳,最后汇入长江的这条大河称为汉水,是因为古人认为这条河跟天上的银河很像,所以以银河的名字为这条河命名。”

“当然,也还有另外一个遥远的传说,据说啊,古汉水一代生活的人们,其实他们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从天上的银河降临的,从此世代生活在这里,为了不让后世子孙忘记出身祖地故乡,于是把这条新家乡的河命名为汉水。”

“父皇,他们是神仙吗?从天上银河来?”

罗成呵呵一笑,“也许吧,你读过山海经没?”

“读过一点,可老师说山海经只是一本荒诞的志怪之书。”

“错,山海经不是一本志怪之书,这是一本历史书,一本地理书,这上面的许多记载,只是带有密码,需要解读。里面记载着我们远古时代的历史,我们从哪来,经历了什么,走过了哪些地方,上面都有记载。”

“父皇,山海经不是神话故事吗?”

“太子,你要记住,神话,其实就是我们过去的历史,山海经里记载的许多地方都是存在的,许多神奇的怪兽,其实只是一些中原之外的禽兽而已,事实上,世界很大,无奇不有。”

收起太子的作业,罗成还给太子。

“你看,读书就得如这样,要发散思维,学习举一反三,不能只是死记硬背。有疑惑,不管对错,都要主动的提出来,甚至,尽信书不如无书。”

“父皇最近有意要在洛阳城建立一个很大的动物园和一个植物园,要把天下各地的各种禽兽、植物,都弄一些来。然后,定期开放给整个洛阳的百姓们观看,让他们了解下这世界之大,世界之奇。”

“比如说蜀地的貔貅、条支的驼鸟、北极的白熊、交州的巨蟒、云南的大象等等。”

太子听的充满向往。

殿试很快举行。

皇帝在宣政殿亲自面试贡士们,殿试没有贴经墨义这些,也不再有历史地理算术这些,只有时务策问一道,以及判疑案一件,考试时间一天。

由皇帝点选九名阅卷官协助阅卷,轮流传阅,阅完后在卷后加上圈叉等五等符号,最后卷子按得圈的数量排名。

最终选得圈最多的十份卷子交给皇帝,由皇帝钦选前三名,点状元郎、榜眼、探花。

殿试只定排名,不淘汰贡士,殿试后所有贡士皆为进士。

所有进士分为三等,一甲只选三名,为进士及第,二甲三十人,为进士出身,三甲一百九十七人,为同进士出身。

马周一袭儒袍,奋笔疾飞。

时务策的题目只有二百来字,要他们作出三千字的策论来,题目问的不是时下的灭蝗防灾之事,而是关于税赋和边疆。要把朝廷的税赋制度,和边疆联系到一起,还得言之有物,三千字左右,这并不容易。

可马周却是几乎不加思索的就开始答题策论。

第二道题目,则是一道判案题,这案子是一桩杀人案,而杀人案却又牵涉到分家的财产案,可谓是一道案中案。好在马周是潜心研究律法判辞和许多典型案例,面对此案给出的材料证据等,倒是很快抽丝剥茧的判案起来。

礼部试后,马周夺得会元后,他并没有与其它多数考中的贡士一样整天在酒宴应酬之中,他考完之后,还没放榜便直接去了北邙山中一处清净之地读书了。

直到殿试前一天才回来。

这些天的清修读书,使的他的头脑依然清醒,思路依然敏捷。

考试时间才过半,结果马周就已经答完并检查好誊写好了试卷。

罗成坐在殿上,目光在二百三十名贡士中来回的扫过,这些从天下十万读书人中精选出来的贡士,确实个个仪表堂堂,年长者有四十来岁的,年少者也是二十出头,并未有十来岁的神童或是白发的老儒。

每个人都长的也不错,很符合身言书判的条件。

罗成也早看到马周早早就答完了题。

他笑着对今天同在殿上的房玄龄、魏征几人道,“朕看马周是觉得这考试题目太容易了些啊。”

魏征道,“此子有些锋芒过露了些,就怕刚过易折啊。”

“多爱惜些就是了,年轻人嘛,没有锐气岂不就死气沉沉?”罗成笑道。“朕觉得,既然马周这么早就答完了,不如再增加一场答辩面试好了,这也符名身言书判里的言。”

房玄龄等人有些意外,科举考试的内容那都是几经商议后才定下的。

“科举本来没有殿试,也没有县试、郡试、道试等,可现在不也有了,如今朕要再加一道面试答辩,也可以的。”

皇帝如此说,众臣自然也就没有异议。

到日暮时分,贡士们一起交卷。

冯力士上前,对士子们宣布要加考一场口头答辩,要接受皇帝和八位考官们的提问。

答辩不仅限于他们的时务策论和疑案判决。

有些贡士们听了,不由的头大,这种面试肯定容易紧张,尤其是根本不知道皇帝和考官们会提什么方面的问题。

当然,马周却依然十分平静。

“圣人有谕,召会元马周第一个上前答辩,所有贡士皆在殿中听辩。”

这就是公开答辩了,有些人更紧张了。

马周起身站起,叉手回礼,应喏上前。

“马周,朕问你,何为华夏何为蛮夷?”皇帝一上来就直接问了一个华夷之辩的大问题,这个可是争论了千年的大课题,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的思想主流。

马周略加思索,答道,“回复圣人,学生以为,华夷之辩不能仅以血缘或地域而论!”

“四夷之民长有重译而至,慕中华之仁义忠信,虽身出异域,能驰心于华,吾不谓之夷矣。”

“而中国之民长有倔强王化,忘弃仁义忠信,虽身出于华,反窜心于夷,吾不谓之华矣。”

“岂止华其名谓之华,夷其名谓之夷邪?华其名有夷其心者,夷其名有华其心者,是知弃仁义忠信于中国者,即为中国之夷矣,不待四夷之侵我也,有悖命中国,专倨不王,弃彼仁义忠信,则不可与人伦齿,岂不为中国之夷乎?四夷内向,乐我仁义忠信,愿为人伦齿者,岂不为四夷之华乎?记吾言者,夷其名尚不为夷矣,华其名反不如夷其名者也。”

马周朗朗扬声,自信答辩,皇帝听的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