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看着眼前的莱昂纳多,他不确定他这只小蝴蝶是不是在无形之中开始影响莱昂纳多了,因为刚才莱昂纳多那一句关于兰波的评价是如此准确,又是如此深刻,就好像……就好像是在说莱昂纳多自己。
“他根本就不知道诗歌对自己的意义,这只是他成名的手段之一而已。可是,等他真正意识到诗歌的伟大和辉煌时,他的才华已经被挥霍殆尽了。”
其实这就是莱昂纳多的演艺生涯轨迹,在“泰坦尼克号”之前,莱昂纳多依靠着惊人的天赋成为年代一辈中演技的佼佼者,这段时间中,莱昂纳多也是想要追求演技的,他对演技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莱昂纳多却太过依靠自己的天赋,不愿意尝试也不愿意突破,他在巅峰时期出演的角色大部分都有着相似的特质:不羁、随性、疯狂、脆弱、错杂、黑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成就了莱昂纳多,但也局限了莱昂纳多。
所以,当莱昂纳多被“泰坦尼克号”迎来的人气爆炸轰晕了头脑,陷入了迷惘。等莱昂纳多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天赋和才情时,他已经步入中年,于是他就又走入了另外一个迷宫里,所有角色几乎都是苦大仇深的中年男子——丧偶还占据了大部分。
莱昂纳多和兰波是何其相似,以至于让雨果有些分辨不出到底是莱昂纳多根据史实塑造了兰波,还是兰波通过莱昂纳多的表演塑造了所有观众心目中的形象。
这让雨果很是震惊,不仅仅因为莱昂纳多那宛若预言自己未来一般的话语,还因为莱昂纳多和兰波之间的高度重叠。
正如雨果所说,莱昂纳多和兰波之间有太多太多的差别,也许,莱昂纳多甚至无法理解兰波诗歌里的深层含义,也无法理解兰波诗歌在文学历史上的地位,但莱昂纳多却完美地呈现出了兰波的闪光点,并且说服了雨果:他就是兰波,兰波就是他。
其实,雨果构思角色的方法和过程与莱昂纳多没有太大区别,莱昂纳多就是受到了雨果的影响才逐渐开始采用不同的方式构建角色的,两个人都是通过寻找自己和角色之间的共通之处,引发内心的共鸣,进而以自己的理解塑造出角色。
“所以,你和兰波的共同点是……”雨果的大脑略显混乱,无数信息乱做一团,所以他选择了进一步沟通。
莱昂纳多很享受这样的时刻,他喜欢和雨果讨论表演,不见得是学院派的方法探究,更多是彼此在探索角色过程中的体悟和疑惑,但却总是可以让自己有许多收获。“享受青春,以自我为中心。”
莱昂纳多简单的两句话让雨果愣住了,仔细想想,却发现这话语是如此正确。兰波和莱昂纳多都是如此,年少成名,青春肆意,才华横溢,这样的年轻人很容易就产生一种世界是围绕自己转的错觉,这让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甚至目空一切,任性而放肆地挥霍着时间,甚至无视他人的努力和才华,蔑视全世界。
不仅仅是兰波和莱昂纳多,许多年少成名的童星也都是如此,麦考利-卡尔金、德鲁-巴里摩尔、爱德华-福隆(edward。furlong)等等,镁光灯的炙热让他们迷失了方向。最终才华就这样挥霍殆尽。
不过莱昂纳多却保持了相对清醒的头脑,在五光十色的名利场之中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坚持了下来。所以,当莱昂纳多试图理解兰波时,他就敏感地抓住了这一点。也许,这不是兰波个性的全部,同样也不是兰波作为诗人在历史上留下的最深刻印记,但这却让莱昂纳多将兰波整个形象鲜明而生动地塑造了起来。
客观来说,莱昂纳多对兰波的理解更加简单,他没有分析兰波的成长历史,他也没有分析兰波性格形成的原因,但是他的理解却足够深入,抓住了一个重要闪光点之后,就迸发出了惊人的能量。
相对而言,雨果的理解角度更多是心理层面,雨果希望构建出角色的心理和经历,从而以塑造细节的方式将眼神、表情、动作等微小环节呈现出来,整个人物形象不动声色之间就鲜活起来。
可这种方式更为复杂更为困难,导致的结果就是雨果必须花费更多的心力去塑造角色的方方面面——甚至许多东西在拍摄过程里根本就不需要。以“七宗罪”为例,其实无名氏出场时间十分有限,只是在最后半个小时里登场。雨果所做的功课根本无法全部呈现。
但雨果却知道,他的准备不是无用功,许多时候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姿势的差别,就会导致角色的差别,也许观众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也许学院专业人士也无法详细指点,甚至就连表演者自己都无法解释这个细节的出处,但是呈现效果却会有天差地别。这就是演技的突破和深入。
只是,从莱昂纳多的表演方式里,雨果却领悟到了一点,其实他需要寻找的不是平衡点,而是自己和角色之间的共鸣,属于自己的部分多一点,还是属于角色的部分多一点,这都无所谓,重要还是自己和角色之间的呼应,然后产生化学反应。
就好像莱昂纳多,一个连接点就将兰波完全塑造了出来,至于兰波形象之中到底是真实属性更多还是莱昂纳多属性更多,这根本就不是重点;雨果所应该寻找的是他和角色之间的连接点——不仅仅是一个,而是多个,连接点越多,就会让雨果发现他和角色更多的相同和差异,然后用他的理解和阅读去将角色完善。
虽然说雨果是非科班出身的,他也从来都没有系统地进行演技学习,但是在与合作演员的不断交流中,在自己表演过程的不断探索中,雨果也逐渐成为了方法派的代表人物,但同时又走出了属于自己不同的特色。
所谓的方法派表演就是演员在诠释角色时,必须精于观察事实,揣摩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想象出演绎角色的心理壮观,从而达到精准、可信的表演效果,没有表演的痕迹,让观者可以忘记演员的表演,而对角色感同身受。
方法派在整个好莱坞历史上大放异彩,马龙-白兰度、保罗-纽曼、杰克-尼科尔森、梅丽尔-斯特里普、丹尼尔-戴-刘易斯、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达斯汀-霍夫曼等人全部都是方法派演技的代表人物。
“闻香识女人”的阿尔、“义海雄风”的杰克、“辛德勒的名单”的连姆、“低俗小说”的塞缪尔,全部都是方法派演技的代表人物,在这些强大的影响之下,雨果也逐渐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方法派演技道路。
方法派演技的核心思想其实就是主张体验,让演员与角色合一,演员应该主动感受到角色的情绪,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去思考、希望、祈求和行动。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下意识的创作。
所以,马龙为了抽烟“码头风云”会在码头工人之中生活了数月;而罗伯特为了演好“出租车司机”更是真正地在纽约街头开了两个月出租车;达斯汀为了出演“雨人”和自闭症患者待了近一个月时间。
雨果最开始是单纯地模仿、单纯地表演,而后逐渐学会揣摩角色心理,让自己站在角色的位置上进行表演,“辛德勒的名单”之中雨果寻找到了突破点,阿蒙-戈斯的完美上身几乎让雨果无法分清楚电影和现实;随后,雨果又开始学习以自己为主导来诠释角色,试图让角色带有更多的自己风格,依靠自己的本色塑造出特别的角色。
但不管是演技的哪个阶段,雨果对于角色的体验、心理、经历都十分重视,他一直努力地寻找到自己和角色之间的共鸣,继而真实地呈现出角色面对故事时的反应。其实这就是方法派的一种。
不过现在雨果却遇到了瓶颈,他试图寻找自己和角色之间的平衡,在准确的时间点上呈现出最为准确的情绪和动作,让每一个角色打上属于自己的鲜明烙印,其实这又涉及到了另外一个派别的表演方法:表现派。
不同于方法派的体验模式,表现派是英国传统表演方法,说通俗点就是利用扎实的基本功,在正确的时间进行正确的表演,这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演技概念。
两种派别的表演无谓高低,虽然方法派在好莱坞占据了主要地位,但有许多导演就要求演员使用表现派的表演,其中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就是典型代表。
非学院派出身的雨果正在尝试在方法派的基础上融合表现派的表演方式,但这个过程显然没有那么简单。和莱昂纳多的交谈让雨果意识到,他所要寻找的不是平衡,而是更多的共鸣、更多的理解,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理解角色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之中寻找到表演的时机。
“哪部分应该温和一点,哪部分又应该冷血一点;哪部分应该绅士一点,哪部分又应该残忍一点;哪部分应该冷静一点,哪部分又应该狂暴一点”,这不是由雨果来决定的,而是由角色由剧本来决定的,当寻找到自己和角色的契合点和呼应点之后,这些问题的答案自然而然就会水落石出。
可是,真的有那么简单吗?如何不在角色之中迷失自我,又如何在自我之中挖掘出角色,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时此刻,雨果真正地感受到了那层演技壁垒,让他困惑让他挣扎让他纠结,却也让他亢奋让他激动让他期待的壁垒。
“所以,你在研究角色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莱昂纳多看着雨果眼里那错杂的神色,迟疑地开口询问到。